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之探析
——以“创业现金流管理”课程为例

2022-07-06 00:35屈耀辉殷俊明董必荣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创思政意识

屈耀辉,殷俊明,董必荣

(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江苏南京,211815)

依据2015年11月27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第一条第一款[1],高校所设置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亦是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组成内容。因此,创新创业类课程开发思政元素、融入思政教育内容,既是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教党〔2017〕62号)[2]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创新创业课程品质的需求。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坚持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统一,挖掘其他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由此可见,“课程思政”不是一项临时的活动,也不是一门单独的课程,而是一种教育理念,就是把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和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于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当中。

一、双创课程融入思政元素的可行性分析

双创课程融入思政元素不仅要讲究方式方法,更要先找出两者融合的基础,这也是两者实现有机融合的关键。立足于“育才”,着眼于培养并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才能和意识的双创课程似乎与以“育人”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完全不搭、没有交集,但仔细审视可知,两者事实上在多个方面存在交集,正是这些交集的存在使双创课程有效融入思政元素具备了现实的可能性。

(1) 两者的教学目标相通,都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双创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能力及精神;做法是通过引导大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创新创业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开发并释放大学生 的创新创业潜力,并着力培育大学生善于思考、敢于探索的创新精神,不仅使学生更能适应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建构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进而提升人生境界并全面发展。即双创教育的整个格调是正向积极的,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正向调节作用[3],具有浓浓的思政意味。思政教育的出发点是立德树人,核心是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及世界观进行塑造,形成符合中国社会发展需要的国家意识、人文素质、公民道德及职业素养等,其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学会善用辩证唯物主义的立场和观点认识中国、建设中国。也就是说,其最终的目的是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显然,思政教育不仅是为了培养德性更高的人,亦含有重重的育才意味。综上,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具有相通的育人与育才目标,即德才兼备。

(2) 两者的教学内容相通,都有塑造三观引领意识的作用。创新创业教育除了给大学生讲授具体的创新创业知识以及进行相关的创新创业技能培养外,也需要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强烈意识、创新创业的坚定信念、德本财末的价值观、诚信敬业的职业素养、遵纪守法的法治精神,以及勇于应对挫折的心理素质等。即双创教育不仅仅是理论及技能上的传授,亦包括精神价值的培养[4]。显然,双创教育内容也包含思政教育内容。思政教育主要就是关于政治观、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遵章守纪及道德品质等的教育,意图通过这些内容的传授帮助大学生建立起正确的国家意识、法治意识、道德意识、职业意识等,即诚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其作用就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也就是说,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个人的成长成才有着把握大方向的重要作用。由此可见,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不是截然分开的两类教育,它们之间具有相通的内容与原则。

(3) 两者的教学方法相通,都需采取多种方式混用的做法。双创教育不论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还是基于上述的意识的培养等,都既需要用传统的方法解读知识点、指导实验过程,也需要用一些生动具体的案例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及技能的把握,特别是创新创业意识、创新创业意志等方面的塑造,即在创新创业知识和理论的传授上,并不全是严谨的演绎和推导,并不是强用既定的原则对个性观点进行压制,而是多通过生动形象的正反案例学习、小组讨论、讲解等多种方式引发学生反思从而实现创新创业意识及创业技能的提升。与此类似,良好有效的思政教育也需要多种方法混合使用,对基本概念及基本理论需要用严谨的方法进行解释和解读,对于价值观的培养,则多使用案例教学、分组讨论等多种形式予以启发和提示,而不是采用刻板的说教方法。而且,两者的案例也多可互用。诚如前述,两者具有相通的价值引领内容,从创新创业案例中完全可以深化挖掘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元素,同理,在思政教育的案例中也可引申延展出创新创业意识及意志的内涵。总而言之,多种方法混用是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思想政治意识的共同授课思路。

