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热点及趋势
——基于CNKI数据库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2022-07-06 00:35杨杰罗骏
创新与创业教育 2022年2期
关键词:发文双创期刊

杨杰,罗骏

(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人文艺术研究所,四川德阳,618307;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5)

一、研究背景

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两个重要抓手,是实现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关键路径。2015年5月,国务院出台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坚持立德树人,不断丰富课程体系内容、创新教育教学方式和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学生双创的精神、意识和能力”[1]。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强调“把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与此同时,2021年11月,教育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强调2022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 076万人,面对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要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大力支持双创,鼓励其到基层就业。因此,高校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既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教育引导广大高校毕业生选择多元化就业渠道、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

目前已有关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可总结归纳为三个方面:首先,关于两者关系的研究,认为双创教育为思政教育的实践提供载体,思政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价值导向[3]。其次,分别从双创教育视角设计思政课程教学,以及从思政教育视角设计双创课程教学,逐渐引入课程思政的理念,挖掘各类课程的思政元素[4]。此外,从两者融合的问题、机制与路径等方面, 分析推动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原因与举措。但缺少对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的成果,据此,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可视化图谱的方式,全面、深入、系统地总结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成果,以期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 数据来源

本研究在CNKI数据库中,使用“高级检索”功能,检索条件分别设定为:篇名=“创新创业”或含“双创”并且含“思想政治”,“创新创业”或含“双创”并且含“思政”,时间=“不限”(检索时间为2021年10月31日),来源类别=“全部期刊”,共检索到779篇文献作为分析数据,剔除资讯、书评等无关文献42篇,最后保留737篇。

(二) 研究方法

可视化知识图谱可帮助研究人员掌握相关研究领域的概况、热点和趋势等。本研究选择Citespace可视化图谱分析软件,结合文献计量法,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文献,从发文的时间、机构、作者、期刊、高被引文献、关键词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系统梳理已有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成果,明晰目前研究的现状和热点,探寻未来研究的发展趋势。

三、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概况

(一) 发文量分析

年度发文量的分布情况反映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的发展趋势。如图1所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经历了两个阶段:一是探索阶段(2001—2014年),该阶段发文数量为12篇,占比1.63%。主要研究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的关系辨析、课程设计和协同育人等。这与2004 年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要求紧密相关。二是发展阶段(2014至今),这期间发文量迅速增加,发文数量725篇,占比98.37%。研究主题在延续前一阶段主题的基础上,研究的范畴持续拓展,重点对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和价值引领等进行研究。这与2015年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7年印发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以及2020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等系列政策高度契合,凸显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紧跟党中央的政策,具有鲜明的政策导向性和时代特征。

图1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发文量分布图

(二) 发文机构分析

机构发文量是评价其在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统计分析737篇文献中研究人员所属机构情况(见表1)。表1数据显示,发文量在7篇及以上的机构有:东北师范大学、广西财经学院、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它们都是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的核心力量。从院校属性来看,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机构中,双一流高校仅有2所。从地域分布来看,研究机构的地域性差异明 显,发文量在4篇及以上的机构,东北地区5所,西南地区2所,华中地区、华北地区和华南地区均只有1所,而西北地区的研究力量较为薄弱。

表1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机构发文量统计表

(三) 发文作者分析

发文数量是衡量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内研究人员在该主题研究中影响力的指标。对核心研究人员的测度可参照普赖斯公式,其中M为核心研究人员最低发文量,Nmax为该领域研究人员个人最高发文量,经计算,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核心研究人员最低发文量不低于2篇。如表2所示,发文量在3篇及以上的学者有8位,其中王占仁和宋妍是该领域的权威专家,且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研究。核心研究人员所属机构中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有6名,占比75.0%,其余研究人员为辅导员,说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核心力量集中在法学、教育学领域,缺少管理学、经济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学科交叉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表2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作者发文量统计表

(四) 发文期刊分析

统计分析刊载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相关文献量不少于10篇的期刊发文情况,从识别该领域的重点期刊。如表3所示,发表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成果的期刊主要为教育类期刊、就业创业类期刊和职业院校学报,且相关主题发文量在10篇以上的期刊中无核心期刊。一方面,说明该领域研究主力军是思政教育类、创新创业教育类的研究人员,其他专业学科类教师较少;另一方面,说明相关主题的高质量研究成果数量较少,发表在高水平期刊的研究成果不多。

