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2022-07-05 02:05李晶晶通信作者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2年11期
关键词:符合率胃肠道检出率

李晶晶,王 俊,刘 焱(通信作者)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放射影像中心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1)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类起源于胃肠道间叶组织的肿瘤,占消化道间叶肿瘤的大部分,中老年患者较为常见[1]。该病早期一般都无明显体征,但随着病情恶化发展,各项临床症状会逐渐显现,患者主要会出现呕血、黑便、腹痛、吞咽困难、贫血、进食梗阻等症状,通常还会伴随有腹部包块,若不予以充分重视并及时采取有效的诊疗干预,可能会大大缩短患者的生存期限,导致患者发生死亡。但仅根据以上临床表现,不能完全确诊是否患病,还需要在此基础上提供更为有力的检测数据,如此才能获得科学的病情诊断结果[2-3]。目前,临床检测筛查胃肠道间质瘤的方式较多,但不同的检测方式具有不同的特点,其影像特征也具有差异,相关专家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为有效的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方式,以提前预测危险度的手段来取得治疗先机,力求早日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4]。笔者为研究MSCT影像特征对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此次抽取2020年1月—2021 年12 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展开调研,相关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接受检查诊断的60例疑似胃肠道间质瘤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整理所有入选患者的基本病历资料,确认其满足相关检测条件。本次参与研究的患者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60.73±5.12)岁,其中男性32例,女性28例。

纳入标准:①具有不同程度的呕血、黑便、腹痛、吞咽困难、贫血等症状且符合CT检测条件的患者;② 临床资料完整的患者;③检查前1周内未服用任何可能影响本次预测结果的药物的患者;④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其他严重器官功能障碍疾病(心、肾、肝等)的患者;②具有精神疾病史且自我意识不清晰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③ 身体素质不符合检测标准的患者;④不配合检测的患者;⑤在1年内有过胃肠道间质瘤相关检测史的患者;⑥因各种不确定因素于中途退出研究者。

1.2 方法

MSCT检查:患者于受检前8 h禁饮禁食,扫查前1 h先口服800 mL温水充盈胃肠道,再仰卧于病床,通过GE LightSpeed 64层螺旋CT机(层厚5 mm,层距5 mm,电流250 mA,电压120 kV)对患者的整个腹盆腔进行扫查,增强扫描要注射造影剂碘海醇,注射完毕后30 s进行动脉期扫描,60 s行静脉期扫描,观察标记肿瘤位置、形态、大小、钙化等,扫描结束后将所有原始及重建图像上传至后台工作站,由2名及以上具备丰富读片经验的影像学医师进行共同读片分析,若中途出现分歧,可进行再次检查,直至诊断预测结果一致。

常规CT扫查:准备工作参考MSCT检查,选择Siemens Sensation 16层螺旋CT机作为本次检查仪器行常规腹盆腔扫查,具体扫查读片程序参照MSCT。

1.3 观察指标

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金标准,观察对比常规CT与MSCT检查结果,对比项目主要包括阳性检出率、阳性诊断符合率以及病变危险程度的预测准确率。通过分析MSCT的影像学特征(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强化方式、钙化、瘤周及瘤内血管等)对于病情诊断的重要性来判断该检查方式对于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预测价值。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频数(n)、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常规CT与MSCT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

通过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显示,在60例患者中,检出诊断为胃肠道间质瘤者有53例,其检出率为88.33%(53/60),而常规CT的阳性检出率为51.67%,MSCT的阳性检出率为73.33%;常规CT的阳性诊断符合率58.49%,MSCT的阳性阳性诊断符合率83.02%,MSCT的阳性检出率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更相近,且显著高于常规CT的检出率(P<0.05),见表1。

表1 常规CT与MSCT的阳性检出率和诊断符合率比较[%(n/m)]

2.2 常规CT与MSCT关于疾病发展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比较

在确诊的53例患者中,低度危险者占25例,中度危险者占16例,高度危险病变者占12例,MSCT对低、中、高危险度的预测准确率分别为84.00%、81.25%、83.33%,显著高于常规CT的64.00%、50.00%、58.33%(P<0.05),见表2。

