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投材料,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支持策略
——以大班科学区为例

2022-07-06 02:28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22年6期
关键词:经验创设科学

福建省厦门市秀德幼儿园 林 曜

幼儿园科学区游戏以探究为主要方式,通过与材料互动萌发各种探究内容,引发幼儿在区域游戏中产生学习、探索的兴趣。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曾说:“儿童的认知发展在其不断地与材料、环境的交互作用中获得。”幼儿园区域活动独具的游戏特点决定了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便是操作材料,它也是区域游戏开展的物质基础。本文从已有的科学区游戏及幼儿的兴趣需要出发,利用区域材料投放、区域环境创设等内容激发幼儿对科学区游戏的探究兴趣,进一步提升幼儿自主探究游戏的质量,揭示环境对区域游戏的独特价值。

科学区材料投放的问题与分析

《3 ~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科学区是幼儿自主探索和发现的场所,能让幼儿通过探索实践获得成功体验。”但实际生活中经常出现幼儿探究兴趣较弱的现象:进区幼儿寥寥无几或固定化、探究时间较短、频繁更换游戏材料、探究氛围不足……这些均无法引发幼儿持续且深入的探究。区域环境创设的情况是直接影响幼儿是否有兴趣参与区域活动的主要原因,也是幼儿在区域里能否获得个体自主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笔者根据幼儿游戏的实际情况,结合材料投放分析得出——若材料缺乏趣味性,便会忽视幼儿的游戏体验;若材料缺乏层次性,幼儿的探究便无延展性、递进性,进而忽视幼儿个体差异与需求;若材料缺乏互动性,便会忽视幼儿沟通与交流的需要;若材料与区域环境缺乏关联性,会导致幼儿失去探究兴趣。

科学区材料投放的支持策略

一、关注幼儿本位,“投”其所好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指南》指出:“科学探究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由此可见兴趣的重要性,只有幼儿喜欢、感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探究活动中。如何在自主性区域活动中发现幼儿的兴趣并引发其自主探究呢?

1.关注幼儿兴趣点,确定探究主题

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创设游戏区域。如,菌菇探究源于户外散步时幼儿发现了雨后的菌菇并对其感到好奇,于是我们通过调查问卷、自由谈话等形式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和兴趣需要;接着在区域中投放了幼儿自主收集来的各种菌菇、放大镜、记录单,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发现提出问题并进行判断、选择,从而形成具有探究意义和价值的问题,最终确定活动主题“菌菇是怎么来的”,将科学区的相关内容延伸到在植物角种植菌菇。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幼儿共同确定游戏的内容与形式,鼓励幼儿自主选择适宜的探究材料,让兴趣成为引领幼儿探究的良师。

2.鼓励幼儿设计玩法,感受探究方式的多样性

《指南》指出:“在科学区,幼儿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根据自己的学习特点与进程进行科学探究和科学游戏。”但教师在玩法设计上多考虑玩法的合理性与科学理念的契合性,大多数玩法并非幼儿感兴趣的。因此,教师应打破固有思维,鼓励幼儿在厘清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尝试自创探究方式。比如,在磁铁游戏中,教师原先设计的是“沙中藏宝”游戏,却在无意中发现幼儿自发地把“宝物”投至水容器并在容器外利用磁铁吸着“宝物”前进。于是教师把握契机与幼儿共同探讨新玩法——在水瓶、餐盒中注水并投放“宝物”,幼儿手持磁铁从容器外部吸引材料,从而达成认识磁铁特性的目标。由此可见,放手鼓励幼儿自主设计玩法,引导他们感受探究方式的不同,不仅能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而且能让幼儿对探究的概念更为明晰。

二、关注幼儿水平,“投”有所层

皮亚杰曾说:“儿童的智慧源于材料。”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材料来实现,这是幼儿通过材料建构新旧知识链接的过程。幼儿在探究过程中因个体差异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探究水平与层次,相同的材料无法让所有幼儿获得良好的探究体验,所以适合幼儿探究水平的材料和工具是必不可少的。

