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链式中介模型的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研究

2022-07-04 13:31杨隽萍赵彩虹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新创韧性意愿

杨隽萍,赵彩虹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浙江杭州 310018)

1 研究背景

创业企业是经济发展的源头活水,可以增加就业、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1]。然而,创业也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外部突发事件如新冠疫情等往往会给创业企业带来极大的风险与挑战。创业企业如何应对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对自身的影响?后疫情时代众多学者越来越关注组织韧性这一要素,认为提升企业的组织韧性是企业有效应对突发危机、控制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2]。组织韧性作为企业动态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3],能够在不确定环境下帮助企业预测、识别和应对危机[4],并有助于企业发挥自身优势抵御危机[5]。目前,众多学者如Linnenluecke 等[6]和王勇[3]以及朱瑜等[7]已从组织学习、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管理等方面对组织韧性进行了广泛的探索。但大部分仅从能力、过程等视角对组织韧性进行概念化探讨[8],并没有深入挖掘组织韧性的具体作用机制,尤其忽视了风险承担视角下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

van der Vegt 等[9]在AMJ(Academy of Management)上提出从韧性视角重构风险管理,由“由外向内”识别外部的风险转为“由内向外”构建组织内部的韧性能力,这一突破性的认识将韧性与风险相联系,也为本文研究奠定了基础。受疫情环境的影响,一些企业由于缺乏韧性而濒临破产,反观具备韧性的企业却表现出更强的适应能力,与风险并存并捕捉风险机会不断实现成长,因而从风险承担视角探讨组织韧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以往研究主要从意愿、水平和能力三个方面探讨风险承担[10]。风险承担意愿衡量企业愿意接受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的程度,反映了企业的风险偏好[11],是创业导向的重要组成部分。风险承担水平是指企业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的承受程度[12],反映企业具体行为结果。风险承担意愿影响风险承担水平,而且风险承担能力最终体现在风险承担水平的高低。因而本文仅从倾向—行为的角度探讨企业的风险承担,仅考虑了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两个方面的影响。

组织韧性是新创企业风险管理的必要前提要素,是解决创业企业生存和发展危机的关键答案。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性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发生前、中、后三阶段。企业在风险前阶段注重战略、构架和资源层面的事先预备能力[13],组织韧性调动企业情景意识,提高对外界变化的洞察力和鉴别力,推动信息和资源在企业内部流动形成抗击风险的力量。风险发生时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反应和调整[13],组织韧性指导企业进行战略调整、积极变革,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成熟的管理流程和多元化经营战略[14,4],降低企业面临风险的脆弱性。风险过后企业尝试恢复原有生产经营[6],寻求企业新的发展路径。具备组织韧性的创业企业能够从风险中学习并获得,抓住和利用新的机会,为下次风险抵御积蓄力量,增强企业抗击风险的能力。总之,组织韧性作为企业的一种动态能力,不仅有助于企业从危机情境中恢复发展,还可以帮助企业创造新的发展机会和实现跨越式发展。基于上述分析,组织韧性在影响新创企业成长过程中,风险承担是其中的关键路径。基于风险管理理论,本文引入风险承担这一中介行为,构建链式中介模型,致力于打开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黑箱,探究在风险环境下具备组织韧性的新创企业如何实现逆势增长。本研究不仅验证了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促进性作用,还通过细化风险承担这一行为过程,详尽解释了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之间的关系机制,为新创企业风险承担的探索提供了新思路和新范式,为后疫情时代创业企业的恢复发展提供应对之策。

2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2.1 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

韧性作为一个跨学科概念,最早出现在物理学中,随后在生态学和心理学等领域发展起来。Meyer[15]首次将“韧性”概念引入工商管理领域,随着商业环境越来越复杂,组织韧性开始成为管理学领域关注的焦点。近年来Meyer[15]、Carvalho 等[16]、Duchek 等[8]学者们从能力视角探究了组织韧性的定义。能力视角下,组织韧性是组织预测潜在威胁、积极变革以适应外部环境变化并从危机事件中吸取经验教训实现逆势增长的能力[8],包括预测能力、适应能力、变革能力、学习能力等。Andrew 等[17]则从过程视角探究了组织韧性的定义。过程视角下,组织韧性表现为组织应对不利情境的动态渐进过程[18],根据环境的变化实时调整其运营配置。已有的研究文献认为,组织韧性已经成为企业应对潜在风险的一种有效方式。

