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2022-07-06 14:50杨洁
当代体育 2022年21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育

杨洁

1 目前初中学生体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方式也产生了很大的改变,造成了肥胖、颈肩不适等现代文明病。由于中学生处于学习基础的重要阶段,家长虽然十分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但在巨大的学习压力下,很多家长认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好文化课能考上好大学才是目的。宁愿让孩子在业余时间学习琴棋书画,也不愿意让孩子花费太多的时间在体育课上,因为家长觉得体育课上课也达不到锻炼的目的,而且为了升学考试,很多学校的体育课经常被占用,造成了很多学生的体育锻炼机会被剥夺。对于学校而言,很多学校为了减少升学压力,根本不开设体育课,甚至体育课就是徒有虚名。更有很多学校,由于教学场地不足、师资力量有限,对学生的体育运动的发展都存在一定的制约性,体育教程的内容空洞,大多数是沿袭了以往的跑、跳等教学方法的运动,消耗的体力也相当大,让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抵触情绪,从而使很对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星期。加上本身学生阶段的认知不健全,不明白加强体育锻炼的意义,由于家长的溺爱和学习压力的增加,使学生锻炼意识薄弱。甚至有部分家长和老师认为上体育课是孩子娱乐的时间,对中考没什么帮助,家长和老师看中的是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孩子身心健康和素质教育的必要性。现阶段初中体育教学理论知识比较浅薄,相当一部分学校体育教程的内容空洞,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没有创新,大多数是沿袭了以往的跑、跳等教学方法的运动,消耗的体力也相当大,让学生容易产生一种抵触情绪,大部分学生对体育课的价值没有切身感受,从而使很多学生失去了对体育运动的了解。由于缺乏体育器材,加之枯燥、单调的教学内容,学生自由活动内容达不到,导致很多学生不喜欢上体育课。放学期间,我们经常会看到很多同学喝上一杯奶茶或者碳酸饮料,这些饮料里的糖分、咖啡因很大程度的影响身体健康,而且长时间的不合理的饮食会影响骨骼发育,或者放学后三五成群的在路边摊吃一些烟熏、油炸的食品。甚至有的初中生有抽烟喝酒的嗜好,不合理的饮食和不按时的起床,还有的暴饮暴食,节食、偏食等不合理的饮食、不良的生活习惯,造成消化功能紊乱,从而导致了部分初中学生体质下降,目前的初中生的体质状况问题的确让人堪忧,直接影响了初中生的正常发育和身体健康。

2 德育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随着我国初中教学改革的发展,特别是教育规划纲要发布实施以来,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得到普遍认同,体育教学活动在不断更新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学校重视体育课程和思想品德教育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教育改革就是要改掉那些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倡导包容彼此之不同,欣赏多样之精彩。我国学生时期开设思想政治课程是本着立德树人的目的,是传递真善美、启迪思想智慧、塑造精神灵魂的课程,是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是引导人们树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基础,因此开设思想政治教育是我们国家一项重要的教育任务。新课程体育教学改革,体育教育从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出发,符合素质教育和时代要求的课程教材体系的发展规律。在体育教学活动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与启发、讨论、参与的教学方式不断推广,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科学多元的评价制度改革取得重要进展。新课程改革为进一步推动“立德树人”工作奠定了基础,要求学校不懈探索“教”和“学”“成人”和“成才”的规律,强调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和心理承受能力,挫折教育的锻炼,铸就学生“立心”“立命”之魂,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是中学时代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校在进行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应积极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更加注重学生的自由选择度和多样化成长,合理增加学生思政教育阅读量和体育锻炼时间,不失时机的灌输体育训练的重要性。利用古今武德高尚的示例给予学生启发,强调思想品德教育知识的传授、技能培养与价值塑造的并重,更加鼓励授课方式与教学方法的创新,关注人才培养与学校办学特色的紧密结合,让学生明白加强体育锻炼的目的是强身健体。初中学校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眼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抓准抓住实际性教育,在体育教学中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人才培养中心环节,把培养学生的尊师爱幼、团队协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遵循学生自身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创新体育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教学方法,培养他们的合作、团队合作的意识,竞争的精神,将德育教育潜移默化的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对学生的素质教育也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3 中学生时期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造就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可见习惯是如何重要,初中是良好习惯养成的关键期,中学阶段养成好习惯,也是磨练自己、提升自己的过程。初中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过渡期,是学生进入社会的成长的起步阶段,也是人的基础素质形成的开始阶段,良好的习惯养成對人的一生至关重要,是一种对生活态度的蜕变,也关乎着大学生对择业和以后生活一种方式。古希腊名言“如果你想强壮,那就跑步吧。”没事跑跑步,有利于健康,跑步是一种很简单的健身方法,跑步对环境的要求不是很高、校园内、公园里都可以跑步。因为现在很多学生体育锻炼都是户外进行的,目前很多初中学校开展晨跑教学,跑步非常的锻炼肺活量也是增加体能的最好方式之一,因为在跑步中呼气起来比较困难,需要进行适当的自我调整。晨跑以有氧耐力素质为基础,强度较小时间较长,有一定的体力消耗。跑步久了,肺活量也会得到提高,肝脏血流量也会增大,肝脏内的糖异生基质量增多,更进一步的加快人体新陈代谢,提高抵抗力,预防很多疾病,祛病强体。随着初中生学习压力的增大,对学生的身心健康要求更高,有规律的跑步不仅对人的身体产生影响,而且人对人的心理产生一定的影响。体育运动可以调节人的紧张情绪、陶冶情操,经常参加体育运动或者户外锻炼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提高各器官的协调能力和肌肉工作耐力,促进骨骼的生长发育。体育活动能够改善中学生生理和心理的状态,体育锻炼中会集中许多注意力在锻炼上面。对于学习中许多压力和烦恼也会不那么在意了,初中生处于生理和心理的发展阶段,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只尽情的享受在跑步中的畅快,使人心理健康、舒畅。5F6355C4-96B9-445A-B904-4E47412145F1

