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嘉敏 周逢年
摘 要:衢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名城,曾建有许多书院。衢州书院是小式硬山顶的清代建筑。建筑风格既吸取了民间建筑精华,又继承和發展了古老建筑的优良传统。衢州书院的木雕和石雕风格具有淳朴自然的文教特色,雕刻的表现手法和装饰内容倾向世俗文化,并与书院文化相融合,寓意着书院的文化韵味。
关键词:衢州书院;建筑装饰;雕刻符号;艺术特色
衢州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明名城,曾建有许多书院。根据历史教育资料不完全记录,鼎盛期间约有三十五所书院。根据《上街吴氏宗谱》记载:“吴士纪,号砚堂,雍正元年举人,郡守杨廷望聘任为修文书院主讲,事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1]该书院屡毁修葺,后更名为衢州书院。1993年被市政府公布为全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维修后对外开放。现在成为雅人韵士吟诗作画的三衢文化“窗口”。
一、衢州书院建筑空间和装饰元素的构成与分析
衢州书院是小式硬山顶的清代建筑。建筑风格既吸取了民间建筑精华,又继承和发展了古老建筑的优良传统。书院位于衢州市市中心小西门,建筑面积占地约八百五十平方米,整体布局沿中轴线依次排列,中心线前后对称。从北向南分别有楼房、后门厅、前门厅和大门。书院的前后厅之间有一口天井,东西两侧有厢房、走廊和通向二层的楼梯。教学的课堂设在前厅和后厅里,通面阔二十四米之余,进深约八米。前厅一共有十三间房间,后厅有九间教室。后面的楼房是跑马楼的形式,它不仅为远道而来的学生提供了住宿的场所,也是师生的日常生活场所。东边有一扇小门通向狮子巷,后厅与楼房之间也有一口天井。
书院座北朝南,平面呈纵向长方形。“前厅的梁架结构采用七檩硬山前后廊式,后厅为硬山八檩前后廊式。”[2]书院的梁柱采用悬柱法,又称垂花柱。作为中国传统木构建的建筑元素,占据空间的上半部分,不仅符合使用功能,节约用地,还释放了很多空间,且柱头雕刻的图案形态变化多样,有装饰效果,为书院整体空间增添了视觉美感。檩也称为桁或檩条,它的雕刻面积相对较小,是架在屋架或山墙上,用来支撑椽子或屋面板的长条形构件。莲花座图案雕刻在柱端,为房间添加了空间美。讲师所居房间的梁柱也采用悬花柱,多以花鸟纹装饰。
衢州书院环境优雅。山水如园,花鸟虫鸣,流水潺潺,常与读书声交相辉映,木质匾额悬挂在斑驳的石门框上,题书为 “衢州书院”字样。木凳、盆栽车前草、水箱、石槽……处处透着悠然自得。正门两旁一般会做一对错落有致的石块门罩,门罩装饰的纹样多以几何形纹样为主,如回纹等。书院的屋脊高耸,配有雕刻建筑构件,使用明挑暗拱技术,利用其良好的排水特性,同时增加建筑物的坚固感,成为装饰的一部分。门楣是书院最引人瞩目的部分,由圆雕与高浮雕相结合而成,造型简洁,线条粗犷。
书院的木雕分为三种传统表现形式:浮雕、圆雕和镂空雕。浮雕属于阳刻技法,主要用于门窗处。雕刻技法多样、娴熟。为了强调图案的立体感和层次感,多采用圆雕和镂空雕。由于对题材的巧妙组织,将纹饰深入镂空,凸显出轮廓,形成了美妙的艺术效果。书院的木雕别具匠心,从上到下、从左到右都具有一种通透感,其中点缀着细线雕刻,具有传统园林的回环转折与通透灵动的视觉感。
书院正门门板装饰有祥云纹和龙纹(如图1),呈左右对称。龙纹象征着地位和智慧,有福瑞、安康的吉祥之意;祥云纹寓意着和平,表达对幸福和美好生活的祝愿,龙纹和云纹的结合有包罗万象之意,既反映了文人对名利的淡漠,也彰显书院教育的教化和包容。线雕工艺不显山露水,但意蕴深刻,提高了建筑品位,提升了门在建筑中的艺术装饰性。
