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老公园改造的牡丹园植物景观营造
——以上海天山公园牡丹园为例

2022-07-02 14:46赵玉兰
绿色科技 2022年11期
关键词:牡丹园花期牡丹

赵玉兰

(上海长宁公园绿化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上海 200042)

1 引言

牡丹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名花,花大色艳,雍容华贵,以其“国色天香”而被誉为“花中之王”。牡丹不仅花形优美,更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园林景观中应用极为广泛,牡丹园也往往成为城市公园最具特色和最吸引人的专类园[1]。牡丹园是以收集牡丹及其同属原生种与其栽培品种,并通过园林植物造景方式进行展示的专类园区[2,3]。牡丹园主要分为展示型和造景型两类,展示型牡丹园以牡丹品种收集与展示为主,以资源收集、科学研究和展示观赏为主,如上海植物园牡丹专类园[3]、洛阳国际牡丹园[4]、中国国花园洛阳[4]、隋唐植物园千姿牡丹园[4,5]、曹州牡丹园等[6];造景型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题,通过多样化植物的造景,如杭州花港观鱼牡丹园,选择优良牡丹品种以及黑松、红枫、鸡爪槭、梅花、樱花、杜鹃等优美植物,进行植物造景,形成可赏可观可憩的特色植物景观[7]。

上海天山公园前身为1959年建成的法华公园,1975年改名为天山公园。经过60多年的发展,形成以高大乔木为主体、葫芦岛为主景的公园景观。为了促进公园绿地结构优化和功能提升[8],丰富特色花卉植物景观,提升公园文化内涵,在公园景观提升改造中,结合公园与法华牡丹的渊源,新建牡丹园。自南宋以来,上海法华地区广植牡丹,培育牡丹精品,曾称绝江南。

因此,新建牡丹园突出法华牡丹文化的传承,将人文精神与园林空间渗透结合,充分利用公园原有植物景观,引进优良牡丹品种和其它观赏植物,通过牡丹组景布置,营造牡丹主景突出、植物景观多样的造景型牡丹园。

2 牡丹园选址

新建景观与原有景观的自然渗透和有机融合是老公园改造的关键,天山公园牡丹园的选址也遵循该原则。经过反复踏勘和比较,选择公园西侧小草坪区作为新建牡丹园的园址,面积800 m2。场地东北高西南低,排水良好,通风透光,符合肉质根牡丹喜干忌涝、喜阳耐寒的习性。同时,原有树木种类比较丰富,常绿乔木与落叶乔木比例接近1.2∶1,香樟、女贞、雪松等常绿树种枝叶茂盛,林冠线丰富,适合作为牡丹园的背景渲染,也弥补落叶植物牡丹冬季萧条景色。

3 牡丹园植物景观设计

牡丹是牡丹园主角,也是专类园展示主体,根据牡丹观赏特性和天山公园植物空间布局特性,结合牡丹园周边植物配置现状,以“同中求不同,不同中求同”为原则,在植物配置设计中,运用多种造园手法,做到牡丹主景突出、整体植物景观协调、牡丹组景造园功能显著和四季有景可赏的造园目标。

(1)以营造高品质牡丹专类园为目标,新植老牡丹为重点,引进了5株株龄在60~70年老牡丹和2株株龄百年的牡丹王,以形成上海公园鲜见的古牡丹群;同时,配置花色丰富的多种牡丹品种,丰富牡丹品种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同时,混植牡丹近缘种芍药品种,丰富牡丹园植物景观,延长牡丹园观赏期。

(2)牡丹虽然在盛花期间美丽壮观,但非花期的观赏价值明显降低,尤其在夏末秋初,牡丹叶子败落,乏景可观。因此,植物配置采用多种牡丹组景形式,利用造型植物丰富牡丹园景观,四季有景,游客能感受植物萌发、叶绿、花开、落叶、裸木的季相变化。

(3)丰富牡丹栽植方式,以场地原有的常绿树与针叶树围合成绿色背景,烘托花卉景观,将牡丹与造型植物、牡丹与牡丹亭、牡丹与景石及其它花卉协调配置,形成细腻组景,体现牡丹园的精致与华贵。

(4)融入牡丹文化,作为天山公园改造提升的点睛之笔,增设牡丹亭,强化园林建筑的牡丹文化内涵,形成牡丹园赏景中心。牡丹亭造型别致精细,护栏装饰细节烙上牡丹花纹样,烘托浓郁的牡丹元素,衍生牡丹文化观览内容,为游客提供休憩娱乐场地,更好地体验牡丹文化。

4 植物选择

4.1 牡丹品种选择

根据牡丹生物学习性以及上海气候、土壤状况,除了栽植牡丹王及老牡丹外,主要选择日本牡丹与中原牡丹品种,栽植20个牡丹品种,包括白色、粉色、大红色、红色、黄色、玫红、紫红和绿色等8个色系,合计858株。其中,白色的有白丹凤,粉色的有赵粉、八重樱、肉芙蓉、奥运圣火、玉面桃花、绿幕隐玉、时雨云,大红色的有日月锦,红色的有芳菲、花王、洛阳红、首案红、红宝石、珊瑚红,黄色的有海黄、金阁,玫红色的有太阳,紫红色的有岛大臣,绿色的有豆绿等。