总之,诚如王宝军所言,双创课程中的思政元素不是外部强加的,而主要是内生的,是从课程本身内部挖掘出来的[5]。即双创教育本身就带有一些思政意涵[6]。尽管如此,我们仍然有必要重点引入课程思政,这一方面是为了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的精神,即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认知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另一方面则是有意识地通过思政教育提升双创教育的价值塑造功能。

二、双创课程之思政元素挖掘侧重点分析

尽管从所有的专业课中都或多或少可以挖掘出一些思政元素,但是不同的专业课其教学内容各有不同,因而挖掘与专业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思政元素仍有其相对不同的侧重点。事实上,教育部2020年5月28日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教高〔2020〕3号)》(下文简称《纲要》)也对不同学科的思政内容做了区隔。《纲要》首先明确指出,“课程思政建设内容要紧紧围绕坚定学生理想信念,以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爱人民、爱集体为主线,围绕政治认同、家国情怀、文化素养、宪法法治意识、道德修养等重点优化课程思政内容供给,系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其次,《纲要》进一步明确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要注重让学生‘敢闯会创’,在亲身参与中增强创新精神、创造意识和创业能力”。综合《纲要》总分两方面的要求以及创新创业活动的需要,挖掘双创课程的思政意涵的侧重点应主要关注如下三个方面。

(1) 围绕家国情怀,以民族复兴的国家意识为核心,将国家层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中。对每一个打算创业的大学生来说,创业成功离不开外部资金、技术、制度等的支持,但更离不开源自内心的强大信念的支撑。如果这一信念的内涵就是这个大学生对祖国繁荣昌盛、人民安康幸福的理想追求以及对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所展现出来的赤子之情,那么这种“家国情怀”无疑会激励该学生将自己的创新创业抱负百折不挠地落实到实际行动中去,勤学苦练、深入钻研,努力提升自己的创新创业技能,把自己造就成意志坚定、能力出众的创新型人才。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有必要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融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及课堂实施的各个环节。将中国梦融入创业梦,将中国梦与奋斗目标相结合,激励大学生自觉地把个人的理想追求与国家富强和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相统一,对自己的创新创业目标做出更加合适的定位。

(2) 围绕法治精神,以遵纪守法的职业素养为主旨,将社会层面的思政元素落实到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中。任何的创新创业活动终都与利润获取相关,否则,创新创业活动终将成为无源之水。但是,即使是与创新创业活动相关的利益获取也必须遵章守纪、讲究社会公德。靠“打擦边球”“钻政策漏洞”的“取巧”谋利的做法非但有悖于创新创业服务大众、造福人民的初衷,而且不符合“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因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依法办事、依法纳税等方面的守法意识[7],并以传统文化教育学生应重义轻财、自觉抵制不义之财的诱惑。激励学生要洁身自好、廉洁自律,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始终保持清醒,创新创业过程中要始终坚守行业的职业道德。

(3) 围绕企业家精神,以追求卓越的社会责任为中心,将个人层面的思政元素融入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中。2017年9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8](下文简称《意见》)指出,“弘扬企业家爱国敬业遵纪守法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创新发展专注品质追求卓越的精神,弘扬企业家履行责任敢于担当服务社会的精神”[8]。依据这一《意见》,企业家精神是以社会责任为核心,以爱国敬业为根基,以追求卓越为动力的一种综合性的精神素养和价值追求。因此,企业家精神应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核心构成和基本要素[9]。有鉴于此,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应该以《意见》的精神为主旨,揉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相关元素,以企业家精神及其思政意涵塑造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创新创业理念,使学生形成敬业奉献、自强不息的创新创业意识。

三、双创课程与思政内容教学融合的实现思路

为了进一步展示双创课程和思政教学目标融合实现的具体思路,这里以南京审计大学会计学院开设的双创课程“创业现金流管理”为例予以说明。具体而言,按照南京审计大学教务处发布的《教学大纲》的最新编制文件(2019版),专业课程教学中必须在相应章节设计明确具体的思政内容,并在教学当中予以落实。依据最新要求并基于前文的分析结果,“创业现金流管理”教学团队针对新开设的双创课程“创业现金流管理”(2020—2021学年第1学期)的专业教学目标与思政教学目标融合实现的思路进行了探索,如图1所示。

