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 林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的常见疾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角膜炎症反应性疾病,临床上以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为主,是当前临床上危害最严重的感染性眼病之一,严重时可致盲,为角膜疾病致盲的首要因素[1,2]。单纯的西药局部或是全身治疗的效果不满意,许多研究指出,在西医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医药治疗不失为一种新的治疗途径和方向。中医学认为病毒性角膜炎的病位在黑睛,属风轮,内应肝胆,治疗中需从肝胆着手[3]。目又是火之门户,因而在此病的急性发作阶段以肝火上炎最为常见,治疗中清肝泻火是关键。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患者在应用西药抗病毒治疗、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等常规西医治疗措施的基础上应用中药龙胆明目汤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眼科2018年2月—2020年9月诊治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10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组:对照组有54例,患眼58只,其中男30例患眼33只,女24例患眼25只;年龄30~63岁,平均(49.5±6.1)岁;分型:深层型10例,浅层型32例,混合型12例。观察组有54例,患眼60只,其中男29例患眼34只,女25例患眼26只;年龄28~64岁,平均(49.7±6.3)岁;分型:深层型11例,浅层型30例,混合型13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经相关检查确诊为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②符合中医学中肝火炽盛证的辨证标准;③近3个月内眼部或全身未使用过抗病毒药物、激素;④年龄18~65岁,性别不限。排除标准:①合并白内障、青光眼、眼外伤等其他眼部疾病者;②合并心肝肾功能障碍等其他严重疾病者;③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④妊娠期、哺乳期患者;⑤未按规定用药、失访的患者。
1.3 方法对照组患者给予西药抗病毒药物和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治疗: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每次滴眼2滴,每2 h滴眼1次,每日滴眼7~8次。阿昔洛韦片为全身抗病毒药物,口服0.2 g/次,每日服药5次,连续服药1个月。在上述基础上,予患者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B2。观察组患者在上述治疗措施基础上应用龙胆明目汤治疗,组方:龙胆草、栀子、蝉蜕、车前子、赤芍、香附、大黄各10 g。随症加减:对于眼红痛,且泪液胶黏者将车前子改为15 g,并加黄芩10 g;对于眼干涩不爽、视物模糊者减大黄和栀子各5 g,加生地黄、黄芪、玄参各10 g。水煎服,每日1剂,煎汁300 ml,分成早晚2次饭后温服。2组患者均连续给药1个月。
1.4 观察指标①疗效判定标准:治愈:治疗后全部临床症状消失,且荧光素染色为阴性,KP消失或为棕色;显效: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缓解,临床症状评分降低≥75%,荧光素染色为阴性或是弱阳性,KP为棕色;有效:患者的临床症状评分降低50%~74%,荧光素染色为阳性;无效:治疗后患者自觉眼部症状、视力等均无明显改善。②临床症状评分:对患者的眼部疼痛、畏光、流泪、结膜充血、角膜知觉减退、角膜着色范围、角膜生翳深度等临床症状体征进行评分,无症状、轻度症状、中度症状、重度症状分别记分0分、1分、2分、3分。③治愈时间:从开始治疗到患者的疗效评估为治愈的时间。④视力:治疗前后分别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对患者进行视力的检测,若有屈光不正者则以最佳矫正视力为记录结果。⑤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收集整理治疗期间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在患者治愈后随访6个月,记录角膜炎的复发率。
1.5 统计学方法使用SPSS 23.0软件检验数据,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等级资料行Ridit检验,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总有效率治疗1个月后,2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总有效率比较 (例,%)
2.2 临床症状评分治疗1个月后,2组的临床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但观察组治疗后的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2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分,
2.3 视力水平2组患者治疗前的视力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的视力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病毒性角膜炎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比较 (例,%)
2.4 治愈时间观察组治愈时间平均(14.58±3.29)d,对照组治愈时间平均(19.54±4.87)d,2组之间比较t=6.202,P=0.000<0.05。
