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的孩子是不是也缺乏时间感?

2022-07-06 14:27吾悦
现代家长 2022年6期
关键词:煤气灶多长时间生物钟

吾悦

妈妈出门买东西,让晓晓10分钟后把煤气灶关上。可是妈妈回来后发现,煤气灶上的汤都快熬干了,煤气灶还没关。晓晓却很惊讶:“10分钟已经到了吗?”

案例:

孩子记不住具体时间、做事情没有先后顺序、分不清时间长短

在同样时间段里,有的孩子能够高效利用时间,很快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一直没闲着,到最后还是写不完作业。为什么?除了对学习内容掌握程度不同外,还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孩子的时间感不强以及缺乏管理时间的能力。

镜头一:记不住具体时间的茜茜

茜茜写作业慢,对家长的依赖性还强,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作业,一定要家长叮嘱、提醒才行。在学校,她是“迟到大王”,甚至有一回考试都迟到了。在家,她的时间观念也很差。一天,她独自在家时接到了妈妈单位的一个电话。等妈妈回来问她电话大约几点打来的,她根本说不清。

分析:茜茜缺乏对时间点的认知,即老记不住具体时间。孩子对时间点的感觉,需要从小培养。有些家长对这方面比较重视,教孩子从小认钟表,让孩子自己记时间,比如早上7点吃饭、晚上9点睡觉等。可有些家长忽视了这一点,不教孩子认钟表,该吃饭了、该睡觉了,就叫孩子。结果,孩子认为反正有家长提醒,不用自己操心,造成对时间点的感觉缺失。

镜头二:做事情没有先后顺序的毛毛

毛毛写作业从来没有先后顺序,同学们大都先复习后写作业,他则抓起作业就写。碰到有些题不会做,他就放下作业再去复习,复习到一半再继续写作业,结果,作业要花很长时间才完成,学习效果也不好。

他平时做事情也比较混乱。一次,老师让他管理早自习,他高兴极了。可没多久,老师就把他撤了,因为他今天让同学们先听英语再默写,最后读课文,明天又让同学们先默写再读课文,最后才听英语。同学们反映,他想起什么就让同学们做什么,把大家都弄糊涂了。

分析:孩子学习、做事没有先后顺序,也和家长的教育有关。孩子出生后,家长就要特意培养其生活的规律性,定时吃饭、大小便、玩耍等。有些家长不注意这些,孩子饿了就给他吃,孩子尿了才想起给他换尿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生活无规律,学习也分不清主次,眉毛胡子一把抓。

镜头三:分不清时间长短的晓晓

晓晓写作业常出现这样的问题:规定1个小时写完作业,可他花了2个小时。妈妈说他做得太慢。他委屈地说,我以为才用了1个小时呢。妈妈让他读半小时的英语,结果他读了15分钟就不读了。妈妈问他为什么停下,他说半小时到了。

生活中,他也这样。他对别人说:“我好几年没去奶奶家了。”其实,去年寒假他还去过奶奶家。妈妈出门买东西,让他10分钟后把煤气灶关上。可是妈妈回来后发现,煤气灶上的汤都要熬干了,火还没关。妈妈很生气,晓晓却很惊讶:“10分钟已经到了吗?”

分析:对一段时间长短的感觉,叫时距感,它是一种十分重要的感知觉,包括:对过去事情进行时间评估,即完成一项工作用了多长时间;对正在进行的事情进行时间判断,即做这个工作总共需要多长时间,现在已经用了多长时间;对将来的事情进行时间估计,即预计完成这个工作会用多长时间。这三方面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因为知道过去花了多长时间,才能判断和把握现在的时间,也才能预测将来要多少时间。

如果孩子把事情完成时间估计得比实际用时长,比如写半小时作业以为写了1小时,那么做事情时,孩子就会着急,不认真。如果孩子把事情完成时间估计得比实际用时短,比如读15分钟英语却以为读了半小时,就没有紧迫感。

测试:

两种方法三种结果,你的孩子属于哪一种

时间感差,会给孩子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良影响。比如考试时,如果孩子的时间感差,就很难掌握好答题的节奏,不是过于仓促就是过于散漫,从而影响考试成绩。

既然时间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那么,家长怎么知道自己孩子的时间感如何呢?测试方法有两种:

1.时间测试游戏

和孩子做一个时间测试游戏,家长喊“开始”,然后让孩子计时。如果孩子觉得1分钟到了就喊停,看孩子对1分钟的感觉是否准确。

2.预估完成时间

做事情前,先让孩子预估完成时间。然后计时,等他做完,看与他预估的时间是否相同。

孩子在以上测试中,如果测试结果误差在10%以内,说明他对时间的把握度高,能够自主支配时间,不需要依赖大人的指令行事;如果误差超过20%,说明他对时间的概念模糊,不清楚自己在规定时间内能做什么,也不清楚自己做事的效率;如果误差超过50%,说明他根本没有时间概念,完全不知道如何计算时间,更不知道如何支配时间。

支招儿:

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对生物钟,不要较劲而要利用

时间管理是一种能力,也是一门藝术。如果孩子具备了这种能力、掌握了这门艺术,不仅能学得好,还能学得轻松。如何帮助孩子掌握这种能力呢?

