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成都提振消费的路径思考

2022-07-04 21:46:04高宝华雷紫翔
先锋 2022年6期
关键词:成都消费经济

高宝华 雷紫翔

【专家简介】

高宝华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研究员、硕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博士。主持和参与中央财经委员会、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社科规划办以及地方政府部门多项委托课题。发表论文60余篇,著作有《中国近代手工业中的包买制研究(1890—1936)》、《当代中国经济若干问题》、《迈向贸易强国之路——40年改革开放大潮下的中国对外贸易》等。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时,更能突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今年以来,随着疫情的常态化发展和多地疫情反复,成都消费的持续增长也面临一定压力。2022年1-4月,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952.1亿元,同比增长0.2%。其中,因受疫情影響,4月份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8.6%,其他部分经济指标也有所转弱,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后疫情时代,以提振消费来有效拉动投资,继而推动经济恢复增长、稳住经济大盘,已变得日益重要而迫切。

消费在成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消费是推动成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动力。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稳定器”和“压舱石”,在经济增长中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2017-2021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6403.5亿元增加到9251.8亿元。但2020年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冲击,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受挫,同比下降了2.3%。为提振消费,近年来成都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不仅打造了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而且新增了中国首店74家,还以“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打造社区消费场景,大力释放了消费动能和潜力。2021年,成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4%,高于GDP增速5.4个百分点,高于投资增速4个百分点,总量规模和增速跃升副省级城市前三。2017-2021年,成都地区生产总值由接近1.4万亿元增加到接近2万亿元,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在拉动成都经济持续增长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二,消费是满足成都市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关键内容。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成都的社会主要矛盾是市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消费既包括吃穿用住行等商品或实物消费,又包括旅游、体育、健康、养老、教育培训等服务消费,还包括受新一代信息技术影响由商品和服务消费衍生出来的新消费等内容,如云经济、夜间经济、数字经济,等等,均与广大市民生活密切相关。为满足市民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成都各区(市)县纷纷以夜间经济为切入点,着力挖掘和打造夜市、夜食、夜展、夜娱、夜游、夜秀、夜宿等新业态新品牌和消费场景,大力推动商旅文体娱互动融合发展,成都的人气、地气和烟火气得以明显提升,良好满足广大市民美好生活需要。

第三,消费是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部分。

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赋予成都的重大政治任务和时代使命,是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内容。“十四五”时期,是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重要五年,按照《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行动计划(2021-2025年)》要求,消费将在激发经济活力和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中发挥重要作用,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在激发经济活力方面,成都要推动产业投资与居民消费相互带动,创新创业就业相互促进,宜业宜商宜游共享共生,增强城市内生增长动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方面,成都要着力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加快建成覆盖城区的“一刻钟便民生活圈”,使城市发展更有温度、人民生活更有质感。

第四,消费是成都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对“十四五”和未来更长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战略、路径作出的重大调整完善,是着眼于我国长远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会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为此,我国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打通经济循环堵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的完整性,推动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十四五”时期,成都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交汇点、国内大循环的战略腹地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枢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区域发展极核城市,要以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西部金融中心、“一带一路”进出口商品集散中心(四川)、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重要抓手,一方面,推动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依托国内大循环集聚全球资源形成国际合作竞争新优势,为服务国家新发展格局贡献成都智慧和力量。

后疫情时代成都提振消费的重要举措

后疫情时代,为有效提振消费、稳住经济大盘,按照“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成都应贯彻落实四川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通过短期措施与中长期举措的有机结合来加以实施。

第一,短期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和促进消费恢复发展,解燃眉之急。

强化服务业企业帮扶奖励,促进企业发展和扩大消费。一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落实国家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和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二是支持企业上规模上台阶。对2022年新增纳入限额以上统计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限额以上商贸企业2022年度零售额同比增速高于全市且规模达到10亿元(含)、20亿元(含)、50亿元(含)、100亿元(含)、200亿元(含)、500亿元(含),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150万元、200万元、300万元一次性奖励。三是精准帮扶餐饮零售、文旅和会展以及交通运输物流行业企业。针对上述服务业企业的行业特性和受疫情冲击情形,分门别类给予税费减免、财政补贴、融资增信支持、项目推进等具体扶持措施。

举办“数字生活消费节”,启稳企业和居民信心,激发消费活力和潜力。成都以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发放为切入点,举办“数字生活消费节”,从5月10日持续到6月30日,鼓励传统商贸零售和餐饮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创新线上线下融合经营模式。为此,成都市各级政府联合金融机构、商贸平台企业,分两批次发放约6亿元的“成都520”消费券,鼓励零售、餐饮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参与让利促销。其中,5月已通过云闪付APP发放第一阶段消费券,财政资金规模1.2亿元,发动金融单位和商户叠加优惠活动,共计2.4亿元。数字人民币线上消费券的发放,有力提升了广大市民和企业对未来经济发展的信心,增强了市民“抢券”、“用券”的积極性,推动了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消费市场活力得以不断释放。

