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华
材料作文开篇任务包括概述材料、提出观点。概述材料要简洁,而且要根据观点进行定向剪裁和分析,观点提出要快捷和明确。观点可以安排在段落的开始,也可以安排在段落的最后,总之要在醒目的位置。
以下是从考场作文中选取的四个开头段,它们都能提纲挈领,较好地完成开篇任务,对材料的概述也各有技巧,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具体。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论语·里仁》)
材料二:在东京奥运会乒乓球女团比赛中,王曼昱替换受伤的刘诗雯出战,帮助中国队收获女团冠军。此前知道自己被定为P卡选手(替补运动员)后,王曼昱一开始有些失落,但她迅速调整自己的心态,封闭训练时就在每个细节、每个环节上按参赛人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时刻准备着在队伍需要自己的时候上场,为国争光。
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感悟?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用于校刊“青年修身论坛”栏目投稿。
例段一
孔夫子周游列国,四处碰壁,仍能发出“求为可知”的乐观呼喊;王曼昱替补出征,难有机会上场,却严格遵守参赛人员的训练要求。为何他们身处逆境仍能精进自我,与命运抗争?只因他们坚信没有人生来便是黯淡不名的尘砾,每个人都能在磨练自身、追求卓越的过程中闪耀出璀璨的生命华光。(景申《追求卓越盛景,闪耀生命华光》)
精批细解:这是一个典型的议论文开头。文段逻辑性强,各句之间衔接紧密。首先用对偶的结构概述两则材料,接着以设问的方式提出观点。一问一答,既能联系材料,又能迅速提出观点。运用设问的手法,能引起读者的关注和思考。作者还用比喻回答问题,提出观点,并回扣标题。
素材拓展
金晓宇是躁郁症患者,病魔始终纠缠着他。但他用六年时间,自学了德语、日语、英语,读完了浙江图书馆所有的外语小说。十年里,他翻译了22本书,700万字。他的译作无论是英译还是日译,都可以精准到“没有一个错字、错句、错译”。
素材点拨:金晓宇的经历充满波折,体现了对命运的抗争。他的翻译成果体现了生命的不屈呐喊。对这一素材进行精简,强化其经历与成就的对比,可以增强开头段的可读性和说服力。
例段二
“不患无位”“不患莫己知”,其达观心态的背后,是“患所以立”的潜心修炼与“求为可知”的不懈追求。“不患无位”的王曼昱积极锻造个人技能,终以替补身份在赛场上惊艳四方;“不患莫己知”的孔丘始终如一求索大道,终使儒学传扬千古。
力虽如微泉,但抱汇海之心,执着前行,便可能迎来广阔的未来。(林忻瞳《抱汇海之心,涌微泉之力》)
精批细解:这一开头灵活运用材料中的关键词,由果溯因。再用对偶结构概述材料中所涉及的两个人物的主要经历,表达工整,语言简洁。第二段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微泉之力”契合材料中的“无位”“莫己知”以及王曼昱的替补身份;“汇海之心”则契合王曼昱在赛场上摘取桂冠、孔子使儒学传扬千年的巨大成就。两个段落形成对应,对观点既有抽象概括,又有形象表达。
素材拓展
1.为山者,基于一篑之土,以成千丈之峭;凿井者,起于三寸之坎,以就万仞之深。——【南北朝】刘昼《刘子·崇学》
2. 23年前,邓清明经过层层筛选,成为我国首批航天员。从具备独立执行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能力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神舟十一号……邓清明多次入选飞行乘组,却总是以毫厘之差与飞天梦想擦肩而过。作为一名备份航天员,邓清明始终坚持完成和主份同样数量、同样标准的训练,因为在他的眼里,“无论是主份还是备份,都是航天员的本分”。
素材点拨:第一则是名言素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这一素材中的“一篑之土”“三寸之坎”和“微泉”照应,“千丈之峭”“万仞之深”则和“海”相应,适当修改可以和第二段组成排比。第二则是事件素材,邓清明和王曼昱的经历相似,精神境界相似,能强化观点。
例段三
或时运不济,才华难施;或局势所限,默默无闻……人生于世,可能面临种种困局。但只要你才华横溢,并不懈奋斗,定能以实力为利剑,刺破阴霾,拥抱太阳。
王曼昱不困于P卡选手的身份,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实力,终于赛场折桂,为国争光。正所谓实力为本,功不唐捐。我们始终要有“求为可知”的精神,不断夯实根基,方能立身于世。(叶美婷《实力为本,功不唐捐》)
精批细解:这一开头由人生失意的概述性事例引入,接着用拼搏奋斗的人生与之对比,同时连用三个比喻,使表达更为形象具体;第二段概述材料,注意围绕观点进行定向分析,突出了“实力”这一关键词。随后直接扣题,提出观点。
“夯实根基”一词突出打好基础,和“提升实力”略有不同,应该修改。另外,“立身于世”立足点较低,可以修改为“拥抱梦想”“铸就美好未来”之类的词语。
素材拓展
2021年11月7日,有航天界“奥林匹克竞赛”之称的第十一届国际空间探测轨迹优化大赛落幕,清华大学代表队以8443.6分夺得冠军,远超第2名2000多分。比赛近一个月的时间里,团队成员们几乎吃住都在实验室里,与日月星辰相伴。队长张众说:“4周28天的努力,80页的会议记录,数不过来的代码与数据,都见证了我们的努力。”
素材点拨:素材从主人公的艰辛付出与实现梦想的关联中体现出“实力为本,功不唐捐”的观点。素材中具有视觉冲击力的数字可以放在显要的位置,以引起读者的注意。
例段四
参天之前,每棵竹都不过是一只幼笋,无人知晓,静默生长。然而养分充足,便一夜齐天。王曼昱以替补身份出征赛场,终得冠军,这不是幸运之神的眷顾,而是一棵竹积蓄力量后的迸发。
初生的笋,唯有奋力汲取养分,才有破土而出的底气。而我们唯有发展自我,以能配位,方能一鸣惊人。(邹紫一《无畏一时沉寂,但求以能配位》)
精批细解:这个段落以类似于托物起兴的方式开头。“幼笋”和“竹”的比喻贯穿两个段落,形象性强。开篇描述幼笋的生长,四字句为主,语言生动简洁。接着概述王曼昱的材料,并和“竹”的比喻相结合。第二段紧承前段,仍然用“笋”的比喻,将笋的生长和人的发展相照应,形象鲜明地提出观点,语言表达优美、雅致。
素材拓展
能激励振奋大多数人的,从来都不是这些苦难本身,而是在苦难中萃取出来的那种坚韧。平和地接纳、不屈地奋斗、坚定地前行,如一泓清泉,静水流深,看似力量并不汹涌澎湃,却能磋磨岩石锋利的尖角,涤荡水中混沌的杂质,把苦难揉碎,长成属于自己的力量。(人民日报《坎坷之路上,什么是真正改变人生的力量?》)
素材点拨:选文中“一泓清泉”的比喻与“幼笋”相似,语言富于情感,能丰富文章内容,强化表达效果。
(編辑:关晓星)090979A1-7C53-485B-A43A-B8E55FEBACC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