组织韧性通过建立情景意识,感知环境中存在的风险,进而运用当前有限的资源重构企业内外部能力以快速反应和灵活应对危机,避免或减轻危机变化对企业运营的干扰并实现组织绩效的提升[19]。具体而言,在日常经营中,组织韧性要求企业建立应对突发事件的风险防控机制[20],如备用冗余资源[13],建立灵活的决策机制[14],成熟的管理流程和制定多元化经营战略等[4]。当突发风险时,组织韧性能够迅速响应,刺激企业激活备用资源、调整发展战略、优化现有资源配置等,充分利用日常阶段的准备资源来缓和外部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组织韧性不仅为企业应急管理争取到宝贵时间,帮助企业应对变化、承受变化,并将损失最小化,还可以促使新创企业有目的、有计划地整合各项资源[7],将自身资源与风险机会有效结合,实现逆势增长。在风险结束后,企业反思学习此次危机管理经验,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将其转化为韧性基因储藏于组织韧性之中[18],为下次风险防范积累经验,以实现持续化经营。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1: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

2.2 风险承担意愿的中介作用

风险承担意愿是当企业面临不确定性经营环境时,愿意追求高收益并为之付出相应代价的决策态度倾向或行动承诺[21]。风险承担意愿可以衡量企业对变化的承受程度,尤其是在生存环境动荡、资源高度约束的情况,衡量企业是否敢于打破常规以及容忍和接受偏离传统、挑战权威的观点和行为等[22]。创业的本质就是企业不断承担风险的过程,风险承担意愿越高,就越容易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及时准确地抓住市场机会,快速有效地建立核心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

组织韧性能够对企业风险承担意愿产生积极的影响。一方面,组织韧性包含重要的信息诊断和解释内容[23],其中,情景意识在风险发生前发挥作用,能够帮助企业快速、准确地识别和评估外部环境的动态性,并基于企业当前所处的风险环境,选择适当的发展战略。在企业经营能力受到影响之前,组织韧性促使企业提前采取主动措施,提高企业主动承担风险的积极性。另一方面,组织韧性可以为企业在运行中带来更多的积极态度[24],使管理者和员工产生积极的自我认知,为员工提供心理安全感和创新积极性[25]。这使得员工能够快速适应新的工作安排、进行角色调整、开展技术交流,充分运用企业已有资源和能力,继而在承受和适应危机事件的过程中更积极地应对外部变化以及内部挫折、失败,进而提升风险承担意愿。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

风险承担意愿对新创企业成长绩效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对风险投资机会的积极追求。高风险承担意愿的新创企业不愿受传统经营模式的束缚,敢于主动探索、开发风险机会。识别了有价值的风险机会后,新创企业在制定决策和采取行动时,更偏好于将自身资源与稍纵即逝的风险机会相结合,充分利用风险机会的潜在价值实现新成长。第二,具有积极风险承担意愿的创业企业拥有更强的创新动机,创新能力更强,更有助于推动新创企业发展。新创企业在发展初期,为获得风险收益愿意不断寻找新的经营方式,迎合不确定性环境发展,主动接受变化,以弥补新进入者缺陷,短时间内实现快速成长。第三,风险承担意愿高的企业更乐于探索式学习,并在此过程中逐步纠正认知偏差,帮助企业从外部获取新知识和新技术[26],形成自己独特的竞争优势,不断提升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3:风险承担意愿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

结合假设H1、H2、H3所预测的关系来看,组织韧性对企业成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风险前、中、后三个阶段。面对VUCA 环境,创业企业必须主动扫描本地和全球市场活动和信息以评估外部环境,增强情景意识,及时弥补自身劣势。组织韧性的事先预备能力和预警能力为新创企业风险承担意愿的提升创造了有利的条件[19]。同时,组织韧性通过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激励员工批判性思考、积极学习、创新性应对变化,进而激活企业应对危机环境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新创企业能够在动态变化的风险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有效地将内部与外部的各种要素整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专有能力,构成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强企业核心能力,不断成长,以实现持续化经营。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4:风险承担意愿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2.3 风险承担水平的中介作用

