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诺夫斯基图像学方法论视域下的花山岩画研究

2022-07-05 05:57张菁菁刘世文
美与时代·上 2022年5期
关键词:图像学

张菁菁 刘世文

摘  要:花山岩画在广西壮族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记录了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社会生活和艺术想象。借鉴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理论中对艺术作品分析运用的三个层次研究方法,开拓花山岩画研究的新视野,“以图证史”,探讨花山岩画创作背后潜在的价值和表现意义,解读图像的意义并挖掘骆越人在创作中表现出来的原始野性和开放性以及无拘无束的自由人文精神。

关键词:潘诺夫斯基;图像学;花山岩画

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艺术学重大项目“中国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研究”(2019ZD01);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广西左江花山岩画的图像学阐释”(YCSW2021110 );桂学研究院“左江花山岩画文化研究团队”(201801)阶段性研究成果。

花山岩画是表现壮族先民骆越人物质生活和神灵崇拜等精神意识存在的原始文明,在岩画创作过程中,人类掌握了用图形来掌握和表达世界的能力,进入读图时代后,采用图像学的研究方法解读花山岩画,通过“以图证史”“图—史”互证,深入探讨和挖掘花山岩画的文化内涵和意义。

一、潘诺夫斯基与图像

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是传统图像志的综合和超越,是对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是对其内容进行解释的一种重要方法。他在1939年出版的《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一书,标志其图像学思想正式形成。他将图像学理论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主要涉及艺术品的形式,人们只要有相关的实践经验,凭借对对象的熟悉程度便可以对艺术品进行理解,追求的是一种事实意义,它反映自然的主题,这一阶段被潘诺夫斯基称为“前图像志”阶段。第二个层次涉及图像和故事的寓意世界,需要欣赏者有一定的传统文化知识或对特定主题和概念的掌握能力,它反映图像的第二性,也叫“图像志分析”阶段。第三个层次要通达象征价值的世界,图像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图像的形式来挖掘其本质内容和意义,这一层次上的解释被称为“图像学解释”。潘诺夫斯基认为第三个层面的意义区别于前两个意义,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并无将如此多的文化观点融入其中,但在实际的创作中,无意识的创作过程所传达的内容远超自身的预料,这种构成其个性的东西取决于他的时代背景、教育水平、民族、阶级等因素,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当时的时代风貌。

潘诺夫斯基的理论内涵就是要通过对图像的解读反观人类历史,艺术作为人类文明的组成部分,一个时代的艺术反映的是一个时代的人类文明(有意识或无意识),而艺术作品就是这个特殊历史阶段中人类文明的一个具象化表现,艺术作品成为“历史的见证人”,诉说着人类行为和思维方式。可以看出,区别于普通的图像志研究方法,潘诺夫斯基的图像学思想中蕴含着厚重的人文主义精神,要求研究者不仅要对图像进行描述,还需要发挥其主体能动性,掌握相关的文化知识背景以便挖掘解释图像的机制。

二、花山岩画的图像学分析

(一)岩画背景概况

花山岩画是左江流域岩画群的代表,也是目前为止中国发现的单体最大、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好的一处岩画。岩画绘制年代可追溯到战国至东汉时期,已有2000多年历史,花山岩画内容记载了中国南方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生产生活、民族战争、宗教信仰、繁衍迁徙等,描绘出了骆越人的生活场景。花山岩画现遗存的图像190多个,均为赭红色,图像包括人、马、犬、铜鼓、刀剑、船、太阳等。人像造型的图案构成岩画的主体,人身皆为裸体,姿势有呈蛙状半蹲屈膝,有双臂屈伸平举状,也有全身呈“大”字状,有正身和侧身两种姿态,有的可区分男女,佩戴腰环手刀,头上有兽性装饰,骑兽犬,造型古朴简括。各个岩画组群有人与人的组合关系、人与动物的组合关系、人与器物之间的组合关系等,这些岩画勾勒出壮族先民的集体娱乐活动如铜鼓舞蹈、捕鱼狩猎、宗教祭祀以及战争活动等,内容丰富,反映了壮族先民骆越人的生活图景。

(二)绘画技巧

花山岩画临江面陡峭,崖壁向江边倾斜,绘画采用赭红色的赤铁矿粉做颜料,以动物血、脂肪等混合调匀而成,用草笔、竹笔或者鸟兽的羽毛直接刷绘于天然岩壁上。绘制的技法采用简洁的平涂法,画面只勾勒对象外部轮廓,突出对象的典型特征,风格古朴、笔调粗犷,形成了“剪影”般的艺术效果,造就了花山岩画极具造型美的特征,形成一种活跃的动感,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三)内在含义

骆越先民用图像的形式记录着对生命的思考,也正因为他们创造的艺术符号,我们才可以从这些图像形式中去解读古老的骆越文化。花山岩画上凝固的画面,根据不同图像组合的形式,例如人与圆形符号组合、人与舟符号的组合、人与兽符号以及人物密集等组合,分别反映了壮族先民祭祀活动、渔猎活动和宗教祈祷活动以及战争相关活动等。这些意境丰富的图像,反映了骆越人通过图腾崇拜以祈求社会安定、五谷丰登的社会活动场景,同时也看到了他们超高的绘画艺术成就,感受到了古代壮族社会生活中人们的勤奋勇敢、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三、花山岩画图像三个意义层面的图像学解读

