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烨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实力提升较为显著,这离不开教育技术的高效利用。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教育工作出现了新的突破及成效,具有一定远见卓识的教师主动利用各种教育技术改革教学模式,将科技与教育技术融为一体,积极优化教学内容、创新教学理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及帮助。如果教师能够围绕当前的教育教学环境改革教学模式,实现科技元素的有效融入,那么对现代化教育理念的践行将会有重要的影响。
一、科技进步背景下科技与教育技术的融合发展
学者在对科技进步大背景下的科技元素进行分析时明确提出,科技与教育技术之间的融合对打造精彩课堂有非常重要的辅助作用。科技进步离不开教育事业的稳步发展,教育事业的全面发展能够为科技提供更多的动力以及支持。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必须立足教育科技发展的内在逻辑联系,实现两者的完美整合,促
进两者的融合发展。这一点能够有效应对时代发展的挑战及压力,确保多种教育资源的整合利用及高效配置,实
现学生学习能力的稳步提升,保障我国的教育事业能够取得新的突破及成效。
(一)凸显教育信息化的本质
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离不开科学信息技术以及教育技术,在科技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各种科学技术手段越来越高超,更新换代周期非常短,这能够为教育事业的稳步建设及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科技进步以及科学技术手段的整合利用,在全面推进教育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非常迅速,科技水平越来越高,信息技术与学科课堂实现了深度融合。许多学校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着眼于全面深度融合的重要要求,抓住教育教学改革的关键以及核心所在,灵活利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以及教育教学手段,在深入挖掘多种现代化教育元素的过程中明确前期的育人内容及目标,灵活整合多种信息技术,实现现代技术与学科教学之间的深度融合,以此来更好地促进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改进传统落后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模式,为学生的社会实践和知识检验指明道路及方向,充分凸显教育信息化的本质和真谛。
(二)积极尝试各种教育信息技术
科技与教育技术之间的融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无法在短期内取得明显的成效。为了确保教育资源发挥应有的作用及价值,真正打造品质课堂,教师需要着眼于前期的教育内容设置明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实现科技的灵活利用,确保科技与教育技术的全面深度融合。抓住课堂教学的核心及重点,尽量避免本末倒置和舍近求远,而是结合具体情况,在全面统筹及合理安排的过程中促进整体教育技术水平的稳步提升,为教育事业的改革及创新打下扎实的技术基础。多种教育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非常关键,这一点十分考验教育工作者的综合能力以及教育教学水平,教育工作者以及学校需要意识到自身的责任重担,关注对多种教育资源的有效分析,了解当前教育与技术深度融合的关键所在,尽量避免按照一种教育模式全权包办、照搬照抄。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凸显各类教育教学资源的育人优势,保障每一個教育活动都能够顺利落实,进而主动打造精彩课堂。
(三)全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管是科技还是教育技术都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与时代发展进程存在紧密联系。为了确保教育技术发挥一定的作用,教师需要关注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始终站在学生的角度调整育人思路,改革育人模式,确保教育技术与科技之间的紧密融合,这一点对凸显教育教学的本质和真谛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关注对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坚持与时俱进和以人为本的育人理念,积极整合多种现代化的教育教学资源,以科学技术为基础的重点以及难点,在灵活掌握以及综合应用的过程中实现举一反三。为学生的知识学习、社会实践指明道路,深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以及认知,这一点对凸显学生的主体价值有非常关键的影响。学生也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深入了解不同的学科知识,进而实现学以致用。
二、科技进步背景下科技与教育技术的融合影响
综合上文的相关分析和研究不难发现,科技与教育技术的融合非常关键,对与时俱进育人理念的践行有重要的影响,教师只需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了解科技进步的具体规律,找准科技在教育中的融合点。
(一)冲击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全面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越来越高,科技发展速度较快,诞生了许多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技术则是典型代表,许多教师灵活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改革教学模式,这一点使得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备受冲击,尽管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存在许多的问题及矛盾,但是并非完全一无是处。科学技术同时也促进了教育内容的改革发展。早在14世纪以前,自然科学的课程只有算术、几何和天文学,而到了文艺复兴时期,又增加了力学和地理学;而在17—18世纪又增加了代数、三角、植物学等。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又增加了很多分支学科、综合学科以及边缘学科,促成了学科之间的彼此渗透。因此,在这样的现实背景下,教师需要正视自身的教育教学责任和地位,关注学生的学习收获,从传统的教育模式中汲取精华以及养分,在新旧整合的过程中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这一点是打造精彩课堂的重要条件以及关键手段。
