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小学语文预习方法探析

2022-07-04 11:53廖红玉
黑河教育 2022年7期
关键词:自主性实效性趣味性

廖红玉

[摘 要]很多小学生的预习缺乏主动性、实效性,流于形式,没有养成习惯。有效的预习可以提高学生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就会更强,听课的注意力就会更集中。

[关键词]预习策略;实效性;自主性;趣味性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提高学生的预习效率尤为重要。如何培养学生的预习习惯,这不仅是教学艺术的体现,更是一种教育思想的体现。

一、让预习策略更具实效性

预习一般是在课外进行的,但考虑到学生最初不会预习,应把预习拿到课堂上来,酌情上几次预习指导课。在预习课上,教师可以用一篇文章做例子,带领学生一起预习,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

(一)阅读课题,揣摩课文内容

我要求学生每学一篇课文,先要阅读课文的课题,根据课题揣摩一下文本内容并提出问题,然后再读课文,用回答问题来印证自己的判断与课文内容是否一致。很多学生根据课题提出了问题,产生了探究文本内容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二)查阅资料,了解时代背景

由于有些课文所描述的内容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距离很远,学生对于文本内容很难引起共鸣。于是我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和时代背景,这对于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三)初读课文,掌握生字和新词

学生在完成前两步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用圈点勾画的方法找出文中的生字、新词及多音字,然后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弄懂词义,以便第二天到课堂上与同学讨论。这样既提高了学生自学字词的能力,也有利于学生扫除语言文字上的障碍,顺利地读懂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在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再读课文,目的主要是让学生在预习后能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从而掌握文章的精妙之处。我在课堂上检查这一环节的预习情况时,发现很多学生都能理出作者行文的思路,这对后续学习课文有很大帮助。

(五)细读课文,提出疑难问题

俗话说:不会提问的学生就是不会学习的学生;发现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我常鼓励学生通过默读提出自己在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者阐述自己对课文的独特见解。这一步预习完成得好,可为课堂上“问题的探讨”这一双边活动奠定基础,也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自主合作学习的成效。

(六)掌握文章结构,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只有掌握理解简单自然段的方法,才能有效地预习。例如,在学习《四季》一文时,应让学生知道,一句话和几句话可以组成一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第一行空两格,后边的几行都对齐,没有空格;一个自然段表达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学生掌握了自然段的结构,就能分清一篇课文由几个自然段组成。在复习时,要重点训练学生对自然段的理解能力,引导学生结合教材中自然段的类型和理解方法,掌握自然段的规律。课文都是由简单的原自然段和复杂的自然段构成的,学生掌握了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课文。

1.学会概括简单的自然段的意思

简单自然段只有一种结构方式,且段落较短,有的只有一二句话,学生容易读懂。简单的自然段在文章中通常是交代背景、事件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有时也提出问题,然后引出全文,还有的自然段起到加强语气和承上启下的作用。预习时,在了解简单自然段的特点后,学生应掌握理解简单自然段的方法。例如,《乌鸦喝水》的第一自然段:“一只乌鸦口渴了,到处找水喝。”就此一句话,学生可根据简单自然段的基本作用,较准确地归纳出这一自然段是交代整个事情发生的原因,即乌鸦口渴找水喝。

2.学会概括复杂自然段的意思

复杂的自然段包含两个以上的基本结构方式,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每句话围绕一个意思写;二是每句话按一定顺序写;三是句子的意思连贯一致;四是句子的语调和形式协调一致。预习复杂的自然段时要引导学生再次阅读自然段,初步回忆内容,分清自然段中的句子(句号、叹号、问号、省略号各为一句,引号中的话和对话独立为一句),而后教给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即抓住重点词语、查字典、联系上下句、联系生活实际、利用书中的插图、实验演示换词、找同义词和反义词等等。接着引导学生理解句子要抓重点词,联系上下文。最后要训练学生通过抓重点词、重点句和主要内容归纳自然段的意思。例如,《小壁虎借尾巴》的第三自然段篇幅很长,预习时教师可先让学生分清句子,然后再进行词语训练,着重抓住小壁虎话语中的词语,如“摇”还可以怎样说?(摆,晃)联系上下句说说“借尾巴”要借一条什么样的尾巴?(自己会长出来的) 。

预习时要注重让学生表述段落的意思,从内容的角度入手而不是从形式的角度进行归纳;要写出完整的句子,而不是以词或词组来表达;要写成陈述句,而不要写成疑问句。

二、让预习的策略更具自主性

预习可以为课堂学习做好知识准备。有些学生上课时听不懂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上新课时所需要运用的旧知识不会或遗忘了,由此造成了头脑中知识序列的中斷。预习则能有效地接续这个“中断”,提高听课效率。预习可以提高听课的目的性和针对性。由于预习时间有限,学生总会有一些不懂的问题,等着上课来解决,有了问题听课自然就有了重点,目的性和针对性更强,听课的注意力也更容易集中。预习之后,学生对教师授课和板书内容能迅速做出判断:哪些出自课本,哪些内容是教师补充的。从而在听课和记笔记时,能明确重点,正确取舍,用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进而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三、让预习的策略更具趣味性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获取知识的动力”。教师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以兴趣这把钥匙开启儿童的心扉,引导他们走进知识宝库的大门。朗读是预习的前提,只有充分地读,才能与作者产生心灵上的共鸣,从而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

(一)树立榜样

学生的模仿性很强,结合学生敬佩英雄、崇拜名人的特点,我常常给他们讲一些名人名家爱读书的故事,鼓励他们热爱书籍,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平时,我经常有意识地向学生介绍老舍、叶圣陶、冰心等名家热爱读书的故事,这种“名人效应”所产生的力量是不能低估的。

(二)随机指导

在课堂上,当学生说出一些精妙的词语或精彩的语段时,当学生道出一些其他同学所不曾了解的科普知识时,教师应极力表扬,积极营造读书的氛围。欣赏和肯定是培养学生成功感的方法之一。一个人被肯定、受到别人的欣赏,其心情是不可言喻的;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被教师肯定,其心情更是高兴无比。不管学生的天分与潜质如何,只要对他们予以适当的、必要的肯定,增强他们的成功感和自信心,他们就会以愉快的心情主动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而达到师生双边活动的高度统一。

“书读百遍,其意自见”,朗读有利于学生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文章读熟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心境情态和文章的情调意蕴也就容易领悟了。因此,在教学中可以采取多种朗读方式,如教师范读,学生随读;学生个人轮流当众朗读,集体评议;以小组为单位依次接读;分角色朗读或举行朗诵比赛等。把读和写、语和文联系起来,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朗读时也要注意指导学生咀嚼文字的意义,揣摩说话的神气,懂得音节和情节的关系。这样到学生自己写和说的时候,就会采用适当的语言和节奏来表达思想感情。在朗读过程中,还要对学生的语音、语调、说话的力度和速度进行训练,以此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语言感受能力。

总之,只要我们从预习着手,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师生配合,持之以恒,坚持不懈,就会促进小学生自学能力及语文整体素养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赵周.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主学习力[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21.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自主性实效性趣味性
“揪”出音乐教学的趣味性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把握民生新闻趣味性的几点思考
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