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书纸短 家国情长

2022-07-03 14:19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家书

总有一些文字可以镌刻山河,总有一些精神可以雕镂人心。一封封兼具时代印记与个人情感的家书,总是能以极细微而最真实鲜活的方式诠释出他们内心的价值排序。家书里有深情,家书里有信仰,家书是情感的纽带,也是鲜活的历史。

大特写

特写一:“女儿你辛苦了”

你的每一跳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日日夜夜,千百次、千万次的血和汗水换来的。梦桃,努力不会白费,机会给有准备的人。梅花香自苦寒来,每当你站在赛场上,你的自信和从容、霸气、浑然天成的动作就已经证明了你的努力。——摘自妈妈王凤丽写给女儿徐梦桃的家书

这次是徐梦桃第四次参加冬奥会了,她终于在北京圆了奥运金牌梦。梦桃妈妈在信里回忆起女儿的艰苦训练,这样写道,“你每一跳成功的背后,是无数日日夜夜,千百次、千万次的血和汗水换来的。”字里行间,写满了母亲对女儿的疼爱。

特写二:“必须全力支持”

滑雪是一项非常辛苦的运动,总是要早起上山,在天寒地冻的环境里训练,练习高难度动作时还很容易受伤。以前也总有人不解地问我,就这么一个宝贝儿子,怎么舍得让他去练这个?可我也只能回答他们,孩子太热爱了,做家长的必须全力支持啊。——摘自妈妈李蕾写给儿子苏翊鸣的家书

2022年2月15日,在单板滑雪男子大跳台决赛中,3天后才年满18岁的苏翊鸣,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冬奥冠军。赛前,苏翊鸣的妈妈为他写了一封饱含深情的家书。妈妈说,小苏一路走来最应该感谢的人是自己,希望他能放下压力,享受每一场比赛。

特写三:“国家培养了你”

从小时候经受艰苦环境,到背井离乡走上专业运动员之路;从陪练到索契的银牌,再到平昌的金牌,再到2022的北京,这三届冬奥会,年龄、伤病、低谷,你是怎么熬过来的,妈妈真的很佩服你。今后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你一定要记住,是国家培养了你,各级领导给予的帮助和鼓励,你要牢牢记住,更不能忘记背后为你默默付出的人,懂得回报和感恩!——摘自妈妈吕玉香写给儿子武大靖的家书

逐梦冬奥,为家也为国。武大靖的妈妈在给儿子的信中要他一定记住,是国家培养了他,不能忘记背后为他默默付出的人。武大靖赛后发文说,只要国家需要,只要身体允许,就会一直站在冰场上,绝不认怂。

运用示例:冬奥赛事已经结束了,几封手写家书却刷了屏。从家书中,我们能够读到的是什么?是炙热的亲情,是支持和包容、付出和坚守,还有家国同脉的使命和担当。这几封家书之所以能够刷屏,是因为这当中书写的拼搏故事,表达了中国人共有的一份情怀。

长镜头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著名学者颜之推留给后世子孙的精神财富,享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的美誉。

原文摘录:1.世人多蔽,贵耳贱目,重遥轻近。

2.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也;与恶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自臭也。

3.夫所以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

《曾国藩家书》

这是清代著名理学家、文学家曾国藩的书信集。曾氏家书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

原文摘录:1.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2.家勤则兴,人勤则俭,永不贫贱。

3.凡人做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无所成。

运用示例:翻开中华文明史,家书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千百年来已成为中华文脉的重要支撑,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和教育意蕴。从古代的《颜氏家训》,到近代的《曾国藩家书》,一系列名人家书记录了历史与时代的变迁。小到家庭琐事,大到为政治国之道的阐述,句句金玉良言,渗透着古代先贤的人生理想和精神境界,更蕴含着对亲人浓浓的挂念、关怀。

信仰引领

“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藍天”

为了国家的进步和人民的幸福,夏明翰放弃了富足的生活,投身革命事业。1928年,因叛徒出卖,他不幸被捕牺牲,时年28岁。

家书原文

亲爱的妈妈:

亲爱的妈妈,别难过,别呜咽,别让子规啼血蒙了眼,别用泪水送儿别人间。儿女不见妈妈两鬓白,但相信你会看到我们举过的红旗飘扬在祖国的蓝天!

