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视域下的新型作业观

2022-07-05 19:28陈敏
广西教育·A版 2022年10期
关键词:作业

【摘要】本文论述生命视域下的新型作业观,建议教师设计知识巩固型、能力提升型、创新实践型、情感培育型作业,并在设计作业前进行学情、课标和教材分析,使各级作业目标科学可测、作业内容与目标相对应。

【关键词】生命视域 作业 新型作业观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2)28-0074-05

作业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21年7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作业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关于作业设计、实施、评价等研究便开始了“新征程”。笔者认为,要真正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需要教师树立正确的作业观。

一、作业的内涵及历史上的作业观

(一)作业的内涵

在西方,“作业”在古代原指奴仆的劳作,是个贬义词。到了近代,逐渐演变为重要并且有效的教育教学补充物,成为一种促进学习的手段。在国内,“作业”一词最早出现在先秦文献《管子·轻重丁》,有“劳作”的意思。而《学记》中的“作业”,其内涵就是指课外作业,是课内学习的继续和补充,与课内学习互相依存、相互促进,由体力劳动变成了脑力劳动。如今,作业被认为是为了达到一定的教学目标,与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密切相关连的学习活动。国内对作业的定位是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和延伸手段。在国外,历史上很多教育家主要将作业看成课程的一部分,将其作为一种学习任务或实践活动,其功能与价值较之国内更加广泛。

(二)历史上的作业观

王月芬在《重构作业》一书中将历史上不同专家的作业设计思想和观点分为四种类型,即“作业即游戏活动”“作业即教学巩固”“作业即学习活动”“作业即评价任务”(如图1)。

从图1可见,不同的作业设计思想和观点对今天的作业设计、实施、管理、评价都有借鉴意义和启发作用。从发展趋势上看,作业研究的视角呈现多元化,作业研究的对象、时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作业的内容和形式从窄到宽、从单一到多样、从粗犷到精细。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每一种作业设计的思想和观点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局限。笔者从教二十多年,在反复进行作业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作业观:作业即学生成长,继而提出了生命视域作业观。

二、生命视域作业观的基本观点

“作业即学生成长”中的“作业”,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接触和需要完成的“体力”“脑力”“情感”“心理”等活动任务,其作用在于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这种作业观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把作业设计、实施、管理、评价的体系建设回归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上来。作业设计的对象泛指在校学习的学生。作业的时空,不仅仅指校内,也指社会、自然、家庭。作业类别依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可分为四类:知识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作业、创新实践型作业和情感培育型作业。“作业即学生成长”的基本观点有如下三个。

(一)作业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观强调,把学生当作一个“人”,而不是一个学习的工具,作业只是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教师在设计作业时,应该考虑的是学生的能力、情感、心理、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因素,把人作为设计作业的基础,而不是把教学目标作为作业设计的硬性指标。“双减”要求“控制作业总量,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研体系,鼓励布置分层、灵活、个性化作业”“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充分考虑了“人”的因素。从有关调研来看,教师普遍认可作业具有“巩固课堂学习内容”的功能,不太认同作业能够“保持或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导致教师在设计作业时过于关注对知识与技能的巩固与练习,一味地拔高要求、反复训练,渴望通过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而忽略了作业的育人功能。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理念缺失、作业设计能力不强等,导致作业的解释性、多样性、选择性、结构性不理想,内容与目标匹配度不高,学生的作业负担过重。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教师和社会对作业理解的偏颇,导致作业功能异化。这就需要教师转变作业设计观念,把作业看作学生生命成长的一部分。

(二)作业设计应考虑知识、能力、情感等多种因素

要充分发挥作业的育人功能,作业设计是重要的一环。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设计分为以下四类。

1.面向全体学生的知识巩固型作业

知识巩固型作业主要在课堂上完成,作用是巩固当堂知识,做到堂堂清,同时作为当堂课教学效果的检测,促进教师调整和反思教学。课堂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一部分,设计时既要考虑当堂课的教学目标,又要考虑学生当堂课的表现、接受程度,以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水平。知识巩固型作业强調当堂反馈,根据学情确定下一步的教学进度、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如我校的“六步闭环”教学模式,按照“激趣导入—目标导航—例文引路(探索新知)—当堂检测—答疑解惑—课堂小结”的教学流程进行,把“作业”放在课中黄金分割点的位置,后面设置答疑解惑环节,以关注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可能会遇到的困难,力求面向全体学生。知识巩固型作业提倡设计前置,即教师在备课时要提前针对当堂课的重难点、关键点、知识点进行设计,在课堂上真正实施时再根据学生的学情做适当的调整。

