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等层次的技能型人才。而专业综合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一个重要前提是职业院校学生要接受良好的劳动教育,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因此,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渗透劳动教育意义重大,本文基于劳动教育的作用和价值,阐述了劳动教育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的实施思路,以供参考。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院校;实施思路
引言
在2020年,国家教育部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纲要中阐述了劳动教育的基本概念和在实行劳动教育时的最终目标,将劳动教育中的关键点和难点做出了详细讲解和办法规定,其中关于职业教育的部分明确强调劳动教育对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加强专业课提升的同时也培养学生的自身素养,将职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在学校教育中做好基础铺垫,帮助职业院校培养有高劳动素质的专业技能型人才。
一、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所面临的的问题
(一)劳动教育的实施模式单一
首先,职业院校對劳动实施模式认识的单一,只简单的认为劳动专指体力劳动。其次,是对劳动教育最终目标的认识不够深入,认为劳动教育只为培养学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内容基本是单纯的体力劳动,如打扫教室卫生等。最后,劳动教育与专业知识和人才培养相分离的问题普遍存在。体力劳动不是劳动教育的全部,劳动教育要与专业课程知识、专业课程教育相结合,丰富劳动教育的实施模式,将单一的手工劳动转化为具有创新内容的劳动。
(二)院校师资力量不足
师资短缺是导致劳动教育发展停滞不前的重要因素。职业院校普遍没有专门从事劳动教育的教师,劳动课程的教师主要由行政人员组成,但是这些教师普遍缺乏实际的教学或管理经验。这会造成劳动课程“照本宣科”,不能实现劳动教育的功能
二、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的意义
(一)树立劳动梦想,丰富道德认知
敢于做劳动梦,勇于追求劳动梦,自觉实现劳动梦,树立正确的劳动、道德和价值观念,坚持社会公德,为实现自己的劳动梦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培养良好的文明习惯和高尚的道德信念,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增强道德意识,丰富道德知识。
(二)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
发挥劳动教育的作用,可以形成劳动光荣、劳动伟大的社会氛围,保持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导向,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风气。院校可以根据青年学生自身的喜好和特点,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去传递劳动教育正能量。在社会风气的熏陶中,弘扬劳动主旋律,增强劳动教育的感染力,让大学生认识到劳动的内涵与实质,进而主动参与社会劳动实践,将个人的全面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结合起来,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劳动教育目标。
三、在职业院校专业课程中实施劳动教育的策略
(一)融入课程建设,重构课程体系
劳动教育与专业课程教育融合的关键是要找到准确的切入点。如果说教师是实施教育的主体,那么课堂就是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得以实现的有效载体。要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程教育之中,首先要实现的是劳动教育课程化。
首先,课程整体优化。在职业院校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在不同层次设置了劳动教育课程。其次,创新专业课程标准。及时充分挖掘专业课程中所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统一。设计课程教学知识目标水平应反映对专业劳动知识和劳动的理解对动词概念的初步理解,能力目标水平应强调能力与专业掌握相应的劳动技能。最后,注重质量目标培养学生的崇高劳动素质,加强劳动精神和劳动精神的培养示范精神与“工匠精神”,以打造专业课程特色色彩劳动教育价值体系。
(二)多方合力共建平台,助力劳动教育内化
在职业院校院校专业课中想要积极实施劳动教育课程,促进劳动教育实践的提升,教师可以联系多方合作,多位一体共同教育,开拓学校之外的第二课程,努力渗透德育教育。为达到这一效果,有必要从以下视角加以完善。
首先,是加强社会作用,强化社会育人引导。在职业院校院校中,学生已经有一只脚迈入社会,想要完善劳动教育引导,离不开社会的积极参与。因此,有必要与政府、教育局等联合办学,与社会媒体等打好基础,与企业沟通分析,从多个维度规范劳动教育的引导,从而在思政课这一劳动教育的主阵地之外开拓新的路径,拓宽劳动教育的主体。其次,是建立劳动教育评价体系,以学校为基础重视劳动教育在思政课教学的融入,从而从评价体系中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最后,是家庭参与引导。为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思政教师可以和辅导员一起与家长沟通合作,在家庭中引导学生参与家庭劳动,努力为学生营造一种勤劳的家风,培养学生爱劳动的习惯,为学生树立劳动榜样,助力劳动教育的有序开展。在社会、学校、家庭合一引导的过程中,搭建一个提高学生劳动素养的互通平台,共同发力,助力劳动教育的内化。
(三)规范劳动教育评价,以劳育德有标可寻
劳动教育的评估指标是教育成果的“指向标”,劳动教育评估指标具有导向与监督作用。道德教育与人格建设相结合,学校应重视学生的人格建设的发展。注意转变以劳动者知识为中心的传统评价方式,建立以劳动档案、学生劳动成绩的详细记录、劳动态度、劳动时间、公益服务、参与劳动的积极性等为主要内容的多项评价指标体系,体现日常表现、自我满足、道德修养等特点。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初中生健康成长,使劳动教育达到最佳效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职业院校院校在开设专业课程时不仅要注重学生对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也要加强对于劳动的教育实践。当前阶段我国全面开展学生的素质教育,而劳动教育也是整体素质培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科学的劳动教育可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意识,在职业院校院校的劳动教育里,应当结合专业课设置,将劳动教育更加细化、实际化,让学生在工作岗位的劳动中促进综合全面素质发展。
参考文献:
[1]赵凯.教学改革下思政教育融入专业课程的理路与设计[J].法制与经济,2021,30(03):71-74.
[2]杨鑫刚.浅议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的专业课程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20(44):48-49.
[3]刘光晓.劳动教育与职业院校院校专业课实践教学中的协同育人模式[J].文教资料,2020(19):163-164.
谢灵锐,1991年10月,男,汉,安徽安庆,合肥铁路工程学校,本科、助理讲师,道路桥梁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