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胜凤,赵银娟,林司曦,戴婷婷,郝德君
(南京林业大学 林学院,江苏 南京)
2016年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普通植物病理学是森保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实验课在病理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实验课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实验技能,强化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严谨的工作态度。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的“课程思政”是落实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政教育贯穿在实验课程授课全过程,将专业知识传授和价值观引领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人生观[2-4]。
课程思政是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模式,将所有课程与思政理论相结合。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森保专业技能的林业综合型人才,而在实验教学中融入思政课程,会改变之前的重业务轻品德的现象,并且能激发学生的情感认知和行为认同,实现对学生传授知识和价值引领协同并举[5-6]。
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作为专业基础课程的一部分,是加强专业知识的重要环节,现代教育的特色,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将思政元素渗透到整个实验教学环节[7]。基于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思想特点,不能将思政课程生硬地插入到教学环节,要以课堂教学为载体,遵循德育为先的原则,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将专业技能的锻炼和思政元素有机结合,不断挖掘实验教学中的思政元素。
结合实验课程的具体内容,引入恰当的思政元素,利用好思政素材,揭示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主动思考的能力。根据具体教学内容,教师设计课程思政矩阵图(见表1),具体的思政元素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内容:
表1 课程思政矩阵图
家国情怀是我国人民在长期的社会生活实践中形成的国家意识和民族精神,从小到在家尽孝,大到为国尽忠、维护国家的安定团结等方面都是家国情怀的表现方式[8]。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是为了学生掌握实验技能,为林业行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把我国植物病理的发展现状与国际的发展现状相联系,了解国家的形势和政策,使同学们深刻体会自己与国家是同呼吸共命运,国家的富强民主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奋斗,身为当代大学生,对促进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责无旁贷。
介绍习近平总书记点名表扬的太行山新愚公河北农业大学的经济林专家李保国教授的先进事迹,培养社会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室主人翁意识”。让学生在从事实验学习的同时因为一个完美的实验结果而增添一种充实感和成就感。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是实验室科研人员长期形成的优良风气。在遇到一个实验课题的时候,学生要站在自己是一个科研人员的角度,大量地阅读文献,进行思维和分析。讨论社会上植物病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如深入林地调查不够、与生产实践结合不紧密等事例,介绍森保专业人才在社会上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融入的思政点1:家国情怀和文化自信。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育
思政案例:讲授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定义及重要意义,讲述我国普通植物病理学的发展历史,介绍我国在植物病理研究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
融入的思政点2:社会责任感。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育结合课堂讨论等。
思政案例:以时事要闻为例,讨论分子鉴定、基因功能表达、有害生物入侵的风险等植物病理研究的新技术,指出新时代对学生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和目标,引导学生奋发向上,刻苦学习,努力为社会作贡献,培养社会责任感。
工匠精神就是对工作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而这些优良的品质在老一辈的植物病理科学家的身上到了很好的诠释。课程中引入对我国植物病理学、真菌学和植物病毒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的植物病理学家魏景超事迹。
魏先生生于战乱,他目睹农民生活贫困,深感只有振兴农业才能解决民生问题,从而立志农业,并为之奋斗终生。20世纪尽管身患重病,但他仍然带病坚持工作。1956年江苏省昆山县油菜田发生严重病害之际,他在同志们搀扶下仍然在田间跋涉,观察病情,同行者无不为之感动。20世纪他的病情日益严重,仍以编写《真菌鉴定手册》为责无旁贷的重任,这种崇高的责任感,使他与病魔坚持搏斗,辗转在病榻与书桌之间,日夜辛劳长达6年之久,才完成这部巨著。通过课程培养学生注重科学发展和规划、不怕吃苦、热爱专业的工作态度,“生命不息,战斗不止”,魏先生这种工匠精神和敬业的科研态度是我们当代大学生学习的榜样。
当代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日渐成为人类关心的重点,习近平总书记在2005年就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将生态文明与环保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相结合,为建设美丽中国提出了百年大计。因此,在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教学中,会有各种试验废弃物,我们要指导学生学会垃圾分类,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大学思政教育培育学生的保护自然、节约能源的自觉性,提升环保意识,形成环保文明理念[7]。
人文素养是指个人关于人文类知识的储备能力和实践能力[9],大学生人文素养教育始终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像林业大学这样的农林类院校,学生注重于专业知识的学习,对于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比较感兴趣,而对于人文素养类的知识不太关心,造成一部分学生缺失基本的人文知识。而人文素养的缺乏会导致学生丧失信仰、缺乏远大志向、生活没有目标、价值观不正、易产生心理疾病等。教师首先要在教育理念中添加人文素养内容,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加强他们的人文知识储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融入的思政点3:生态保护和职业伦理。授课形式与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育结合课堂讨论等。
思政案例:合理融入实验室的环保意识,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基于习近平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论指导,我们能获得美好生活的前提是环境的优美和对环境的保护。在实验教学中不断渗透学生环保意识的教育。
实验任课教师因其职业的要求及特殊的使命,是实验课程实施的主题,是课程思政深化的关键。教师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影响了学生的道德评判标准,所以教师本身需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以及优良的授课能力,才能组织协调好专业实验课和思政课程的交互进程,在授课过程中既能使学生掌握了实验原理和专业技能,又增强了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修养,在实现“教书育人”的同时生化“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10]”。
受到COVID-19疫情的影响,传统的线下教学受到冲击,而各种“线上”教学平台就发挥了网络优势,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教师可以通过腾讯会议、钉钉、腾讯课堂等教学平台来授课,在教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了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的重要性及应用范围,在进行专业引导的同时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社会责任感,在培养学生工匠精神的同时使学生的科研素养也得到提升。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要充分利用各种网络平台和网络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加强思政教育,这些思政内容也要紧扣时代发展的主题,紧跟社会热点,提高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加强了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甄别能力。
一般的实验考核主要集中在学生对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方面,而对于思政方面考量的比率不大,而一个优秀的学生不仅要求实验技能熟练,同时也要看他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诚实守信的科研作风,通过教师评价、同学互评、学生自评等方法,将在实验中学生的敬业精神、道德认知、人文素养等思政元素纳入整个实验教学的评价体系中,不再单一的考核实验技能,使思政教育规范化,从而使学生得到一个全面的发展[11-12]。
以前上课,老师在授课时已将些育人工作贯穿其中,如授课老师也会重点介绍我国学者在一些植物病理方面的重大发现,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介绍理论知识的发现过程,培养学生探索真理的精神等等,但是由于没有把思政育人作为专业基础课的授课目标,因而更侧重了专业知识的传授,育人工作可有可无,有时为了节省课时,甚至牺牲育人环节,而只进行专业理论知识的目标达成。然而,从重视思政示范课立项以来,团队积极充分地挖掘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课程中的育人素材,将育人过程贯穿于专业知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在课程中有机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教育的内容,同时,在有限的课时范围内,不断创新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能在探索精神的鼓舞下,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在有限课时达到培育社会主义又红又专的优秀人才的目的。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的思想观、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高校实验室不仅训练了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也是学生对职业道德、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场合。普通植物病理学实验中融入课程思政是一个长期的、社会发展的需求,在实验课中授予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辅以“立德树人”的意识形态理论,使思政教育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