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樱桦 任黎歌 刘志伟 崔凯 杜昊
摘 要:目的 探究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实施快速康复护理,对髋关节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取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常规护理联合快速康复护理),每组4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髋关节功能、住院时间及骨折完全愈合时间。结果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在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评分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个月后,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快速康复护理可以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同时减少并发症,改善预后。
关键词:股骨粗隆间骨折;快速康复护理;髋关节功能;骨折愈合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2)-13-00-04
股骨粗隆间骨折为股骨颈基底部髋关节囊线下方,直至小粗隆水平上方的断裂,以局部胀痛为主要表现,进而导致功能性障碍。因高龄老人骨质疏松,在日常生活中易因为低暴力冲击发生骨折,出现髋部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临床症状,因此,股骨粗隆间骨折高发于老年人。患者病情确诊后需尽快接受手术治疗,在处置不恰当的情况下,病情严重者的患肢功能会丧失,甚至危及生命。手术带来的创伤以及术后活动限制,可能出现并发症。寻找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点。常规护理实施过程中,护理人员提供的指导相对简单,缺乏对患者身心情况的关注,并且大部分患者会因为疼痛而抗拒下床活动,导致术后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直接受到影响。康复训练是术后重要的护理决策,其优势在于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弥补仅实施常规护理存在的缺陷,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研究显示,基于专业性的快速康复锻炼护理,能使患者髋关节功早期恢复,提高预后[1]。本文旨在分析:快速康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观察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选择2019年8月~2020年7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患者展开分组对照研究,详情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表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中,男17例,女23例;年龄58~76岁,平均年龄(66.52±4.13)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 h,平均时间(45.57±2.17)h;AO分型:A1、A2、A3型分别有18例、12例、10例;受伤原因:跌倒23例,撞伤17例;受伤位置:左侧26例,右侧14例。观察组中,男19例,女21例;年龄56~77岁,平均年龄(66.13±4.3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24~72 h,平均时间(45.45±2.29)h;AO分型:A1、A2、A3型分别有17例、12例、11例;受伤原因:跌倒22例、撞伤18例;受伤位置:左侧27例,右侧13例。所有患者及家属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骨科学(第2版)》的股骨粗隆间骨折诊断标准[2],骨折位置为股骨粗隆间,且属于单纯、新鲜、闭合性骨折者;②接受髋螺钉内固定术治疗,且受伤后8 d内手术者;③各项临床资料完整,精神状态正常者。
排除标准:①属于病理性骨折,或陈旧性骨折者;②近期有大型手术史者;③合并恶性肿瘤、心脑肺及腹部疾病者,如急性肺栓塞、重症肺部感染与急性阑尾炎等;④依从性差或存在认知障碍者;⑤术前发生感染或合并传染性疾病者;⑥合并凝血功能障碍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严格执行医嘱,入院后第2天,空腹状态下抽血,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并将检查结果交予主治医生评估,告知患者手术时间、注意事项等。术前1~2 d,指导患者练习有效咳嗽、咳痰、深呼吸、床上翻身与大小便。术后,协助患者摆放平卧位,避免其患肢内旋,必要情况下可进行皮牵引。注意监测患者病情及体征变化,因患者术后无法自理,需家属照顾,易产生焦虑与担忧等情绪,护理人员需耐心与患者沟通,鼓励家属积极予以患者帮助,提供正面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改善不良情绪。由护理人员结合视频、PPT等讲解术后相关注意事项,指导饮食。术后进行常规锻炼,以肌力训练为主,同时进行关节被动屈曲练习,适时安排出院并嘱咐患者定期复诊。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配合快速康复护理。第1阶段(术后1周内):讲解快速康复护理实施的作用、意义与必要性,主动分享既往相关资料案例,提高患者的认知程度,使其积极参与到功能锻炼中。术后意识恢复后,指导患者采取平卧、半卧位交换进行,主动屈伸患侧趾关节与踝关节,主动运动健肢,按摩或挤压患侧小腿,术后6 h,每隔3 h帮助患者翻身一次,站在患肢侧,患者保持仰卧,予以软枕,或者海绵垫放在两膝之间,患者需要稍屈患侧的膝盖,伸直健肢,双手将患者肩、膝托起,患侧朝健侧翻转,再保持侧卧位,上半身可以轻微的后倚,用枕头将背部支撑起来,提高患者的舒适度。术后第1天,进行股四头肌等长舒缩练习,按照收缩
5 s、放松3 s的频率进行,3次/d,5 min/次。利用间歇性气囊肢体加压仪治疗,3次/d,25 min/次。术后第2天,开始借助CPM机进行踝、膝、髋关节的被动屈伸运动,2次/d,40 min/次。患肢被动训练以感觉无痛或微痛为最佳,逐渐过渡至主动训练。第2阶段(术后1~2周):在第1阶段基础上,慢慢增加训练强度和范围,被动运动转为主动运动,指导患者仰卧状态下进行屈髋、屈膝练习,从弯曲15°开始,逐渐增加角度,注意最大角度需<90°,仰卧位进行直腿高抬练习,注意抬高角度不得超过30°,3次/d,5 min/次,循序渐进。床边坐起练习,先帮助患者在床边坐起,自然放松并下垂双腿,此状态下进行主动的关节活动(患肢外展、屈膝、伸膝),在身体状况允许的前提下,鼓励其完成自主进食、梳洗以及穿衣等日常项目。第3阶段(术后2~4周):开始过渡到站立练习、行走练习、负重练习,稳定型骨折患者于术后2周开始,不稳定型骨折患者于术后4周开始,注意结合患者年龄、内固定情况等灵活调整,根据术后1个月的X线检查结果,若骨痂生长良好,则可以开始进行上下台阶、患肢健肢交替负重练习以及其他强度更大的练习,骨痂大量生长后,患肢就可以正常使用。第4阶段(术后2~3个月):在安全的前提下,患者自行完成穿脱衣、如厕等活动,还可以适当進行简单的运动;术后3月、6月回院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痂生成情况。
1.4 观察指标
(1)术后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如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压疮的发生情况。并发症发生率=(便秘+下肢静脉血栓+压疮)例数/总例数×100%。
(2)髋关节功能:术前、术后1个月,采用Harris评分法(髋关节评分法)[3]评估两组患者的髋关节功能,共4个维度: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范围为0~25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髋关节功能越优。
(3)住院时间与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时间以及骨折完全愈合时间,于术后1个月、2个月、3个月进行定期复查。骨折完全愈合标准: ① 无压痛、无纵向叩击痛。②X线发现有连续性的骨痂通过骨折断端,骨折线模糊或消失。③3 min之内至少行走30步, 15 d骨折部位无变形。