创业是一项高风险的复杂活动,企业经营不善或者创业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企业风险承担水平较低[10],不能对创业风险进行有效的管理和控制。处于特定环境之中的创业企业,其生产经营过程本质上是与外部资源环境互动的过程。相较于成熟企业,新创企业为克服新进入者缺陷,以及在短期内实现快速成长,更愿意承担风险以获取成功机会。但新创企业受资源限制的影响,风险承担能力有限,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企业的风险承担行为,从而使企业的风险承担保持在某一水平上。

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一方面受到管理层风险承担意愿的影响,另一方面也会受到企业资源获取能力的制约[27]。首先,基于上述关于组织韧性与风险承担意愿的分析,具备组织韧性的创业企业管理层风险承担意愿更高。管理层对不确定性环境容忍度更高,对高风险创新性的项目信心更强[28],更倾向于将企业资源投向于高风险、高收益的项目中,使新创企业在追逐风险机会的历练中提高风险承担水平,并尽可能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可能的安全保障。其次,在日常经营活动中,组织韧性要求企业备用冗余资源,因而就降低了企业获取资源的成本,为提升风险承担水平提供资源保障[27]。Ortizde-Mandojana 等[29]在其研究中也指出组织韧性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财务不确定性、提升财务能力、减轻财务波动,从而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最后,从组织韧性的作用机制来看,组织韧性的结果包括提高员工和团队的协作能力、增加企业间的合作[30],因而降低了企业的经营风险,对新创企业提升风险承担水平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5: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对于风险承担意愿较高的企业来说,为了确保风险承担水平与风险承担意愿相匹配[31],提高风险管理的有效性。风险承担意愿高的新创企业会根据外部市场环境变化,不断探索和开发新市场[32],并根据所承担的风险类型制定适宜的战略目标与计划[33]。通过组织学习和资源共享,不断提升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优化。相反,当新创企业风险承担意愿较低时,往往认为变化是危险的,倾向于依赖组织的惯性思维和经营方式抵御风险,其消极应对风险的态度将不利于企业风险承担水平的提升。最后会导致新创企业无法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在遭到风险袭击时一蹶不振。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6:风险承担意愿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

从企业的生命周期视角看,企业处于不同的发展周期,风险承担会对企业绩效产生不同影响。当企业处于成长期及成熟期,一方面,较高的风险承担水平有助于新创企业抓住有利的投资时机和投资项目并从中获利,进而提升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能力[34],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弥补新创企业新进入者缺陷,实现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企业的战略决策速度就越快,避免了延迟引入创新而错失市场机会的可能。这可以充分利用风险投资机会的潜在价值,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资本预算效率[35],进而提升企业的运营能力,推动新创企业成长。然而,规避风险的企业往往会获得较低的预期利润并影响企业创业能力[36-37]。这是因为企业规避风险不仅会导致企业的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影响企业的机会能力;还会使企业无法基于市场变化迅速进行调整,影响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7:风险承担水平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

结合假设H5、H6、H7所预测的关系来看,组织韧性通过备用冗余资源等解决了制约企业风险承担的资源约束问题,为提升风险承担水平提供了资源保障。同时,组织韧性通过提升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增强了企业应对外部风险的能力,加快了企业战略决策速度。这有助于新创企业及时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发展战略以适应动态的外部环境。同时,新创企业还可以有效利用变化,利用动态环境中存在的风险机会来确保自身发展的连续性。新创企业在适应变化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开拓新市场、扩展经营业务,抢占发展先机,获得竞争优势,推动新创企业成长。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8: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2.4 风险承担意愿与风险承担水平的链式中介作用

