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状雪”制造人秦大河

2022-07-03 17:25
作文与考试·高中版 2022年14期
关键词:科考南极示例

2022年2月20日,北京冬奥会闭幕。这17天里,我们见证了太多奇迹。可是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冬奥会上那些世界级高标准场馆里的雪,并不是普通的雪,而是密度比天然雪高3到5倍的人造“冰状雪”。而2016年以前,作为冬奥会申办成功的中国,连一条合格的冰状雪赛道都做不出来。是一位“普普通通”的中国老头,帶领团队用5年时间造出“冰状雪”,实现了用雪自由!他就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带头人——秦大河。

人物角度一:绝不后悔的南极之行。

1978年,秦大河调入中科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工作。1983年,秦大河首次前往南极工作。1989年,来自中、美、苏、法、英、日6个国家的6名队员,组成了国际横穿南极考察队,从南极半岛的顶端出发,开始举世瞩目的南极“长征”。

横跨南极,是一条悲壮的征途,无数探险家为此献出了生命。但秦大河说:“作为一名科学工作者,我为能够受派遣参加这一历史性的活动而感到荣幸。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即便发生意外,我也绝不后悔。”

南极没有医疗条件,出发前,秦大河拔掉了10颗不算健康的牙齿。40岁出头的人满口假牙,就是为了避免牙齿出问题影响科考。

运用示例:秦大河为南极科考拔掉自己的10颗牙齿,只为避免牙齿出问题而影响科考。他说:“无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即使发生意外,我也决不后悔。”因为对科学的忠诚,他放弃了安稳的生活,追寻着自己的“有意义”。正如博尔赫斯笔下《南方》中的达尔曼,他不愿意窝囊地死在病床上,而宁愿主动搏击,以自己选择死亡的方式拥抱死亡。因为他们选择了自己的“有意义”,才获得了于他们而言最大的幸福。——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林宇阳

人物角度二:中国横跨南极第一人。

横跨南极的日子里,对生命的挑战从未缺席。他们从早八点出发,到晚六点几乎片刻不停,而一天行进结束后,秦大河还要挖雪坑采集雪样。最后的一段路途,队员们为全力加速,要求轻装前进。秦大河扔掉了许多生活用品,但八百多瓶的样品一个也没扔。特别是采集到的南极洲“不可接近地区”内一套完整的珍贵冰雪样品,填补了冰川学研究的空白,成为世界上唯一全部拥有南极地表一米以下冰雪标本的科学家。此后,他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冰芯实验室,通过他的雪样分析成果,中国对南极的认知,开始从跟跑走向领跑……

2013年,秦大河获得沃尔沃环境奖。这是该奖成立几十年来,中国人第一次站上领奖台!

运用示例:有热望的人在苦难面前更坚韧。在苦难面前,有脆弱和易怒,也有如秦大河一般的坚韧与顽强。秦大河为横跨南极扔掉许多生活用品,旅途坎坷仍携八百多瓶冰雪样品归来。归根到底,是他心中的热望,予他一往无前的孤勇。——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蔡家玥

人物角度三:“造出中国人的冰状雪!”

进入新世纪后,冰雪运动成为热点赛事。很多专业赛事的赛道需要用到“冰状雪”。而在2016年以前,中国根本造不出合格的“冰状雪”赛道,我们的运动员只能去国外“找场子”训练。“造出中国人的冰状雪!”这个艰难的攻坚任务,最终落在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已经70岁的秦大河身上!

2017年,中国组建了北京冬奥会赛事用雪保障关键技术研究团队,秦大河带领团队每一天都要争分夺秒。好不容易有了突破,请来西方专家考核,人家踩一踩捏一捏就说不合格,至于为什么,这个核心技术他们不说。

2019年至2021年,“雪务攻关团队”在黑龙江亚布力滑雪场、国家高山滑雪中心等场地进行冰状雪制作试验。试验区气温一度达到零下20多摄氏度,但他们一干就是十多个小时。经过成百上千次的试验,团队最终确定了最适合当地的冰状雪赛道制作方案,并首次成功制作出冰状雪赛道。

这意味着,中国人真正实现了用雪自由。

运用示例:面对西方的全面技术封锁,秦大河院士率领着北京冬奥雪务攻关团队一往无前,不顾艰难险阻,成功研制出了国产冰状雪;北斗卫星研发团队从零做起,全面研发中国自己的航天技术,最终实现在国际预定截止时间前两小时进入太空的奇迹。一往无前的精神背后,是一次次面对所谓权威发出质疑时的不卑不亢,是面对困难时的无所畏惧。——厦门大学附属实验中学 邱思杰

(指导教师:邬双/编辑:关晓星)2972EF2B-7BD2-46CD-9D9B-0BFF3B3E2FF5

猜你喜欢
科考南极示例
进军“世界第三极”的科考
“科学”号科考船完成今年首个科考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我国最大海洋综合科考实习船“中山大学号”下水
科考延期为哪般
2019年高考上海卷作文示例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
南极大逃亡
常见单位符号大小写混淆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