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疗效及对TLR2 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2022-07-04 11:02李明月岳敬卫
河北医学 2022年6期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亚群淋巴细胞

李明月, 王 燕, 岳敬卫

(陕西省西安市儿童医院急诊科, 陕西 西安 710003)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nfectious mononucleosis,IM)作为一种多见于儿童的急性传染病,EB病毒感染为其病因[1]。儿童IM临床表征复杂,患儿以淋巴结肿大、咽峡炎、发热为典型症状,如果未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则会损伤患儿多器官功能,对其生长发育造成严重影响。据国内外研究报道,EB病毒不仅可以直接损伤机体,还能致使机体免疫机制失衡[2]。当前临床治疗IM以对症与抗病毒治疗为主,病毒唑为常用的抗病毒药物,但由于IM病情进展迅速等因素影响,单一使用病毒唑治疗疗效不理想。丙种球蛋白中可以发挥双重免疫替代与调节功能[3]。为进一步提高IM患儿疗效,本研究以226例IM患儿为研究对象,探究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效果及对Toll样受体2(Toll-like receptors 2,TLR2)、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s 9,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19年3月至2021年3月接诊的226例IM患儿,随机数字表法简单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111例)与研究组(n=115例)。入组标准:①符合IM诊断标准[4];②以淋巴结肿大、咽痛、发热等为主要症状;③年龄1~16岁;④无药物使用禁忌症;⑤患儿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入组前3个月接受过其他药物治疗;②存在神经系统受损;③患儿存在严重脏器功能异常;④患儿为过敏体质。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审批合格,两组基础资料对比没有差异(P>0.05),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基础资料对比

1.2方法:全部患儿住院后均进行退热、保肝、补液等常规对症治疗。对照组接受病毒唑(西安风华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9999596)治疗:10~15mg/kg加入10% 100mL葡萄糖溶液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连续治疗5d。研究组接受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其中病毒唑用法用量同上,丙种球蛋白(广西冠峰生物制品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13063)治疗:静脉滴注,每天1次,每次400mg/kg,共治疗5d。两组共治疗2周。

1.3评价指标:①疗效:显效:患儿体温在用药后1d内逐渐降低,3d内恢复正常水平,淋巴结、肝脾显著减小,症状体征显著改善;有效:患儿体温在用药后3d内有所降低,5d内恢复正常水平,淋巴结、肝脾有所减小,症状体征改善;无效:患儿体温在用药后5d内仍超过37.5℃,淋巴结、肝脾无缩小,症状体征未缓解[5]。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②临床表征缓解情况:观察并记录两组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咽峡炎、发热的消退时间。③TLR2、TLR9:治疗前、后两组抽取3mL静脉血,常规抗凝后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进行分离备用。将分离的PBMC利用TRIzol试剂进行总RNA提取,RNA含量测定由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利用逆转录试剂盒进行2μg总RNA合成cDNA,20μL反应体积。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引物序列为TLR2(80bp)上游引物序列5'-ATT-GTGCCCATTGCTCTTTC-3',下游引物序列5'-CTTCCTTG-GAGAGGCTGATG-3';TLR9(194bp)上游引物序列5'-CAGGGACAACCACCACTTCT-3',下游引物序列5'-AGCCTTCGGTAGCATTTATTG-3';内参基因 GAPDH(226bp)上游引物序列5'-GAAGGT-GAAGGTCGGAGTC-3',下游引物序列5'-GAAGATGGTGAT-GGGATTTC-3'。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利用SYBR Premix Ex TaqTM Ⅱ试剂盒和ABI Fast Real-Time PCR System 仪开展,目的基因相对表达量的计算方式是根据参照基因以相对定量△Cr法进行。④T淋巴细胞亚群:治疗前、后两组抽取5mL清晨空腹静脉血,低温下离心10min,转速3500r/min,弃上清后低温保存待测。CD3+、CD4+、CD8+检测采取FC500型流式细胞仪(购于美国COULTER公司)进行。

1.4统计学处理:借助统计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数资料n(%)描述,行χ2检验;计量资料描述,组间行独立样本t检验,同组治疗前后行配对t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17%(106/115),比对照组的81.08%(90/111)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2.2两组临床表征缓解情况比较:研究组淋巴结减小时间、肝脾减小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临床表征缓解情况对比

2.3两组TLR2、TLR9 mRNA表达比较:两组治疗前TLR2、TLR9 mRNA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TLR2、TLR9 mRNA水平差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4。

表4 两组TLR2 TLR9 mRNA表达对比

2.4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比较:两组治疗前CD3+、CD4+、CD8+对比无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差值均比对照组高(P<0.05)。见表5。

表5 两组T淋巴细胞亚群对比

3 讨 论

IM属于自限性感染性疾病,患儿临床表现多样且无特异性,尽管多数患儿可自愈,但少数患儿症状反复容易诱发脾破裂、恶性肿瘤等并发症。因此,及早对患儿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促进预后的关键。

