⊙ 唐惠忠(江苏省常熟市高新区常熟伦华外国语学校)
【考情分析】
引证法指的是在写议论文的时候,适时引用公理、名言警句、历史文献、谚语、成语等来证明自己观点正确可信的一种论证方法。
引证法的好处是可以丰富论证的内容,增强论证的权威性,对论点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理论指导】
如何恰当运用引证法,为文章增添文采,使说理更加透彻呢?需注意如下两点:
1.引用要契合观点,忌“油水分离”。即引用的名句等必须针对性强,能为你证明论点服务,而不是为了引用而引用。比如面对新材料作文“路的思辨”,满分佳作《直道而行,何惧“歧途”》中这样写:
《沉默的阴谋者》中曾言:“发言,一人即可,沉默却有赖众人合作。”当万籁俱寂,思想停滞,社会陷入泥淖之时,若没有知识分子发声以唤醒沉睡的众人,那将是一个怎样的情景?我们或许会就此进入尼采所言的“懒人杀死时代”,每个人都生活在柏拉图的“洞穴”中而不自知,生活在鲁迅的“铁屋”中而不自知,生活在高行健的“自我地狱”中而不自知。倘若有人借此机会兴风作浪,蛊惑民众,就如二战时期的德国一般,那么造成的灾难就不只是民族的,而且是世界的。
……
当然,正如《活着不是给别人看》一文中提到的:“人都会犯错,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知识分子也难以避免犯错,那么,在选择道路时就应仔细审视,并吸取他人的意见。直道而行不是固执己见,不听劝告,若是如叔本华一般与他人完全隔绝,其自身都难以保全,又何来开辟道路、引领社会前行之说。
……
罗曼·罗兰告诉我们:“人们所遭遇的最大不幸,不在于恶人的暴力,而在于杰出人物的软弱。”作为杰出人物的知识分子正应直道而行,不惧“歧途”,成为勇往直前的探路者。
在文中,“发言,一人即可,沉默却有赖众人合作”“人都会犯错,只有死人才不会犯错”这两句名言之于“知识分子理应发声以唤醒沉睡的众人”“知识分子在选择道路时应仔细审视,并吸取他人的意见”两个分论点,罗曼·罗兰的话语之于全文题旨,各自高度契合,严丝合缝。
2.要引而有证,忌“以引代议”。即引用了公理、名句等道理论据之后还要加以分析,如果引文过多而缺少分析这一环节,这样的论证是空洞的、缺乏力度的。请看时文《真话的“敢说”与“乐听”》片段:
1961 年,刘少奇带队到湖南农村调研,叮嘱调查组成员“要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让群众把心里话讲出来,好话坏话都要听,哪怕是骂我们的话”。群众开始都很紧张,不敢说话,少奇同志用真诚打动了群众,群众终于说出了久藏在心底的话。这则往事,说明了一个道理:敢于说真话重要,而乐于听真话更重要,听真话乃是说真话的基础。如果说敢于说真话是一种胆量的话,那允许别人讲真话、乐于听真话就是一种度量雅量。有什么样的耳朵,就会听到什么样的话。对于领导干部,要想群众讲真话,首先自己要能听真话。
文章引述了刘少奇当年要求调查组成员敢于、乐于听群众心里话的“叮嘱”,话语出自原国家主席之口,说服力强,可谓引得准;作者没有一“引”了之,而是由此推进论证过程:一是说引语的作用——“群众终于说出了久藏在心底的话”;二是用“说明了一个道理”过渡,既亮出分论点“领导干部乐于听真话更重要”,又从“胆量”与“度量雅量”的角度切入作初步论证。试想,如果没有“说明了一个道理”后的分析,那么相关论述势必跳脱不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