表3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期刊发文量统计表

(五) 高被引文献分析

文献被引频次是评价论文在相关领域内的代表性高低的标准之一。依据衡量期刊影响力大小指标“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文献的被引频次与期刊影响因子高度相关,高被引文献越多越能促使期刊影响力提升。本研究选取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被引频次排名前10的文献,如表4所示,说明被引频次高的文献集中分布在发展阶段(2014—2018年),因为学者们倾向于引用相关领域权威专家的论文或被引次数多的论文,由此形成“马太效应”,如被引频次前10的文献中,有王占仁、宋妍等知名专家,其成果有4篇,占比40.0%。此外,分析高被引文献也体现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重点围绕融合路径、关系辨析和教学改革等进行,为今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研究提供了参考。

表4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高被引文献统计表

四、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热点

高频关键词是确定研究领域中热点问题的主要参考指标。如图2所示,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相关高频关键词(见表5)及10个关键词聚类进行归纳形成3个热点研究主题,即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辨析、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其中关系辨析包括:聚类#1创新创业、聚类#2思政教育、聚类#6思想政治;协同育人包括:聚类#3高校、聚类#4大学生、聚类#9协同育人;深度融合包括:聚类#0课程思政、聚类5#思政课、聚类#7路径、聚类#8创新。

表5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高频关键词统计表

图2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关键词聚类图

(一)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辨析

关系辨析研究的关键词有创新创业、思政教育和关系辨析等。学者们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从双创教育的视角分析其对思政教育的作用和影响,认为双创教育为新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和新的载体,增强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传承和拓展了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方法和手段等。二是从思政教育的视角分析其对双创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倡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塑造双创价值观,具体包括价值目标、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准确把握双创教育的发展方向,实现以双创教育培养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5]。三是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双向建构视角,提出以立德树人为共同目标,把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强化具有科学性和时代性的理想信念教育,建立高校、教师、学生以及社会共同参与的育人体系[6]。

(二)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

协同育人研究的关键词有高校、大学生和协同育人等。学者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基于协同学理论、自组织理论等,分析界定协同育人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认为两者协同有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高校核心竞争力[7]。其次,构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机制,提出建立共建共享、协同促进和协同反馈三大机制,即教育资源、教育内容和教育目标的共建共享,系统内部和外部环境的协同促进,效果评估与反馈的协同反馈。此外,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路径与模式研究,建议从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教育环境(校园、家庭和社会)等方面,以及主体意识、环境认知和实践育人三个层面推进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8]。

(三)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

融合研究的关键词有课程思政、融合和创新等。学者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第一,从社会发展的时代需求出发,分析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目标、内容、任务和方法等,论述两者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是双创教育为思政教育提供实践载体,而思政教育为双创教育提供价值引领,两者互融互通。第二,发现当前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存在理念不统一、内容不完善、方式不明确以及效果不理想等问题,造成问题的原因有教育目标不同、课程体系不一和师资力量薄弱等[9]。第三,从多方面提出实现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方法:更新教育理念、将双创教育(思政教育)纳入思政(双创)课程教学、营造双创校园文化氛围、培育组建兼具双创和思政知识的师资队伍、搭建社会实践教学平台等[10−11]。

五、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的时间脉络分布图反映相关学者在不同时间段的研究内容,有助于研究人员掌握相关研究主题的演变历程。由图3可知,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趋势可以归纳为坚持思政引领、理论结合实践、学科交叉融合三个方面。

图3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趋势演进图

(一) 价值维度:坚持思政引领

早期关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研究关键词有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实践等。重点关注从培养双创能力的角度设计思政课程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12]。但随着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高校就业压力的加大,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宏观背景下,高校对于双创教育的重视程度日益提升,然而也出现了功利化、利益化等问题[10]。因此,思政教育在双创教育过程中的 价值引领逐渐受到重视,相关关键词有价值引领、价值内涵和人才培养等。强调要建立针对高校教师和学生的价值融入、价值引导、价值渗透和价值干预机制,通过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网络媒体等[13],引导其重视精神价值、社会价值和价值选择[14]。未来,高校需继续坚持思政教育对双创的价值引领,确保双创人才培养与国家建设发展方针政策同步;同时,要以双创实践为载体,开展思政教学工作,增强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和实效性。

