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研究

2022-07-04 13:31窦克勤徐顺怡赵安迪
科技管理研究 2022年11期
关键词:服务业标准化软件

窦克勤,徐顺怡,李 君,4,赵安迪

(1.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491;2.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北京 100040;3.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北京 100491;4.清华大学,北京 100084)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数字化转型成为大势所趋。202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强调要在两化融合、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区块链、卫生健康、新能源、新材料等应用前景广阔的技术领域,同步部署技术研发、标准研制与产业推广。以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为切入点,以标准化工作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紧扣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

推进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标准化工作是重要抓手。标准化是制定、执行和不断完善标准的过程,以标准为引领可有助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产业经济效益,标准应用推广对于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持续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经过多年探索,我国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信息化和软件服务标准体系,配合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工作机制,凝聚了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共识,汇聚了产业转型发展合力,为我国信息化建设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但由于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涉及领域广、理念更新快、技术创新活跃,标准应用推广存在理解认识不清、实施路径不明、体系化的应用推广手段缺失等问题,标准在企业战略转型、技术融合、数据应用等方面的支撑引领作用有待进一步深化。

当下,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仍处于起步阶段,随着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普及,研究完善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标准应用推广体系对于强化标准应用实施、持续提升标准技术质量至关重要。因此,本文从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顶层设计出发,构建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总结提炼标准应用推广的典型模式,并指出标准应用推广的重点方向,为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进一步推进提供参考。

2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研究综述

当前,国外学者对于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相关标准应用的研究,重点聚焦于信息系统安全标准和软件标准[2-3]。此外,部分学者梳理了当前标准应用推广中存在的问题,如对:标准体系的行业分类不够恰当,标准的覆盖面不全面,相关的标准制度不够完善等[4]。对于以上问题,需要切实加强标准制定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并通过开展标准效益问卷调查、标准宣贯推广、国际标准转化等途径来解决。

国内现有涉及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的相关文献,主要聚焦标准体系构建、标准应用推广对策、标准推广动力机制、标准推广激励机制等。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体系研究方面,相关学者从基础共性、关键技术和应用服务等方向入手设计标准体系架构,制定以基础建设、深化运营和系统增值为重点发展方向的标准制定计划,并运用战略思维和系统思想做好标准体系的顶层设计,加强各层面标准的统筹协调,形成以国家标准为主体、行业标准为补充的相互衔接配套的标准体系,做到结构科学,布局合理,重点突出[5]。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对策研究方面,相关学者提出通过梳理通用关键技术标准、融合标准、细分行业标准体系的基本情况,以扎实的试点示范、科学的人才培养、稳妥的长效机制做好标准推广应用的保障[6]。在标准推广动力机制研究方面,相关学者将推广动力机制分为技术驱动、产业驱动和政府驱动三类,技术驱动是指企业通过对外输出现先进技术,主导制定区域标准模式带动标准输出;产业驱动是指通过产业转移带动标准应用输出;政府驱动是指由政府开展多边活动,如标准互认、标准销售、标准培训进行标准应用推广活动[7]。在标准推广激励机制研究方面,相关学者认为主要依靠政府政策引导企业积极对标达标,以奖励政策激励企业自主创新、参与推进先进标准建设达到标准应用推广[8]。

3 国内外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

3.1 国内外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研制进展

随着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发展,产业标准化需求日益旺盛。经过数年的发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研制工作稳步推进,并在规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的支撑作用。

在大数据领域,国际标准化主要依托标准化托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的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及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开展。目前,已经立项了《数据资产管理框架》《大数据-数据交换框架与需求》等系列国际标准。从国内来看,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等组织聚焦数据资源和数据交换共享标准等数据标准领域的热点,研制发布了一批大数据领域国家标准。

在云计算领域,国际标准化组织/国际电工委员会第一联合技术委员会(ISO/IEC JTC 1)、结构化信息标准促进组织(OASIS)、加拿大标准协会(CSA)等为代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研发包括《信息技术 云计算 云服务和设备:数据流,数据分类和数据使用》等在内关于数据流、云架构的百余项国际标准。目前国内也已有多个标准组织启动了云计算及云服务的标准化工作,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等组织围绕互操作、业务迁移和安全等标准化的主要方向,近2 年发布了一批国家标准,来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在软件领域,以ISO/IEC JTC 1 等为代表的国际标准化组织已研制发布了系统和软件工程等系列国际标准,包括系统和软件质量需求、全生命周期管理、信息记录等。为不断深化软件产业标准化工作,使软件标准跟上数据时代发展的步伐,国内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围绕软件开发、软件成本、软件质量、软件交易等方面推进标准化研究工作。

