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作文备考金题材料作文“杂”素材运用指导

2022-07-04 23:42王光佑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8期
关键词:专攻李泽厚专题研究

王光佑

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李泽厚回忆自己的一生,在《走我自己的路》一文中指出:据说有人曾说我“杂”,又是中国思想史,又是外国哲学,又是美学……我倒是觉得,今天固然科学分工愈来愈细,但另一方面也要看到,今天我们正处在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的新历史时期,自然科学如此,社会科学亦然。我以为,一方面确乎应该提倡狭而深的专题研究,但另一方面也不应排斥有更高更大的目标,特别是对搞理论的人来说,更加如此。我自恨太不“杂”,例如:对现代自然科学知识太少,没有发言权,否则我想自己的研究工作将另是一番天地。

李泽厚的话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名师题解

这是一道典型的任务驱动型新材料作文。试题材料选自著名哲学家和美学家李泽厚的《走我自己的路》,开头从别人对“我”的评价谈起,引出“杂”的话题;第二句话揭示“新的历史时期”的时代特征:一方面“科学分工愈来愈细”,另一方面“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为引出“我”的观点铺垫;第三句话是材料的关键句,直呈核心观点:既要“提倡狭而深的专题研究”,又要“不应排斥有更高更大的目标”,并强调搞理论研究更要如此。而对这个所谓“更高更大的目标”作者并没有明说,我们只有通过最后一句话中的“我自恨太不‘杂’”来参悟其实质:就是与材料中“狭而深的专题研究”相对的“广博而杂”的非专题研究。

简言之,本则材料着重强调:在重视“精”和“专”的同时,还得重视“杂”与博,而且侧重于强调“杂”和“博”。

立意参考:考生立意时首先得兼顾“专”“精”“深”与“广”“博”“杂”两方面,且应侧重强调“广”“博”和“杂”;其次,考生写作时必须结合“科学分工愈来愈细”和“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的新历史时期”的时代大背景来阐述“深”“专”“精”与“广”“博”“杂”之间的辨证关系,并结合自身实际,深入浅出地阐述“博”“专”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强调“广”“博”与“深”“专”结合,和“广”对“深”以及对个人学习、生活、工作的益处;突出“广”“杂”和“博”对个人成长和自身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广”“博”“杂”与“深”“专”“精”相得益彰,不可或缺。

高分素材

推荐素材一

北宋时期的科学家沈括,被英国剑桥大学教授李约瑟博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沈括博学多长,他的研究领域包括天文、数学、历法、地理、物理、生物、医药、文学、史学、音乐等。他的《梦溪笔谈》,共分辨证、乐律、权智、艺术、技艺、药理等17目,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可称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

素材点拨:正因为博学多才,涉猎多个研究领域,沈括才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其学术成果《梦溪笔谈》才有可能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文化的百科全书”,他个人也被尊崇为“中国科学史上最奇特的人物”。

推荐素材二

海明威每年都要从其他文学及绘画、音乐等作品中多方面地汲取艺术营养。他不仅读莎士比亚的剧作和其他著名文学家的作品,学习音乐作品基调的和谐与旋律的配合,而且还注意研究奥地利作曲家莫扎特、法国现代派画家谢赞勒的作品。他说,他向画家学到的东西与向文学家学到的东西一样多。

素材点拨:海明威既博且专,在潜心于文学创作的同时,善于从绘画、音乐等文艺作品中汲取艺术营养,正因为此,他“本人及其笔下的人物”方能“影响了整整一代甚至几代美国人”。

素材演练

治学求“杂”,专攻务“精”

四川省古蔺县蔺阳中学 孔玉婷

“我自恨太不杂。”李泽厚在《走我自己的路》中如是写道。诚然,学习钻研贵于“精”与“深”,自然免不了将主要精力集中于主攻某一领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精”与“杂”势不两立,非此即彼。从某种意义上说,“精”与“杂”不仅不相矛盾,而且相生相成,相得益彰。故曰:“杂”而博见,“精”“深”生“巧”,如此大业可成。

博闻广见,以“杂”固本。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荀子亦有云:“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如果没有“读书破万卷”之“博”与“杂”,又哪来“下笔如有神”的“精”与“专”?维特根斯坦研究物理,又深挖经济学,最终在乡村教师生涯中成就了他的哲学事业;余光中在自己的诗歌中融入了台湾当时的流行音乐元素,将韵脚行文与其有机整合,最终掀起一股新的诗歌浪潮;以山水田园诗享有盛名的王维参禅悟理,诗书音画相互融通各臻其妙,创造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亘古传奇。由此观之,非“博闻”无以“广见”,非“杂”趣无以“固本”。

专攻展健翅,精研助腾飞。

韩愈有云:“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在博学的基础上,更需要“精”钻“深”研才能抵達成功的彼岸。你看顾帅华带领团队刻苦钻研,攻破“史上最难的推进系统”的核心技术难关,助力“天和”遨游太空;你看吴天一扎根青藏高原,专攻高原医学,带领带队多次实地考察,精益求精,铸就青藏铁路14万筑路大军免于高原病的奇迹!术业专攻,不仅要“专一”,专心致志,执着坚持,还要有攻坚克难之坚忍不拔和持之以恒的孜孜以求。倘若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则难以登堂入室笑傲群雄。

不遗“博杂”,好骛“专精”,融入时代大潮,铸就生命辉煌。

对于个人发展而言,博杂是成功的基石,专精是成功的“高标”。“精”与“杂”,看似矛盾,实则对立统一,它们好比是鸟儿的两翼,哪一“翼”出现问题,鸟儿都无法自由飞翔!

在科技分工愈来愈细的今天,不“专”不“精”,恐怕难以攻坚克难,真正掌握现代科技的话语权。但身处边缘科学方兴未艾、各科知识日益沟通融合的新的历史时期,倘若我们仅仅局限于某一专业领域,视野的狭窄亦可能成为束缚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桎梏。由此可见,当代青年应当秉承精益求精之精神,博采众长,“精”“杂”并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努力奋斗。矢志不渝,一往无前,铸就生命的辉煌!

评点:文章标题从治学的视角,将“杂”与“精”辨证地统一起来,给人以强大的心理冲击力。开篇从材料切入,自然引出自己的观点:“精”与“杂”不仅不相矛盾,而且相生相成,相得益彰。接下来,作者先强调“杂”即“博闻”之“广见”和“培元固本”之功,再谈“精”即“专攻”之助力事业腾飞,然后将二者和谐统一起来,阐述“杂”与“精”看似对立,实则统一,二者相生相成,相得益彰。选例典型,分析透彻,论证有力。

(编辑:关晓星)

猜你喜欢
专攻李泽厚专题研究
术业专攻,奋力耕耘 努力做好自贸港皮肤科学科建设
30万亩养殖大户齐聚,收预付款近200万!专攻花白鲢,这家企业助养殖户每亩多赚一两千元
李泽厚的哲学探索与心灵世界
专题研究·古代地中海文明
青春期男女大不同,教养策略有“专攻”
李泽厚的巧克力
“中草药+”成行业风口!这家企业专攻水产中草药11年,疫情之下仍逆势增长
《孙武专题研究》
论李泽厚的“实用理性”概念
The Collaborative Cross mouse genetic reference population designed for dissecting complex tra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