1.5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20.0软件对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行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比较
术前两组髋关节功能在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个月后,观察组疼痛、关节功能、关节活动度、畸形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完全愈合时间比较
观察组住院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高发于老年人,并且在处置不恰当的情况下,病情严重者的患肢功能会丧失,甚至危及生命。目前,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治疗以手术为基础,PFNA内固定术作为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手段,虽然具有创伤相对轻、抗旋转能力强等特点,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如深静脉血栓、内固定松动及股骨头坏死等,患者在手术治疗后应积极接受康复训练,促进身体的康复[4-5]。
快速康复护理是护理人员在康复医学理论指导下开展的护理工作,其优势在于可加快患者康复速度,并保障预后质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提升造成影响。本研究结果部分数据显示,观察组术后仅出现1例便秘,1例血栓,发生率仅为(2/40)5.0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40)20.00%,快速康复护理在降低术后并发症上具有明显优势。相关研究表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病因多为骨骼微观结构退化所致,加之患者各脏器功能减退,耐受力不如青壮年,因此在治疗上不仅需要骨折复位愈合,而且还要保证治疗后疼痛症状得到显著改善,使得患者能早期下床,显著降低长时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6]。常规护理进行全面的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基础的体征监测,比较常规,缺乏针对性,导致护理效果欠佳,患者术后发生并发症的概率相对较高[7-8]。
本研究结果显示:术后1个月,观察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时间、骨折完全愈合时间,观察组明显更短。充分表明,快速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显著缩短患者的骨折愈合时间。快速康复护理采用了主动训练与被动训练相结合的护理模式,通过不断的循序渐进的功能训练,可达到患者术后功能迅速恢复以及减少并发症的目的[9]。相对于常规护理而言,运用快速康复护理可让护理人员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及安全的前提下,帮助患者尽早恢复身体功能后出院[10]。同时,患者早期离床活动仍然会存在软弱无力、切口疼痛等问题。快速康复护理要求护理人员将患者术后功能锻炼分为4个阶段,结合患者的身体状况、并发症以及心理状态等因素,制订合理且科学的训练内容,有助于增强患者术后训练的信念,消除术后因为疼痛而不愿意活动的抗拒情绪,如被动运动向主动运动的过渡,小范围运动向大范围运动的过渡等[11-12]。在此基础上借助各种训练仪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CPM机辅助持续性的被动运动,能够促进关节本体感受器释放大量向心性冲动,阻断疼痛信号,提高患者下床锻炼的积极性,避免活动量减少而导致避免肢体肌肉废用性萎缩[13-15]。
综上所述,快速康复护理应用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中,不仅效果显著,而且有利于促进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缩短骨折愈合时间,降低便秘、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发生率,加快康复进程。
参考文献
[1]王秀芬.延续性护理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遵医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药物与临床,2021,21(10):1798-1800.
[2]陈安民.骨科学(第2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4:270-275
[3]李华.Harris评分法与X 射线评分法在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评价的比较[J].医学信息,2010,23(5):1334-1335
[4]余慧.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效果分析[J].浙江临床医学,2020,22(11):1617-1618,1621.
[5]杨再清,杨新科,苏云鹏,等.快速康复外科理念联合微创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效果[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20,5(9):16-18.
[6]荣绍远.快速康复外科在80岁以上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中的应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9):9-10.
[7]袁道珊,胡战云,杨迪云.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护理研究[J].新中医,2020, 52(22):125-128.
[8]张昌玲,赵晴,李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结合中医特色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PFNA内固定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8, 24(24):116-118.
[9]彭锦莲,李敏文,邓楚仪.预见性护理联用快速康复护理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缓解疼痛感和改善生活质量的效果[J].中国医药科学,2020,10(21):133-136.
[10]魏国光.中医结合快速康复理念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影响及应用效果[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0,40(17):3683-3685.
[11]张双伟,王朝君,徐凤周,等.加速康复外科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髋关节功能,生活质量及术后认知的影响[J].河北医药,2021, 43(10):1470-1474.
[12]李靖宇,卢健祺,蔡仲斌,等.ERAS理念在老年单侧新鲜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治疗中的效果及对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20,17(26):58-62.
[13]张会.快速康复护理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术期的应用效果分析[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4):99-101.
[14]郑秀苹,李苏英.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围术期快速康复护理的效果[J].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2021,2(13):96-98.
[15]冯瑰丽,肖明,赵蕾,等.快速康复外科护理策略在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病人圍术期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21,19(1):59-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