根据潘诺夫斯基对图像研究给出的有效性方法,他认为图像学是艺术史的一个分支,关注艺术作品的主题和意义。这个方法也可以应用于花山岩画图像的解读。

(一)前图像志分析

圖像的基本形式是从作品本身出发去探讨图像的视觉性,从构图、线条、颜色、外型等方面分析花山岩画。以图1为例,正如我们所见,在构图上,这组画面呈长方形;线条粗放有力,两边人物图像较暗,体型相对较小,突出中心人物;色彩鲜红与岩石底色灰褐色形成强烈对比。画中构图线条的弧度均将我们的目光引向中间,画面中最高大的一个应该是领袖人物,身骑兽犬,双臂屈伸平举,腿半蹲屈曲呈蛙状,有圆形铜鼓,鼓面中心有芒,圆形图像在画面中交错并存,其他人物形象有正面和侧面。

(二)图像志分析

根据图像中的内容,理解其人物和故事。岩画上的图像不是一时兴起偶然画上去的,而是与特定文化中对相关主题的形象表现习俗密切相关。通过结合特定时代与背景,将艺术、文学、文化等因素融合进去,对图像所阐述的内容进行第二层次的分析,从图像中解读其隐蔽的象征,而非单纯地表达直观看到的图像形象,这就如同亚里士多德所说的,这是现象背后的实体。要了解整个图像群的主题和表现的内容就得对当时的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历史传统、宗教信仰、社会交往等方面有所了解。从图像中人物的姿势上看,整体画面像是一场隆重盛大的节日庆典场面或是祭祀活动。观察其细节,图像中出现的圆形符号,根据出土的文物图案和相关文献记载来看,这些圆形符号表示的是铜鼓。在岩画中,铜鼓出现在人们的人侧或者手足旁,形式多样,这种众人围鼓而跃的组合画面,较为形象地表现了众人载歌载舞的场面。0708497B-ACE8-4745-B85D-AC41935B6A97

从岩画中数量最多的人物图像来看,人像向上张开手掌,半蹲屈曲,形似青蛙,在壮族文化里,“蛙”具有“先祖”的独特含义,壮族先民生活在依山傍水的坝上,从大自然中获取生活资源和能量,对大自然的生物和植物怀有敬畏和感激之情。壮族先民早期种植水稻,在这种靠天吃饭的情况下,壮族先民发现青蛙的呱叫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关系,因此他们视青蛙为保护神,能主宰雨水,想通过对青蛙的崇拜、通过青蛙图腾或青蛙符号将人与蛙的关系联结起来,以此祈求保佑他们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在原始社会,生存条件恶劣的情况下,壮族先民也面临着饥饿、洪涝、疾病等自然灾害,在人口稀少的情况下,他们十分希望增加人口以获得劳动力,青蛙的繁殖能力强,正好与先民希望多子的心理相符合,所以他们祭祀青蛙以实现人丁兴旺的愿望。图1中的动物图像看起来形似狗,狗在当时的民族文化中是被用作祭祀的重要动物,那么整个画面也可以被推测为是在进行一场巫术活动。至于巫术活动的主题是什么,根据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展的情况来看,有的猜测为祭祀蛙(生育神),有的猜测为祭祀祖先等。

对花山岩画具体文化内容的探究存在众说纷纭的情况,通过不同的岩画图像组合群来看,关于岩画反映内容的说法大概存在几种。1.战争说。骆越人为了纪念族群在大规模战争中胜利,众多密集人像为战争队伍,画面中间正面巨大、佩戴刀剑的为指挥官,铜鼓象征胜利。2.文字符号说。岩画中图像的造型以勾勒外部线条为表现,而不是对事物的临摹,这种线条的勾勒在很大程度上吸引人们将视觉的注意力集中到它所指的东西上,这种固定的抽象形式的表达方式区别于一般的绘画,而具有文字的特性。3.巫术说。花山岩画内容与巫术祭祀相关,朱红色具有与宗教仪式所需要的庄严神圣的象征意义有关,在心理上也具有鼓舞、正义等功能的神秘象征。4.舞蹈说。此种说法是因为图像中人像双手上举,侧身击鼓、划船等都被认为是舞蹈的助兴行为,画面中出现的铜鼓是当时重要的礼器,表达出一种神圣、欢乐、壮观的动态场面,被认为是骆越人庆祝节日庆典时的舞蹈景象。

(三)图像学阐释

图像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通过图像的形式来挖掘其本质内容和意义,通达象征价值的世界。通过花山岩画创作的时代背景、社会价值探讨其创作背后潜在的价值和表现意义,解读图像的意义。花山岩画中图像所表现的内容并不是壯族先民骆越人所有的生活内容,而是有选择性地通过绘画展示,这些不同的图像及图像组合群从各方面都在暗示岩画的主题,其内涵的象征也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花山岩画图像的内容。