在信息安全领域,ITU-T SG17 负责制定大数据安全国际标准,包括《移动互联网服务中大数据分析的安全需求与框架》《大数据即服务的安全指南》等信息安全国际标准。国内对信息安全领域重视程度逐年增加,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60)作为信息安全技术专业领域内,从事信息安全标准化工作的技术工作组织,在把握新一代信息技术新特征、新要求的基础上,研制发布了一批信息安全领域相关的国家标准,保障信息行业安全规范发展的基本要求。

在数字化转型领域,基于我国两化融合管理体系国家标准的核心成果,由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牵头起草的《企业数字化转型中的数字化能力建设方法》(ITU-T Y Suppl.52)、《智慧城市产业数字化转型评估框架》(ITU-T Y.4906)2 项数字化转型国际标准分别于2019 年3 月、8 月在国际电信联盟(TIU)正式发布实施,标志着产业数字化转型“中国方案”正式登上国际舞台。

3.2 国内外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策略跟踪

技术发展推动新一轮的生产要素变革,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产业深度融合的背景下,欧洲、美国、英国、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在推进标准应用方面采取了不同的融合途径和推广策略。

欧洲标准化体系是由欧洲标准化委员会(CEN)、欧洲电工标准化委员会(CENELEC)和欧洲电信标准化协会(ETSI)联合组织全社会标准化业者协同制定在欧洲地区普遍适用的欧洲标准。CEN 聚集了34 个欧洲国家标准化管理机构成员及相关利益者,采用全地域协调的标准化策略,通过物联网、IT 技术建立统一市场,加强内部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扩大标准应用的影响力[9]。

美国国家标准化机构——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通过认可标准制定组织,并向其提供程序性文件来管理和协调美国的国家标准的制定工作[10],以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为依托,将标准应用于各个行业,建立起以行业龙头企业为示范带动的高度分散标准应用体系的推广模式。

英国标准化体系由标准化主管机构——英国标准化协会(BSI)和行业的标准化体系组成,BSI 下属的技术委员会(TC)牵头多部门共同制定标准[11],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跨部门协调,构筑政府与行业联动的标准应用体系,利用BSI 官网及行业协会网站等互联网渠道开展标准应用的推广活动。

中国标准应用推广体系需要协同发挥政府、企业和第三方机构的作用,以搭建标准应用体系宣传推广平台为依托,注重政府引导与市场机制结合,优化发展环境,形成契合行业发展特点的标准化工作长效机制[12]。

3.3 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推广顶层设计有待完善。由于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推广层面尚缺少与现阶段技术、产业和应用高度匹配的具体操作流程,行业内企业在反馈信息及标准应用上也相对独立,缺乏完备的协同回馈机制,不利于形成规模化、高度统一的有机市场[13]。

二是融合领域标准应用推广方法路径尚不明确,由于标准应用涉及多任务节点的融合,包括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诸多技术,又涉及多类产业领域,在实际的应用中缺乏协调和有效的试点推广渠道,融合领域标准应用推广路径在实践应用中仍存在一定的阻碍。

三是标准国际化推广进程有待加速。推进对外活动中的标准话语权,创造中国主导国际标准话题的机会对于我国标准国际化的推广进程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仍存在国内外标准就标准体系、技术指标、语言文字、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冲突,标准国际化进程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4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设计

4.1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

通过分析不同标准化工作主体在标准应用推广过程中的作用与角色,总结提炼标准应用推广的路径机制与实施方法,本文根据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行业特点,构建了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如图1 所示。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从“产业孕育—产业成长—产业成熟—产业转型”的产业发展全生命周期入手,聚焦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等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关键领域,构建了“标准立项—标准研制—标准发布—标准应用—标准改进”的标准化工作创新闭环机制,并由标准应用阶段出发,梳理出政府引导、标委会组织、行业协会推动、示范区带动、龙头企业主导等5种标准应用推广模式,以及不同模式下的驱动机制。

