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柳银(湛江科技学院)
梧州粤剧作为粤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历史悠久,深受梧州地区人们的欢迎。
虽然梧州粤剧是梧州地区具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受群众喜爱,但其与他地方戏曲一样,面临着人才流失、创新不足等危机,其生存现状不容乐观。故需对梧州粤剧的发展状况进行反思,且采取一定的措施,有助于梧州粤剧的传承和发展。
1978 年后,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越发丰富。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青年一代对梧州粤剧不太感兴趣,因为较少年轻人接受过戏曲的熏陶,认为粤剧难学难唱,所以青年一代不太喜欢观看粤剧表演。并且受各种现代娱乐方式影响,梧州粤剧受众群体日趋减少,受听观众以中老年人为主,老龄化现象严重,梧州粤剧的发展面临着危机与挑战。
梧州粤剧在人才方面出现青黄不接现象,一方面,由于演员收入较少,甚至基本的物质生活无法保障,在这种情况下很多艺人选择转行,从而造成人才储备不足,不利于梧州粤剧的传承发展。另一方面,现代青年对粤剧缺乏兴趣,因而出现人才断层的情况。随着老艺人的退休,很多表演技艺后继无人,粤剧正面临着技艺失传的危险,其传承现状让人担忧。
在剧目方面,大多仍沿用以前优秀的传统剧目,有些传统剧目内容较为陈旧,其音乐和唱腔也比较沉闷,缺乏创新,现代戏较少。但很多艺人对目前状况较为满意,整体而言缺乏良好的创新精神。目前,梧州粤剧团正面临着创新问题,据笔者对梧州粤剧团的调查,发现该剧团专业的创作人才较少,对于新剧本的编写需请专业编剧来完成。由于专业创作人才不足,艺术人才创新意识较低,缺乏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而难以形成良好的发展。
剧团的发展离不开各政府部门的支持与帮助,但现在的专业剧团和业余剧团日趋减少。特别是自娱自乐的业余剧团,大多是自费经营,没有政府部门的资金支持,难以生存。致使许多演员外出务工,很多剧团纷纷解散,这不利于梧州粤剧的传承与发展。据笔者调查发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20 世纪60 年代中期以前梧州地区的业余剧社有30 多个;据梧州市群众艺术馆陈静老师提供的资料可知,时至今日还活跃在梧州地区的业余剧社约20 个,如:大同曲艺团、八和大众曲艺沙龙、金韵曲艺团、粤韵曲艺队、金牛粤曲沙龙、群力轻音乐曲艺团等。梧州粤剧的业余剧社随着时代发展而逐渐减少,目前梧州市业余剧社的人数在13 至22 人之间,成员一般由票友和退休粤剧艺人构成,成员年龄在45 至80 岁之间。因为业余剧社为业余爱好者自发组织而成,因此在其演出时没有固定的观众,为自娱自乐的一种形式。
2012 年梧州粤剧团与梧州市演出公司、梧州市歌舞团合并成为梧州市演艺有限责任公司,改制后,梧州粤剧团从事业单位转变成为企业性质,仍作为梧州粤剧传承保护的主要载体。梧州粤剧于2014 年成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后,虽然在各项政策的支持下得到一定的发展,但其生存和发展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根据梧州粤剧的现状提出“从上到下”的保护措施和“从内到外”的发展思路,希望对梧州粤剧发展起到一定的帮助。
“从上到下”的保护措施,即从政府、剧团、传承人三方面进行保护,各级各尽其责,各司其职,共同推进梧州粤剧的保护发展。
1.政府重视
