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国家队”助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2022-07-04 21:46辛爱峰陈婷婷
先锋 2022年6期
关键词:科学城分院天府

辛爱峰 陈婷婷

产业建圈强链,加快构建竞争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体系,需要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提升现代产业体系区域带动力和发展竞争力。

作为中科院在全国布局的12个区域性科研基地之一,2021年底开始,科研界“国家队”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以下简称“中科院成都分院”)陸续搬迁入驻四川天府新区西部(成都)科学城。半年时间已过,中科院成都分院为天府新区、成都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带来了什么?其科技创新能力,如何在成都推进产业建圈强链中发挥作用?本刊记者进行了实地探访。

创新策源添动力

放眼四川,也许很难找到这么一条群贤毕至、高科技密布的路。成都科学城,东西走向的群贤南街直抵鹿溪河畔。路南,中科院成都分院机关、宇宙线研究中心、成都有机比邻而居;路北,成都生物所、中科院成都山地所、成都文献情报中心、中科信息次第排开;向东,国科大成都学院、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光电所坐落。中科院成都分院科学城园区蔚然呈现。未来这里将聚集上万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人才。

“这是中科院建院以来最大规模的分院迁建工程,带有标杆意义,也是与地方合作的典范”,全程参与了迁建工作的中科院成都分院副院长陈锋最近工作日程总是排得很满,每天都会对接来“取经”的全国分院同行、合作单位。尽管工作量不小,陈锋干劲十足,“到了天府新区,有了发展的物理基础,路越走越宽。”记者了解到,去年10月份以来,已有5个掌握核心技术的中科院团队落户科学城园区,在谈的还有23家。

“我们的目标是,建设一流的科研园区、一流的科研平台、一流的精品大学、一流的创新生态,成为国家创新策源地、成渝高质量发展动力源和高端人才聚集地。”陈锋介绍说,新园区投入使用无疑将起到聚集效应和带动效应。按照成都科学城的布局,中科院成都分院的“邻居”们,来头也不小,川藏铁路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天府实验室、成都超算中心、独角兽岛……中科院成都分院系统研究单位涉及光电信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山地灾害防治、生态环境与保护等多个领域,可以辐射周边创新型企业,向入驻相关企业开放研究成果,形成研究支撑。

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链式启动。

创新链与产业链“互动”

经济地理学家乔尔·科特金曾说:哪里更宜居,知识分子就选择在哪里居住,知识分子选择在哪里居住,人类的智慧就在哪里聚集,人类的智慧在哪里聚集,最终人类的财富也会在哪里聚集。事实也正是如此。环兴隆湖这一区域正是四川天府新区自北向南布局天府总部商务区、成都科学城、天府数字文创城三大城市组团中的成都科学城。中科院成都分院、天府实验室、成都超算中心……纷纷成势见效,构建起科技研发为重点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记者了解到,天府新区以科技创新引领未来赛道,先后引育清华能源互联网研究院等校院地协同创新项目56个,西部(成都)科学城全面起势,天府兴隆湖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挂牌运行,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开工建设,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电磁驱动聚变大科学装置纳入国家“十四五”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累计吸引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418名、科研团队47个、各类创新人才17万人,“基础研究—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全链条的创新体系初步形成。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大力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天府新区以建设中科院成都分院、天府实验室为抓手,加速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为支撑的科研经济体系,形成“政产学研金服用”多元主体协同创新生态,依托重点产业功能区,以先进制造和现代服务业融合为主攻方向,把握产业融合化、集群化、生态化发展趋势,以产业建圈强链创建现代产业融合发展的良好生态。

目前,天府新区培育了汽车制造、电子信息、数字经济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培育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11个百亿级产业集群,集聚世界和中国500强企业120余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11家、新经济企业17.3万余家;加快建设中意、中韩等7个国际合作园区,建成投运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天府国际会议中心、成都超算中心等重大功能平台。2014年以来,天府新区累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15万亿元,年均增长8.6%。

猜你喜欢
科学城分院天府
探秘霍格沃兹分院式
北京怀柔科学城创新小镇投用
来听,分院帽之歌
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广州科学城
天府路 农村富 农民福
蜀道除艰险天府尽欢颜
春游天府国
那些年,我们错过的旗袍秀——旗媛淑院福清分院揭牌
神秘的科学城
衡山科学城启动区项目开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