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视频/本刊记者 萧军
扫码观看精彩视频
无人机植保员王行。
配药。
农户王庆林(右)感慨“科技改变农业”。
换块电池继续飞行。
农户王庆林签署无人机植保作业单。
作业完毕,王行和同事耿自越一起将植保无人机抬上车。
近年来,随着农业科技化水平不断提升,无人机植保员这个职业出现在大众的视野。2022 年4 月12 日早7 点,在北京市平谷区南独乐河村南的一片桃林里,王行手持无人机遥控器,规划着无人机飞行路线,以便无人机能规避障碍物,对农作物精准喷洒农药。
王行,1995 年出生在河北邯郸的农村,从小见惯了父辈背着沉重的喷雾器,在田间地头忙碌。从河北北方学院毕业后,王行在北京互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那时,公司正组建无人机植保飞防队,王行便报名参加了蓝天飞扬无人机植保员培训,并顺利取得无人机植保员飞行资格证。如今他已成长为公司无人机植保飞防队队长。
想当一名无人机植保员并不简单,王行说:“不仅要懂传统农业和现代新型农业知识、熟悉各种农药配比以及配伍禁忌,还要熟练掌握无人机技术,二者结合,是一名优秀植保员的必备素质。”
装药、起飞、喷洒。在王行的遥控下,植保无人机的螺旋桨高速旋转,嗡嗡地飞向桃林上空。低空穿梭、空中悬停、拐弯、掉头,一切都在王行的掌控之中。无人机所经之处,农药被均匀地喷洒在桃树上。
无人机植保作业省时、省力、效率高。“这片70 亩的桃林,往年靠人工打药最少3 到4 人,花上5 天的时间;现在用无人机作业,3 个小时就能轻松搞定,而且药量比以前节省了三分之一!”农户王庆林深有感触。
不过,王行的无人机植保作业科普工作,还是遇到了很多困难:现在很多农户因为担心药效等问题,对无人机植保始终保持观望的态度。作为无人机植保员,需要提高农户对无人机植保的认识和接纳,引导他们科学看待无人机植保的优势,让农户们早使用早受益。王行说,他已深深爱上了这份工作——作为农民的儿子,能用科技诠释现代农业,他倍感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