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平乐奏 金玉清音

2022-07-06 14:19荼音
中华瑰宝 2022年7期
关键词:乐器音乐

荼音

从远古笛音,到铮铮钟鸣,从文化交融下的箜篌绝响,到民乐改革中的琴筝和鸣,奏响千年的传统乐器以旺盛的生命力承续和发展着。中国之声自历史中走来,正融入世界。

2020年8月8日,“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展,主题“天地同和”出自《礼记·乐记》“大乐与天地同和”一句。展览集中展示了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200余件(套)古代乐器实物,勾勒出中国音乐发展的历史脉络。

传统乐器作为中国音乐文化的物质载体,不仅具有被博物馆收藏的文物价值,还有传承千年依然奏鸣于当代的旺盛生命力。一枚枚陶埙,一排排钟磬,一把把胡琴,带着跨越古今的音乐共鸣,彰显着中国人对音乐的独特感知和非凡创造力。

远古初声

1973年,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一批骨哨。这些骨哨由禽鸟肢骨中段加工而成,长4—12厘米,多为2—3孔,音似鸟鸣,部分能够吹奏出简单的旋律。可见,在7000年前的长江流域,先民就已掌握了初级乐器的制作技巧。

十年后,在文明起源的又一源头—淮河流域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考古人员发现了比骨哨形制更为复杂的骨笛。其后十余年间,30多支骨笛陆续在这里出土。这些骨笛以鹤类的肢骨制成,长20多厘米,直径约1.1厘米,笛孔分布于一侧,有2、5、6、7、8孔之别,大多为7孔。有的骨笛上划有等分记号,表明制作前经过了精密的度量和计算。

其中数M282号大墓出土的20号、21号骨笛保存最为完整、制作最为精良,经测音可发出完备的六声音阶和不完备的七声音阶,而且能够演奏传统的五声或七声调式的乐曲。在测音中,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的专家以斜吹的方式吹奏出一曲河北民歌《小白菜》,震惊全场。与河姆渡骨哨相比,贾湖骨笛的年代更为久远(距今7800—9000年),制作技艺更为成熟,并已初步具有音阶、音律的概念,中国乐器史因此再度向前推进。

贾湖骨笛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乐器实物,但乐器的滥觞并不止于此。远古时代,先民从自然界和生产生活中汲取对声音的感受与感知,或是出于好奇心的驱使、情感的激发,或是出于传递信息、狩猎生产的需求,逐渐模拟与创造出可以发声的器具,陶埙、骨笛、陶角、木鼓、石磬、铜铃、陶响器等早期乐器因此诞生。这些乐器广泛分布于黄河、长江、辽河等文明发源区,并伴随时代的演进而富于更多样的功能、更复杂的形制和更优美的音色。

距今4300—3900年的山西陶寺遗址出土的陶鼓、鼍鼓、特磬、铜铃、口弦琴等,已具有明显的宗教和政治功能,并出現了最早的陶鼓、鼍鼓、特磬搭配的礼乐组合。乐器与文明联结在一起,成为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元素。

钟鼓之乐

先秦时期是中国传统乐器发展中十分重要的阶段。这一时期,无论是乐器种类、形制、功能还是音律理论方面,都实现了从单一到复杂的转变。

《周礼·春官·大师》云:“大师掌六律、六同以合阴阳之声。阳声:黄钟、大蔟、姑洗、蕤宾、夷则、无射。阴声:大吕、应钟、南吕、函钟、小吕、夹钟。皆文之以五声:宫、商、角、徵、羽。皆播之以八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出土了大型编钟、编磬、建鼓、手鼓、扁鼓、悬鼓、瑟、笙、筑、二十五弦琴、十弦琴、竹篪、排箫等百余件乐器。西周时期创制出的“八音”乐器分类法在曾侯乙墓出土的大量战国早期乐器中得到实证。而青铜时代的到来也使乐器在制作工艺上得以大幅提升,金声之青铜乐器获得空前发展。

