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绍飞,潘少杰,胡降临,张世奇,虞 磊,汪思梦,方 杰,陈 众*
(1.安徽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2.黄山风景区管委会 园林局,安徽 黄山 245800;3.河南理工大学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3;4.安徽省珍稀鸟类保护工作者联合会,安徽 合肥 230601;5.安徽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
蜻蜓是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昆虫纲(Insecta)蜻蜓目(Odonata)物种的统称,是迄今最古老的飞行昆虫类群之一,全世界已发现6 000余种,中国已经发现900余种[1].蜻蜓是淡水生物群落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持生态平衡及生物防治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理想的生态环境指示生物[2-4].在安徽省内已有部分学者对蜻蜓资源进行了初步调查[5-6].
黄山是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山风景区面积160.6 km2,缓冲区面积490.9 km2,以与景区相邻的五镇一场(黄山区汤口镇、谭家桥镇、三口镇、耿城镇、焦村镇、洋湖林场)的行政边界为界.根据《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7],黄山处于“黄山——怀玉山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该区域生态系统稳定,具有极为丰富且具特色的生物多样性资源[8].然而,由于各种原因,黄山地区昆虫资源的调查和研究还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本底资源尚不清楚.
在2020年4—10月,通过样线法和样方法,笔者每月1次对黄山风景区的蜻蜓进行系统调查,针对不同海拔高度和不同生境(包括路边、密林、竹林、稻田、农舍、水塘、溪流)的蜻蜓进行采集,捕获成功之后将其翅膀整理折合起来装入三角纸包,并记录下采集时间、地点、生境、海拔、釆集人等信息.将采集的标本带回实验室后使用乙醚处死,再使用丙酮浸泡保色,然后展翅、风干,制成针插标本放入标本盒保存.
通过对采集的标本进行鉴定,确定了2个安徽省蜻蜓新记录种,分别为福建大伪蜻(Macromiamalleifera)和弯钩大伪蜻(Macromiaunca),标本保存在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鉴定依据为《中国蜻蜓大图鉴》[1].
形态特征(图1):雄性后唇基黄色;胸部肩前条纹甚短;腹部黑色,第2~8节具黄斑,第10节背面稍微隆起.雌性腹部粗壮,第2~7节具黄色环纹,翅浅褐色.体长77~82 mm,腹长57~61 mm,后翅50~55 mm.该种为中国特有种,之前报道分布于浙江、湖南、福建、广东[1].
采集地点:118°9′1.26″E;30°4′39.31″N.
采集人:晏绍飞、虞磊.
图1 福建大伪蜻成虫
形态特征(图2):雄性上唇黑色,后唇基黄色,前额黄色具1个甚大的黑色斑;胸部肩前条纹较宽阔;腹部黑色,第2~8节具黄斑,第7~10节稍微膨大,第10节背面具1个锥形突起.雌性与雄性相似.体长60~66 mm,腹长44~49 mm,后翅41~48 mm.该种之前报道分布于贵州、湖北、浙江、福建、广西、广东[1].
采集地点:118°8′38.57″E;30°5′7.62″N.
采集人:晏绍飞、汪思梦.
图2 弯钩大伪蜻成虫
大伪蜻属(Macromia)隶属于蜻蜓目(Odonata)大伪蜻科(Macromiidae),栖息于溪流和河流,全球已知超过80种,中国已知25种[1],安徽尚无大伪蜻分布报道[1,5-6,9-10].安徽省地处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区,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平原地区近50%,丘陵山地与高台占42%,还有淮河、长江与新安江及湖泊湿地占8%[10],势必蕴含着丰富的昆虫资源.但是,目前对安徽省蜻蜓资源的研究仍相对薄弱,本底资料匮乏,孟绪武[10]记录了安徽省蜻蜓28种,徐亚君等[5]报道了黄山蜻蜓61种,李静敏等[6]报道了鹞落坪蜻蜓53种.而邻近的河南省共记录了蜻蜓96种[11],浙江省天目山报道了蜻蜓103种[12],浙江省清凉峰报道了蜻蜓99种[13],相比之下,安徽省蜻蜓资源与实际的种类可能还有一定的差距.
笔者采集大伪蜻属蜻蜓的地点位于安徽省黄山风景区,区内溪流纵横,山塘较多,有着适宜蜻蜓的繁衍生息的优良环境.该次发现的安徽省蜻蜓新记录,扩展了大伪蜻属的地理分布范围,对于丰富我省蜻蜓多样性资源提供了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