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陈毅华(1976~),女,汉族,福建龙海人,漳州市龙海区海澄丽竹幼儿园,幼儿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幼儿园教育教学。
摘 要:当前保护自然生态环境是我国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幼儿自然教育中的必要课题,是推动幼儿健康成长的有效途径之一。为了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质量,必须要立足“生态教育”展开探索,为幼儿提供更具趣味、更有实效的学习内容,使之在参与中感知人与自然、人与生态的关系,树立保护自然和生态的意识,从而完善幼儿的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文章主要分析了构建幼儿园生态化课程的相关策略,仅供参考。
关键词:幼儿园;生态化教育;实施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2)20-0151-04
保护环境已经被列入我国的基本国策,所以在教育体系中渗透生态化理念、实施生态化教育也成为必然的选择。具体到学前教育工作中,相关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与认知特点开发更加富有趣味和實效的课程,同时设计多样化的活动,使幼儿在参与中更加轻松、愉悦地提升自我,真正内化生态理念,从而不断强化他们的综合素质,为他们今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幼儿园课程生态化概述
(一)定义
课程生态化指的是将生态化教育理念融入课程体系当中,以常规授课、渗透引导的方式促使幼儿树立生态保护意识。这既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能够促进幼儿的多元化、个性化发展,并不断提高其生命质量,使之形成良好的审美情趣、价值取向,继而推动其良性发展。
(二)主要内容
幼儿园生态化教育的内容主要可从知、情、思、行四个板块入手展开分析。首先,“知”指的是“认知”,即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对各种自然事物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的认识,而由于幼儿的年龄较小,无法实现深层理解,所以其在学习过程中只要能够初步认识各种自然生态关系即可,且教师不必向其强加个人的理解,一切以幼儿个人的认知为主。“情”指的是“情感、情绪”,即幼儿对自然生态的感受,以及在学习、体验过程中产生的情感,此时教师需要基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以“好奇心”为抓手引导幼儿探索与分析,使之在体验中了解更多自然生态关系,同时注重升华,让幼儿产生亲近自然、亲近生命的意识,并唤醒其尊重、关爱的意识。“思”指的是“思考”,即生态化教育还需引发幼儿的思考,使之主动分析个人与自然如何相处,当然此时幼儿的思考还是比较浅显的,而且多数会以自我为中心,但教师需要关注的是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过程,不必太过在意结果。“行”指的是“行为、行动”,即生态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保护自然,且要付诸具体行动,这种结果的产生需要建立在幼儿对自然的理解、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之上,且应当是一种自觉、自发的行为,能够促使他们在实践中将自己真正融入自然之中,实现和谐、统一。
(三)特征
生态化课程应当有自然性、和谐性、人性化三个特征。首先,生态教育主要是为了全面地引导幼儿学习更多自然生态知识,同时增进他们对自然的了解,从而让他们在此过程中获得良好的体验,充分感知生命,初步把握人与自然生态的关系,此为自然性特征。其次,在生态化课程中,教师与幼儿应当保持和谐的关系,还要互相信任、互相理解、互相尊重,能够通过有效的交流与互动促进教学活动顺利推进,切实提高教学质量,此为和谐性特征。最后,生态化课程的开展需要以人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即教师需要关注幼儿的身心发展需求,以他们易于接受的方式对其进行引导和教育,还要注重培养他们各方面的能力和素养,使之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个人的认知,同时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继而推动教书与育人工作的融合,推动幼儿健全发展,此为人性化特征。
(四)实施意义
1. 引导幼儿感知真、善、美
生态教育的本质目的就是引导幼儿亲近自然,促使他们建立和谐发展的意识。而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要立足现实,以“真”为依托,让幼儿在学习、体验的过程中把握生命的价值,尝试思考个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继而感知“善”与“美”,以此不断拓宽幼儿的视野,丰富他们的精神世界,由内而外地发展其各种素养,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2. 突出教育的宏观与微观价值
幼儿教育不只要研究“什么是教育”这一问题,也要关注“教育原本是什么”的问题,且要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为他们提供更加合适的学习素材,并关注教育的社会价值,使幼儿在生态化学习过程中了解世界、亲近世界,并学会适应世界,同时能够保持个人的理性思考,学会坚持自我,从而增强幼儿教育的有效性,凸显出教育的宏观与微观价值。
3. 丰富幼儿的生命体验
在实施生态化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让幼儿认识更多自然界的生命,同时丰富他们的情感体验、文化体验,使之对多彩的生命产生深刻的印象。在此期间,也会让幼儿感受到生命的可贵与不易,能够树立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意识,由此为他们今后延长生命价值、提高生命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4. 满足幼儿的多元发展需求