外部环境的动态性要求企业能够迅速反应、及时调整原有的策略和发展方向[25],并在风险环境中寻求新的发展机会,以实现企业自身发展的可持续性。组织韧性可以提高企业的情景意识,预测企业所处环境的未来变化[19],并根据变化及时作出调整,营造相对安全的内外环境。在企业运营过程中,组织韧性为企业员工提供鼓励和情感支持来增强员工的心理韧性,因而员工会更加认可企业的价值理念和风险决策,更愿意面对企业成长过程中遇到的风险与挑战,风险承担意愿更强。因此,在面对风险时具有积极风险承担意愿的企业为实现自身成长更乐于打破常规,通过创新不断自我更新,从而提升风险承担水平,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进一步优化。风险承担水平越高,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越强,就越能吸收环境变化并捕捉风险机会,实现快速成长。综上所述,组织韧性通过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的传导对企业成长绩效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由此,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9: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作用。基于风险承担的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的链式关系理论模型,如图1 所示。

图1 基于风险承担的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的链式关系理论模型

3 研究设计

3.1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根据Shrader 等[38]的研究,本文将研究对象确定为成立时间不超过8 年的创业企业,调研对象为新创企业的董事长、总经理或高管(以下简称“样本”)。为了避免问卷设计者与被试者之间对问题理解的不同影响数据质量,本研究进行了预调研。最终本研究结合实地与网上发放问卷,调研全国各地的创业企业,收回有效问卷331 份,回收率79.34%,调查对象基本信息见表1 所示。

表1 样本调查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3.2 变量测量

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创业者,通过问卷的方法自评本企业的组织韧性能力。组织韧性的测量采用Kantur 等[39]开发的量表。该量表共9 个题项,主要包括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和情景意识三个维度。题项6 因子载荷不符合要求,因此删除题项6。具体题项可见表2 所示。

表2 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和成长绩效的信效度检验

表2 (续)

风险承担意愿指的是创业企业在多大程度上愿意承担经营过程中所产生的风险,测量新创业企业是否会为追逐优越绩效而倾向挑战不确定性的意愿。风险承担意愿测量量表采用Jeffrey 等[40]开发的量表,该量表经过了诸多学者的验证,其信度和效度均较高。

风险承担水平主要考察创业企业在面临风险时应对情况,主要考察了企业经营状况。本文采用Narjess 等[41]人采用过的成熟量表,共有8 个题项,如测量企业的投资报酬率、盈利性波动情况,创业企业的研发投入情况和技术专利等。

成长绩效的测量采用Narjess 等[41]人开发的量表,调研问卷从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两方面进行调研,共包括10 个题项,财务指标方面有销售收入、获利能力等方面测量企业的成长绩效;非财务指标主要有专利技术研发成功情况、员工增长规模以及推出新产品的速度等指标。

本文探讨的是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主要从新创企业的创业者的性别、知识水平、工作经验[42],以及创业企业的成立时间、员工人数以及资产规模等方面进行了控制[43]。

4 实证分析

4.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研究中常见的一种系统误差,由于被调研者本身、调研环境、数据来源以及题项特征等引起的,它可能会混淆或误导最终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此本研究在问卷调查过程中,一方面尽量采用完善精确的表达题项,以匿名方式填写问卷,并在问卷中加入反向题项。另一方面对问卷数据采用Harman 单因素检验,结果显示:未经旋转时第一因子的解释方差为25.011%,低于30%,无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可进行进一步检验。

4.2 信效度检验

本研究利用SPSS26 对统计数据进行信效度分析,量表整体的Cronbach'sα为0.881。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和成长绩效的Cronbach'sα值分别为0.733、0.708、0.675、0.821,分别大于或接近0.7;各量表的KMO 值分别为0.841、0.635、0.692、0.857;巴特利球形检验结果显著;CR 介于0.838~0.898 之间;AVE 值均大于0.3。成长绩效中题项5 和题项10 的因子载荷系数较小,但考虑到顾客满意度和新产品销售额对新创企业成长的影响至关重要,本文未删除这两个题项。除此之外,其他指标均符合要求,可见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具体数值可见表2 所示。

4.3 相关分析

本文使用SPSS 26 软件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3、表4 所示,所有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均小于0.7 的边界值,为进一步验证本文的研究假设奠定了基础。

表3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一)

表4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结果(二)