“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1942年5月,日军对太行抗日根据地实行“铁壁合围”大扫荡,左权指挥部队掩护机关突围转移时,壮烈牺牲。在牺牲前几天,他给妻子刘志兰写下最后一封家书,字里行间凝结着对家人深深的思念。

家书原文

志兰:

想来太北长得更高了,懂得很多事了。在闲游与独坐中,有时总仿佛有你及北北与我在一块玩着、谈着,特别是北北非常调皮,闹个不休,真是快乐……

志兰!亲爱的,别时容易见时难,分离廿一个月了,何日相聚?念、念、念、念。愿在党的整顿三风下各自努力力求进步吧!以进步来安慰自己,以进步来酬报别后衷情。

运用示例:难以想象,在黑云笼罩、战火纷飞的二十世纪初,一位位共产党人经历了多少个辗转反侧、思索再三的日日夜夜,才提笔写下家书,一腔热血最终将以这样郑重的方式留给至亲。精神的力量代代传递,塑造了一门“五烈士”的忠义夏家,也塑造了满怀对妻女的依依眷恋而壮烈牺牲的左权。捧读这些家书,我们可以触摸到先辈们笔下流出的热血和激情。

精神家园

《傅雷家书》

《傅雷家书》是傅雷夫妇与长子傅聪间精神接触和思想交流的实录。这些家书字里行间,充满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期望,以及对国家和世界的高尚情感。E993D0D0-9E61-492A-BE5A-216212B78122

原文摘录:1.得失成败尽量置之度外,只求竭其所能,无愧于心。

2. 一个又一个的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

3.为学最重要的是“通”,通才能不拘泥,不迂腐,不酸,不八股;“通”才能培养气节、胸襟、目光。“通”才能成为”大“,不大不博,便有坐井观天的危险。

《梁启超家书》

这是梁启超写给子女的书信合集。从400余封家书当中,可见梁氏敦厚的家风和独特的家教,最终成就“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的佳话。

原文摘录:1.学习不必太求猛进,像装罐头样子,塞得越多越急,不见得便会受益。

2.凡做学问总要“猛火熬”和“慢火炖”两种工作循环交互着用去。在慢火炖的时候才能令所熬的起消化作用融洽而实有诸己。

3.天下事业无所谓大小,只要在自己的责任内,尽自己力量做去,便是第一等人物。

运用示例:无论是《梁启超家书》还是《傅雷家书》,呈现给我们的不仅是两位大师对于亲人的真情流露,还有对于子女精神、人格成长上的循循善诱与悉心关怀。好的家风不只能光耀一个家族的门楣,也主导一个社会风气的流向。他们以家书为载体,为后人树起可世代薪火相传的家风,任凭风吹雨打,岿然屹立,且枝繁叶茂。

时代印记

太空家书·致敬中国航天人

2021年12月18日,第三届环球人物年度盛典“百年·启航2022”活动现场,揭晓了环球人物2021年度人物——中国航天人,并启动了“太空家书——致敬中国航天人”主题活动。在这些家书中,有人向全体航天人致敬:“谢谢你们,用数十年坚持和训练,为中国写下了宇宙里的浪漫。”有人向神舟十三号的航天员致以问候:“天地虽远,真心很近。你们在天宫看人间,我在人间问天。天上的家人们,你们可好?”有人倾诉对航天科学家的赞美:“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航天科学家胸怀祖国的山川大地,探索着无界的浩瀚星空,致敬!”

新春家书·连接两岸的青春梦想

2022年2月1日,在清华大学就读研究生的台湾学子苏雍竣,因为要在北京担任冬奥会志愿者而无法回家,于是给家人拍了一段“新春家书”。“我在这里,并不孤单,有同学、老师,还有全世界关注冬奥的人陪我一起过年。我相信,分离是暂时的,我们终将团圆……”他说,这将是人生很有意义的一段经历,即便因此不能和家人一起过年,依然值得。

异国家书·一带一路让梦想更近

在中国,有这样一群留学生,“一带一路”的倡议给他们带来很多美好的变化。在他们眼中,在稳定、和平、发展的中国,更能充分实现人生价值。“爸爸,谢谢你当初让我走出来看更大的世界,在这里,我感觉自己离梦想更近。”在中国读博的巴基斯坦青年穆罕默德·阿沙德·巴蒂,用家书记录下生活的点滴和对梦想的追寻。“以前我只是被汉字吸引,但是现在,这里的生活气息和文化活动都让我欢喜。中国发展很快,机会也很多,我希望自己的未来可以在这里闪光。”90后波兰女留学生达亿瓦在给妈妈的信中,写满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运用示例:尽管时代进步,科技日新,带来世界巨变,个人视野变宽,行走更远,但是亲情不变,亲人间的祝福与牵挂不变。不管是致敬中国航天人的太空家书,跨越海峡的两岸家书,还是记录成长与梦想的异国家书,承载的都是人类自古以来亲人之间最真挚、朴素的情感。只要人类存在,这样的情感就永远存在,且非常重要。