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大型编钟分三层八组,含纽钟、甬钟、大镈钟,最大者通高152.3厘米、重203.6千克。钟体以浑铸、分铸法铸成,融汇铸镶、错金、圆雕、浮雕、髹漆、彩绘等多种工艺,装饰人、兽、花草和几何纹样,巧夺天工,华美庄穆,可见此时青铜工艺已高度成熟。钟上标有律调阶名,每钟可奏出呈三度音阶的双音,全套钟十二个半音齐备,可旋宫转调,《周礼》所云十二律在曾侯乙编钟上已有完整体现,宫、商、角、徵、羽之五声亦出现于编钟的铭文之中。

从曾侯乙墓出土乐器可知,先秦时期的乐器主流为钟、磬、鼓三类。钟鼓之乐的盛行与礼乐制度相关,此时音乐及乐器主要流行于上层社会,而钟、磬、鼓敲击音量大,且音效激昂沉稳,易于营造出宏大庄严的气氛,展示政治权威,故常用于宫廷演奏及祭祀场合,是为雅乐。

丝路胡风

2021年秋,“敦行故远—故宫敦煌特展”在故宫博物院展出来自丝绸之路甘肃段的文物及故宫博物院珍藏文物,其中包括忽雷琴、阮咸琵琶等数件唐代琵琶类乐器实物。其中,忽雷琴分大、小忽雷,为木胎、长颈,有二弦、二轴,颈端镶龙首,上蒙蟒皮,背髹朱漆,饰描金勾莲纹,均为唐代画家韩滉亲手创制。

汉魏以来,西域乐人通过丝绸之路来到中原,带来了不同地域和民族音乐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起源于波斯的曲项琵琶、竖头箜篌等正是经由西域古国龟兹等传入中原,不仅丰富了汉民族的乐器种类和乐律理论,也促进了中原地区乐器的创新和发展。

敦煌,作为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除出土了不少乐器实物外,其石窟中保存的大量乐舞壁画则更为全面地展现了来自中原和西域的吹奏、拉弦、弹拨、打击等大量乐器图像,包括琵琶、胡琴、箜篌、答腊鼓、羯鼓、筚篥等。在唐代宫廷宴乐《十部乐》中,除燕乐、清商外,其他八部西凉、高丽、扶南、龟兹、疏勒、康国、安国、高昌皆来自中原以外各民族,其演奏所用乐器既有中原本土乐器,也有各族特有乐器,可见音乐交融之深广。

这一时期,中原乐器也随着开放与交流逐渐向外传播。日本正仓院至今所藏的唐代乐器如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金银平文琴、刻雕尺八、螺钿紫檀阮咸等均是中国音乐文化向外输出的见证。

与此同时,秦汉以来设立的宫廷乐府使民间音乐得到了一定发展,以打击乐器、吹奏乐器等合奏形式为主的鼓吹乐明显兴盛起来。鼓吹乐以鼓、角、笳、横笛、排箫等乐器合奏,或伴有歌唱,乐声嘹亮雄壮。其中排箫独具特色,在汉唐时期一度流行,其管数为10至24不等,参差排列,有单翼、双翼之别。9DFD329F-1745-4B52-A7FF-7E21086F462B

鼓吹乐最早流行于北方游牧民族,传入中原后始用于军府,后与各地民间音乐相结合,逐渐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鼓吹乐类型,曲目多基于民歌,反映民间生活。其进入宫廷后,应用于军队、仪仗、宴飨等场合,具体可分为用于宴乐的黄门鼓吹、用于卤簿的骑吹、用于校猎的短箫铙歌和随军演奏的横吹等。

民乐迭奏

自宋以降,音乐形式的丰富化和平民化使乐器进一步走向民间,在市井演艺形式如散曲、杂剧、说唱、民歌小调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小型器乐合奏和伴奏乐队等形式逐渐兴盛起来。

为了适应种种新兴艺术形式的需要,不仅民间艺人在实践中积极对乐器的形制、材料、配置等进行整理和改造,音乐理论家也将乐器研究理论等付诸文字,著书立说。北宋末年,陈旸在其编纂的《乐书》中系统地论述了古代乐制、十二律和五声等音乐理论,以及八音等乐器的来历、形制和演奏方法。书中记述乐器约380种,其中不乏一些失传乐器,如双凤管、齐鼓、筑等。