图1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

4.2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典型模式

(1)政府引导模式。政府引导模式的优点在于开展统一规划、统一协调、统一标准和统一服务。在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中,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是国家标准的主管部门,工业和信息化部则是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领域行业标准的主管部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和工业和信息化部不仅具有发布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职责,同时也组织开展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相关政府主管部门往往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制定信息技术服务、云计算、大数据等有关领域标准化指南文件和战略规划,完善标准建设的顶层设计,同时在相关重点科研攻关和产业化专项中列入标准化项目、或设置与标准研制与应用的考核指标,带动相关标准研制与应用,且建立标准实施信息反馈渠道和机制,开展标准应用效能评估,从而形成自上而下、闭环管控的标准应用推广机制。

(2)标委会组织模式。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是在一定专业领域内建立的从事标准归口管理工作的技术组织,是汇聚本领产学研用力量、开展标准全生命周期管理的重要平台,负责国家标准立项、起草、培训、宣贯等工作。国家标准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重要工作成果。对于国家标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不仅承担着统筹协调和技术把关的职责,也具有宣贯推广相关标准化成果的责任。尤其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领域,相关标准具有技术内容新、涉及范围广等特征。因此,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相关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往往搭建了标准化服务平台,并利用专题培训、成果展、高峰论坛等渠道,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面向企业、技术服务商、科研机构等分类开展标准培训、宣贯交流、案例推广、成果转化等活动,将自身的最新标准成果转化为可实施、可复制、可推广的系统解决方案并加以推广应用,从而拓展相关标准应用广度与深度。

(3)行业协会推动模式。行业协会作为连接政府与行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汇聚了大量来自行业主管机构、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服务商等方面的专家资源,同样具有推广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的优势。行业协会通常利用标准应用激励的机制,通过标准应用试点、评奖评优、成果宣贯等方式,鼓励行业企业贯彻应用重点标准、推广标准化成果、分享标准应用经验,从而提升行业内标准应用推广的积极性和内生动力。此外,多数行业协会还承担着本行业团体标准研制和宣贯落实的任务。行业协会可充分利用团体标准机制灵活、响应速度快的特点,通过整合行业内产学研用各方力量,快速研制行业内一致认可的亟需的团体标准,并在行业内探索开展团体标准的先用先试和宣贯推广,从而增强了行业各单位标准研制与推广的热情。

(4)示范区带动模式。标准化示范基地、示范区等在标准应用推广体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相关标准试点应用、示范推广、试验验证、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的重要载体。相关示范基地或示范区,充分发挥示范扩散作用,在基地或区域内部开展两化融合、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重点领域标准的先行先试和测试验证,一方面可对标准适用性进行检验、修正和补充,以标准应用验证为牵引迭代优化并持续完善标准内容,增强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的科学性、创新性和示范性;另一方面可通过重点标准先行应用总结并推广可借鉴、可复制、可推广的标准应实践经验,充分释放示范区或示范基地的辐射带动和示范引领效应,带动全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和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5)龙头企业主导模式。如今,企业在标准建设中的主体作用日益凸显,在云计算、软件、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中已经涌现出一批“先行者”企业,不仅具有丰富的标准研制经验,且企业内部标准应用情况也相对成熟。标准化的“先行者”企业往往也是行业的领军企业或产业链供应链的“链主”企业。这些龙头企业往往利用自身在行业中的主导优势,以实际需求为导向,把行业亟需的相关标准落地转化为具有行业共识的企业行为准则和制度规范,带动行业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贯彻标准,并在行业内部或供应链上下游扩散传播标准应用经验,从而发挥优势企业的引领作用,促进标准在行业内的规模化应用和深度实施。不同典型模式的主体、治理职责及驱动机制,如表1 所示。

表1 不同典型模式的主体、治理职责及驱动机制

5 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重点方向

当前,在软件、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的基础领域,已初步形成了系统的标准体系和一批成熟的标准规范。然而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产业技术领域转型变革,相关标准的推广应用有待进一步深入。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和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等领域将是未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重点方向。