(二) 实践维度:理论结合实践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在初期比较重视理论探索,其关键词有思政课、思政元素和协同育人等,主要从法学、教育学等角度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进行分析,探寻其内在蕴涵的价值,为实践工作开展提供理论遵循,但理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还有待提升。此后,双创教育研究热潮兴起,其关键词有高职、教学实践和实践能力等,学者更加关注各类双创赛事、项目和教学等实践活动[15]。将来,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研究关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构建课堂、校园和社会协同的实践教学体系,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与研讨,校园公益活动以及社会企业参观实习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将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应用到双创或思政实践之中[16]。这既增强了学生的双创意识和能力,也有助于培养其奉献精神、责任意识和职业道德。

(三) 创新维度:学科交叉融合

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呈现跨学科的趋势,最初对两者融合研究的关键词有高校(高职院校、独立学院)、大学生(高职学生、研究生)和思政教师等,研究的主体对象是从事思政教学的教师或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以及相关学生群体[4]。一方面,从事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相关工作的主体对象包括高校、政府、企业等组织机构,以及属于以上组织机构的个人或部门,其参与的主体具有不同学科教育背景,奠定了交叉学科研究的基础。另一方面,新媒体的广泛应用,直播带货和短视频创业等热潮的出现,给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带来了新的研究热点内容,如何运用新闻传播学、心理学、思政教育学等学科的知识,发挥网络的正向价值引导功能,弱化泛娱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17]。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和中国大学生在线等网络平台也为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提供了新的途径,延展了其理论与教学实践空间。今后,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学科领域范畴界限将淡化,涉及的关键词有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和生态链等。在全面推进课程思政的形势下,不同学科领域的双创活动都要融入思政元素,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塑造相统一,形成三全育人的价值生态体系[18]。

六、研究结论与展望

(一) 研究结论

本研究通过可视化知识图谱和文献计量的方法,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系统分析,发现其在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结果显示:第一,从文献时间分布来看,在2014年以前研究成果较少,此后研究成果大幅增加,呈波动上升趋势,研究热度逐渐提高。第二,从发文机构和发文作者分布来看,当前研究力量主要以高校为主体,具体包括高校的思政理论课教师、辅导员、党政部门领导等;地区差异明显,且单位、人员间合作关系不强。对此,应鼓励跨学科、跨机构合作研究。第三,从发文期刊分布可知,基本以教育类期刊、就业创业类期刊和职业院校学报为主,其他专业类型的期刊和核心期刊发文量较少,高被引论文发表的期刊质量普遍较高。这反映出研究人员的学科领域以思政教育类和创新创业教育类为主;期刊的影响力与文献被引频次紧密相关。未来,应积极推动不同学科领域学者对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展开交叉综合性研究,提升其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的科学性与可行性。第四,分析关键词的聚类和发展脉络,可将双创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的热点主题概括为关系辨析、协同育人和深度融合,研究趋势表现在坚持思政引领、理论结合实践以及学科交叉融合等方面。

(二) 研究展望

随着高等教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改革,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任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路径。今后的研究可以从三个方面持续推进。

第一,培育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研究队伍。一方面,要强化研究主体的协同,形成高校、政府、企业等跨组织机构的研究力量,了解高校双创人才培育、企业双创项目研发和政府双创政策制定与实施等,提升研究的全面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要组建以双创教师和思政教师为核心,党团部门、辅导员、专业教师等多方参与的研究团队,将双创教育的能力培养和思政教育的价值引领有机融合,提升研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

第二,开设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专栏。一方面,教育类、思政类领域核心期刊可以长期设置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研究的专题栏目,鼓励学者从事相关研究,扩大研究成果的影响力。高校的学报可以通过刊发本校在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的典型案例,为其他学校实践开展提供参考。另一方面,经济类、管理类等领域的专业期刊定期开展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专题征稿,号召学者从不同学科领域视角对其进行研究,吸引不同学科研究人员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

第三,拓展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研究主题。一方面,立足于新时代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围绕双创教育和思政教育融合过程中的课程思政建设、专业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等方面进行研究。另一方面,要挖掘互联网+、挑战杯、创青春等赛事,以及五四青年奖章先进人物、全国乡村振兴青年先锋、最美基层高校毕业生等人物事迹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和双创元素,进行案例研究和实证研究。

猜你喜欢
发文双创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期刊问答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