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运亳 郭常洪
摘要:部编版语文教材很注重围绕单元话题选编文章,教师可以利用这一点,借助思维导图这一有力工具,为学生创造一种规律性的学习思路,实现课内向课外的延伸。在小学语文群文阅读中,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结构,可以把抽象的内容转变为图形的方式明确地表达出来,帮助学生梳理文章脉络,把握文章主旨,从而更好地发现思维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高阅读效率。
关键词:思维导图群文阅读兴趣培养
思维导图作为高效的思维模式,目前已被众多学校引入学科教学。
从外形看,思维导图是运用图形、文字、颜色等多种有助于识记与引发想象的视觉元素绘制而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的图画;从作用看,思维导图能够将语言文字图像化、显性化、条理化,比较直观地展现内容结构及思考脉络,而且具有化繁为简的效用。因此,将思维导图引入语文学科教学,对于教师来说,不但是授课神器,还是指导学生学习的利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基于系统思考和知识建构策略的学科思维导图,在提高学科教学成效方面有着重要作用。
一、常规讲授教学与思维导图教学的对比
目前,语文教学越来越重视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甚至一年级就出现课外阅读理解的训练。下面我们以教学《秋天的果园》为例,说一下思维导图引入课堂教学前后的效果对比情况。
采取常规讲授教学:我们分享完上一周读了哪本好书之后,出示了一篇小短文《秋天的公園》,按预设的教学过程进行教学——先读题目,再看短文,再做题,最后验证答案。我带着学生读了两遍后,把提前准备的几个问题发给了孩子们。在学生自主完成解验证答案时,出乎我的意料,错得很多,还有人空着。
借助思维导图组织教学:在课题的实践教学研究阶段,我再次有意识地把《秋天的公园》作为内容进行教学。我先和学生们一起阅读短文,接着引导孩子们在黑板上画这个小短文的思维导图:
当检查学生的阅读答题时,我们很是惊喜,学生们不仅提高了答题速度,而且答案近乎全都正确。
二、思维导图在课外群文阅读中的运用
课内阅读都是美文、精读课文,孩子们对短文的内容、结构等方方面面都很熟悉,做起题目来,眼疾手快,游刃有余。而课外阅读有时间限制,有些孩子沉不下心来反复读,经常匆忙下笔,常常出错。怎样让学生短时间就读明白短文呢?通过实践研究,我们对思维导图在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提升阅读量方面的重要作用有了突破性认识。
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提升学生获取文本信息的能力。思维导图以其直观性,能够让学生快速获取文本信息,有效重构内容,并且有突出知识的启发性和趣味性的作用。在短文学习时,运用简单的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孩子弄懂每句话在说什么,还可以明白段落的总分关系,对短文的内容和结构都有深层次的理解。“思维导图”的形状五花八门,如大树、五角星、手掌形状等,能吸引学生积极创造,有效培养学生多方面的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清课文脉络。借助思维导图来阅读群文,可以改变篇数过多带给学生的烦琐感觉,有利于学生形成一定的认知结构,提高阅读思维。
以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统编2022版)第八单元的群文教学为例。
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有趣的故事”,包括两篇精读课文《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漏》,以及两篇略读课文《方帽子店》《枣核》,语文要素之一是“复述故事”。本单元教学一开始,我就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来理清文章脉络,围绕“时间”“地点”“人物”以及“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整理文章梗概。在查看学生画的思维导图时我发现,学生们活跃的思维并没有受到我给框架的束缚,绘制的思维导图新颖美观,最重要的是体现了他们的思维过程,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理解故事、复述故事。
班级里一名后进生,平时极少能够完成作业,这次也按时上交(如图2)。字迹虽不算美观,但是却能看出他的用心。这说明思维导图的学习方式能激发他的学习兴趣。
新课程提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这一课的课程理念,也就是说,语文除了工具性和人文性,还应当发展孩子们的思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之以渔还要授之以欲”。思维导图就是提升阅读效果的有效方法,且具有激起阅读欲望的良好作用。
在课外同题材群文阅读中,思维导图也体现出了很强的指导辅助作用。同学们掌握了思维导图的学习方法,就可以起到举一反三,自发地运用到课外文本阅读之中。在兴趣的指导下,同学们并没有把课外阅读当成任务,而是让学习在快乐中发生,不仅拓展了知识面,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对以后的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三、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课外阅读应用探究的反思
(一)尊重学生的主体性
苏格拉底认为,自己只是一个知识的接生者。学习知识的主体还是学生,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去思考去探讨。
有的教师也许会提出思维导图用于群文阅读会占用大量的时间,会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其效率远不如传统的讲授法。我认为这种担心是片面的。首先,小学生正是具有创新力的时候,他们充满了活力,我们不该把他们“捆绑”在作业上,我们应该把他们这些精力引导到发现、探索上。其次,传统的讲授法虽然单位时间内的效率高,但需要学生不断去重复记忆,然而机械式的记忆容易导致学生过一段时间后忘记,“把知识又还给老师了”。而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只要掌握就是长久的。绘制的思维导图也是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得来的,因此体验感会更深,记忆也会更持久。
(二)注重平时素材的积累
有些课文,例如《小英雄雨来》,非常值得挖掘,它们不仅能满足人文性的需要,也能满足工具性的需要。所以教师应该对优秀文章具有敏锐的观察力,注意文章的收集。我们也可以发动其他教师一起,建立一个优秀素材库,运用大家的力量来为学生提供群文资料。文本的选择上,要追求质量而不追求数量,避免一些劣质的、糟糕的群文材料呈现给学生阅读。
四、思维导图在教学中运用的困难
(一)对思维导图的理解和运用不够
思维导图的绘制是以理论知识作为支撑的,而部分教师由于自身对其缺少的了解,导致学生也受到影响,不能很好把握思维导图绘制的要领和技巧。有些老师不注重对学生进行绘制思维导图的培养,也没有把其应用在语文(其他科也可以)的课堂中,导致思维导图在全文阅读中使用频率不高。
这就要求教师们本着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加强自身的业务素质,同时学校也应给予相应的指导培训,愉悦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时的教学体验,这样才能让理论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二)运用思维导图要持之以恒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定要让学生在进行群文阅读时长期运用思维导图,并形成一种学习本能。对于课文,要求学生做到课前预习,通过预习提前找到课文重点、主要思路,提出自己观点和疑惑,并且把预习结果做成思维导图,从而提升阅读思维能力。在课外,多选一些高质量的阅读材料,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兴趣,让思维导图在群文阅读中坚持长期运用。
学生刚开始运用思维导图时会不适应,教师要耐心予以帮助。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初期的指导会为今后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是一群可塑性极高的群体,老师要开阔思维,积极鼓励学生在用思维导图的时候大胆创新。
在现实学习生活中,思维导图是一个相对简单又有实用的方法和工具。运用思维导图将文章的精髓浓缩在一张图上,可以更清晰地反映出近似于人大脑的思考过程,改变小学生的认知方法,为将来的学习拓宽思维空间,也提升了小学语文全文阅读效率。
参考文献:
[1]东尼·博赞.思维导图[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
[2]张萍.群众阅读教学:概念、范式与价值[J].上海教育科研,2016(4).
[3]高斯涛,陈容.思维导图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研究综述[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7,16(11).
[4]潘庆玉.群文阅读:由链接而群聚,因秘响而旁通[J].语文建设,2018(1).
[5]孔德勇.教师思维导图教学方法指导[M].北京:团结出版社,2020.
责任编辑:黄大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