1.同一科学概念不同探究目标的层次性

厘清一个科学概念需要通过数个子目标来完成,单一的材料只能让幼儿的探究浮于表面,缺乏深度的同时也难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比如在探究物体沉浮的过程中,除了掌握不同物体沉浮的概念外,还涉及“探究发现物体沉浮特性”的子目标。教师在投放材料时可加以区分:其一,根据沉浮特性投放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发现物体沉浮的现象;其二,在其一的基础上增加记录单与辅助材料,引发幼儿猜想、探究物体沉浮的特性;其三,对于探究能力强的幼儿,可增设不同的探究内容,即投放糖、盐、味精、贴有对标线的透明杯子、土豆等,引导幼儿观察土豆在三个容器里的情况,发现不同的水对沉浮状态的不同影响,进而利用所投放材料进行新的探究与挑战。通过区分子目标的层次性,让幼儿的科学探究经验呈现完整的递进性和延展性。

2.同一科学目标不同探究方式的层次性

不同难易程度的材料所体现的层次性能促使每位幼儿自主选择喜欢、适宜、有挑战性的材料进行探究,从而在原有水平上获得新的进步和发展。如,教师可围绕“感受磁铁特性”的目标创设三种闯关情境——初级难度:自主寻找可以被吸附的材料并验证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中级难度:沙中寻宝,先猜测判断材料的特点,罗列宝物数量,再通过实验验证猜想;高级难度:隔水取物,在瓶子等透明容器的外围运用磁铁吸住水中的物品,判定物品磁性的同时感受不同磁铁的磁力大小。围绕同一目标创设三种不同的游戏情境,幼儿可按需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探究互动,进而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经验。

三、关注幼儿经验,“投”得其“锁”

1.锁定区域环境与幼儿经验的关联性

瑞吉欧研究学者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究与学习的容器,是一项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从幼儿的已有经验出发,与幼儿共同创设科学区互动环境,从而提高幼儿的探究兴趣,落实环境与幼儿经验的关联性。如在主题活动“我上小学了”中,幼儿对小学操场有着极大的兴趣,于是教师通过与幼儿交流共同创设可互动墙面,并投放滚轮、不同材质的绳子、幼儿设计的人物作品。幼儿在与同伴的比赛中探究发现不同绳子的摩擦力大小与速度之间的关系,并在墙面展示自己的问题、猜想、结果等轨迹,在环境中呈现幼儿的探究过程,丰富科学区的探究氛围并建立环境与幼儿探究经验的连结,让幼儿的探究更有意义。

2.锁定同伴交流对幼儿经验的重要性

知识是在幼儿实验之后的讨论总结中形成的,幼儿之间的交流与讨论对其科学知识与经验的形成具有相辅相成的作用。教师应为幼儿提供交流探讨的机会,鼓励其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大胆假设、猜想和实验。另外,教师还可投放开放性强、可供多人共同探究的材料,如在“陀螺PK 赛”中幼儿分别寻找材料设计陀螺;利用沙漏计时,并在学习单上记录结果,比较陀螺旋转持续时间,最终设计出转动时间最久、防御能力最佳的“陀螺王”。这正是利用同伴间的互动交流丰富幼儿经验的做法,进而达到深入探究的目的,激发幼儿探究兴趣的同时培养幼儿尊重事实、尊重他人的良好品质。

3.锁定材料对幼儿经验的挑战性

可变的探究结果、新经验的延伸都能让幼儿保持新鲜感。如在沉浮游戏中,刚开始幼儿都争先恐后地观察、实验,几次记录后便明晰了各个物品的属性,于是幼儿的兴趣开始减弱。此时教师就可以投放新材料让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感受更高的难度与挑战,始终保持新鲜感。

此外,材料与课程是密不可分的,幼儿在科学活动中获得的粗浅经验应在区域中得到巩固与强化,不定期更新活动目标与材料,满足幼儿各个阶段经验的同步提升。

材料投放与幼儿探究水平有着直接且密不可分的关系,教师应该从幼儿视角出发,投放幼儿感兴趣、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探究水平、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的游戏材料,这样才能吸引更多幼儿参与科学区游戏,进而让他们的探究更加深入,让其知识经验得到有效提升。

猜你喜欢
经验创设科学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科学拔牙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