2.5 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2组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其中对照组仅有4例出现不良反应(6.90%,4/58),其中恶心2例,上腹部不适2例;观察组仅有3例出现不良反应(5.00%,2/60),其中恶心1例,上腹部不适2例;2组对比χ2=0.153,P=0.696>0.05。治愈后随访6个月,对照组的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为14.29%(7/49),观察组的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为27.59%(16/58),2组对比χ2=4.763,P=0.029<0.05。
病毒性角膜炎是眼科的多发病,主要是由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引起的角膜炎。HSV病毒可以分成2型,其中Ⅰ型病毒主要感染口腔、唇部、眼部,是较大的DNA病毒,存在十分广泛,对于神经组织和来源于外胚叶的上皮细胞亲和力较高。当眼、唇、口腔黏膜等部位的上皮受到损害时,该病毒即可进入到基底细胞内[4,5]。Ⅱ型病毒通常是生殖器病毒株。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角膜炎多是由Ⅰ型病毒引起的,偶可见Ⅱ型病毒。病毒性角膜炎的病程长,且病情易反复发作,临床上尚无根治方法,西医学多采用抗病毒药物、糖皮质激素、干扰素等药物治疗,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是复发率较高,远期疗效不佳。本次研究中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更昔洛韦滴眼液是常用抗病毒药物,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疱疹病毒活性、治疗巨细胞病毒感染的药物,脂溶性和水溶性较好,在用药后能通过泪膜的水液层和脂质层到达角膜表面,快速发挥其抗病毒作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病情好转。
近年来随着中西医结合疗法的快速发展和中医药在多科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推广,不少学者提出中医药在角膜炎治疗中有独特优势。中医学中无病毒性角膜炎的病名,但是根据其临床表现等可归属到“黑睛翳”的范畴中,认为其病因主要有六淫、七情内伤、饮食不节、内伤劳倦、瘀血与痰饮、正气不足等[6,7]。在病机方面的认识,历代医家各有侧重,各有千秋,但总体而言不乏相似之处。《审视瑶函》中指出主要责任脏腑为肝脏,肝在窍为目,目为外候。《素问·金匮真言论》中指出风热之邪为此病病机之本,久病伤肾至阴虚内热,外感风邪,交攻于目,导致久病致虚。总体来说,肝脏是人体五脏之阳,是将军之官,喜条达而恶抑郁,因此其功能偏阳性。肝主升主动,主疏泄,疏通畅达全身气机,促进气血津液的运行输布。肝主藏血,主管贮藏、调血量,防出血。黑睛属风轮,内应肝脏。足厥阴肝经之脉上连目系,支脉循经眼眶峡部。肝气血精气循经络上注于目。在肝气调和疏泄之下,肝血充足濡养之下,才有精明视物。如肝热上扰、肝火上炎、肝风上扰等攻于目,风热邪毒,轻扬炎上,直中肝经,循经犯目,蒸灼于黑睛导致目生翳障[8]。因此,病毒性角膜炎的中医学病机总体可以概况为:素体阴虚,复感风邪,或是久病正虚、正气不足,或是房劳过度,损伤肝肾,最终导致虚火上炎于目,灼伤黑睛;瘀血内阻于目络,痰湿郁而化火,上犯清窍,加上外邪滞留,损伤黑睛,产生星膜翳障。简而言之,此病病机多为实多虚少,初期多为肝胆风热证;随着病情的发展到肝胆湿热或是火盛之证。在临床治疗中,由于眼为五官之一,与人体的脏腑、经络、气血等密切相关,在治疗中需内外兼治,以辨证为基础,做到辨证施治[9]。本研究中选取的患者辨证为肝火炽盛证,治疗中宜清肝泻火。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对患者应用龙胆明目汤治疗,本方由龙胆草、车前子、栀子、赤芍、蝉蜕、大黄、香附等组成,方中的龙胆草、香附具有清热燥湿、清肝泻火之效;赤芍能清热凉血、清肝退赤;蝉蜕具有疏风解热、退翳明目之效;车前子可清热利湿;大黄能泻火解毒、清热凉血;香附具有行气退翳之效。全方诸药合用,共奏疏风利湿、清肝泻火、凉血、理气之效,对症肝火炽盛证的病因,使患者诸症得消。同时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结合患者的证候特点,随症加减,在原方的基础上加减,如对于眼红痛者增加车前子的用量,并加用黄芩,以增强方剂的清热利湿之效;又如对于眼干涩不爽、视物模糊的患者减大黄和栀子的剂量,并增加生地黄、玄参和黄芪,以起到益气养阴之效。在中药口服治疗的基础上,配合西药阿昔洛韦片口服和更昔洛韦滴眼液滴眼治疗,将中西医疗法结合起来,将全身治疗与局部治疗结合起来应用,内外兼治,以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本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且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视力优于对照组,P<0.05;龙胆明目汤的应用有助于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现代药理学研究指出:本方中的龙胆草能影响体液、细胞免疫功能,促进机体免疫功能改善,进一步抑制病毒复制,与抗病毒药物配合应用提高抗病毒疗效。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且随访6个月观察组的病毒性角膜炎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证明龙胆明目汤联合西药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的远期疗效肯定,有助于预防病毒性角膜炎的反复发作。
综上所述,龙胆明目汤联合更昔洛韦滴眼液治疗病毒性角膜炎疗效肯定,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缓解,促进患者早日康复,预防病情的反复发作,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