加大对商贸企业扶持力度,推动企业发展和居民消费增长。一是给予出口资金扶持。支持中小微企业运用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工具,将全市出口信保统保平台统保范围由年出口额300万美元扩大至500万美元(含)以下企业给予100%保费支持。对企业办理关税保证保险业务的,按其实际保险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个企业每年不超过50万元。二是促进首店经济发展。对国内外知名品牌在蓉设立首店,按照店铺装修费用的30%,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补贴。对开展品牌首秀首发活动的商业运营企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支持。引入国内外知名品牌首店的商业运营企业,可获得100万元到300万元奖励。三是加大培训扶持力度。对商圈内的大型购物中心、大型商场开展从业人员外语培训,按照实际培训费的30%、最高不超过100万元予以资助。围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政策解读、外贸实务操作、汇率避险服务等内容,结合外贸发展新形势,开展免费辅导培训。

第二,中长期固根基、补短板、畅通道,促进消费稳步增长。

推动消费提质扩容,稳住消费发展主力。一是促进商品消费扩容提质。重点推进吃穿用住行商品消费、大宗商品消费以及烟酒茶等地方特色商品消费等。二是促进服务消费扩容提质。如扩大餐饮住宿、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家政、教育培训等服务产业消费。三是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成都要在发展已有的智慧、体验、定制、共享、绿色、跨境等服务业态的基础上,创新发展短视频、直播电商、云经济、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着力推进信息消费、数字消费、绿色消费、时尚消费,大力培育线上线下互动消费、商旅文体跨境融合消费等。四是促进城市消费扩容提质。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三城三都”建设为重点,引领都市商圈、社区“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星罗棋布发展,促进城市消费全方位扩容提质。五是促进乡村消费扩容提质。以县域消费为切入点,通过促进农村耐用消费品升级换代、提升农产品供给质量、增强县域文旅服务功能等方式,促进乡村消费健康发展。

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破解居民消费隐忧。教育、医疗、养老、住房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较弱是当前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较大地影响居民消费。为此,成都要着力推动养老育幼、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服务更趋普惠共享,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解除居民消费隐忧,释放消费潜力。

加大消费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畅通消费发展脉络通道。近年来,成都在生产、分配、流通、消费等环节存在的“堵点”、“痛点”、“难点”,影响了消费的健康发展。为此,要大力加强与消费相关的交通基础设施、物流基础设施、5G基站、文化旅游景区及其“吃住行游购娱闲情奇”的配套设施建设,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织密区域城乡融合消费网络,畅通消费发展脉络通道。

后疫情时代成都提振消费过程中要注意的两个问题

在提振消费的过程中,成都还需处理好以下两个影响居民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问题:

第一,持续促进居民增加收入。

促进居民增收是提振消费的关键前提。首先,持续推进居民就业。比如,通过强化就业优先政策、健全就业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促进重点群体就业等举措,以就业促进带动居民增收。居民工作有了保障,就有了收入来源。其次,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在优化“存量”方面,可采取促进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健全生产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和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促进共同富裕等办法。在增加“增量”方面,可采取拓宽居民增收渠道、促进创新创业、稳定和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促进重点群体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等措施。

第二,持续优化消费环境。

随着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提高,广大居民对消费发展环境越来越重视,也越来越挑剔。首先,持续加强消费领域监管。持续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建设,以“消费环境安全度、经营者诚信度、消费者满意度和消费过程体验舒心度”为目标,深入开展放心舒心消费环境示范单位创建、“互联网+消费维权”工具运用以及加强家装、4S店、汽车配件、二手车等重点行业舒心服务规范宣贯等活动,让消费者不仅放心舒心,更能乐心开心。其次,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创新维权体制机制,畅通消费维权渠道,提高维权的便利性和可行性。加强教育引导,帮助消费者提升自身的维权意识和维权手段,在切实保护消费者合法投诉申诉权利上找不足、补短板,营造重视消费者权益保护的良好氛围。

(作者雷紫翔系北京工商大学学生)

猜你喜欢
成都消费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今日农业(2022年14期)2022-09-15 01:44:56
国内消费
新的一年,准备消费!
小康(2021年1期)2021-01-13 04:56:24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生周刊(2020年13期)2020-07-04 02:49:22
穿过成都去看你
青年歌声(2019年2期)2019-02-21 01:17:20
40年消费流变
商周刊(2018年23期)2018-11-26 01:22:20
数看成都
先锋(2018年2期)2018-05-14 01:16:16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华人时刊(2018年23期)2018-03-21 06:26:00
成都
汽车与安全(2016年5期)2016-12-01 05:21:56
新消费ABC
大社会(2016年6期)2016-05-04 03:4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