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 明,陈 兵,陈 勇,陈李莳,王士领
(1.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一二五团农业发展服务中心,新疆 奎屯 833200;2.新疆农垦科学院)
棉花作为我国的主要经济作物,在我国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地位[1-2]。棉花产量与种植密度关系密切,在不同的生态区存在差异[3-4]。我国棉花种植模式经历了窄行种植、宽行种植、宽窄行种植及等行距种植等多种模式。新疆地区自机采棉普遍推广以后,多数种植采用的是机采棉配置模式,主要是宽窄行和等行距种植等[5]。为了弄清北疆地区不同机采棉种植模式下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情况,特开展了本研究,以期为今后的机采棉种植提供理论参考。
供试棉花品种为新陆早78 号、天云0769、Z1112,种植面积分别 为6.13 hm2、7.07 hm2和7.13 hm2。
试验地点为第七师一二五团1连7#-1、7#-2、7#-3的3块相邻棉田。前茬作物均为棉花,土质为壤土,土壤肥力中等偏上,地势平坦。棉田基本条件和管理措施基本一致。
试验共设3种配置模式,详见表1。
表1 试验处理
棉花出苗后每个处理取3个代表性点,于5月10日每点取10株(内外行各5株)调查出苗率,于6月17日、7月13日、8月1日、9月1日调查株高、叶龄、果枝台数、果枝始节、成铃数等棉花农艺性状。对每个处理棉花生育期进行调查记载。
收获前每个处理按3个重复分别收取60个成熟铃(下部1~3果枝20个铃,中部4~6果枝20个铃,上部7以上果枝20个铃),测定单铃重、衣分、绒长、比强度、马克隆值等。
试验数据采用Excel2007和DPS9.5进行处理和方差分析。
由表2可知,3种配置模式下的棉花田间出苗率差异较大,不同处理理论种植密度和保苗株数变化趋势与出苗率一致,理论种植密度越大,保苗株数越多,出苗率也越高。其中:一膜六行处理1棉花田间出苗率最高,达87.8%;一膜四行处理3棉花田间出苗率为83.1%;一膜三行处理2棉花田间出苗率最低,仅为79.1%。
表2 不同机采配置模式下的棉花出苗率
由表3可知,株高方面,整个生育期一膜四行处理3一直保持最高,一膜三行处理2较高,一膜六行处理1株高最矮,初期差异不显著,此后逐渐差异显著。叶龄方面,一膜六行处理1初期增长稍慢,逐渐加快,最终最大,与处理2和处理3初期差异显著;处理2和处理3则相反,初期增长稍快,之后增加缓慢,2个处理间叶龄差异不显著。果枝台数方面变化趋于与叶龄基本一致。3种机采配置模式主要对棉花株高有影响,其次是叶龄和果枝台数。
表3 不同机采配置模式下的棉花农艺性状
由表4可知,收获株数方面各处理间差异显著,其中,一膜六行处理1最多,为13 433株/667 m2,其次是一膜四行处理3,为10 667株/667 m2,一膜三行处理2为8 533株/667 m2。与保苗株数相比均减少,减少的幅度是处理1 >处理2 >处理3。铃数方面,一膜四行处理3最多,为81 600个/667 m2,其次是一膜六行处理1,为60 200个/667 m2,一膜三行处理2最少,仅为59 500个/667 m2,处理3与处理1和处理2间差异显著,但处理1与处理2间差异不显著。单铃重方面,3个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籽棉单产方面,一膜四行处理3最高,为473.3 kg/667 m2,其次是一膜六行处理1较高,为361.2 kg/667 m2,一膜三行处理2最低,仅为351.1 kg/667 m2,处理3与处理1、处理2间差异显著,但处理1和处理2间差异不显著。
表4 不同机采配置模式下的棉花产量及其构成因子
3种机采配置模式下的棉花出苗率存在差异,生产中可根据种植条件选择适合的种植模式以确保出苗率。3种机采配置模式主要对棉花株高,叶龄和果枝台数影响较大,一膜六行配置模式下的棉花前期生长略慢,中后期较快,一膜三行和一膜四行配置模式下的棉花整个生育期均生长较快,可通过栽培措施对不同配置模式下的棉花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调节。不同种植品种和配置模式下,一膜四行的棉田铃数和单产籽棉较高,一膜三行和一膜六行的棉田铃数和单产籽棉差异不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