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清
【摘要】陈垣故居文化是广东江门五邑侨乡独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合理开发和运用陈垣故居文化资源,通过丰富历史教材内容,打造地方精品课程,开展历史研学活动等有效路径,落实历史核心素养,提升铸魂育人教育成效。
【关键词】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历史核心素养;铸魂育人
教育部最新颁布的《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指出“课程教材要发挥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作用”。作为一门人文学科,历史课程肩负着铸魂育人、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如何在历史教育教学中落实好铸魂育人工作,已成为当前历史教育的重要课题。最新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在历史教学活动中“多方面开发与利用社会资源……学校和教师可以利用历史遗址遗迹、名人故居等资源开展学习活动”。因此,合理开发和运用地方名人故居文化资源,可以有效发挥历史学科人文特性,弘扬地方优秀文化,切实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从而提升铸魂育人教育成效。
江门五邑侨乡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沉积深厚,孕育了一大批在历史上名声显赫的著名人物。其中,广东江门五邑人陈垣(1880-1971)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教育家、学术界一代宗师,在宗教史、元史、历史文献学等领域享誉海内外,毛主席曾称他为“我们国家的国宝”,被学术界誉为“近代中国之世界学者”。陈垣故居是位于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的一座晚清建筑,是陈垣先生诞生、早年生活的地方,也是陈垣先生精神文化的继承和延续。陈垣故居文化教育功能突出,契合历史新课程标准理念,对培根铸魂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陈垣故居文化资源的开发与运用为例,探究利用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强化铸魂育人的有效路径,发挥其培根铸魂,育人润心的作用。
一、开发陈垣故居文化资源,丰富历史教材内容
新历史课程标准要求在历史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强化历史课程资源意识,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精选、整合有助于开展历史学习活动的优质资源,配合教材共同构建开放式、立体化的教学资源和平台。丰富多彩的陈垣故居文化资源,能够充实历史教材内容,拓展历史教学资源,增强教材内容的趣味性。例如在讲授部编版八上第22课《抗日战争的胜利》时,展示陈垣在抗日战争时期坚贞不屈、著史抗日的材料,讲授陈垣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愛国故事,介绍陈垣撰写的一系列表彰民族气节、抨击日寇的史学著作。这些资源极大丰富了历史教材内容,活化了历史课程,起到了良好教育效果。
同时,利用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创新历史教学形式,例如运用陈垣故居保存的相关文字、图片、族谱、故居遗址等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历史探究。教师引导学生查阅《陈垣》《陈垣图传》《陈垣——生平 学术 教育与交往》等有关陈垣的文献资料,让学生通过史料掌握历史历史知识,认识到陈垣先生在近现代历史上的重要影响,形成对家乡、对祖国的认同感,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与此同时,教师以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开发运用为范例,总结提炼陈白沙、梁启超、冯如等五邑侨乡名人故居的开发途径和教育教学应用的有效范式,在潜移默化中推进铸魂育人工作。
二、利用陈垣故居文化资源,打造地方精品课程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强调“义务教育课程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充分利用地方特色教育资源,注重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强化实践性、体验性、选择性。”因此,历史教师应该以地方课程为拓展,充分利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打造独具地方特色的精品课程,以多种课程形态服务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作为江门地方教材的《江门历史》,在第五单元第13课《学者风采》以专栏形式介绍“国学大师陈垣”,对他的生平事迹和历史贡献给予高度评价。从地方史视角来看,陈垣故居文化是《江门历史》的重要内容,注重对陈垣故居文化资源运用,可以丰富《江门历史》的教育教学素材,进一步发挥《江门历史》乡土教材传承侨乡历史文化,涵养家国情怀的铸魂育人功能。由于篇幅所限,《江门历史》对陈垣的介绍未能详尽,因此借助陈垣故居文化资源拓展教学活动,在“活动与研究”栏目,举办陈垣生平事迹展、陈垣故事大赛、“陈垣杯”征文比赛、“国宝”陈垣历史情景剧、《励耘家书》分享会等,同时把地方课程《江门历史》教学与历史、语文、政治、地理等进行跨学科融合教学,促使本土故居文化在教育教学中得到传承和创新。
三、依托陈垣故居文化资源,开展历史研学活动
教育部发布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指出“组织研学旅行,把研学纳入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将研学旅行与中学历史学习有效结合,聚焦课程育人本质,要求变革育人模式,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发挥历史课程的铸魂育人功能。因此,历史教师组织学生参观考察革命遗址遗迹或名人故居,通过走访、调查,搜集与近代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相关的材料等,在研学过程中体验地方特色文化。
五邑地区历史教师可以研发陈垣故居研学路线,设计主题鲜明的跨学科研学活动,发挥陈垣文化育人功能。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前往蓬江区棠下镇石头村,以任务驱动形式,确定研学任务清单,采访陈垣家族后人,收集陈垣生平事迹,感悟陈垣先生坚定的信念、杰出的成就和伟大爱国情操,激起学生对地方历史名人的崇敬之情,达到熏陶和感化的教育功能。同时开展以陈垣故居为核心的精品研学路线,如陈垣故居—陈白沙故居—五邑华人华侨博物馆—梁启超故居等,让学生了解地方红色文化中的“人、物、事、魂”,发挥红色文化的铸魂育人价值。
作为历史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重视对地方名人故居文化资源的开发和运用,深入发掘名人故居的深层次文化内涵,并将类似陈垣故居文化这样宝贵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教学进行有效融合,发挥名人故居文化的育人功能,切实提升铸魂育人的教育成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张荣芳曾庆瑛.陈垣[M].北京:金城出版社.2008.
[3]黄牧航张庆海.中学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与评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96F7240-825F-4A55-9A5D-E2361C5F476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