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视域与百年儿童文学发展史的建构

2022-07-04 18:24杨志兰
青年文学家 2022年24期
关键词:文学史变迁儿童文学

杨志兰

韩雄飞是黑龙江人,有着东北人性格中特有的豪爽的一面,为人行事干脆利落、坚定果敢。和她熟悉相知之后,方才渐渐发现,她是一个内心无比柔软的人。她的灵魂深处,一直回旋和激荡着一种简单纯粹的生命情愫,这种本真的生命情愫,不仅使她能够在烦冗的生活和工作中葆有激情和勇气,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纯真的品质,让她在学术研究中,以一双澄澈的眼睛和无功利的视野去观察自己的研究对象。这种纯粹,也将她和自己的研究方向—儿童文学联结了起来。当她这本学术著作《身体的变迁—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形象》(浙江大学出版社,2021年9月版)呈现在眼前时,面对这样扎实和充满学术激情的成果,我丝毫不感意外。

众所周知,儿童文学最近已经成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个新的学术增长点,这反映研究界对儿童文学研究的重新发现和重视。目前,学界对于中国儿童文学的梳理与研究在史料挖掘、创作主体探究、创作现象分析等方面已经取得了很多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诸多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些研究仍然停留在对历史事实的陈述上,重复化、平面化等现象层出不穷;有的研究缺乏有效的理论话语资源,依然使用陈旧的研究理论和方法,强行阐释儿童文学;还有一部分研究将儿童文学孤立起来,仅对一些儿童文学文本作碎片化、简单化的解读分析,而对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演进缺乏整体和宏观的把握;更有甚者,研究者未能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的大格局中去审视和考察儿童文学,使其仍然没有清晰的文学史线索,致使儿童文学至今孤悬“文学史”外。这诸种研究现状,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儿童文学发展历史的宏观把握不够,儿童文学研究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疏离,以及儿童文学文本审美本身的缺失等问题,这些问题很难使儿童文学研究取得更深向度的突破与收获。如何突破儿童文学研究的入史问题,如何将儿童文学创作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在深度层面结合起来,如何突破现有的研究格局,为儿童文学的入史和充分阐释提供有效的途径与科学的研究范式,成为摆在儿童文学研究者面前的迫切命题。在这方面,韩雄飞的新著《身体的变迁—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形象》(为了论述方便,后文简称本书为《身体的变迁》)作出可贵的学术探索和有益的尝试,将儿童文学发展史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该书以“身体的变迁”为线索,以“身体书写”和“儿童形象”为切入点,通过文本细读,对时代演进中不同社会思潮下的儿童形象进行整合和归类,从而尝试建构百年中国儿童文学发展史。

该研究的出发点在于,作者清醒地认识到,在整个20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历程中,儿童形象的“身体书写”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同时也认识到,每个阶段儿童的身体书写不仅与历史语境和社会思潮密切相关,而且也体现不同时代作家的儿童观和人生观,传达了作家对儿童形象的现实思索。因此,作者认为,身体书写是“探索儿童文学作品内部价值和外部意义的原点”。尝试从身体书写入手,努力整合出中国儿童文学的发展脉络和一部百年儿童文学发展史,这种做法注定是艰辛的,既需要跳出既定的研究模式、理论预设和惯性思维,又需要迎难而上的学术勇气和个性。

首先,高难度的学术目标和新的视角,不仅使作者产生宏观把握儿童文学创作的学术野心,而且还在该书中作了一次新方法、新视野的探索,为研究界如何反思和总结当前儿童文学发展史创造性地确立了一种新的阐释模式,这应该是这本书的第一大特色与贡献。在《身体的变迁》一书中,作者指出,目前国内的身体研究的关注点主要在成人文学,重点集中于成人的身体叙事,在儿童文学研究中关注身体问题的研究并不是很多。从朱自强的《身体生活:儿童教育的根基与源泉》《童年的身体生态哲学初探》到吴其南的《从蝌蚪到青蛙—20世纪儿童文学中的身体叙事》《成长的身体维度—当代少儿文学的身体叙事》,以及曹松的《“十七年”儿童文学中的身体叙事》、吴翔宇的《身体隐喻与五四儿童文学的话语实践》等学者的文章,都试图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的体系和坐标中,重审儿童文学中“身体书写”的重要价值,这些成果虽然开启了儿童文学身体研究的按钮,但毕竟不是系统的研究。《身体的变迁》这本书,正好体现了著者对这一问题的敏锐发现和学术勇气。书中明确强调,本书将研究对象锁定在“五四”以来百年中国儿童文学的身体书写与儿童形象的话语建构,旨在系统梳理中国儿童文学身体书写发展的演变史,从而建构一种以儿童为核心的史学体系。为此,作者将“身体书写”视为独特的切入点,并结合中国现当代文学思潮,以文学史的眼光,梳理出儿童身体的“发现”、儿童身体的文学想象、儿童身体的工具性书写、儿童身体的具身性、多元化的儿童身体书写等发展阶段,揭示出儿童文学的身体书写和儿童形象的塑造,经历了从概念化到具体化、从群体性到个体性的演变过程,这种系统研究无疑会为我们在观察和反思儿童文学研究时,提供一种很好的思考方式和方法论。