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从而改善艺术创作环境。目前而言,由于演出市场不断减萎缩,剧团需定期更换服装、道具、音响等演出物资,新剧目的创作也需要有专项资金来支持,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剧团的资金投入。政府部门也可出台相关的鼓励政策,如对于民间的业余团体应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让业余剧团能更好地生存及发展。减免学生上梧州粤剧培训学校的学费或给予一定的生活补助,从而吸引更多的青年一代学习粤剧。政府还可以设立梧州粤剧培训班,让更多的人学习梧州粤剧,加大对梧州粤剧人才的培养,从而更好地传承梧州粤剧。
梧州粤剧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梧州地区的民族文化,对其进行有效的保护还应提高群众的文化自觉性。政府从2012 年起至今已成功举办四届广西(梧州)粤剧节,从而获得一定人们的关注,但其传播力度还需加强。随着科技不断发展,互联网和自媒体传播活跃,如音乐软件、微信、微博等,满足人们对艺术、文化的需求,政府可通过与互联网和自媒体的合作,借助现代媒介对梧州粤剧进行有效宣传,扩大其影响力。广东粤剧院于2015 年与酷狗音乐平台合作,以“数字化”的形式保存经典曲目,并推出《风伴广州港》的音乐内容来扩大受众群体。政府可借鉴以上形式,通过自媒体、互联网等途径展示梧州粤剧的艺术风采,拉近人们与梧州粤剧之间的距离,让更多人们自觉参与到保护和传播梧州粤剧活动,使人们意识其艺术价值。
政府采取动静态保护措施,对梧州粤剧资料进行收集与整理。现阶段由于梧州粤剧资料匮乏,因此需收集整理梧州粤剧的音乐剧本和文献资料,还需修建梧州粤剧的档案资料库,以便后人研究梧州粤剧。还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记录梧州粤剧的影像资料,如拍摄以梧州粤剧相关题材的纪录片等传播梧州粤剧,还应当加强建设演出场地,有助于梧州粤剧发展。
2.剧团自救
梧州粤剧团作为梧州粤剧传承保护的主要载体,要提高“自救”意识,在艺术生产中对梧州粤剧文化进行活态保护,主要体现在人才和剧目两方面。
注重人才培养。人才是剧团兴衰的关键,青年人才的缺乏是梧州粤剧在传承发展中面临的首要问题。梧州粤剧团现今的演员主要来源于戏曲学校,但目前梧州已没有专门的戏剧学校来培训粤剧演员,剧团现承担着培养演员的重任。因此剧团应加强演员的排练,边练边学,还可邀请名角来演出,让演员观摩学习,从而提升演员的表演水平。据笔者调查发现,演员在春班演出时舞台意识较为薄弱,有部分演员因其在乡镇演出,故其表演状态较为松懈,在表演时会出现忘词、整理服装等现象。因此剧团需提高演员的整体素质,定期邀请专家对演员进行培训,从而加强演员自身素质。
加强剧目创作。对一个剧团而言创作出一部成功的剧目至关重要,而判断一个剧目的成功与否有两个标准,即市场性和艺术性。市场性是指剧目符合观众的审美要求并产生一定经济效益。艺术性指的是剧目的故事情节、唱腔设计、锣鼓运用等方面符合戏剧规律。梧州粤剧团的演出剧目大多为传统剧目,内容大多以男女遭遇不平等、除暴安良为主,剧情方面相对单一,已不太符合当今时代发展。梧州粤剧在唱腔节奏方面较为缓慢,与电影等娱乐方式相比,缺少吸引力。因此,在遵循戏剧规律的基础上需对传统剧目内容进行革新,通过动态形式保护梧州粤剧,使其更好传承和发展。梧州粤剧团作为传承与发展梧州粤剧的主力军,近几年陆续创作符合现代人们审美的新剧目,如《风雨骑楼》《抉择》等,获得一定观众的认可。现阶段剧团的演出剧目大多为传统剧目,现代剧目相对较少,因此剧团可多排练高质量的新剧目来提升剧团名气。
3.传承人保护
现代青年对于梧州粤剧不太感兴趣,认为梧州粤剧陈旧过时,难学难唱,使得学习梧州粤剧的青年逐渐减少。现今能精通梧州粤剧传统技艺的艺人如同凤毛麟角,许多传统表演技艺都随着老艺人的离世而失传,因此需重视对梧州粤剧传承人的保护工作。首先,政府可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梧州粤语传承机制,保障传承人的基本生活。如可成立传承人保护基金会,按时发放补贴和培训费用等,充分调动其积极性,使其能更好传承梧州粤剧。其次,定期组织梧州粤剧艺术家和文艺工作者举行学术交流会。政府还应对传承人进行录音、录像等,运用现代化技术将梧州粤剧传统的表演技术记录下来并进行妥善保管,以免造成巨大的损失,并制作成教材的方式供青年艺人学习。最后,老艺人可通过言传身教,对青年艺人进行培训,使其从理论到实践方面得到提升,从而保证梧州粤剧的传承及发展。
