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血站建设探索与效果分析*

2022-07-05 09:42孔长虹王翠娥徐烨彪裘君娜金立明
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22年6期
关键词: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 孔长虹 王翠娥 徐烨彪 裘君娜 金立明 胡 伟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血站信息化建设已基本覆盖采供血全过程,正向献血服务及内部管理领域延伸。近年来,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逐步应用,血站信息化正朝向智慧化发展[1-3],比如已有血站提出智慧血站的顶层设计,并充分应用“互联网+”思维,借助信息化平台推动采供血工作模式的创新,而且取得了一些成效。但目前国内对智慧血站的概念还未形成统一认识,各地建设质量与水平也参差不齐。为进一步提升血液管理与服务的精细化与智能化水平,提高服务质量与效率,保障血液安全,浙江省血液中心对智慧血站的概念及架构进行了研究,初步建立了智慧血站信息系统。

1 智慧血站概念及内涵

参考智慧医院[4-7]定义,浙江省血液中心将智慧血站定义如下:具有全面透彻感知、全面互联互通、全面智能决策等特征,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实现信息自动采集、实时传输、智能处理,为献血者和采供血服务及管理提供安全、高效和便捷的智能环境。

借鉴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界定的智慧医院建设范围[8],可把智慧血站建设内涵分为三大领域:一是面向献血者的“智慧献血”,为献血者提供方便快捷的全方位、一站式、信息化服务,提高献血者满意度;二是面向血站业务人员的“智慧血液”,实现采供血业务信息的自动采集、业务流程的闭环管理及智能控制,保障血站业务高效运行;三是面向血站管理人员的“智慧管理”,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提升血站运营管理水平。

2 智慧血站架构

智慧血站由5部分组成,包括支撑体系、信息平台以及智慧献血、智慧血液、智慧管理3大应用系统,总体框架见图1。

图1 浙江省血液中心智慧血站总体框架

2.1 支撑体系

2.1.1 基础设施 主要包括系统运行所需的服务器、存储设备、路由器、交换机、虚拟云主机等硬件设备,呼叫中心、短信平台等基础软件,以及用于业务数据传输、业务协同、互联网访问、信息专网访问等的信息网络,为智慧血站运行提供平稳、高效、安全的运行环境。

2.1.2 安全防护 依托血站信息系统三级等级保护2.0安全体系,实现血站内网与互联网之间的有效隔离与防护,保障智慧血站应用系统的安全运行。

2.1.3 新兴技术 新兴技术主要是指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网等。利用射频标签、传感器等物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全方位、自动化采集;利用5G、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信息的及时、高效传输;利用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追溯的区块链技术,实现数据的可靠存储;利用云计算快速、弹性、大容量的计算资源,依托可大规模获取、存储、管理、分析数据的大数据技术以及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技术,实现信息的智能化处理和决策。新兴技术可为智慧血站建设提供技术保障。

2.1.4 标准规范 主要包括信息系统功能规范、数据集标准、数据交换标准等。通过规范的业务梳理和标准化的数据定义,实现多部门、多系统、多技术以及异构平台环境下的信息互联互通。

2.2 信息平台

智慧血站信息平台是智慧献血、智慧血液、智慧管理3个领域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与载体,主要功能包括:实现血站业务与门户整合;实现各类信息基于浏览器的集成展示和发布;实现各类业务和管理知识库的汇聚;实现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等。

信息平台可以划分为数据层、服务层、应用层、门户层。数据层是指构建血站集成数据中心,包括数据存储、清洗、转换以及形成高质量数据仓库和知识库;服务层是信息平台的核心服务组件,主要提供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利用、数据交换和共享等服务;应用层为各系统的运转提供应用支持;门户层为血站信息平台建立个人和机构的门户入口。

2.3 应用系统

2.3.1 智慧献血应用系统 主要为献血者提供献血咨询、预约献血、智能导航、自助服务、排队叫号、纪念品领取、满意度评价、表彰激励、住院关怀、用血减免、信用服务、信息查询等服务。