表2 常规CT与MSCT关于疾病发展危险度的预测价值比较[%(n/m)]

2.3 MSCT影像学特征表现

在53例确诊患者中,通过MSCT检查发现,患者主要发生病变的部位在胃部、小肠和结肠直肠,肿瘤直径根据其病变的危险程度不一,肿瘤形态根据其病变的危险程度原来越不规则,而强化方式是否均匀也与危险度密切相关,见表3。

表3 MSCT影像学特征表现[n(%)]

3 讨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肿瘤科中的常见肿瘤类型,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软组织肉瘤,依据组织学可分为梭形细胞型、上皮样细胞型以及梭形和上皮细胞混合型[5]。该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确切,但就现有临床资料来看,虽然大多数胃肠道间质瘤病例都具有c-kit生长因子受体基因活化突变的情况,但具体诱因不明,大多认为可能与生活习惯、饮食习惯、环境因素及遗传因素有关,还有少数病例则涉及到基因突变[6-7]。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上涨,生活方式也发生了巨大改变,在满足物质需求的同时,其他精神文化需求与身体健康安全等需求逐渐增高,而为了满足不断增长的各种需求,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不断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养成了不良生活习惯,身体健康状态每况愈下,与胃肠道等消化系统相关的疾病频发,胃肠道间质瘤发病者也逐渐增多[8-9]。

根据研究显示[10-11],胃肠道间质瘤可以发生在各个年龄阶段,20岁以下的患者非常少见,主要以老年患者为主,多见于50~70岁。较小的胃肠道间质瘤一般无明显症状,无需治疗,而出现明显症状的胃肠道间质瘤应尽快进行手术切除,尽快控制病情。但具体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发展情况而定,选择正确的诊断方式尤为重要,能够对病情发展进行准确预判,为治疗抢得先机[12]。CT检查作为当前肿瘤筛查的主要方式之一,其特点在于操作简单,无创伤,尤其是多层螺旋CT往往可以在扫查中显示出肿瘤的大小、外形、质地、瘤内出血、坏死、钙化和溃疡等特征[13]。除此之外,多层螺旋CT也能很好地显示肿瘤与周围脏器和血管的关系。依据本次研究数据显示,以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为诊断标准,相较于常规CT,MSCT的阳性检出率、阳性诊断符合率以及对疾病发展危险度的预测准确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研究结论充分表明了多层螺旋CT扫查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过程中有良好的诊断结果,多层螺旋CT较常规CT的作用更显著。而通过MSCT的影像学特征来看,胃肠道间质瘤发生部位主要包括胃、小肠和结直肠等,相较于低、中危险度病情者的主要肿瘤生成位置在胃部,高危险度患者的主要肿瘤位置在结直肠,其肿瘤直径是随着病情发展危险程度的严重性而增加的[14]。此外,肿瘤形态的规则性、强化方式是否均匀以及有无瘤周及瘤内血管等特征均与病情危险度密切相关,但有无钙化与此关联较小[15]。由此可见,MSCT影像学特征中的肿瘤位置、肿瘤直径、肿瘤形态、强化方式、钙化、瘤周及瘤内血管等都可作为预测胃肠道间质瘤危险度的的分析指标,但应该分清观察的侧重点,对肿瘤具体位置、直径、形态等进行着重分析,综合这些信息能够进一步提高疾病的诊断准确率,切实地体现出该检查方式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病情危险度预测价值。

综上,在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过程中,MSCT检查手段能够发挥出巨大作用,其影像特征可以帮助患者准确预测其病情的危险度,能够为后期制定科学治疗方案提供更为准确的诊断分析资料,是一种切实有效的应用价值较高的诊断方式,可以考虑进一步增强临床推广应用力度。

猜你喜欢
符合率胃肠道检出率
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效果评价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肠道完整性和生产性能
胃肠道肿瘤患者行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大面积脑梗塞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及检出率研究
口服等渗甘露醇多层螺旋CT小肠造影的临床应用研究
多层螺旋CT与MRI在肝脏肿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山东中小学生四成视力不良,三成超重
山东产品抽查:文胸婴幼儿服装不合格率居前
中药外敷治疗小儿胃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