首先,独特的花山岩画艺术表现形式与广西特殊的地址位置和文化背景是分不开的,骆越人在绘制花山岩画的过程中掌握了用图形来把握和表达世界的能力。骆越人选择将岩画绘制在临江的断崖石壁上,与广西独有的喀斯特熔岩地貌相关,人们站在悬崖底部向上仰望如此壮观的岩画时,无不感叹其壮观雄伟,崇高之感也油然而生。而岩画中出现的铜鼓图像,也传递着浓厚的壮族文化内涵和社会意义,铜鼓为骆越人常使用的一种礼器,象征权利与财富,骆越人将铜鼓用于歌舞庆祝、祭祀及战争助威也被视为最高权利的象征。如今,铜鼓文化依然在壮族人的生活中被传承,它的意义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祭祀和娱乐,成为了力量与崇高美的象征。

其次,花山岩画中人物外型的形体特征与青蛙相似,骆越人将青蛙视为“保护神”,通过对它的模仿以期盼得到保佑。广西民间流传了很多有关青蛙的神话传说,故事《青蛙仙子》中,在人类面临生殖危机时,青蛙到人类家中与人成婚,繁衍后代,化解了人口减少的危机。可见壮族先民对社会安定、人丁兴旺、和谐友善的期盼,通过对青蛙图腾的崇拜,展现的是壮族先民对安定团结、生活欣欣向荣的审美追求。

再次,从花山岩画的表现内容上看,在图像志分析中,我们列举了多种多样的内容,显示了多种文化内涵的综合交融。从表现祭祀活动的岩画图像中可以看出的是骆越人对先祖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其意义也是启示人们要尊敬长辈、积德行善。岩画中动物形象的出现也诠释了壮族先民的心中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审美观念,传递着与万物友善相待的观念。壮族先民骆越人创作花山岩画的时代背景大约在春秋战国至西汉,根据考古认定,花山岩画图像内容中众多的人身造型,与出土的骆越青铜器纹饰有惊人的相似,有史料记载,岩画中出现的环首刀、长剑、羊角钮钟等为骆越人使用。

岩画作为原始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体现了人类历史文化发展的过程,花山岩画中多种文化的交融,体现出来的文化内容及审美意识,是骆越先民在有意识与无意识中刻画显现的,无论是出于仪式或是何种功利目的,花山岩画都从侧面反映了壮族先民骆越人丰富的文化生活内容和神秘精神世界的追求。他们用图像的形式记录着对自然与生命的思考,正因为这些他们所创造的艺术符号,我们才可以通过图像符号所呈现的形式去解读古老的骆越文化及其背后潜在的美学意义。

四、花山岩画中的人文精神

花山岩画的艺术魅力在于对美的形式的追求,岩画上图像中形状、笔触、线条、色彩等,表现了极具视觉表达特征的生动形象。花山岩画中体现出的人的大自然和谐统一的精神与它不受制于规矩而展现的丰富想象力,无不蕴含着浓厚的人文精神,成为其美学价值的重要体现。

骆越人在征服自然的过程中,开始对自我生存和自然界产生原初的认识,他们把自己的愿望和意志投射到自然对象上,以期望它们和人的美好愿望相契合,岩画创造的基础,就是骆越人情感和愿望具体体现的表达形式。他们将万物繁衍生息与人的生存方式相联系,从中抽象出了原始的自然宇宙观。体现在花山岩画中的就是岩画图像的内容上,各种图腾崇拜渗透了人类的情感色彩,自然界中万事万物成为完整意义上的神,成为人类情感上的寄托。花山岩画一方面也表达宗教感情,在宗教和巫术活动中,骆越人将人们的恐惧与希望融为一种强烈的情感,并运用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出了形式多样的图像,绘制成了一幅壮阔的岩画群象。无论是出于巫术仪式、祭祀神人还是传递信息、记录生活,骆越人都表现出了一种原始的野性和开放性,传递出无拘无束的自由精神。

五、结语

潘诺夫斯基从“艺术主题”到“象征意义”的过程,是对图像内容及其意义转变的探索,通过对图像三个层次阶段的说明,更清楚地指向艺术作品的“人文精神”。花山岩画丰富的内涵需要我们不断挖掘,对其文化意义层面的追寻也将对花山岩画的研究从一种直观的审美体验转变为一项开阔的文化观念探索。

参考文献:

[1]潘诺夫斯基.图像学研究:文艺复兴时期艺术的人文主题[M].戚印平,范景中,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11.

[2]潘诺夫斯基.视觉艺术的含义[M].傅志强,译.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7.

作者简介:

张菁菁,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美学硕士研究生。

刘世文,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硕士生导师。0708497B-ACE8-4745-B85D-AC41935B6A97

猜你喜欢
图像学
评米歇尔的《图像学:形象、文本、意识形态》
维米尔与《绘画艺术》
《韩熙载夜宴图》的图像学阐释
波提切利《博士来拜》图像学研究分析
音乐图像学在中国的发展
贡布里希对图像学的修正
梁楷《释迦出山图》之图像研究
图像学视阈下的广安冲相寺摩崖石窟造像
城镇景观建设视角下的环境设计手绘图像学研究
符号学与图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