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朝琴
摘要:目的:分析腹腔镜在普外急腹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研究纳入我院收治的50例普外急腹症患者进行治疗观察,根据治疗方式建立对照组(n=25)与观察组(n=25),两组治疗措施分别为常规开腹手术和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总有效率;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治疗效果均优于对照组,各项并发症发生率(4.00%)均低于对照组(28.00%),而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急腹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相比于常规开腹手术,既可提升临床治疗效果,又可保证治疗安全性。
关键词:腹腔镜;普外急腹症;手术结果;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65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026(2022)17--01
在对急腹症患者治疗中,为帮助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并确保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应选择适合手术方式。而腹腔镜手术方式作为当下一种先进治疗手段,在应用中能够取得理想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将我院选取的50例普外急腹症患者作为治疗对象,对全部患者进行分组后,比较两组治疗方式应用效果,具体分析如下。
1资料及方法
1.1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7年1月-2022年1月收治普外急腹症患者中,根据手术治疗方式选择50例作为治疗观察对象,根据治疗方式建立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25例,对照组:男15例,女10例;年龄30-75岁,平均年龄(45.50±5.30)岁;观察组:男14例,女11例;年龄31-74岁,平均年龄(45.48±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开腹手术。协助患者维持仰卧位,充分暴露手术部位,并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处理,留置导尿管和胃管,对患者实施全身麻醉,并结合患者腹痛位置,确定手术切口类型,然后实施开腹手术,逐层切开腹部后,观察患者腹腔脏器状况,对受损脏器和组织进行常规处理,对患者止血后关闭其腹腔。
观察组:实施腹腔镜手术。按照对照组方式做好术前准备,于患者脐部周边选择适合的切口位置,于患者腹腔使用Trocar探入,并建立人工气腹,并探入腹腔镜,探查肝脏、胃、胆囊、脾脏、阑尾、结肠、小肠以及盆腔等脏器,重点对患者疼痛位置进行探查,了解患者病情状况。在确定患者病情后,于患者病灶附近作两个操作孔,将手术器械送入腹腔。若术中出血不止或存在严重感染应转用开腹手术。术中、术后给予患者补液、营养、抗感染等常规支持治疗,并结合患者个体恢复情况适时拔除导管。
1.3观察指标
(1)手术效果:比较两种手术方式下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几项手术效果指标,时间越短、出血量越低手术治疗方式应用价值越高。
(2)并发症发生率:统计两组吻合口出血、腹腔内感染和切口感染几项并发症发生率,发生率越低治疗方式使用安全性越高。
1.4疗效判定
以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后,患者病症得到解决,无明显症状,且无严重并发症为治疗有效,总有效率=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采用t和x2检验法,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手术效果比较
观察组各项手术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讨论
针对普外急腹症患者,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但不同手术方式使用效果存在差异。常规开腹手术能够取得一定治疗效果,但治疗方式安全性较低。与之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轻对患者机体损伤以及患者应激反应,可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利于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该治疗方式临床中具有较高应用价值[2]。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手术时间、出血量和住院时间等手术效果指标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吻合口出血、腹腔内感染和切口感染(4.00%)低于对照组(28.00%),而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6.00%)高于对照组(76.00%),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在对普外急腹症患者进行治疗中,采用常规普外科开腹手术方式治疗,难以取得良好治疗效果,且治疗方式安全性低下。与之相比,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能够减少对患者机体损伤,促使患者术后快速恢复,利于提升对患者治疗效果以及治疗安全性。
综上所述,在对普外急腹症患者治療中,采用腹腔镜手术方式治疗,既可提升手术效果,又可保证治疗方式安全性,该治疗方式临床中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郭志伟.普外急腹症中应用腹腔镜的临床分析[J].中国社区医师,2019,35(31):76-77.
[2]贺旭东.普外急腹症患者360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临床分析[J].数理医药学杂志,2018,31(04):503-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