图1 “创业现金流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内容的实现思路

第一,按照要求,“创业现金流管理”的教学目标由之前单纯的专业目标扩展为专业目标和思政目标。两者的关系可用一个冰山模型来描述,专业目标处于水面上,相对易于实现;而思政目标居于水面下,相对较难实现。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因为本课程非专业思政课,专业内容教学是主,思政内容教学是从,无论老师还是学生特别是学生会很自然地将精力和思虑聚焦于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上;另一方面,相对于传授专业知识和培养专业能力,引领和塑造已有强烈自我意识的大学生的人生价值观是一件难度较大的事,需要长期持续不断的努力,绝非一课、一时可毕其功,而且塑造的结果也难以及时被观察和把握。此外,目前的学业考核上也欠缺思政方面的考核,缺乏有力度的激励。同时,这一模型也意味着思政内容的教学价值不容忽视,万物兼有本末,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就是根本也是首要,不仅对学生的成长成才有着掌舵和调整方向的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形成高尚人格有着基础和根本的意义,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激情。

第二,老师的教学任务也扩展为教学内容和思政内容两个部分。前者包括创业启程、新创企业启程筹资、新创企业收入预测、运营融资需求预估和未来现金流量预计五项内容;后者包括国家层面的家国情怀、社会层面的法治精神以及个人层面的企业家精神三个方面。表面上看,这两者的内容截然不同,但是图示的点划线形式的分隔则表示,它们之间虽有区隔,但绝不是彼此绝缘互不相关。一方面,“创业现金流管理”专业教学内容中暗含着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义理相通的思政内容;另一方面,兴国富民的家国情怀、遵纪守法的法治精神,以及追求卓越的企业家精神等具有思政意涵的内容也是培养创新创业意识及精神的重要基础,是专业教学内容的有机构成。两者间的相通之处成了思政教学与专业教学的融合之点,也为思政元素进入专业教学内容中发挥价值引领作用提供了基础和可能。

第三,要想“创业现金流管理”课程融入思政元素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始终秉承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同向同行,如盐溶汤”的教学理念无疑是非常必要的。究其因,一方面是有利于增强思政内容引入专业教学中的合理性。“创业现金流管理”毕竟是专业课程而不是思政课程,所以融入的具体思政内容必须与相应的具体专业内容有密切关系。只有这样,融入的思政元素才不至于引起学生反感甚至抵触。另一方面是有利于同时提升专业教学及思政教学的效果。如盐溶汤般地将思政元素巧妙恰当地融入专业教学内容当中,不仅有助于提升专业教学内容的品位,而且丰富了专业教学的内涵,这将会极大地增强专业内容的魅力,在实现价值引领的同时也提高了专业课的教与学效果。此外,这一教学理念也是两种教学内容与两类教学方法融合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始终坚持和贯彻执行这一教学理念,不仅有助于两个教学目标的同时实现,而且有助于两个教学目标在融合中实现,从而最终完美地实现育人育才的教学目标。

第四,因应两种教学内容同异相间的特点以及“同向同行,如盐溶汤”的教学理念,应采用彼此相异又能互相融通的教学方法。基于专业教学内容的特点及目标,这里选用“任务—讨论—映射”式的教学模式,这是一种按照既定步骤进行的“会议式”教学模式。在教学中,老师扮演着“主持人”的角色,发挥着引导、串联、点评、总结的作用;学生则是活动的“主角”,负责任务执行,参与讨论,进行思考,通过多次映射,从中不仅获得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主要的是在领导、团结、组织、逻辑思维、表达等方面得到能力上的提升,进而生发出自主创业的意识和能力[10−11]。按照思政内容教学的需要,这里采用“触发−顿悟−认同式”的教学方法,就是通过引入经典创新创业成功或者失败案例,引导学生去思考“创业成功”与“某种价值意涵”的关联,然后进一步分析、提炼价值意涵在创业过程中的作用,接着以作业和小组讨论形式多次引导学生思考并顿悟价值意涵在创业中的重要性,最后达到认同并自我主动践行相关价值观的目的。显然,两种方法不同但也有交叉点,将两种教学方法有效融合起来是践行教学理念“同向同行,如盐溶汤”成败的关键。这里采用加涅教学设计理论实现两种方法的融合,具体做法见下文的案例展示说明。

