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热播剧《人世间》改编自曾荣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梁晓声同名小说《人世间》,以北方某城一户周姓人家三代人的视角,讲述了上世纪60年代以来,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深刻变迁和人情百态。这部剧的台词、剧情以及幕后故事深藏生活的智慧与巧思,都是绝佳的写作素材。
素材解读
角度一:家文化——中国人的文化命脉。
周家三兄妹重义轻利,患难相帮,体恤互助。这种民间温情,就是中国故事的筋脉。从某种意义上说,中国道路、中国奇迹、中国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恰恰体现在“家”的平凡性、弥合性、再生性上。
角度二:小人物诠释大时代。
《人世间》的主人公都是平凡的个人,但这些个人关联着广阔的社会与时代。真实的人生免不了会有辛酸和坎坷,而无数个周秉昆以自己的宽容、耐心、坚忍和体谅,与时代同行,推动了历史的运转。
角度三:为什么要读书?
《人世间》中每个角色的成长和结局,都和读书有莫大的关系,这与作者梁晓声的经历如出一辙。梁晓声出身于贫苦的工人家庭,上山下乡时期成为一名兵团战士。由于爱读书、写作,被推荐到复旦大学,从此改变了人生轨迹。他在作品中写道:“读书的目的,不在于取得多大的成就。而在于当你被生活打回原形,陷入泥潭时,给你一种内在的力量。”
角度四:细节之处彰显匠心。
《人世间》不少让人泪下的细节,都蕴含在缓缓而出的生活化台词和现实感故事之内。一些台词金句传达出朴素又恒久的生活哲学,诸如“走一步看一步,走一步走好一步。苦吗?嚼嚼咽了。”“都当爸了,还有爸揍你,那不就是幸福嘛。”……这些金句的可贵之处在于将无穷的韵味蕴含在生活的白话之中,带给人直通心底的精神冲击。
角度五:镜头的诗意与明亮,让人心向善闪闪发光
剧中红色的明媚,照亮了小人物对美好日子的热望。大片逆光里,善良又诚信的周秉昆在郑娟人生里登场,给孤儿寡母以生活勇气。一样的阳光洒在郑娟身上,她悉心照料周母的样子,是周秉昆心里、也是观众心里天使的模样。更不消说,“六小君子”一起扛过的肉、守过的年、打过的架,都是天寒地冻时的人心暖意、物质困窘里的淳朴情义。
角度六:以国际视野讲好中国故事。
《人世间》开拍一个月后,迪士尼就买下了海外播映权。导演李路拍摄的时候,经常提醒演职人员“注意国际视野”,“我们想让海外观众也看看,中国用50年搭建的一个新世界。”剧中通过真切的故事把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中国人的家风,潜移默化地讲给世界听,让世界看到中华民族的底色是朴实的、善良的、诚实的、勇敢的、美好的。
角度七:新时代召唤新的文化力量。
近年来,《觉醒年代》《山海情》等现实题材电视剧都成为现象级作品,一方面说明改革开放四十多年之后,人们有温故知新的精神需求;另一方面也说明影视创作正在从“文化产品”升级到“文化作品”。《人世间》体现的正是中国影视文化企业在新时代的走向。
精彩时评
《人世间》的格局之大,在于它内蕴一种史诗般的张力:每个人在刻写人生轨迹、承担家庭责任的同时,也与时代历史共鸣共振,以坚韧的品质和温情的气质,形成对纵深时空的鲜活注解。想知道日子是怎么变好的,不妨看一看《人世间》。于小家而言,是每位亲人同甘共苦的一茶一饭;于国家而言,是每个建设者筚路蓝缕的一砖一瓦。导演兼总制片人李路说,“它能让年轻的观众明白,我们如今的美好生活是怎么来的,如何来之不易。为什么当时我们国家一穷二白,现在却能发展得如此繁荣。”也如小说作者梁晓声所言,生活变好了,更要看看从前。忆苦思甜,温故知新。——程红,《人民日报》
在《人世间》中,我们一次次被世间真情所感动。周父、周母的舐犊深情,秉昆和妻子郑娟撑起家庭重担的堅韧,曲老太太和金主任等老干部对党性原则的坚持……小人物的善,从家长里短、柴米油盐中,点点滴滴地渗透出来,成为充满烟火气、触手可及的善。刻画这样的善,是《人世间》最温情的价值选择,它让观众看见并相信“人间值得”,进而深深爱上主题曲中所唱的那一句,“平凡的我们,撑起屋檐之下一方烟火”。——李佳,《解放日报》朝花周刊(资料来源于:《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
(编辑:王冠婷)D625B413-F66A-44DE-BB27-0BE32221F6B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