4.4 假设检验

4.4.1 模型拟合度

如表5 所示,首先本研究利用Mplus 软件对假设模型所涉及的研究变量即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和成长绩效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接着逐步合并变量。结果显示,四因子模型拟合度最好,X2/df=1.517<3,CFI=0.933>0.9,TLI=0.919>0.9,RMSEA=0.040<0.08。

表5 变量的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4.4.2 路径分析

参考袁凌等[44]、杨隽萍等[45]的研究,利用Mplus 软件进行结构方程路径分析。首先,构建以组织韧性为自变量,成长绩效为因变量,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为链式中介变量的假设模型1,模型1 作为基准模型包含了所有的假设;模型2 是在模型1 的基础上删除组织韧性→成长绩效路径的串联中介模型;模型1 分别删除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水平、风险承担意愿→成长绩效后得到模型3、模型4;模型1 删除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水平和风险承担意愿→成长绩效后得到完全链式中介模型即模型5;模型6 是由模型1 删除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水平、组织韧性→成长绩效以及风险承担意愿→成长绩效后得到链式中介模型。从AIC、BIC 以及调整后的BIC 来看,模型1 的数值小于其他模型。因此,模型1 的路径拟合较好,把模型1 作为最终模型。模型具体路径可见表6 所示。

表6 研究假设检验及路径分析

4.4.3 假设检验

首先,检验各变量之间的直接效应。由表6 模型1 可知,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正值且显著(β=0.471,P<0.001),表示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显著,即H1成立;组织韧性与风险承担意愿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β=0.401,P<0.001)为正值且显著,表示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意愿显著,即H2成立;风险承担意愿和成长绩效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β=0.160,P<0.05)为正值且显著,表示风险承担意愿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显著,即H3成立;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风险承担水平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β=0.365,P<0.001)为正值且显著,表示组织韧性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即H5成立;风险承担水平与成长绩效之间的标准化路径系数(β=0.525,P<0.001)为正值且显著,表示风险承担水平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成长绩效显著,即H7成立;风险承担意愿对风险承担水平标准化路径系数为正值且显著(β=0.280,P<0.05),表示风险承担意愿正向影响新创企业的风险承担水平显著,即H6 成立。

其次,本文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的基础上,采用Bootstrap 法(N=1 000)检验风险承担意愿与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中介效应,检验结果可见表7。组织韧性通过风险承担意愿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显著(β=0.64,P<0.05),95%的置信区间为[0.015,0.123],区间不包含0,表示风险承担意愿在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H4成立;组织韧性通过风险承担水平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显著(β=0.192,P<0.001),95%置信区间为[0.109,0.293],区间不包含0,表示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显著的中介作用,因此H8 成立。

最后,验证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的链式中介效应。组织韧性通过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的链式中介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绩效显著(β=0.059,P<0.05),95%置信区间为[0.022,0.108],区间不包含0,表示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和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链式中介作用显著,即H9成立。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结论与理论贡献

创业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然伴随着危机与风险,组织韧性是帮助新创企业在面临危机时能够转危为安,实现逆势增长的关键要素。本文基于链式中介模型,通过对以上组织韧性、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和成长绩效之间关系进行了探讨,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组织韧性有助于提升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以往关于组织韧性作用机制方面的研究,大多是经验性或论证性的阐述[20],缺乏基于大样本的实证研究。本文基于来自331 家新创企业的成长数据,探究具备组织韧性的创业企业是如何在逆境中抵御风险并实现新成长,进一步验证了王勇[3]等人提出的组织韧性高的新创企业更容易应对经营环境变化带来的风险,实现新创企业成长的研究结论。李平等[13]在其研究中也指出组织韧性的构建成果不仅影响企业在逆境中的短期存活,也关系到企业在VUCA 环境下的长期成长。这表明即使面临再严峻的危机与挑战,组织韧性强的企业仍能够通过调整战略、优化资源配置等措施,充分挖掘或发挥自身优势,实现转危为机。研究基于新冠肺炎这一危机情境,将组织韧性与风险管理相联系,揭示了组织韧性对新创企业成长的作用机制,为后疫情时代创业企业的恢复发展提供应对之策。

