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图书馆里的“扫地僧”

2022-07-05 21:48:58刘梦妮
华声文萃 2022年6期
关键词:西塞罗拉丁语历史文献

刘梦妮

顾晓军是中国国家图书馆(以下简称“国图”)的一名图书管理员,多年来,外面的世界日新月异,图书馆的生活始终简单纯粹,他得暇能在这安静的一隅做着自己喜欢的事:学了十几种语言,读了许多中西方古典文献,“在自在的环境中任意畅游”。

  2022年初,纪录片《但是还有书籍》第二季播出,其中讲述了顾晓军在国图的工作,以及他带有传奇色彩的学习故事。有人称他为国图“扫地僧”,寓意具有极高技艺却深藏不露,更多人则被他言谈举止中流露出的温柔与平和所感染:“好温柔好赤诚的一个爱书人”“完美诠释了腹有诗书气自华”……

  2003年,顾晓军从首都师范大学历史系毕业,大学时就喜欢阅读历史文献的他,因为保研和考研的失利,有过一段短暂的迷茫期。后来他干过销售,“主要是卖旅游路线图”,还在北京奥组委工作过一段时间。无论工作多忙多累,他都会挤出时间学外语和阅读历史文献。他对语言和中西方古典文化的爱从未止息。

  2009年1月,顾晓军来到国图,这里能接触到各类原典和学习资料,也有相对宽松、自在的环境。在国图的13年,工作之余他学习了十几种语言。聊起过去,他深有感触地说,虽然有过挫折,但那些挫折反而成了一种契机,成就了自己现在的人生状态,“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我很满足”。

  在国图,顾晓军自学了多种语言,从相对常见的德语、法语、俄语、意大利语、日语、韩语,到顾晓军形容为“有些野路子”的波斯语、印地语、阿拉伯语,再到格外小众的梵文、拉丁語、古希腊语。

  目前顾晓军投入时间最多的是古希腊语,他学习这门深奥且小众的语言,契机很有意思,也特别富有个人色彩。“我当时正在学拉丁语,因为我特喜欢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他的作品是拉丁语的典范。据说那时很多人都写过西塞罗的传记,但流传到今天的就只剩下一篇了。”这篇唯一的《西塞罗传》是古罗马传记作家普罗塔克用古希腊语写的,如今已翻译成中文出版,收入《希腊罗马名人传》中。顾晓军特别喜欢这篇古希腊语的《西塞罗传》,他乐此不疲地反复抄写,“每个段落我都抄了不下50遍”。

(摘自《新华每日电讯》4.21)

猜你喜欢
西塞罗拉丁语历史文献
修德箴言
拉丁语在东罗马帝国消退缘于实际使用需求的减少
漱石:西塞罗小传
世界文化(2019年6期)2019-06-24 17:39:08
西塞罗掏鸟窝
环球人物(2018年4期)2018-03-10 22:36:42
以意大利传教士为例浅谈孔子思想在欧洲的传播
现代交际(2017年3期)2017-05-03 12:02:12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新闻传播(2016年9期)2016-09-26 12:20:20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
珠镶玉嵌 蔚为大观——读《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
西塞罗“争议点”系统与博克“戏剧五元”
当代修辞学(2012年2期)2012-01-23 06:44:14
安德鲁的拉丁语课
女子文摘(2009年3期)2009-06-24 08: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