5.1 大数据领域

在数字经济时代,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大数据对于推动“双创”发展、产业转型变革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随着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首要任务的全球新一轮工业变革的兴起,世界主要工业发达国家纷纷制定制造智能化转型发展战略,我国也出台了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工业数据的采集和分析可广泛应用于企业研发设计、复杂生产过程、产品需求预测、工艺流程优化和工业绿色发展等各个环节中,因此,大数据将日益成为全球制造业挖掘工业数据价值、推动转型变革的主要手段。由于各种大数据产品和面向各行业的大数据应用层出不穷,急需通过标准化的途径规范认知,以标准应用为抓手促进各方达成共识,为我国大数据产业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为数据安全应用提供保障,同时促进大数据交易等新兴服务模式规范发展[14]。

在现有大数据标准化的成果基础上,应进一步加强数据开放共享、大数据系统测试、数据管理、工业大数据、数据安全等领域的核心标准的研制和应用,建立一套基于大数据标准能够开展权威、多样化、面向商用的标准测试和认证体系,建设完善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和符合性检测平台,面向电子、能源、通信、商贸等重点行业,以及重点地区开展大数据标准试验验证和试点示范工作。聚焦重点核心标准,优先选择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大数据产业集聚区等优势地区,开展标准的测试验证工作,形成优秀标准应用实施案例,汇聚行业先进经验,以此带动大数据标准化成果的大范围应用推广,形成“供给快、重应用、谋创新”的新局面。

5.2 云计算领域

云计算作为信息技术领域的一种创新应用模式,一直备受国际国内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被看作是新一代信息技术变革和商业模式变革的核心,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15]。目前几乎所有的国际主流IT 企业都已参与云计算领域,各公司根据自己的传统技术领域和市场策略从各个方向进军云计算。我国正面临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推动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重要时期,云计算产业发展迅猛,呈现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关键技术实现突破、信任体系逐步完善、有力支撑“双创”发展四大特点。云计算标准化工作作为推动云计算技术产业及应用发展,以及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之一,近年来受到各国政府以及国内外标准化组织和协会的高度重视。

云计算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包括云计算领域的基础、技术、产品测评、服务、安全、系统和装备等国家标准的制修订。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为主、产学研用联合”的原则,需在研究梳理国际云计算标准的基础上,积极开展我国云计算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工作,从案例和场景的收集和标准化需求分析,到标准研制,以及标准的符合性测试、应用,内容覆盖云计算基础标准、互操作和可移植、数据中心和设备、安全和服务等各个方面;此外,以 ISO/IEC JTC1 SC7、SC38 和 SC39 为依托,积极参与和推动云计算的国际标准化相关工作,以促进国内标准应用推广工作与国际协同开展[16]。

5.3 软件领域

近年来,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规模迅速扩大,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已发展成为战略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信息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应用的不断深化,软件与网络深度耦合,软件与硬件、应用和服务紧密融合,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加快向网络化、服务化、体系化和融合化方向演进。软件产业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支撑领域,在近几年的发展中逐渐由大变强,走出了一条智能化、生态化、融合化、核心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成为数字中国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软件标准的研制,主要用于规范云计算相关软件的研发和应用,指导实现不同云计算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和互操作。

软件定义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服务的未来发展方向之一,为推动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应推动开展虚拟化、计算资源管理、数据存储和管理、平台软件等方面的标准研制与应用推广,引导联想等IT 龙头企业作为骨干力量牵头参与标准制定与应用实施工作,有效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同行企业推进软件标准的实施和应用。

5.4 工业互联网领域

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工业系统全方位深度融合的新基础设施、新应用模式与新兴业态,已经成为主要工业化国家抢占国际制造业竞争制高点、寻求经济新增长点的共同选择。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与全球同步启动,总体处于起步探索阶段,以企业为主体,以大规模应用为牵引,可以推动我国工业互联网平台技术体系、商业模式等在快速迭代中不断完善,逐步形成从探索到成熟的螺旋上升、自循环发展的良性生态,加快培育世界级工业互联网平台。2021 年7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组织编制了《工业互联网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1 版)》(征求意见稿),形成了工业互联网标准化工作的顶层路线图,以科学、规范指导工业互联网标准制定工作。

基于当前工业互联网产业实践的基础,为解决企业对上云安全、数据确权等方面还存有顾虑,多平台间互联互通、跨平台调用的统一接口规范有待建立,平台发展关键标准亟需统一等难点问题,应着力以标准为核心、以应用和创新为牵引、以协同共享为手段打造工业互联网标准化生态。通过构建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开展标准合理性、完整性验证,在线提供区域级、行业级、平台级、企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水平与绩效评价服务,为用户企业精准决策、平台服务商精准对接、行业组织精准服务、各级政府精准施策提供数据支撑,以培训、咨询、评估、测试、认证等形式将标准化工作成果转化为实践应用,充分发挥“标准化+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最大价值。