2.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提升型作业

能力提升型作业主要在课后服务时间完成,作用是复习当天所学知识,做到日日清,同时重视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双减”政策实施以后,我校开展了课后服务,主要内容包括“作业辅导”“兴趣社团”“科技活动”“阅读活动”等。在此背景下,我校设计了绘制数学思维导图、制作阅读小报、检测体育健康项目、展示歌唱技巧等能力提升型作业,把作业的功能从知识巩固变成了能力提升。具体包括检测学生当天所学知识的整理和迁移能力、对阅读的理解分析能力、对体育艺术的欣赏评价能力、对科技的创新实践能力等,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发展。

3.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创新实践型作业

陶行知先生强调教、学、做合一,他说:“不做无学,不做无教;不能引导人做之教育,是假教育;不能引导人做之学校,是假学校;不能引导人做之书本,是假书本。”“中国有两种病,一种是‘软手软脚病,一种是‘笨头笨脑病。”他认为一个人要有贡献于社会,一定要“手与大脑缔结大同盟”。基于实践的重要性,我校设计了创新实践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寒暑假期间完成。一般由德育处负责设计、收集、评比和整理,各班正、副班主任负责落实,作用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社会参与能力,促使学生融入家庭、自然和社会,培养学生的家庭意识、公民意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意识。如我校的寒暑假综合实践活动作业包含寻找红色足迹、做年夜饭、了解当地的民情风俗、到敬老院做志愿者、和父母做花灯、亲子阅读等。而创新与实践是一个共同体,实践创新是理论创新的来源和动力,当我们遇到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时,或者原有的理论无法解决当下的新问题时,就需要通过不断试错、纠正、验证之后积累经验,进而对原有理论进行完善和发展,甚至突破原有理论,形成新的思想。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这是作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4.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情感培育型作业

情感培育型作业主要是让学生在重大节假日和重大活动时完成,内容有国庆节参加升旗仪式、唱支山歌给党听、民族嘉年华、给长辈拜年、清明祭奠烈士等,主要由学校统一组织或让家长利用寒暑假开展,目的是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爱社会、爱家乡、爱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让作业回归育人本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三)生命、课程、教学、作业四者密不可分

教学视域下的教学主要指课堂教学,课程视域下的课程主要指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到教学评价的完整体系,生命视域下的“生命”主要指学生在接受学校教育过程中情、智、体等方面的生长。三者相比较而言,教学视域作业观比较能体现当前的作业现状,它更加有助于教学目标的落实和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课程视域作业观具有整体性、灵活性、系统性和多样性,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有较大帮助;而生命视域作业观与教学视域、课程视域作业观最大的区别在于,它跳出了智力学习的范畴,把作业的内涵扩展到学生生命成长的各个方面,让作业从“应试工具”变成“生命成长助推器”。生命视域下的作业不是教学的附庸,而是学生成长的一部分;生命视域下的新型作业观,关注的是“人”,而不仅仅是分数。课程视域作业观科学研究范式是“目标—设计—实施—诊断—改进”,而生命视域作业观的科学研究范式是“学情分析—设计目标—内容设计—作业实施—作业反馈—作业改进”(如图2)。

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观,生命、课程、教学、作业四者的关系可以理解为课程是生命的一部分,教学是课程的一部分,作业是教学的一部分,四者是密不可分的。换句话来说,作业为教学服务,教学为课程服务,课程为学生的生命成长服务。从什么样的视域建立作业体系更加有效,众说纷纭,智者见智。笔者认为,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观,是在生命视域下建立的作业体系,是一种透过表象看本质、删繁就简的作业设计理念。

三、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

如果说教案体现的是教师教学的需要,那么作业体现的是学生个性化成长的需求。王月芬在《重构作业课程视域下的单元作业》一书中根据课程视域下作业设计各要素对作业效果影响进行分析,认为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主要涉及必要性、与学习内容的联系程度、可理解性、作业类型、作业难度、作业量等。笔者认为,因为课程是包含在生命视域范围内的,所以这些因素也是生命视域下作业设计与实施应该考虑的因素。除此之外,生命视域下影响作业效果的因素还应包括学生在作业前、中、后的思想、身体、心理等状态。结合以上因素,生命視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需要运用以下策略与方法。

(一)作业设计前进行学情、课标和教材分析

1.学情分析。作业设计的学情分析与教学计划、教学质量的学情分析不同,它是在更小范围内、更短时间内的学情分析,反映的是作业设计和实施前学生表现出来的生命状态,包括整体的接受程度、当时段的情绪状态、完成作业的时间保障、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例如,某教师设计小学作文作业前对学情做了如下分析(如图3)。

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强调作业系统的整体性。为了更加准确地设计学期作业、单元作业和课时作业,在设计与实施作业前教师还需要做如下分析(如下页表1)。