(二)教学要求更加严格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教学环境变动较为明显,教育事业发展速度越来越快,这一点使公众对教育提出了极高的要求。现代科技革命要求普及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同时需要大量的科技人才,这就使教育体制发生了较大的变革。教育技术与科技之间的整合符合时代发展的进程,能够更好地契合教育改革的现实条件,教师则需要关注对时代发展现状的分析,了解教育技术的使用要求,针对性地改革育人模式,调整教学思路,始终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站在学生的角度规范自身的言行举止,注重对多种教育策略的有效改革及整合利用,以此来更好地实现教育技术与科技的完美融合。
(三)师生互动更加频繁
师生互动非常关键,直接关乎整体的教育教学成效。
传统的教育模式直接跳过这一环节,师生存在明显的隔阂以及心理距离,在将教育技术与科技相融合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主体需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动性,积极实现师生互动以及交流。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凸显学生主体价值,保障学生产生更多的积极性,这一点对师生互动以及教学相长有重要的影响。科技进步和教育技术的应用使学生更加愿意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而教师的教学设计需要借助信息手段去更好地获取学生当下感兴趣的内容,进而使教育更加具有针对性。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会主动利用课内外时间,有意识、有目的地与学生进行交流,确保双方产生更多的情感共鸣,深入学生内心世界,获取学生的信任,进而更好地开展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及优化利用。
(四)教育目标发生了改变
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教育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人才的培养,从素质教育转向核心人才的培养,从知识学习转向技能学习,这都是科技力量和现代化发展的结果。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育目标的变化,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促进学生成为现代化需要的人才。
三、科技进步背景下科技与教育技术的融合影响的反思
目前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教育提升的双重作用,科学技术的发展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但是也带来了一定的消极作用。
(一)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减少
科学技术促使教育以及教育技术标准化与数量化,使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作用减弱。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大量使用科学技术,试图通过制定一整套标准化以及数量化的教育原则,提升教学的质量。这很容易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结果的展示,忽略了学生学习主体性的体现。过于标准化和数量化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逐渐变得麻木、呆板、机械,沦为教育的附属品,学生的情感和态度被教育所轻视。并且标准化与数量化的教育还导致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消退。
(二)“技术至上”思想形成
“技术至上”就是在教学中以技术为主,形成盲目崇拜技术,只注重对技术的求新求异。从目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来看,技术设备的先进并不能带来教育的先进。实际上,在教育教学中,一味地“急功近利”,强行将一些先进技术手段普及和推广,最终只会造成资源的浪费以及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對当下教育的疲惫。因此,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在教育教学中,教师要注重以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教育手段,以知识的输出为主要的教学内容。
四、结语
总之,在现代教育技术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工作实现了极为紧密的联系,教师需要关注对多种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针对性改革教学模式,创新教学理念,保障学生能够产生更多的学习能动性,实现个人学习能力及水平的稳步提升。
参考文献:
[1]高媛.MOOC发展背景下高等教育与信息技术融合的探讨[J].文理导航(下旬),2016(9X):6-7.
[2]邵林海,曲铁华.信息技术与教育“深度融合”背景下师范教育的未来发展[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5(5):102-105.
[3]何容.大学科技园区与区域经济融合发展的类型与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