第五,由于专业内容与思政内容的主从关系,所以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两者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特点。具体而言,教师应采用外显式方式传授专业知识,以内隐式方式[12−13]进行思政教学。原因如下:①本课为创新创业专业课,有明确的教学任务和教学要求,教学大纲亦列举了很多具体的知识点,教师需要依据教学大纲明确有序地展开教学,教学过程既要严谨又应严肃,这是本课程的底色;而衍生的思政教学虽有教学目标却没有具体的学习任务,思政意涵多是用有趣的故事或者图画中随机引入,教学过程往往轻松活泼,是专业教学底色中的一抹亮色。②作为专业课,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需要老师采用讲解、分析、练习等多种直接且显性的方式,同时学生也以有意识的、可见的行为来回应专业知识及技能的学习,即这一过程呈现出鲜明的外显式;而源自专业知识的思政元素则需要老师挖掘、引申,才能将原本隐蔽的间接的价值意涵挖掘出来,学生则在回味中有所体悟,并在无意识中认同、接受其价值理念,也就是说,这一过程的内隐性特点更多些。此外,尽管表面上两者的内容截然不同,但因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存在融合的理论基础,这就使得我们总能找到合适的交融点,在讲专业知识的同时,也正好可以适度传递给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某种价值理念;再从两者的展示形式来看,显然两者有融合的技术基础,我们完全可以将这些展示方法糅合在一起,同时实现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理念引领。

四、双创课程融入思政内容之案例展示

由图1可知,有效践行“同向同行,如盐溶汤”的教学理念的关键在于两种教学方法的有效融合。尽管两种教学方法差异明显,但是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Robert Mills Gagne)提出的教学九步法,则为两法的有效融合提供了基础和思路。在加涅看来,教学活动是一种旨在影响学习者内部心理过程的外部刺激,因此教学程序应当与学习活动中学习者的内部心理过程相吻合。据此,他把学习活动中学习者内部的心理活动过程分解为九个阶段:引起注意→告知学习目标→刺激回忆先前的学习→呈现刺激→提供学习指导→引出行为→提供反馈→评价行为→促进知识保持与迁移,相应的教学程序也应包含九个步骤。依据加涅理论,双创课程无论是专业内容教学还是思政内容教学,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应该按照加涅的教学理论去设计;同时,设计也应该执行“同向同行,如盐溶汤”的教学理念,即不仅要因应两者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特点,更要有效地协调两者间的交会点以实现有机融合。具体而言,即以加涅九步教学法为主线,在授课的不同环节和层次上,嫁接或者植入两种教学法或理念,在坚持加涅教学设计的核心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两种教学方法浑然一体的效果。表1以《创业现金流管理》第三章“新创企业收入预测”第二节知识点“估计不确定性”为例,展示了基于加涅九步法实现两种教学内容、两种教学方法融合的过程。如表1所示,依照加涅的九步法,无论是专业内容教学还是思政内容教学,其实现预期效果的思路就是反复刺激,而且由于两者存在多个可融合点,这使得针对两者的刺激行为可以顺畅转换和对接,并借以逐步深入,最终同时实现知识的迁移以及价值理念的提升。

表1 “创业现金流管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案例展示表

五、结语

中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远不是一个制造业强国,有鉴于此,中国政府于2015年3月25日审议并通过了《中国制造2025》行动纲领,以促进中国制造业创新发展并逐步升级,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因此,培养大量的创新性人才就成为当下高校的重要任务,这也是该行动纲领的指导思想之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以及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就是对这一行动纲领的响应,也是落实《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的需要。

猜你喜欢
双创思政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