综上,我们应切实做好对艺人的保护及对受众群体的培育。梧州粤剧的传承与保护不仅需要从剧团内部做出改变,还要借助政府的力量来不断传播发展,让社会各界人士共同加入传承保护梧州粤剧的行动中,为民族文化的振兴做贡献。
“从内到外”的发展思路,即梧州粤剧需从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进行发展。立足于国内市场,并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内外兼顾,从而获取长远的发展。
1.立足国内市场
梧州地区是粤剧的流行地区之一,梧州粤剧深受当地群众喜爱。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们的娱乐形式越发丰富,年轻一代的民族文化意识不强,以致没有形成良好的演出市场。根据梧州的情况,需通过政府的宣传和梧州粤剧文艺工作者自身的努力,政府的可通过互联网、自媒体等形式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从而扩大梧州粤剧的知名度。
改革开放后,广东地区经济较为发达,随着经济的发展从而带动了文化的繁盛,因此广东地区形成了良好的粤剧演出市场。广西梧州市与广东肇庆市、云浮市相邻,故梧州粤剧团常到广东演出,如每年春班演出期间,梧州粤剧团应邀到广东茂名市进行演出,演出剧目多为保留较多南派武技的传统剧目,深受当地人民喜爱并得到高度肯定,因此,梧州粤剧以南派武技为特色,在广东演出市场获得一席之地。
梧州粤剧团从20 世纪90 年代起频繁在港澳地区演出,如在1990 年梧州粤剧团应中国香港永芃发展公司董事总经理莫子莹的邀请,在中国香港新光戏院和南昌戏院进行了13 场演出,演出的剧目为《哑女告状》《女驸马》《九宝莲》《孟丽君》《雁翎缘》《杨门女将》《帝苑恨》等7 个剧目。梧州粤剧团是广西第一个去中国香港演出的粤剧团体,于1994 年4 月,潘楚华、李汉铭等7 人应中国澳门市政厅、中国澳门建华文娱体育会邀请,参加中国澳门粤剧折子戏曲艺会演,表演折子戏《盂丽君》之“天香馆留宿”和《女驸马》之“洞房”。又如2018 年7 月,梧州粤剧团受中国澳门龙腾粤剧团邀请,在中国澳门永乐大戏院上演现代粤剧《风雨骑楼》。梧州粤剧团从20 世纪开始至今与港澳地区保持着密切交流,有助于梧州粤剧在国内的发展。
2.开拓国外市场
粤剧是一个具有很高影响力的戏曲剧种,深受到国外观众的认可。2010 年南宁市粤剧团受邀新加坡牛车水人民剧场基金管委会邀请,携南派粤剧大戏参加新加坡2010 年艺术节展演,上演了《西河会妻》《风雨泣萍姬》《三戏周瑜》等6 部南派粤剧剧目和3 场传统折子戏专场,深受新加坡观众喜爱。梧州粤剧为广西粤剧的重镇,保留较多传统的南派武技,因此梧州粤剧可借鉴南宁粤剧在海外的演出经验,应积极开拓国外市场,可在国外选取几个有代表性的国家为试点,以点代面,多点开花。让更多海外观众认识,积极探寻符合梧州粤剧发展的道路。
由于受外来文化的影响,梧州粤剧的生存现状不容客观。面临着人才断层、受众群体减少、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其中梧州粤剧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其自身局限性,剧目满足不了群众的审美需求,导致受众群体逐渐减少。粤剧人才缺失使梧州粤剧的发展举步维艰,因此要努力做好对梧州粤剧艺人的保护。总而言之,梧州粤剧想获得更好的传承和发展,需提高我们保护传承梧州粤剧的意识,扩大其受众群体的培育,让更多人为保护与传承梧州粤剧贡献自身一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