宋元明清时期是乐器不断改良、定型、精进的时期,乐器的名称、形制等已基本定型,制作工艺随着工艺美术的发展愈显丰富和成熟。各类乐器制作工序规范复杂,选材精益求精,造型设计精巧,装饰精致美观,追求科学性与艺术性并重。如故宫博物院展出的清代黑漆描金山水人物纹琵琶,整体呈梨形,面平背圆,形制清雅。琴背上以黑漆为底,以金漆绘制高山、流水、古树、楼阁、帆船,画面生动,意境悠远。同时还出现了专业的乐器作坊,并有专门的书作介绍乐器的制作流程及装饰细节等。

这一时期,弦类乐器得到迅速发展并被普遍使用,琴、筝、琵琶、三弦、月琴、独弦琴、马头琴、二胡、四胡、京胡、扬琴等品种多样的弦类乐器广泛出现于民间场合,随着戏曲流派的发展渗透到各地,呈现出不同的声韵效果和富有活力的民間音乐盛貌。在演奏方面,许多乐器逐步形成系统,不仅有琴谱、琵琶谱等大量曲谱问世,积累出一批优秀曲目,也因地域风格不同衍生出诸多流派,如:古琴之川派、虞山派、广陵派、浙派、金陵派、中州派、诸城派、闽派等;琵琶之南北两派,南派又分为五大派系。这些流派各有所长,相互切磋、交流,进一步丰富和拓宽了民乐的发展路径。

新的回归

进入近现代,多元文化下的音乐多样性使中国的传统乐器面临不可避免的冲击。与西洋乐器和管弦交响乐队相比,中国民族乐器和民族乐团具有厚重、多彩而清越的文化优势,也存在音响、转调等表现力方面的弱势。如何在全球话语体系下守正创新,在保持中国音乐体系的优势和特色的同时寻求更多新发展的可能性,成为一代代音乐工作者面临的难题。

面对重重困境,我国的音乐工作者逐渐投身于民族乐器的改进工作之中,在提升音量、音质、音色等方面突破陈规。如近代音乐家刘天华一直致力于改进国乐和推广国乐教育,他通过改变制作材料和技术、调整音准、增加把位等方法,进一步提升二胡演奏的表现力,并在乐曲创作中大胆吸收西方音乐技法,在创造中求进步。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综合中国传统乐队与西方管弦乐队的长处,使用改进或创新乐器提升音响、合奏效果,同时秉持“和而不同”的审美观念,突出乐器本身的个性特色,在保证艺术效果和谐的基础上,彰显自然璞真的风致。在乐曲的体裁上,中国民族管弦乐队对西方交响诗、协奏曲等多有借鉴,充分表现出中国音乐文化共通、包容的精神特质。至于乐曲演奏内容亦体现出新的时代特色,以传统观照现实,以古乐谱写新音。中国民族乐器正在革新中回归人们的生活。

除此之外,随着非遗保护工作的推进,音乐工作者们也在复原失传乐器之路上砥砺前行。他们一方面参考文物及书籍、图像等资料进行古乐器的复制工作,另一方面积极改良创新,使古乐器尽快融入现代器乐演奏之中。如在一度失传的箜篌基础上研发的新型箜篌采用多弦并置,可以演奏和弦、琶音、复调,既可表现国音国律,在转调方面亦可与欧洲竖琴相媲美。曾经消逝在历史长河中的古老箜篌在新的时代再次焕发生机。

乐声千古,清音不绝。中国民族乐器之历史悠久、风格独特、种类丰富,皆惊艳于世界。拨开古老乐器的浮尘,传世千年的乐声仍激荡着人们的心怀,中国之审美与内蕴化为高山流水、龙言凤语,生生不息,悠远绵长。9DFD329F-1745-4B52-A7FF-7E21086F462B

猜你喜欢
乐器音乐
奇妙的“自然音乐”
乐器
音乐
乐器也疯狂
自制小乐器
音乐
奇妙乐器
奇妙乐器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