书院木雕中的麒麟(如图2)采用浮雕的技法,与云纹相结合,栩栩如生。麒麟是上古中国的神兽之一,有祥瑞之气,自春秋以来,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呈现威而不猛、泰而不骄、灵而不钝的精神面貌,蕴含着自强不息、平和可亲的精神气质。麒麟作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装饰形象,不仅表达了超越自然本质的理想化形式美,更集中了各种动物的形象美。麒麟被赋予传说中仁兽的品质,此寓意与两千多年来中国伦理道德和儒家思想相一致,麒麟具有的吉祥意义被人民群众所认可并牢记于心。
此外,书院建筑装饰中代表着长寿的纹样有松树和仙鹤(如图3)。松树代表着长寿,千年松树万年青,人们视松树为长寿之树。在中国文人画中,松、梅、竹共称为“岁寒三友”。松树龄长久,经冬不凋,被视为百木之长,用来祝寿考,喻长生。松树是免疫力极强、生命力特别旺盛的长寿物种,在国画艺术中常常将鹤和松树放在一个画面里,寓意松鹤延年、松鹤同春。鹤纹喻为长寿之意,民间传说和影视剧里经常见到它的身影。仙鹤代表长寿,鹤之韵,在于仙,仙之鹤,寿之鸟。
书院的木雕装饰同样也反映在南北正面屋檐下的牛腿和斜撑上,装饰图案大多采用动植物和水纹图案。蝙蝠(如图4)作为一种装饰纹样常常出现在古建筑中,蝙蝠纹变化丰富,书院檐下的蝙蝠纹样以张开双翅的飞临状形式呈现,寓意蝙蝠至天而降的进福。与云纹相结合称为洪福齐天。蝙蝠的“蝠”与“福”谐音,具有幸福和祝福之意,工匠们通过对雕刻的思索来充分美化它。荷花又叫莲花(如图5),是美德的象征,用莲花比作君子。古往今来的诗人都称誉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书院檐下的荷花纹饰,圆润大气,荷叶和荷花卷曲自如,生动自然,芳香四溢。水纹(如图6)一般分为平水纹和立水纹两种形式,平水纹以洼纹和浪花为主要造型,水势表现为向左或向右的动态,波涛汹涌。在人们心中,水具有承载大德之物,有容乃大之义。它不仅反映了学者们淡泊名利,也凸显了书院教育的一视同仁和兼收并蓄。
屋檐下的斜撑装饰纹样多以成对的表现形式呈现在建筑构件中,以花草题材为主体的写实手法,常见的有镂空雕刻形式的菊花纹(如图7)。此外,还有常见的使纹样更加完整和富有表现力,起到装饰作用的瓜果藤蔓纹样(如图8和图9)。在万物皆有灵的观点下,动植物受到人们的敬重,成为一种象征,无形的思想通过有形的动植物纹样传播。9ACE96D3-02A5-479D-BA21-0456D911058B
石雕在书院中主要反映在柱脚、地面石漏等部位。衢州书院的柱础(如图10)形式多为鼓式结构,柱脚表面雕刻多采用簡单的弧线或典雅的图案等浅浮雕形式,体现了书院的朴素和淡泊名利的深厚文化底蕴。它们多以平雕装饰风格,简洁明了,风格相对木雕来说要简单一些,虽然看起来并不起眼,但仍有一定的研究意义。石柱础是中国古建筑中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虽微不足道,但它可以把荷载集中在柱子上,分散到地面,还可以拉高木柱主体,防止受潮和柱基腐蚀。工匠们经常在柱脚上展现他们的装饰技巧,因此随着朝代的变迁,柱基上的雕琢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动和创新。书院的石雕艺术也反映在地面石漏(如图11)上,工匠们将书院院落出水口的地窖盖制成硬币样式,有招财进宝之意。
二、衢州书院建筑装饰雕刻符号的意义和艺术特色
所谓“艺术之始,雕塑为先。盖在先民穴居野处之时,必先凿石为器,以谋生存;其后既有居室,乃作绘事,故雕塑之术,实始于石器时代,艺术之最古者也”[2]。衢州书院的建筑装饰以雕刻的形式呈现,主要分布在檐口、门窗等部位,特别是木雕艺术可以与建筑中的某些构件相结合,展示书院建筑古色古香的魅力。这些雕刻和装饰纹样大多以类比的方式表达,建筑装饰形象与人伦道德和原生态民风密切相关。南北立面屋檐下的斜撑部分和正堂的门板也使用了木雕装饰,装饰图案多为植物纹、祥云纹和龙纹等动物纹样,或者是通俗易懂的民间故事,体现丰富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人们期待和追求美好的学习生活方式。书院的木雕装饰题材多以一系列的主题出现,如:梅兰竹菊、人物典故、几何纹饰字符和博古器物图形等。
