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丽
短跑是小学体育教学的日常教学项目之一,也是锻炼学生爆发力與速度的有效途径。在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短跑也是存在较大竞争力的比赛项目,因此短跑的存在价值是不言而喻的。在新课标体育教学的要求中,体育教学不仅仅需要帮助学生放松身心,还需要通过多样化途径来塑造学生的各项体育能力,同时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且具备一定的自主健身、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而想要将新课标的要求予以贯彻落实,就需要教师从教学的点滴进行开展计划,其中短跑就是其中的一项。教师需要结合新课标的要求与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合理化制定短跑的教学对策,帮助学生在更好的运动氛围与方式带动下实现更加高效的短跑训练,不断优化身体机能,提升锻炼意识。
2022版体育教学新课标已经正式发布,而通过新版的课标要求,我们能够看到体育教学的深度价值已经被逐渐的挖掘出来。在原先的教学理念中,体育教学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学生通过户外的运动实现放松身心的效果,为学生后续的理论知识学习蓄力。但实际上体育并不仅仅当做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的配角发挥作用,而是能够在独特的角度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体育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实现放松身心的效果,还可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锻炼习惯,同时让学生在体育课堂中汲取更多的体育专业知识,且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专业技能,引导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寻找到真实的自我。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初始阶段,而这一阶段也是存在较多风险的。无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教师都应当把握住这一机会,为学生开辟正常、健康的发展道路,引导学生实现身心的同步、健康发展。而体育教学就可以帮助学生在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夯实自身的身体素质基础,养成正确的体育锻炼价值观念,并且能够秉持这一观念,使得自身的身体得到更加优质的发展条件;且体育锻炼还可以有效地推动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让学生在和谐、融洽、团结、高效的体育教学氛围下学习体育知识、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还可以塑造团结协作、友好互助的内在精神,帮助学生丰富精神世界。因此体育教学必须得到重视,学生自身的体育能力发展必须得到关注。而短跑训练作为体育运动的一种,也需要教师进行详细的、针对性的探索,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加专业的学习感受,也能够通过短跑训练来丰富自己的体育技能、挖掘自身的体育潜能,进一步促使学生实现健康发展。
1 在新课标要求下开展小学体育短跑教学的突破角度探究
1.1 按照新课标要求采用适合学生的多样化短跑教学方法
在2022版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们能够发现对体育日常教学所提出的要求是多样化的。新课标要求学生通过体育课程能够获得更加全面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同时可以塑造自身的健康素养与意识,而这就意味着教师在开展体育教学时,不能再采取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而是要充分结合学生的实际身体素质与发展情况,参考日常体育教学的重难点,为学生量身打造适合发展的多样化教学对策,让学生可以在更加全面的教学下,收获更加多样的学习体验,并且能够从中获取更多的体育知识。站在短跑训练教学的角度,教师不能再仅仅注重基础的练习,而是要通过更加细致、更加针对性的教学,为学生安排更加专业的引导,并且能够从学生的积极性、学生的体能塑造、学生的短跑技能练习、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等多个教学角度进行多样化教学对策的制定,防止因一成不变的教学而影响学生的体育全面发展。
1.2 按照新课标要求注重通过短跑教学塑造学生健康身心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我们能够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成为了体育教学所要关注的重点,虽然这一点对于体育教师而言或许一时间不能充分理解,但是当我们认真探索这一问题时,就能够发现体育教学的质量与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是息息相关的。良好的体育教学氛围不仅可以让学生带有充足的积极性参与到体育运动之中,还可以让学生在和谐、团结的环境引导下实现自身心理素质的有效塑造,帮助学生不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且学生在参与到体育锻炼的过程中,若是教师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就无法为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与心理放松,就会致使学生产生负面的情绪,如恶意攀比、嫉妒、不遵守体育运动规则等等,而这些对于学生的内在心理健康发展都是具有较大损害的。由此可见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需要带入到短跑训练教学之中,成为教师开展短跑教学的切入点之一。