幼儿本身就是不同的个体,其具有独特的人格、喜好,但也是一个整体,所以在教育和培养他们时,不能采用相同的方法和统一的评判标准,而是要尊重其个性,引导他们发展自我。此时开展生态化教育活动,就意味着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肯定他们在不同方面取得的进步,且要给出合理的评价,指引幼儿不断完善自我,以此推动他们多元发展,凸显教育的价值。
5. 促进师幼建立和谐关系
在生态化教育活动中,教师必须要给予幼儿足够的信任与尊重,同时为他们设计有趣的活动,并借助有效的方法对他们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使幼儿体验到成就感,树立发展自信,教师也要争做幼儿的合作者、支持者,在日常相处中建构和谐的师幼关系,从而落实生态教育的要求,推动幼儿的健全发展。
二、幼儿园课程实施生态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组织丰富多彩的游戏开发生态化课程
在幼儿园教育中,游戏既是一种可贵的教育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具有激发幼儿兴趣、满足幼儿学习需求的作用。鉴于此,教师可以将游戏与生态化课程结合起来,以便实现寓教于乐的目标,为幼儿提供更加优质的学习资源,继而从根本上提升教学的成效。例如,教师可以指导幼儿利用幼儿园中的草编织草帽、手链、项链等物品,然后让他们用自己创作的物品开展“过家家”的游戏,通过角色扮演呈现出富有趣味的生活场景,从而有效锻炼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动手能力,辅助提升其就地取材的素养。教师也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不同颜色的纸,让他们自主发挥想象,将纸创作出不同的物品,此时有些幼儿会通过裁剪纸张做出漂亮的衣服,然后分享各自的创作思路以及所设计衣服的功能,还有的幼儿会将纸张剪成自己喜欢的花样,如小动物、植物,或是人物图像等,也有的会通过折纸将其变成各种立体的事物,然后进行展示和分享,且可以互相学习,在交流中启发彼此,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成果。通过开展各类游戏,能够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创造力,同时锻炼其动手能力,让他们学会将各种平平无奇的自然材料转化为富有趣味的事物,从而为他们智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助力,且可以在此期间锻炼幼儿的交际能力、合作能力,促进其身心的和谐发展,继而实现生态化教育的目标。
(二)借助劳动教育机会渗透生态化教育理念
劳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模块,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渗透生态化理念,从而形成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为幼儿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首先,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开辟一片种植区,提供各种种子,包括蔬菜种、花种等,且可以邀请家长到幼儿园来,和幼儿一起认领“责任田”,然后在合适的季节播种,并做好标记。以此种方式,可以让幼儿亲身参与到劳动活动中,且能够促使他们学习更多种植的技巧,还要布置任务,让幼儿定期去观察自己田中植物的生长情况,通过绘画的方式呈现观察结果,且要在教师的帮助下去松土、除草、浇水、施肥等,使之亲历植物的成长过程,充分与大自然接触,感受到生命的奇妙,有助于起到良好的生态教育效果。其次,教师可以在幼儿园内或者外部合适的区域开辟“生态农场”,引导幼儿养殖一些家禽、家畜,如小鸡、小鸭子、鸽子、兔子等,并且要让他们亲自喂养这些动物,定期清理“农场”内动物制造的各种“垃圾”,从而在劳动中感受乐趣,学会善待动物、尊重生命。最后,当植物成熟、动物长大之后,教师还要带领幼儿去收获劳动的果实,如摘取蔬菜、收取鸡蛋或鸭蛋给幼儿做午餐,或是让幼儿将其带回家中,和父母一起制作一顿晚餐,从而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并能够在亲身体验中与自然亲密接触,形成正确的生态意识,进而不断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三)设计变废为宝活动培养幼儿生态意识
幼儿教师可以将生态教育与美术教育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设计变废为宝的活动来锻炼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同时借此机会强化他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例如,教师可以让幼儿收集各种样式的废弃饮料瓶,让他们自主发挥想象,将其制作成不同的物品,此时有些幼儿会将饮料瓶设计成笔筒的样式、花瓶的样式,并进行装饰,使之成为具有美感且比较实用的物品,还有的幼儿会根据饮料瓶的颜色将其设计成不同的装饰品,如圣诞树、礼盒等,或是将其设计成为玩具,并涂上不同颜色,将其变成小企鹅、小狗等造型。教师也可以及时进行引导,有效渗透生态理念:“小朋友们都太有想象力了,做的这些物品非常漂亮,你们都是‘环保小能手’。生活中,我们总是会丢弃很多没有用的物品,但是如果愿意花费心思,也是可以将这些废弃物变成有用的事物的,对不对?你们还能用哪些废弃物做出什么物品呢?”以此唤醒幼儿利用生活废品开展手工制作活动的兴趣,且可以促使其树立环保意识,落实生态教育的要求。另外,幼儿教师可以专门设计一个“手工创意室”或是每周开展一次“变废为宝课”,然后为幼儿提供不同的素材,使之发挥自身的创意,制作出形式多样的物品,如将丝瓜瓤做成鞋垫,用竹篾编织收纳篮、帽子,用狗尾巴草编小兔等,还可以将各种形状的树叶收集起来制作粘贴画,或是在蛋壳上作画,将其变成装饰品等。由此,可以充分锻炼幼儿的操作能力,并为他们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氛围,同时潜移默化地渗透生态教育,不断完善幼儿的认知。