衢州书院的建筑装饰具有极强的观赏性和大众化的吉祥寓意,在明清时期得到全面发展。它为衢州流行的民间建筑增添了浓重的文化色彩,雕花木结构的建筑装饰古朴自然、充满生机。从书院建筑木雕装饰中的装饰元素中可以发现,它真实地反映了衢州人在长期实践中的活动场景和思想情趣,同时也展示了衢州独特的文化特色。
衢州书院是一座具有强烈精神功能的传统建筑。在雕刻装饰中,很少有表面的做作和虚幻的故事,所用的装饰元素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体现为大众服务的务实理念,反映了普通百姓日常生活的理想追求和生活品味。
作为书院建筑艺术,意境的表达上更强调自然、优雅、清新、活泼。周边绿地与室内庭院布局相对应,形成了庭院中建筑空间的效果,表现出建筑适应性强、融入庭院的艺术特色。这些冷色的使用和表达与建筑的白色相协调,起到独特的装饰效果。通常采用白色、绿砖、黑灰瓦等,在强调建筑的尊贵感的同时,也实现了建筑与自然之间的默契关系。
书院雕梁画栋的装饰风格在文人中表现出一种崇高而非凡的审美情趣。木雕部件装饰内容丰富多彩,艺术风格鲜明,进一步了丰富书院形式结构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品味,突显了衢州书院木雕装饰的整体意义,是衢州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衢州书院雕刻装饰是以农业经济与宗法血统关系为基础的,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意识,引导和规范了人们的审美创造活动,注重雕塑装饰的艺术特征中的物像和商业地位,协调了其构成要素之间的多重亲属关系,如自然材料的精神内涵、图形装饰、色彩、人工制作方法和机制之间的关系。在中国传统儒家思想和宗法制的影响下,衢州书院的建筑装饰和雕塑题材以写实技法和花鸟兽题材为主,在形式上注重写意,将自然意象转化为雕塑、线条所表达的形式符号,追求相似但不同的艺术气息,同时体现了主客观文化的统一、艺术功能和个性的统一。书院建筑的纹饰是从属于造型的,它们之间的对比以统一为前提,以协调为准则,从而实现装饰艺术与建筑结构的有机结合。
三、结语
衢州书院的建筑装饰艺术特色不仅展现了衢州当地的工艺特色,也体现出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作为一所民间书院,衢州书院的外观简洁朴素,其装饰艺术特色体现出庄重朴素的美学风格,其纹饰隐含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工匠们将他们的审美思想反映在书院建筑上,并用装饰形式来反映教育内容,从而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参考文献:
[1]占剑.千古风华:衢州古代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6:393.
[2]巫少飞,郑利平.衢州书院志——学士风范,人文书香[J].城市地理,2019(23):58-67.
[3]梁思成.中国雕塑史[M].天津:百花文艺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祝嘉敏,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文化传播。
周逢年,博士,中国计量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品牌设计与文化传播、城市文化传播。9ACE96D3-02A5-479D-BA21-0456D911058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