2.3.2 智慧血液应用系统 主要为血站工作人员提供血液采集、血液制备、血液检测、血液储存与发放、血液运输等采供血服务,质量管理、质量控制等业务管理服务,以及血液调剂、集中化检测、不合格献血者屏蔽等业务协同服务。为医疗机构提供血液预约、临床检测申请、用血资质申请、质量反馈等临床输血服务。

2.3.3 智慧管理应用系统 主要为血站管理人员提供行政、人力资源、财务、后勤、科研等运营管理服务。

3 效果分析

3.1 加强数据汇集,深化互联互通

通过对血站内网数据、物联网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结构化和标准化处理,初步建成了数据中心。内网数据汇集了血液管理、成分制备管理、实验室管理、输血研究管理、后勤信息管理等5大领域共计3 700余个数据项。物联网数据汇集了13类共计157台采供血业务联网设备采集或传输的相关数据。互联网数据汇集了“互联网+”献血服务相关应用数据、医院库存及临床用血等数据、省内及省际血站不适宜献血的献血者相关数据。

数据中心是血站实现集中化、规范化、流程化管理和辅助决策的服务平台。通过设备信息互联互通,提高了关键设备的管理效率。通过冷链信息互联互通,实现了温湿度信息的自动录入。通过物料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物料信息一次输入、多次使用。通过血液信息的互联互通,实现了数据自动读取和质量控制。通过献血者相关信息的共享,提升了献血征询效率和准确率。通过与医院、省信用服务机构、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中心以及“血之缘”“志愿汇”等第三方公益组织共享献血信息,为献血关爱服务的延伸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设备联网,实现了血液采集、血液检测、血液制备等采供血业务流程信息的智能采集与传输,减少了手工录入差错。通过汇集个人基本信息、招募记录、献血记录、血液去向、用血记录、电话记录、短信记录、献血活动参加记录、纪念品领取记录、献血“互联网+”小程序访问情况等献血者全维度招募信息,为提升献血招募精准率、成功率提供了数据支撑。

3.2 创新服务模式,改善献血体验

依托支付宝、微信等移动互联网平台以及呼叫中心、短信平台,为献血者提供优质、便捷的献血服务。建立电子献血证小程序,日均访问人次为1 237人次,2020年献血者网上填表率为79.25%,网上预约率为65.65%,刷脸献血率为19.33%,网上领取纪念品比例为75.96%,社会反响良好。构建排队叫号系统,献血者可以自主把控安排体检、初筛、采集等环节,缩短现场排队等候时间。献血服务热线系统为献血者提供了一站式平台,提升了沟通效率。

用血费用减免信息系统为献血者本人或家属办理用血费用减免提供了便利,自系统运行以来,用血费用医院直免率已达82.54%。国家无偿献血奉献奖获得者在浙江省内可以享受挂号费直接减免、免费游览政府投资主办的公园、免费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平均每月免费乘坐公交共计11.7万人次。通过献血服务理念的转变,线上线下服务的有效结合,进一步提升了献血者对无偿献血事业的价值认同感。

3.3 形成业务闭环,促进提质增效

闭环管理的核心是实现业务过程可追溯,环节质量可控制,并提升工作效率。通过闭环管理,实现了从预约、献血到献血后满意度评价的献血服务闭环,2020年全献血人群满意度调查反馈率达30%;实现了从献血招募、血液采集、血液制备、血液检测到血液供应的采供血业务闭环,以及从血液预约、血液发放、血液运输到用血信息反馈的临床用血闭环,2020年省级医院临床用血信息反馈共计15.7万余条。在提升血液质量方面,通过手持终端、电子签名等技术以及质量预警系统,实现了血液留样过程核查,2020年贴签留样差错事故同比减少2例,实现了成分献血记录无纸化,一定程度上规避了签名遗漏、书写不规范、识别率低等问题,实现了预警值的自动计算、展示以及预警信号的自动发布。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血液报废率为2.63%,同比下降了0.48个百分点。

在提升工作效率方面,通过临床输血服务信息系统,医院平均每批次血液预约时间缩短了90s,血站平均每批次血液发放时间、医院平均每批次血液入库时间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实现了库存血液的批量读取、自动盘点,同时引入无人机进行急救用血血液配送,为急救患者赢得了宝贵时间。统计数据表明,2020年临床服务对象满意度为99.20%,同比上升了1.26个百分点。