5.5 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数字化转型领域

随着信息技术加速创新、快速迭代、群体突破,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从起步建设,到制造业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再到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由点向线、由线及面”向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深层次迈进,逐步进入以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特征和重要模式的新阶段。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进程中,设备数字化管理、数字化供应链等关键细分领域越来越受到制造企业的关注和重视,成为企业降本增效、提高经营效率的重点抓手。

设备是制造业的基本要素,作为企业最核心的资产,其运行管理水平将直接影响企业生产、经营、销售等价值链各环节,对于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17]。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机构围绕设备价值驱动维护、设备智能维护、设备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产生了一些研究成果,有效促进了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条件下生产设备运行规范标准的制定进程。通过研制一套系统、科学、有效的设备运行规范和方法指南,构建设备数字化管理评价系统,支持大中小企业在线开展设备数字化管理能力在线评估、诊断分析和等级评价等活动,促进设备数字化标准的普及应用和广泛推广,以标准引导企业建立数字化的生产方式和制造体系,提高企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快企业实现工业智能化的步伐[18]。

数字化供应链是现代数字技术与供应链模式的密切融合,打通供应链上的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实现供应链可视化管理,具有即时、可视、可感知、可调节的能力[19]。当前,我国数字化供应链领域标准规范仍处于缺失状态。国内方面,由全国两化融合标委会归口(TC573)的《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 供应链数字化管理指南》国家标准正在研制过程中,标准研制完成后,应以核心企业为重点对象,联合华为、成飞、海尔、美的等制造业龙头企业开展标准的试点应用,切实发挥标准对产业的引领作用,提升供应链整体执行效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靠[20];国际方面,2021年5月,由我国主导的首个数字化供应链国际标准已在国际电信联盟(ITU)正式立项,应加快推动标准的国际联合研制与推广合作,促进标准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推广应用。

6 结论

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是紧扣制造强国和网络强国建设目标,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由工信部发布的《2020 年中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综合发展指数报告》中指出,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再上新台阶,技术创新指数延续了对全国综合发展指数增长贡献率最高的态势,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的新模式、新应用不断涌现,为数字中国建设打造坚实基础。健全和完善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能够有效提高行业管理和服务水平,对推动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本文总结提炼国内外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化发展现状与趋势,设计构建我国的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体系框架,总结提炼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五大典型模式,明确了未来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重点方向,主要得到加强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应用推广的结论如下:

一是完善标准宣贯推广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支持政产学研用各方、产业链各环节进一步加强技术和产业合作,联合组建相关标准化技术组织,建设完善标准应用推广服务平台,健全不同标准化技术组织之间的跨领域协作机制。构建由政府主导和市场自主相结合的应用推广机制,坚持以综合标准化模式,整体推进跨行业、跨领域的重点专项标准体系建设和标准应用实施,鼓励上下游行业联合制定和推广行业标准。

二是形成标准应用推广合力,聚焦重点领域开展标准研制应用。加强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等重点标准制定,注重参考和借鉴国际标准和国外技术法规,不断增强国家标准的先进性。支持相关标准化机构、检测机构开展国家标准的符合性测试与验证工作,为国家标准的制定提供试验和数据支撑。立足完整产业链,搭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合作平台,以标准为抓手,形成以政府、科研机构、市场化服务机构、企业共同参与的标准培育生态圈,构建政产学研用多方联动的标准推进机制,系统推进标准化成果应用推广、加快标准产业化进程,以标准内容创新和应用实施,规范产业发展,进一步带动产业技术创新和转型升级。

三是开展标准国际化推广与合作,推进国内重点标准国际化进程。针对大数据、云计算、软件、工业互联网平台、两化融合/数字化转型等重点领域,建立国际标准跟踪转化工作机制,积极参与重点领域全球标准化活动,畅通标准国际交流渠道,推动开展国际标准联合研制和推广合作,提升我国信息化和软件服务业标准在各国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服务业标准化软件
禅宗软件
标准化简述
自动化正悄然无声地重塑服务业
软件对对碰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即时通讯软件WhatsApp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2014上海民营服务业50强
2014上海服务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