1.3 按照新课标要求关注学生个性化短跑潜能挖掘
作为一名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我知道短跑对于学生的身体机能是具备发展与挑战价值的。短跑非常考验学生的爆发力、速度与心理素质,以及一定的耐力训练。在50米短跑训练中,爆发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学生的短跑效果,而在400米的短跑训练中,学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爆发力,还需要有充足的耐力予以支持,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在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不同的短跑训练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也不同,需要学生开展的针对性训练技巧也不同,而这些都与学生自身的成长情况及内在潜力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由此可见,借助短跑训练教学,不仅可以塑造学生基础性的体育能力,还可以有效地挖掘学生的内在体育潜能,当学生的内在潜能得到挖掘,学生就可以通过短跑树立自己的体育自信心,从而实现身心同步健康发展。
2 目前小学生短跑训练现状及教学问题探索
2.1 小学生的短跑能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塑造
就目前小学生的体育运动情况与自身体育能力塑造情况而言,我们能够发现绝大部分小学生的短跑能力还存在较大的上升空间,而这一上升空间却并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目前小学生往往只是在课堂上能够接触到短跑训练,且训练的方式也是较为单一的。关于短跑训练,学生所持有的态度也是不同的,有的学生认为在课堂上进行短跑训练有助于自身体育能力的塑造发展,对于自己的成长是有益处的,但是持有这种态度的学生属于极少数,且这类学生大部分在家庭体育教育中获得了较多的体育知识,能够以正确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身体发展。而其余的绝大部分学生则认为在课堂上进行短跑训练,既会让自己感到疲惫不适,又耽误了自己自由活动玩耍的时间,因此并没有很强烈的积极性要参与到短跑训练中。因此在诸多条件的影响下,学生的短跑能力一直得不到塑造,而教师也只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基本的训练即可,并没有进行过多的针对性引导教学。
2.2 学生与教师对待体育教学的态度影响学生短跑训练效果
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经过详细的探讨与研究后发现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主观态度原因,即教师与学生的主观态度存在问题,另一类则是客观条件限制,如教师所采用的课堂教学方式存在问题。两大类因素同时作用在学生的短跑训练中,因此导致学生无法收货较为明显有效的训练效果。首先我们探讨主观态度原因。虽然2022版体育新课标已经发行实施,且“五育并举”理念也成为了目前教育的主流意识。在教育新时代的背景下,教师与学生都应当扭转自己以往的观念,能够清晰地意识到体育教育对于学生综合发展的重要地位,并且能够将体育教育做好、做细、做全面,为学生的体质塑造及锻炼能力培养提供更为优质的教育平台。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目前無论是体育教师,还是其他学科的任课教师,对于体育教学仍然持有偏见,认为体育课程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辅助学科”,不需要进行过多的关注,因此体育课经常在学期末被其他课程占用,而教师的错误理念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导致学生的体育偏见严重,从而影响了学生短跑训练的效果及其他体育项目训练的效果。
2.3 体育教师采用的单一笼统教学方法不利于学生短跑能力塑造
除了主观态度原因之外,客观条件的限制也影响着学生的短跑训练效果。这里所指的客观条件主要是体育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式及体育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有的体育教师自身专业性不足,因此在训练学生开展短跑运动时,往往抓不住教学要点,只是笼统地让学生进行短跑,却没有在其中教授学生应当如何发力、如何掌握短跑技巧、如何规律呼吸等等,因此在缺少专业度的教学引导下,学生练习再多次数也是枉然。除此之外,教师所使用的教学方法笼统化、单一化也会对学生的短跑训练造成负面影响。许多体育教师在开展短跑训练教学时,只是让学生采用一种模式进行反复练习,没有通过其他角度为学生展开趣味性、针对性的多样引导,导致学生只是在单一的模式下进行重复的、机械式的运动,且在这一过程中也影响了学生的短跑积极性,故而学生的短跑训练效果不佳。