(四)开发实践课程强化生态教育的有效性
在推进生态化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幼儿教师也可以开发实践课程,为幼儿提供更多参与、体验、经历的机会,使之产生更多感悟,并主动思考,然后获得相应的启发,以实际行动践行生态理念,辅助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例如,为了让幼儿爱护花草树木,教师可以让他们设计生态标语,如“小草宝宝正在成长,我们不能吵醒它”“枝头的花儿最好看”,并鼓励幼儿自主设计标语的呈现形式、装饰标语板,以此引导其关注自然界中的生命,同时培养其规则意识,不断强化生态教育的效果。另外,教师可以在不同的时节引导幼儿感知自然,如下雨天可以讓幼儿站在走廊上、窗户边观察雨点和地上的植物,并让他们想象:“为什么下雨之后植物看起来更亮了?雨点儿是什么形状、什么颜色的?”由此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让他们了解雨水的作用,感受自然界中神奇的生命,还可以在早春时节引导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春天的足迹,这时有些幼儿会发现柳树早早地抽出了绿芽、小草已经冒出了头,也有的幼儿发现气温变暖,大家不用穿厚重的棉衣了,有利于幼儿在体验中感知春天,教师也可以组织幼儿观察秋天的落叶、傍晚的火烧云,使之自由想象,并在观察过程中对自然万物产生好奇心与探索欲。通过实践,可以不断强化幼儿的生态意识,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身边的自然事物,并主动思考自己与自然的关系,产生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辅助提高生态教育的质量。
(五)依托主题活动挖掘生态化教育资源
在不同阶段,幼儿教师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从而让幼儿在参与中获得针对性体验,切实受到良好的教育。例如,每年的4月22日为“世界地球日”,幼儿教师就可以在此期间设计“给地球妈妈画像”“为地球妈妈穿新衣”的活动,要求幼儿画出自己心中的地球,表达个人对地球的喜爱之情,同时可以组织幼儿在幼儿园中植树、种草,以绿色装点地球,并播放一些适合幼儿观看的动画宣传片,普及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的理念,有助于深化幼儿的印象,促使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个人作用来践行环保工作。而到了“世界水日”,教师可以开展“保护水资源”的主题活动,并设计“一滴水历险记”“不要让水龙头流泪”“废水循环利用”等环节,且可以邀请幼儿家长一起参加活动,让他们帮助幼儿绘画、分析家中存在的浪费水的现象,或是让幼儿体验没水可用的生活,从而使之了解水资源的重要性,教师也可以让幼儿扮演成“小水滴”或“水龙头”,以自述的方式“控诉”人类在生活中浪费水的行为,最后可以让幼儿针对保护水资源设计宣传标语,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如“用洗脸水和淘米水拖地、及时拧紧水龙头”等,从而不断强化幼儿的环保意识。另外,教师可以和家长一起开展“健康徒步”“观察自然”等主题活动,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户外体验空间,让他们与自然亲密接触,去观察蚂蚁搬家、知了蜕壳,探究太阳下影子的变化、光影产生的条件等,以此丰富幼儿的课内外体验,使之在多元活动中对自然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能够去感知自然界中的其他生命体,明确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并学会尊重其他生命、给予自然更多关心与爱护,继而增强生态教育的效果。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可以在针对性引导下让幼儿更加全面地感知自然、了解自然,并不断唤醒他们的内在积极体验,使之在了解的基础上主动思考,能够突破“自我”这一中心,将个人与自然、世界联系起来,同时坚定保护自然的信念,进而不断完善其认知体系,为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并顺利实现生态教育的目标。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课程中渗透生态化理念,可以丰富教育内容,为幼儿营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同时让幼儿亲近自然、了解自然,并使之在探索中树立保护自然、保护生态的意识,从而凸显生态教育的价值。幼儿园教师可以合力开发园本课程,根据幼儿的年龄段为他们提供富有特色的活动与学习内容,同时在日常教育中渗透生态知识、生态理念,让幼儿获得参与和体验的机会,从而使之形成正确的认知,推动他们身心的健全发展。
参考文献:
[1]周燕.聚焦生态文明建设,筑梦和美幸福园所:济南市长清区平安中心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9):78.
[2]陈恺.德清县三桥幼儿园生态自然教育实践与探索[J].环境教育,2021(8):50-51.
[3]探索特色生态文明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深圳市坪山区聚龙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8):77.
[4]马碗玲.打造生态乐园,放飞绿色梦想:温州市瓯海区新桥丰翔嘉园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7):74.
[5]苏蔚.开展特色生态教育,助力儿童健康成长:玉林市幼儿园生态文明教育纪实[J].环境教育,2021(7):76.
[6]陈丹丹.幼儿园生态式区域活动实践研究[J].智力,2021(19):197-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