4 培养学生加强体育训练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积极认识事物,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一种心理倾向。初中生处于心理、生理发展的不同阶段,心理生理特征变化差异较大,部分学生不喜欢运动,有部分学生因为生理问题对体育课产生恐惧。这就要求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的时候培养初中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管理和控制学习环境,改变传统教学,将德育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向学生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长征精神等,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意识,帮助学生克服体育课上的畏难情绪,不断的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一般来说,田径、体操、球类等课程的教学,都能培养学生勇敢、顽强、刻苦、机智、灵活、果断等良好品质,但由于各种教材的形式不同,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方面各有其侧重点。在教学课堂中,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活动规律,教师可以通过体育竞技、团队游戏等方式,从小处着手,言教身传,循循诱导,正确利用表扬鼓励,养学生的互帮互助,激发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向上求好的积极性,随时加强德育渗透,使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又能陶冶道德情操,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把初中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习惯,能保证自己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还能锻炼一个人的耐心,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培养坚韧的意志,提升很多品质。“习惯有好坏之分,好习惯终身受其益,坏习惯终身受其累”,由于初中教育的多面性、复杂性,在实施教育习惯养成的过程中,家庭、学校和社会应该相互配合,补充协调,这就需要家长和教师相互配合,密切合作,有针对的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家长应改变以往的教育方式,言传身教,在日常的生活中注意自身的行为修养,鼓励孩子加强体育锻炼,适时地对孩子的努力也给予肯定和支持,对于狭隘似的教育及不良习惯应及时予以纠正。

5 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教育,仅仅是“授业”“解惑”是不够的,“立德”“树人”才是最终目的,我们不仅仅要培养“人才”,更要培养真正的“人”。德育教育作为我国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思想政治、道德、心理健康等教育彼此渗透,新课程改革模式下,学校要充分发挥多元主体,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学生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少年强,则国强,“立德树人”视域下初中学生培养的目标体系提出,培养孩子的能力和素养才是教育最核心的,关乎当代孩子的健康成长和社会发展需要,立德树人就要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教师传授的不仅仅是课堂知识,体育课堂中利用科学合理的体验教学方法,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眼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把握好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并使教学意识和教学行为相结合,要通过体验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树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初中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阶段,思想还不够成熟,每个学生,都是一个有生命的个体,最初都有自信心。教师要关心关注每个学生,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培养学生兴趣总是从激发学生求知的渴望上下功夫,利用体育活动自身的特点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在体育练习的过程中既可以通过身体锻炼获得对体育的触觉感受,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真善美的心灵,又可以在学习体育时在自身意志的磨炼中获得对体育的精神感受。教师传授知识过程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原则,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在制定具体的教学任务时,要从学生、教材和教学条件等实际情况出发,分利用各种资源来不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逐步的将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育中,满足学生的期待,通过相互合作让每个人都能促进互动,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体育教学的德育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强调立德树人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观察生活中的乐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及学习态度,使学生真正领会其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用更宽的视野,为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全面实现体育教学的目的。

6 通过情景教学,注重课堂教育

随着新课程改革,很多初中学校越来越注重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课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教师要深入挖掘教材,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各种教育因素,注重观察学生的心理和情绪异常,观察学生身体、心理的变化情况,唤醒学生体育运动的自觉性,及时引导和疏通学生的心理障碍,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确定教学目标,应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根据的学生的体能和体育课程差异安排教学目标,组织学生进行篮球、足球、羽毛球、田径等比赛,比赛中亲身感受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价值,从而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浓厚,让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及其结果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预料或预想,通过比赛教育学生“胜不骄,败不馁”。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将教书与育人紧密结合,把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摆在首位,以各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可以从多方面着手,学生在课堂练习中的一些表现,与学生多沟通,取信于学生,密切关注学生的变化,注重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作为教师,更应该以身作则,适度的言谈举止,是可以为人师表的态度来审视自己、要求自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行”。所谓有教无类,每个学生的程度不同,教师不应以成绩好坏划分学生,对于行为习惯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材施教,让学生明白体育竞赛中纪律的重要性,加强对于学生教育教学的管理,引导学生坚持下来,懂得任何的竞争都是有条件的,所有的竞争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促进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

7 结语

素质教育改革背景下,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成了社会关心的话题,加之目前随着多媒体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增多,更是对学生的娱乐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枯燥消耗体力的体育运动项目已不能满足学生现状,尤其是中学生处于心理和生理的发展阶段,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兴趣不浓,由于青春期原因对田径运动中的跳、投等运动产生排斥,出现了学生讨厌上体育课的现象。青少年处于身心发展阶段,在这个阶段中教师不但要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文化学习,更应该多鼓励、关怀学生,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各方面的综合发展,塑造学生高尚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体育锻炼是改善人体质提高身体素质的一项重要活动,教师应将课内、课外相结合,全面捕捉德育渗透的时机,在教学课程中,使学生体会集体主义、团队精神,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心理素质,加强德育渗透。教师通过创设各种各样的阻力环境教学,在体育运动中会尝试到锻炼的愉快、竞争的刺激、合作的欢乐,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使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體育锻炼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学校应该转变教学观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改进教学方法,探索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新思路,让学生积极热情的参与到体育课堂中去,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奋勇拼搏,使学生“德、智、体、美、劳”综合发展。

(作者单位:淮北市人民路学校)5F6355C4-96B9-445A-B904-4E47412145F1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题解教育『三问』
体育课上的“意外”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讨厌的理由
我们的“体育梦”
老师,我喜欢你,这是爱吗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