3 新课标背景下开展有效短跑体育教学的多样化对策探索
3.1 开展趣味体育教学,调动学生的短跑积极性
想要让学生在短跑训练中获得更加优质的练习效果,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让学生愿意参与到短跑训练之中,有效调动学生的短跑积极性,避免因学生出现“短跑训练浪费了我自由活动的时间”这一消极想法而影响短跑训练的整体效果。对于小学生而言,有趣的方式及内容最能够吸引他们的目光,因此教师应当转变一贯的教学思维,在训练之初采用趣味性的模式来开展教学,让学生能够被丰富有趣的模式所吸引,在参与到与短跑相关的练习中逐渐对短跑产生兴趣。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开展趣味性教学时,应当避免让学生过早地了解专业的短跑内容,防止学生在知道过于专业的短跑知识后,会不自觉地带入到严肃的学习状态下,导致趣味性的教学对策发挥不到有效的调动作用。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安排“两人三足”“接力跑”“负重短跑比赛”等趣味方式,让学生以“玩耍”的心态开展练习、比赛,从而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短跑积极性,让学生愿意进行进一步的深入了解与训练。
3.2 结合体育理论知识,针对短跑要点开展专项教学
短跑训练需要的是专业的引导与规范的技巧,因此想要学生进行有效的短跑训练,教师需要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专项引导练习,并且要充分结合理论知识让学生进行学习,引导学生实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开展训练探索。我们知道短跑训练中学生的力量、肢体的协调、运动承受压力都在影响着学生的短跑质量,因此教师可以将这些作为教学专项点进行针对性引导,教师可以在短跑训练之前,先通过短视频为学生展示规范的短跑动作,之后结合短跑理论知识来帮助学生在脑中架构基础的短跑意识。在实际的训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负重深蹲、双腿离地跳跃等方法进行力量的专项训练;可以让学生借助充分的热身活动及肢体拉伸运动来充分施展身体,激活身体运动细胞;还可以让学生以间歇短跑的方式训练爆发力,这些都是教师可以进行专项针对性训练教学的切入点,让学生在专业的引导下快速塑造短跑能力。
3.3 结合新课标要求,采用“学、练、赛”一体式短跑教学模式
在新课标的要求中,体育教师可以积极采用“学、练、赛”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以连贯的体育锻炼来实现更加全面的塑造。因此在开展短跑训练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尝试使用这种一体化的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学”来初步了解短跑,通过“练”来巩固所学内容,通过“赛”来激发自身潜能,且教师也可以在后续加上“评价”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客观、合理的评价来意识到自己短跑训练中的不足,在后续的练习中进行改正。在这种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可以对短跑有全面的认知及完善的练习,不断巩固所学、所练习的内容,不断激发自身内在的短跑潜能、突破自我。且在这一过程中实现自身身体素质的不断加强。如教师可以在一体化模式中,借助线上教学工具为学生进行“学”步骤的开展,让学生借助课内与课外知识对短跑进行更加详细的了解学习;在课堂上开展“练”的步骤巩固学生所学,且通过课堂班级内部比赛与运动会班级之间竞赛进行“赛”环节的开展,让学生借助比赛的氛围激发自身的短跑活力。
3.4 注重学生的训练后评价鼓励,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在上文中我们提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也需要体育教师予以关注。心理健康发展与身体健康发展是同等重要的,且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借助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渗透教育。因此在短跑训练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后续的评价环节进行鼓励引导,让学生树立正确的运动价值观念,同时可以释放内在的心理压力,保证学生的心理发展走向健康正确。在短跑训练中,学生难免会因为自身的短跑能力不足、短跑天赋不明显、短跑技巧掌握不充分等多样原因而感到挫败,且这种挫败感在重复的训练中并不能得到良好的解决,若是教师不加以引导,反而会影响学生的心理发展,导致学生对短跑产生抵触情绪。因此教师需要在学生短跑训练结束后,为学生设置评价鼓励环节,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可以客观点评学生的短跑训练效果,但是要注重以鼓励的形式,提出学生的进步,并且可以针对性地为学生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进步且为后续的训练做好打算,从而树立正确的自信心,也可以养成互相鼓励、互相肯定的优良品质。
(作者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小学北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