2.课标分析。以小学语文、数学、英语作业为例,由于作业大多是课时作业,因此建议教师以表格的形式,按照知识点、每个知识点的年段目标、总目标这样的点、线、面顺序把课标要求罗列出来,并对课标要求进行分析,明确每个年段要求的不同点和侧重点,以确保作业设计的内容在纲领范围之内。例如,课标对不同年段的小学习作文体有如下要求(如表2)。

3.教材分析。以小学语文识字与写字教学为例,教师需分析1—6年级教材中关于识字写字的课后作业有哪些类型,主要考查识字写字哪些方面的知识和学生应达到的能力,学生在作业中容易出现哪些问题,需要给学生提出什么样的建议,在教学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等等。

由上可以看出,作业设计前的学情、课标、教材分析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精力的,学校应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组织教师利用集体备课、个体备课或者业务学习时间等去完成。

(二)各级作业目标的确定应科学可测

生命视域下的作业设计与实施强调以人的生命成长为目标导向,因此作业目标的设置不应仅仅考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作业的准确率、解题能力等方面的因素,还应该把学生对待作业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作业对学生的积极影响作为目标之一。就教师而言,作业目标可以分为所教学科的学期目标、知识分类目标、课时目标。需要注意的是,作业目标不仅是在课标要求范围内、为教学目标达成服务的,更是针对班级学生的差异来设计的。

如何确定教学目标?笔者建议结合课标和学生的成长需求,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进行设计。以统编教材语文一年级下册《一分钟》的识字与写字作业为例,教师可根据学期作业目标、知识分类作业目标、课时作业目标做出如下设计(如下页表3)。

识字与写字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设计语文作业时需把“认识生字”和“会写生字”作为重点,把分辨“己”“已”作为难点,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以上案例主要是针对最常见的知识巩固型作业,能力提升型、创新实践型、情感培育型的作业目标设计又有所不同,可以以活动目标的形式呈现。

(三)作业内容的选择与目标相对应

作业内容是为实现作业目标服务的,作业是为学生的成长服务的。教师只有厘清了这层关系,才能更好地选择作业内容,就不会出现内容与目标匹配度不高的现象。现实中,一份好的作业除了与目标匹配以外,还应该突出解释性、多样性、选择性、结构性等。

例如,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识字量不多,所设计的作业应该图文并茂、解释性更强。常见的有看图连线、看图计算、看图写话等。到了小学中年级,随着作业量增大,作业就要考虑结构性。到了小学高年级,由于个性、努力程度、智力等因素,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方面出现较大差异,“大一统”的作业,无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这时所设计的作业就要注意多样性和选择性,以便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需要注意的是,设计小学高年级作业需要鼓励学生敢于挑战自我,不断进步,让学生有选择权。另外,还需要教师警惕把分层作业变成对学生的变相歧视。

(四)作业时间与类型应统筹协调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提出:“学校要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可在校内安排适当巩固练习;小学其他年级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60分钟;初中每天书面作业完成时间平均不超过90分钟。周末、寒暑假、法定节假日也要控制书面作业时间总量。”这就要求各科教师之间要对作业时间进行协调。现实中,容易出现的现象是各科教师都认为自己所教学科重要,于是就会出现层层加码的现象,导致学生作业时间延长,造成过重的作业负担。面对这种现象,我校的做法是通过建立机制来协调(如图4)。

(五)重视作业批改、辅导与评价

生命視域下的作业批改、辅导、评价方式,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目标、不同对象来选择的。知识巩固型作业一般要求及时批改,必要时进行面批,评价方式以分数、等级、评语为主,鼓励教师做到“指出错误,并给出改进方法,启发学生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在改正中成长”。对于特别优秀的作业,学校建议不仅仅给出优秀的等级,更要指出优秀的原因,让学生从作业中获得成就感,从而增强学习自信心和不断向上的动力。能力提升型作业、创新实践型作业和情感培育型作业强调的是学生对实践的态度、坚持不懈的毅力、技术掌握的程度、能力提高的程度,以及在训练和实践中养成的精神品质。

综上所述,教师设计、布置、批改、辅导作业的过程和学校进行作业管理的过程,本身就是立德树人的过程。学生做作业、订正作业、再做作业的过程是收获知识、锻炼思维、发展智慧、探索方法、培育情感、认识自我的过程,也就是生命成长的过程。

注:本文系2021年度广西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双减”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以校为本的高质量作业体系建构与实施”(2021ZJY1333)的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陈敏(1978— ),广西贵港人,本科,正高级教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语文教学、教师专业发展与校本研修、学校文化与课程建设。

(责编 黎雪娟)

猜你喜欢
作业
作业,我终于打败你了!
让人羡慕嫉妒恨的“作业人”
作业联盟
我愿作业少一点
一次特殊的作业
谁没交作业
修改“作业”
跟一群抄作业的讲垂直进步?
作业
我想要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