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中正
赵丙兰是我的同学。他的名字,看起来像女生,听起来也像。
赵丙兰很调皮。他的调皮体现在课堂上。有时候,他不顾班主任马老师正在讲课,从座位上站起来大叫一声,便快速坐下。有时候,他猛地从座位上站起来,还吹一声长长的口哨,然后背着书包,一阵风地跑出教室。班上的同学都以为他疯了。
这天,赵丙兰上课又不遵守纪律。在他放声大叫的那节课上,马老师无奈,便用教鞭打了一下他的背。那一教鞭下去,班上的同学都朝他看。
赵丙兰没有当回事。他算是忍住了疼,没有喊疼,还忍受了同学们异样的目光。
放学了,赵丙兰收拾文具和书本,跟其他同学一样,背着书包回家了。马老师在校门口看着赵丙兰走远,想喊住他,却没有喊。
赵丙兰没有跟父母说起被老师打了一教鞭的事。
他爹没有问。
他娘也沒有问。
那以后,赵丙兰不再调皮,上课认真听讲,非常遵守纪律。马老师每次看见赵丙兰用功的样子,心里就不好受,隐隐地感到惭愧。
说起来,马老师为这件事惭愧了一年多。赵丙兰小学毕业那天,在毕业典礼上,马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把自己的心事说了出来。
马老师说:“送走这一届毕业生,老师很高兴!老师也很惭愧,那天的课堂上,不该用教鞭打赵丙兰。他再调皮,也是老师的学生,老师怎么能打他呢?老师在这里郑重地向赵丙兰同学道歉,请求你对老师的原谅,请求你不要记恨老师。”
马老师的一番话说得赵丙兰流了眼泪。
“老师,我原谅您。”等马老师说完,赵丙兰说。
照毕业照时,马老师要赵丙兰站在她的身后。赵丙兰听马老师的话,很精神地站在她的身后。
赵丙兰一直保存着那张毕业照。
马老师早已退休回家。赵丙兰从师范学校毕业后,回到村小当了老师。
在村里,除了学生叫他赵老师外,学生家长仍叫他赵丙兰。
那一年新学期开学,赵丙兰发现,他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丁昌法的,算班上的调皮生,经常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弄出一些声响,影响其他同学学习。丁昌法的调皮让赵丙兰感到很为难。赵丙兰批评了他几次后,情况仍没有大的改观。
赵丙兰教书不用教鞭。提示重点时,他用手指——手指到哪里,哪里就是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
赵丙兰没有教鞭,他要点醒丁昌法。
安静的课堂上,赵丙兰讲了一个故事。赵丙兰是这样讲的——
在他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特别调皮的学生。那个学生上课不认真听讲,还在课堂上搞小动作,弄出声响,影响老师上课和同学们听讲。有一天,他的老师发现了,实在忍不下去,就用教鞭打了那个学生。令老师没有想到的是,那位学生没有喊疼,也没有将这事告知家长,而是从此开始发奋学习。毕业时,他的老师为这事还跟他道了歉,深深地道歉。
赵丙兰说到这里,发现丁昌法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他。
“被老师打了一教鞭的学生,不是别人,是站在讲台上的老师!”这一句,赵丙兰讲得很严肃,语气也很重。
丁昌法唰地站直身子,对赵丙兰说:“赵老师,我要向那个调皮的学生学习,从今以后用功读书。”
十五年后,赵丙兰送走了马老师。
“不该用教鞭打你,那一鞭是我一辈子的疼。”马老师临终前,断断续续地说。
“那一教鞭打掉了我的坏毛病。”赵丙兰说。
马老师听了,缓缓地闭上了眼睛。
送走马老师,赵丙兰迎来了丁昌法老师。丁昌法老师主动要来学校教书。两人一见面,紧紧地抱在一起。
2020年,我在修《梁山溪村史》时,特意把村小单独作为一个篇章来撰写。我写到了我的同学赵丙兰。
赵丙兰坚持不愿被写进村史。这让我很为难。
我瞒着赵丙兰,把他当作村里人物写进了《梁山溪村史》。
在人物传中,是这样写的:“赵丙兰,梁山溪村4组人,自幼好学苦读,师从小学教师马兰花。念小学时,偶尔调皮捣蛋。马老师望其成才心切,不得已用教鞭伤他一次。之后,他坏毛病全无,一心扑在学习上。十三岁小学毕业进入公社中学。十六岁初中毕业进入师范学校。师范学校学习期满,主动放弃去城里学校教书的机会,心甘情愿回到梁山溪村,在村小教书育人。从教40余年,有学生学业有成,在机关做了干部;有学生志向远大,甘愿当老师。学生中有丁昌法效仿他,甘做人梯和园丁。赵心中常念马老师,每到清明便在其坟前祭奠。他倡导尊师重教,在梁山溪犹如清风吹拂……”
那天,我跟赵丙兰见面,生怕他指责我。
“不让你为难,同意把我写进村史。”赵丙兰见了我,说。
[责任编辑 王彦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