下面几种方法,家长们可以试试。

1.用好手表和闹钟

孩子做事拖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他在做事时忘记了时间。但闹钟不会忘记任何事,除非你忘了给它上弦。闹钟铃声还具有一种家长没有的权威,比家长大喊“该起床了”更有效。双休日,白天家长可以把时钟设定成一小时报时一次,这样家里有点紧张气氛,孩子就不会过于懒散。

2.一心一用

专心致志的品质是后天培养的。最切实可行的培养方法是从生活入手,穿衣、吃饭、洗漱、收拾书包等生活琐事都可以限时完成。需要多长时间,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试验并商定好,然后督促孩子在规定时间内保质保量地完成。也可以在家进行计时劳动、计时阅读、计时讲故事等小竞赛。

3.一心二用

时间流逝永不停息,教孩子利用零碎时间,在一心一用的基础上学会一心二用,可以提高其学习、做事的效率。比如,晨跑时听英语,在盥洗池上方贴张英语词汇表,每次洗脸、刷牙时背几个生词……

注意:一心二用一定要在不影响正事完成效果的基础上进行,且要坚持不懈。

4.多花5分钟

5分钟很短,可如果好好利用,能让很多事情变得简单、高效。比如,做完作业,让孩子用5分钟时间自检一遍,或者预习明天的功课。这会让孩子少犯错误,并在第二天的学习中倍感轻松;郊游前,让孩子用5分钟时间检查一下有无遗漏东西,这样会省掉回来取东西的时间,并让出游更加愉快。

让孩子养成多花5分钟整理东西的习惯,把常用的学习工具书放在触手可及之处,将重要的学习资料装在一个纸箱里,这样等到用时就不会到处翻找了。如果孩子养成了随手整理的好习惯,做事、学习的效率就会有质的提高。

5.跟孩子来个约定

言而有信是非常好的一种品质,让孩子做到这点十分必要。比如,孩子玩电脑,事先跟他约定可以玩多久,约定时间一到,必须马上停止;出去游玩,要求孩子出发前收拾好自己的所有东西,如果他未能做到,取消此次游玩。经过几次这样的约定,孩子自然会养成言而有信的习惯。

6.让孩子学会说“不”和“请”

“他非让我去打游戏……”“她喊我去吃好吃的……”从众、合群,几乎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哪怕要交作业了,该预习第二天功课了,但面对同伴的请求,他依然答应,结果作业交不上,功课没预习。

某个英语单词不知道怎么拼,某道难题抓耳挠腮了一小时也没解出来,却不向同学、老师请教。想自己动手解决问题,精神固然可嘉,但懂得适时求助也十分必要,因为全能冠军很少。

面对诱惑学会拒绝,面对超出能力范围的问题懂得求助,是高效做事的必要条件。

7.了解“时间相对论”

做喜欢的事,1小时等于1分钟;做不喜欢的事,1分钟等于1小时。这是对时间相对论最简洁的解释。孩子亦如此。当他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一两个小时也不觉得久;而当他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时,每5分钟就要抬头看一次表,或者做事拖拖拉拉。所以,假如家长能够引导孩子对学习感兴趣,那么孩子学习自然会变得高效起来。

8.别跟生物钟较劲

除挂在墙上、戴在腕上的表外,还有一个看不见的“表”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这个看不见的“表”就是生物钟。午饭后马上学习或连续几天“开夜车”学习,任何人都会头昏脑涨,这就是生物钟的威力。所以,要尽量避免让孩子在午饭后学习或者连续“开夜车”学习。

除了不跟生物钟较劲外,家长更应该利用生物钟: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精力最充沛,可以让孩子在此时学习较难的功课、解决较复杂的问题;也可以在每天的同一时间段学习同一科目,养成习惯后会被生物钟记住,一到固定時间,大脑就会形成兴奋点,从而使孩子的学习更有效率。

另外,心理学研究表明:成年人注意力集中一次最多维持50分钟,而未成年人年龄越小,其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越短。因此,不要让孩子一次学习时间过长,以免效率下降甚至产生副作用。孩子每次学习30~45分钟后,最好能休息10~20分钟。

9.善用“二八定律”

时间管理中有个重要定律,就是“二八定律”,即生活中20%的事情决定了80%的成果。就是说,要把主要时间放在20%的事情上。那么,哪些属于20%的事情呢?

时间管理达人把事情分为四类——

第一类:重要而紧急的事,比如考试之前的突击复习。

第二类:重要而不紧急的事情,比如每天背英语单词。

第三类:不重要但紧急的事,比如马上要考试了,突然发现2B铅笔忘带了,需要赶紧去买。

第四类: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比如给课本包封皮。

哪类事情属于那20%呢?多数人认为是第一类,也有人认为是第三类。其实,真正重要的事情是第二类。

对此,有人提出疑问:为什么不是第一类呢?因为第一类事情确实重要,但是如果把时间都花在第一类事情上,你会感到每天都很累。其实,只要把第二类事情做好,就不用疲于应付第一类事情了。如果孩子每天都及时复习功课,那么考试前他还需要突击复习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编辑:杨子】

猜你喜欢
煤气灶多长时间生物钟
人产生的垃圾分解需要多长时间
煤气灶
把产品卖给守财奴
小心煤气灶!
智能生物钟
神通广大的生物钟
时间
猜时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