3.4 助力智慧管理,增强管理效能

为进一步提升血站综合管理水平,构建行政办公自动化、绩效工资管理、电子档案管理、后勤管理等信息系统。通过OA、钉钉等行政办公系统,80余项行政事项办理、人员入职登记、设备故障申报等业务实现了电子化审批,审批周期缩短了4 h,相关事项的统计分析也更加快捷、准确;实现了业务绩效数据的自动提取,可根据固化的绩效核算规则自动计算绩效工资;实现了采供血流程相关电子表单的归档管理,节约打印成本约2.1万元。通过无线传感器,实现了献血、制备、实验、仓库、机房等关键场所的温湿度及血液运输环境温度共计224个点的监测,减少了人力成本。利用射频识别技术,对2 000余项专用设备、办公设备等固定资产进行统一编码分类。实现了工服的自动清点、交接、自助发放与回收,据统计,2020年用于工服的洗涤支出为5.8万元,同比下降19.44%。

4 讨论

智慧血站是当前血站信息化建设的热点。国内部分血站正在积极探索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总体离智慧化目标仍有较大差距。

(1)缺乏标准规范与顶层设计。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陆续发布了智慧医院相关应用分级评估评价标准体系[9-12],对智慧医院建设起到了规范和引导作用。目前国内多数智慧血站的建设是基于现有信息系统,围绕献血服务等部分需求进行局部智能化改造,缺乏顶层设计。智慧血站的建设不是血站信息系统的简单叠加,而是以提升献血服务、推动血站业务与管理为目标的系统设计及资源有机整合,应从功能、流程、业务协同及数据共享等方面进行整体架构设计,然后针对性进行建设和改造,以实现血站内部信息的互联共享。因此,亟需制定智慧血站相关功能规范与技术标准,用于指导各地的建设实践。

(2)互联互通仍存在较大困难。目前,各血站的业务与管理数据较为分散,各系统之间的交互主要采用接口互联的模式,开发与维护复杂。智慧血站架构下的信息互联模式应基于信息集成平台,将传统点对点接口方式转变为基于中间件的总线模式,通过统一的信息交换标准和交换方式,实现血站各系统之间异构数据的交换,从而减轻开发和维护工作量,减少系统之间的耦合[13]。

(3)新兴技术应用不足。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应用尚处于起步阶段。高质量的数据是人工智能的应用基础,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整合、挖掘,方能实现智慧献血、智慧血液、智慧管理等应用。但目前血站各信息系统采集的数据较为分散,质量不高,关联度不强,阻碍了采供血行业的智能化发展。智慧血站建设应从以流程为核心转向以数据为驱动的新架构,通过数据中心建设,具备全量收集、数据整合、数据分析能力,并从横向的数据联结、共享、融合和纵向的数据深度挖掘两方面,充分发挥数据价值,以数据驱动支撑决策[14]。

(4)献血者隐私保护与血站信息安全面临挑战。人工智能与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使多模态、多层次、多来源数据的持续积累成为常态,数据的可开发价值随之增长,相应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要求将更高[15]。血站应在全面落实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建立数据安全管理责任制度,明确数据应用、信息安全与隐私保护之间的边界,加强隐私保护,确保信息安全[16]。

总之,智慧血站是血站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血站发展的必由之路。智慧血站建设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是一项动态的、可持续发展的系统工程。新兴技术的迅速发展,为智慧血站建设和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智慧血站建设应整体设计、分步实施,并充分调动血站各部门的积极性,在管理、业务和技术层面共同配合。

猜你喜欢
采供血血站献血者
强化心理护理干预对初次献血者献血反应的影响
[聚焦6·14]世界献血者日来临前,了解一下无偿献血流程吧
试论采供血机构人事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路径
采供血机构实施财务绩效管理的成效探讨
献血过程中对献血者实施全程护理的效果分析
血站采血护理人员与青年献血者沟通技巧研究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浅析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的档案管理工作
浅谈如何做好采供血机构档案管理工作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