其次,《身体的变迁》一书的第二个特色和贡献在于,著者努力建构一个宏观的儿童文学史观和可靠的价值参照体系。客观来说,文学史论的写作,是编撰者融入自己的主体意识和审美观念,然后根据相应的历史观和理论方法所建构而成。因此,想要建构起一本儿童文学史,并非易事。其中,最大的难度就在于必须选择一个可靠的、能被大多数人接受和认可的价值参考系统,来考察儿童文学的发展状态,对其进行较为科学和全面的定位和梳理。《身体的变迁》一书,选择以西方的身体哲学、身体社会学的研究理论为基础,并沿着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的发展脉络,从儿童的“身体书写”这一独特切入点出发,分析和评述百年儿童形象被建构的过程,并深入探究儿童“身体书写”与时代思潮的密切关联以及多元复杂的内涵,从而系统地整合出百年儿童文学发展的历史进程,这样独特、系统的分析和论述方式,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宏观的儿童文学史观和可靠的价值参照体系。

再次,本书第三个特色和贡献在于,我们从书中可以窥见著者建构儿童文学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一体化”的努力和尝试。很早就有学者指出,儿童文学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疏离是目前儿童文学研究的一大缺憾。综观学术界较为权威的数十种现当代文学史,很少有编撰者花费一定的篇幅去论述儿童文学。事实上,儿童文学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中国现代文学现代性的发生,它和中国现当代文学不仅具有同源性,而且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以往的儿童文学研究,却缺少对儿童文学发展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之间关联性的关注,导致儿童文学史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各写各的,形同陌路,这样的不足,导致了儿童文学入史较难的问题。但从韩雄飞的这本著作中,我们能看到著者在建构儿童文学研究和中国现当代文学史研究“一体化”方面的探索和尝试。在此过程中,《身体的变迁》一书表现出将具体的儿童文学创作现象整合为“发展史”的独特建构能力。如果将一个世纪以来儿童文学作品视为一颗颗珍珠的话,那么身体叙事就是一根线,作者将这些珍珠穿起来,共同形成了一部儿童文学发展史。作者很清楚地认识到,无论文本分析如何精彩,如果没有一条合适的线索将其穿起来,就仍然不能形成真正有逻辑、有价值的儿童文学史。最重要的是,作者为这些“珍珠”找到了合适的坐标系,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文学思潮,然后将一百年来的儿童文学发展划分为五个发展阶段:“五四”启蒙主义思潮中儿童身体的发现与儿童形象的生成,救亡语境中儿童身体的文学想象与儿童形象的类型化建构,集体主义规约下儿童形象的统合与儿童身体的工具性书写,儿童本位理论下儿童形象的个性化建构与儿童身体的具身性书写,儿童文学“分化期”语境中儿童形象的多元表达。作者对这五个发展阶段的論述是以文本分析为基础,以文学思潮发展为背景,按照每个历史时期儿童文学身体书写的显性特征逐步整合建构而成。在整个论述过程中,文本细读与宏观论述相互穿插,前后勾连,上下一体,使得整本著作由小及大,浑然一体,从中能看到作者对现有的研究模式和理念的突破,以及从文本到内涵、从现象到本质的极强整合能力。

最后,本书展现了极强的文本阐释能力。当前的儿童文学研究中,文本研究和分析较浅,很大一部分文本分析都是在图解教育理念,对儿童文学文本的文化阐释还远远不够。儿童文学文本限于阅读对象的特殊性,表面看来文本比较浅显,但实际上,文本浅显不代表所反映和表达的问题浅显。如何更好地挖掘文本深层的文化内涵,将文本的解读与史的建构在深度层面结合起来,从而突破现有的作品分析模式,为儿童文学史的系统梳理和宏观叙述提供有效的途径与科学范式,是作者一直在思考的命题。就如何探究儿童形象的变迁,该书既不是从史料出发,也不是从理论观念入手,而是紧紧扣住儿童文学的具体文本,以其身体书写蕴含的复杂内容为突破口,切入到其独特的文本特征与时代之间的关系。对于儿童文学研究来说,最真实、最可信地反映儿童书写及其背后文化内涵的只有具体的文学文本,作者显然很清楚这一点,因此该书的研究不是单纯地梳理儿童文学史的线索,而是主要立足于不同时代和社会思潮下的儿童文学作品,尤其注重文本细读,仔细挖掘考察文本中的文化生态与儿童形象之间的关联性。众所周知,在浩如烟海的百年儿童文学文本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文本进行深入解读,是一项十分浩大且艰巨的工程,不仅需要学术耐力,而且还需要敏锐的批判意识。而我们看到,作者以身体为维度的文本分析,不仅细致扎实,而且经常会有新颖独到的观点,因此得出的结论使人十分信服。

应该说,《身体的变迁》一書显示出的新颖恰当的视角,清晰的逻辑思辨,以及以儿童为本位的审美批评维度和学术观念,对整个儿童文学研究包括儿童文学史的建构而言,都是一份宝贵的收获。从本书中,我们能看到作者对儿童文学的那份热爱和高度的责任感。对于年轻学者而言,热爱固然是学术研究中最为宝贵的一种品质,但责任感则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当然,毋庸讳言,这本书依然具有年轻学者通具的不足之处,如表达不够圆融优美,视野不够开阔等。一个优秀的文学研究者,不可只盯着自己的研究对象,只有在更为广阔的坐标中观察和审视自己的研究对象,才能获得更为精深的成果。当然,《身体的变迁》一书只是她学术道路上的一个界标,伴随着她更为高远的思想境界和更为开阔的学术视野的到来,相信这名年轻的学者会取得更为令人瞩目的成绩,未来可期。

基金项目: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后期项目“五四以来身体视域下中国儿童文学与儿童形象书写研究”,项目编号:20HQZZ30。

猜你喜欢
文学史变迁儿童文学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当代诗词怎样才能写入文学史
作品选评是写好文学史的前提——谈20世纪诗词写入文学史问题
40年变迁(三)
40年变迁(一)
40年变迁(二)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清潩河的变迁
唯童年不可辜负
——两岸儿童文学之春天的对话
辩证理解现代文学史书写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