病毒唑是临床治疗IM的常用药,属于广谱抗病毒制剂,该药抑制病毒的主要机制为将病毒核酸库mRNA形成转变,药物渗入感染细胞中并产生化学反应,其磷酸化产物成为竞争拮抗剂以对mRNA鸟苷转移酶等进行拮抗,促使细胞中鸟苷三磷酸降低,病毒RNA及蛋白合成受损[6]。但病毒唑治疗时间较长,疗效有限,且会影响宿主DNA聚合酶,故十分有必要在病毒唑基础上联合用药。乔燕伟[7]从IM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并发症、治疗等方面入手,分析IM研究进展,发现IM治疗中使用抗病毒药物更加广泛,而应用激素仍存在争议。近些年将丙种球蛋白用于IM治疗中的研究较多。丙种球蛋白为血液制品,主要从健康人群静脉血中提取、研制而成,安全可靠,具有提高人体抗感染能力、增强免疫调节的作用。本研究结果指出,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92.17%比对照组的81.08%高,且研究组淋巴结减小时间、肝脾减小时间、咽峡炎缓解时间、退热时间均比对照组短,表明相比单一病毒唑治疗,联合治疗IM有利于提升疗效,减轻临床症状。分析原因可能和丙种球蛋白能促使机体免疫球蛋白G水平得以升高,T细胞活性得到抑制,超抗原得以中和,进一步促使活化T细胞延迟凋亡得以纠正,出现特异性抗体以使病原菌被消除,免疫性炎症被阻断;同时该药中富含多种自身抗体及多克隆抗体,能够对炎症细胞与抗原产生中合作用,并结合免疫复合物抗原以使其分子量大小出现转变,从而便于吞噬与清除有关。

IM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免疫功能变化尤其是细胞免疫参与IM发病、病毒清除、B细胞繁殖控制等过程,并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8]。人体保持自身免疫耐受的一个重要组成成分为调节性T细胞,而其中TLR为当前公认的免疫调节机制。TLR2、TLR9均为TLR家族中的受体,其中TLR2为代表性受体,其在所有细胞系中几乎均表达,且其识别的配体极多,EB病毒可以利用TLR2信号通路促使免疫细胞被特异激活,引发病毒免疫反应;TLR9主要表达于淋巴细胞表面,TLR9的配体为EB病毒,可以促使TLR9被激活以引发抗病毒因子。有研究报道,TLR2、TLR9配体可以抑制调节性T细胞,增强效应T细胞功能,从而促使机体适应性免疫反应迅速提高[9]。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前后TLR2、TLR9 mRNA水平差值均比对照组高,说明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能够降低IM患儿TLR2、TLR9 mRNA表达,改善机体免疫。IM患儿免疫机制异常,T淋巴细胞亚群功能异常,CD3细胞明显增加;CD4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将带毒的B细胞控制并清除;CD8细胞迅速增加,发挥细胞毒性作用。陈双雯等[10]报道,对IM患儿实施热毒净联合阿昔洛韦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儿CD3+、CD4+、CD8+水平,促进机体免疫恢复。本研究中,研究组治疗前后CD3+、CD4+、CD8+差值均比对照组高,表明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较病毒唑单一使用更能改善IM患儿免疫功能,与上述报道相似,这可能与丙种球蛋白免疫增强与免疫抑制的双重作用有关。以上结果进一步证实IM患儿疗效提升可能与药物联合治疗改善患儿TLR2、TLR9 mRNA表达与T淋巴细胞亚群有关。祁正红等[11]报道,IM患儿机体TLR2、TLR9和T淋巴细胞亚群都与疾病发生及转归有关,其中TLR2、TLR9可能通过调节机体免疫细胞来参与IM发生发展过程。但本研究主要侧重于药物联合治疗IM的疗效,还有待后续进一步研究TLR9、TLR2、T淋巴细胞亚群与IM的关系。

综上所述,对IM患儿进行丙种球蛋白联合病毒唑治疗具有较好治疗效果,可以明显降低机体TLR2、TLR9表达,提高免疫力。

猜你喜欢
丙种球蛋白亚群淋巴细胞
遗传性T淋巴细胞免疫缺陷在百草枯所致肺纤维化中的作用
甲状腺切除术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与术后感染的相关性
丙种球蛋白联合光疗治疗新生儿ABO溶血病的临床疗效
TCF3基因突变至无丙种球蛋白血症1例病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肝内T淋巴细胞单细胞图谱显示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中肝脏幼稚样CD4+T淋巴细胞的扩增
ACS患者血清FSTL-1、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PAR-γ、 MMP-9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关系
丙种球蛋白应用时间对川崎病患儿退热时间以及冠状动脉损伤的影响
CD11b和CD27定义人类NK细胞新亚群的研究进展
多发性硬化症的单核细胞致病亚群
丙种球蛋白 能当增强抵抗力的保健品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