第二,风险承担意愿、风险承担水平分别在组织韧性与新创企业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风险承担是企业权衡风险承担意愿与评估风险承担能力的情况下,对可能出现的风险和收益综合考量和预判的结果[46],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然而,新创企业面临新进入者弱性,提高了它们从外部获得谋生资源的门槛[47],导致新创企业无法及时应对风险,从而遏制了新创企业成长。而组织韧性理念的融入使企业风险管理水平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可以使新创企业及时摆脱困境、实现反弹生存。处于VUCA 不断增加的国际环境下,新创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应该重视培养组织韧性,组织韧性才是帮助企业渡过疫情冲击,维持企业平稳运行的“疫苗”。

第三,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在组织韧性与成长绩效之间发挥链式中介的作用。本文根据“外部刺激—有机体反应—结果”这一顺序构建链式中介模型,验证了组织韧性不仅能够帮助新创企业有效应对风险、快速适应外部变化,还能够通过风险承担意愿和风险承担水平的链式中介传导影响新创企业成长。本文打开了组织韧性通过风险承担影响新创企业成长的“黑箱”,弥补了组织韧性理论应用于企业风险管理的不足。本文试图引起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组织韧性建设的重视,主张在企业内部发展适当的动态能力和重新配置资源能力以应对快速变化的环境,为新创企业在危机环境下生存成长提供新思路。

5.2 管理启示

2020 年新冠疫情,让人们措手不及,疫情突然暴发使每个人和每个创业企业都处在危机之中。面对动态变化的外部环境,创业企业如何在保持自身熟悉的发展模式,同时还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将自身有限的资源和动态的发展机会有机结合,从而实现持续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对创业企业管理者、创业企业以及支持创业企业的政府机构提出以下经验。

对于创业者而言,创业过程中危机与风险随时发生,必须走出温水煮青蛙的舒适区。这要求创业者建立危机意识、韧性意识,随时关注和学习创业企业组织韧性的构建,并落实到实处。其次,创业者也应增强自身的创业韧性,不断增强心理抗压力,理性看待创业环境中存在的风险,保持积极应对风险的态度。最后创业者还应该变革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学习先进的、灵活的组织管理模式,不中断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对于创业企业而言,必须重视组织韧性的建设。创业企业必须要拥有与风险承担相匹配的动态能力才能在实践中减弱突发风险的影响,实现高绩效。因而创业企业必须反思如何增强创业企业的适应能力、恢复能力、创新能力和变革能力,不断增强组织韧性,构建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同时,创业企业还应该学会如何在VUCA 环境中激发组织韧性,新创企业要想在错综复杂的不确定性环境中做到持续健康发展,还要在危机中挖掘和寻求新的发展机遇,充分利用风险机会实现成长,不断增强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

第三,对于政府等创业支持机构而言,应建立健全并完善创新创业的扶持机制,为初创企业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危机来临之时可以适当加大对创业企业的扶持力度,如适当的降息减租,适当减轻VUCA 环境中创业企业的实际成本和资源压力,为新创企业减轻负担。根据各地疫情防控要求以及当地企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当地特色创业政策,给予企业一定的灵活性,释放政府支持创新创业的信号。这不仅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更有利于当地社会和谐安定。

5.3 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本文采用的是截面数据,无法准确测量各变量之间的动态变化,因此研究结论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未来研究可进行纵向追踪;其次,本研究聚焦于成立时间在8 年之内的新创企业,之后可以细化新企业的初创及成长阶段,研究结论可能会有所差异;最后,本文仅从风险承担视角探讨组织韧性与企业成长之间的链式关系,未来可进一步细化组织韧性构成因素,从员工及团队层面、企业的生命周期等视角探索组织韧性的具体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新创韧性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新创企业网络导向对企业绩效的影响:战略能力的中介效应
藏戏表演舞台调度传承与发展的点滴思考——以新创藏戏剧目《图兰朵》为例
结句的新创(外一题)——李清照《武陵春》
充分尊重农民意愿 支持基层创新创造
新创企业的滞涨
笑中带泪的韧性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