深思考

铭刻家风家训

家书,自古就有寄托相思、传授经验、感化内心之意,从“家书意万重”的含蓄不尽到“临发又开封”的依依不舍,再到“家书抵万金”的弥足珍贵,一封封穿越时空的家书、一句句发自肺腑的箴言,承载着祖辈对后代的期盼嘱托,饱含着无尽的人生智慧与传统美德。

凝聚家国情怀

家书不仅是人们思亲寄情的纽带,还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神标识,真挚展现并传承着人們心底最深沉的家国情怀和赤子初心。尤其是红色家书,展示了不同时期共产党人的精神风貌和心路历程:挺立时代潮头,追求光明进步,勇于担当奉献,牺牲小我、成就大我……这些家书背后,是一代代中华儿女前赴后继、接力奋斗的辉煌历史。

折射时代变迁

一封家书,往往会见证一个时代的景象,这是家书独有的价值体现。饱含深情的家书,从一个侧面真实记录了当下的社会状况,紧扣时代发展的脉搏,为全面认识这个时代提供了新鲜独特的视角。源远流长的家风文化,在新时代语境下产生了新的内涵,但崇德向善始终是其核心要义。

时评范文

家书,让我们不忘回家的方向

物道君

家书,连接家与远方的脐带。

对于家乡与亲人的思念,很多时候只是一通电话、几句微信聊天就消解殆尽,事后心中却依旧空空荡荡,毫无寄托。家书则不同,它是摸得着看得见的真实存在,白纸黑字,字字钻心。

梁启超就曾一直坚持给九个子女写家书,小到生活琐事,大到家国天下,每一封家书务必让每个孩子都看到。“你们须知你爹爹是最富于情感的人,对于你们的爱情,十二分热烈。”这些感情真挚的话语每每出现在家书当中,梁家儿女便能深切感受到父亲的疼爱与呵护,无论他们身处何方,心中都保留着家的方向。

家书便是这样,如同脐带一般连接起分隔两地的人儿,无论走得有多遥远,父母与我们之间的血脉联系总能跨过千山万水,永远密切。

家书,抒发内心情感的桥梁。

中国人讲究说话委婉含蓄,很多时候不好当面表达的话语,一封家书,反而成了沟通的最好桥梁。

被白血病折磨三年之久的华南农业大学研究生李真,在逐渐看淡生死之后,写了一封家书,希望帮助父母放下压力,坦然面对将来可能发生的种种结果。“我能在这里跟您做个约定吗?无母不成家,为了这个家您得保重好自己。关于我,咱们努力就好。”“若有一天真的事不可为,希望您能理解,那也只是一种自然法则而已。愿您能收住泪水,笑看过往。因为我只是换个方式,守在您身旁……”李真的母亲,流着眼泪看完信,透过这些文字懂得了李真的想法,而李真也借此给了家人一个坦诚的交代。

一封家书,把最不忍述说的话语,最难以表达的情绪,都寄托在白纸黑字之间,不当面讲,却正好给了双方消化这些想法的时间与空间,最终达成一致意见,相互理解。

家书,记录家庭的点滴成长。

其实家书记录的不仅仅是家人之间的叨叨絮语,很多时候也见证着一个家庭的成长与喜怒哀乐。

治沙人张立强的父母在年轻时便致力于家乡的荒漠化治理,终其一生,把毛乌素沙漠变成了一片绿洲。张立强子承父业,同时也把父母亲的这份执着与坚持写进了给子孙后辈的家书当中:“我父母都是普通的农民,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用自己的一辈子,告诉了我们一个朴实的道理──认定了的事情,就不要怕困难,一定要坚持下去,记住了,孩子们!”

这些留给后辈子孙的家书,不仅记录了自己和父母之间的故事,也将故事本身和将来的子女联系在了一起。当有一天子女长大成人,看到父辈曾经写下的家书,了解了家族成长与发展的故事,家,也就有了更丰厚的意义。

“开拆远书何事喜,数行家信抵千金”,一封家书,总能无限拉近我们与家人之间的距离,当我们怀着思念拆开书信的那一刻,激动、喜悦都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感动。它时刻提醒着我们,远方还有家在,有亲人在。(摘自物道说器公众号,文字有删减)

(编辑:王冠婷)E993D0D0-9E61-492A-BE5A-216212B78122

猜你喜欢
家书
写给妈妈的一封廉洁家书
一封家书
英雄家书
重读“红色家书”
京师得家书
一封家书告诉你 如何培养杰出的孩子
一封家书
家书
《家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