在牡丹品种来源的选择上,日本牡丹品种包括八重樱、日月锦、芳菲、花王、海黄、太阳和岛大臣等7种,花色鲜艳,重瓣性不强,花型多扁平整齐,花梗挺硬,瓣质厚,抗性强;而中原牡丹13种,包括白丹凤、赵粉、肉芙蓉、奥运圣火、玉面桃花、绿幕隐玉、时雨云、洛阳红、首案红、红宝石、珊瑚红,金阁、豆绿等品种,变异多,花型全,花色齐,适应广,有利于丰富牡丹园的品种花型和花色。

4.2 造型植物选择

根据牡丹园的设计理念,除了牡丹为主题植物之外,还配置多样化植物。重点选择造型植物,利用造型植物枝条的明显方向以及空间探求感,营造空间层次和景深。主要选择造型罗汉松、羽毛枫、红花檵木等,与老牡丹的树姿相协调,形成树干倾斜、干间搭配与变化等配置效果,烘托牡丹园的整体景观效果。

5 植物景观营造

牡丹园植物景观营造以牡丹植物造景为主,合理配置乔木、灌木、宿根花卉和草坪,不仅要符合多样性植物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习性,弥补牡丹花期较短的不足;同时,还要传承和弘扬牡丹文化,言意境,讲韵味,突出诗情画意,营造人花合一的意境空间。

5.1 主景牡丹

牡丹园充分考虑牡丹的生长习性,营造起伏微地形,立体展示牡丹花景。重点栽植7株老牡丹(包含2株‘白丹凤’百年牡丹王),奠定了牡丹园的牡丹主景。同时,为了丰富牡丹的观赏性,延长牡丹观赏期,引进18个日本牡丹与中原牡丹品种,突出花量大、花期长、花色艳丽的优良品种,并与花期较晚的芍药品种混植,形成多花色、多花型和多花期的搭配组合,相互映衬,五彩缤纷,各显其韵[9];另外,除了牡丹主景外,配置造型植物,散置湖石,改变以往牡丹园栽植单一成片群植,层次感差,尤其缺乏季相变化的局限,形成重写意、重姿态的园林意境。

5.2 组景牡丹

牡丹花季盛放效果壮观,花期过后,观赏效果明显降低,尤其上海夏末秋初气温高,叶子枯萎和凋落现象比较明显。因此,采用牡丹组景模式[10],将牡丹与造型植物、湖石的配植作为景观营造特色,采用不等边三角形为基本造景单元,再由多个单元构成复合单元,通过植物之间相互衬托,促进牡丹花开更加妖娆。

配置方式一:造型牡丹王+老牡丹+罗汉松+羽毛枫+垂丝海棠(图1)。根据现场建筑物特点,以牡丹亭前为主景,利用背景植物形成林冠线,确定牡丹亭前景观为全园的视觉焦点,根据牡丹向阳斯盛的特点,突出牡丹王与朝南地形相连接的植栽方式;同时,为了与造型罗汉松呼应和协调平衡,栽植羽毛枫作为三角形顶点,构成不等边三角形。秋季,观叶类羽毛枫作为组景的背景植物,展现渐变绚丽的秋色及飘逸、雅致的树姿。冬季,组景的常绿植物造型罗汉松作为骨架支撑园景风貌,并配置其他有姿态的植物成群。

图1 植物配置方式一实景

配置方式二:老牡丹+造型罗汉松++羽毛枫+红花檵木球(图2、3)。牡丹园被公园主干道及通往牡丹亭的园路围绕,为了使游客闲庭信步之间,从四面都能满足观赏需求,运用造型罗汉松主树与配树组合的配置方式,弥补园路观赏面的不足,协调全方位景观,形成步移景异的景观面。同时,春初红花檵木球花期先于牡丹,在牡丹盛开前,成为树坛的“预热”铺垫。

图2 配置方式二的设计

图3 植物配置方式二实景

5.3 球形植物过渡

为了促进树坛植物组合之间的关联性,匹配造型罗汉松、羽毛枫等整型植物,协调种植球形灌木。通过球型植物的个体节奏,表现树坛的跳跃性景观;利用球形植物的顺序排列延续,营造空间广延性,如造型罗汉松与老牡丹、造型罗汉松与垂丝海棠以及造型罗汉松之间,通过点植若干红花檵木球,起到统一树坛景观的效果,也增添树坛冬季景色。

5.4 散置湖石

模仿自然风景,散置牡丹园湖石,结合树坛内植物位置及造型,通过置石叠砌,比例合宜,以简胜繁,营造树坛平仄参差的层次感(图4)。

湖石无定形,每一块石纹、石理皆不同,根据主要视线方向、游园观赏线,以天然山水为镜,选择景石观赏面,布置位置,摆放角度,适地适石,体现湖石之灵性。

图4 散置湖石营造层次感

6 植物景观结构

6.1 观赏面

园林景物分仰观和俯观,牡丹、芍药植株矮,适合俯观景观,通过栽植更高的小乔木和灌木,如造型罗汉松、垂丝海棠等,将观赏的视线引向仰视,形成俯视和仰视相结合观赏面,丰富牡丹园的观赏层面。

6.2 花期

原草坪区缺乏春景植物,为丰富春季花卉植物景观,配置茶梅、紫荆、垂丝海棠、红花檵木球、春鹃等春花植物;通过合理配置芍药与牡丹,突出芍药品种混植,丰富花型花色,也有效延长了观花期,增强了牡丹园观赏价值;而紫薇、栀子花、桂花等应用,形成春、夏、秋、冬的花期组合,则呈现出牡丹园花卉组合的季相景观(图5)。

图5 秋季观赏效果

6.3 组景

通过牡丹混植芍药,并配置造型植物罗汉松、羽毛枫、垂丝海棠、瓜子黄杨球、红花檵木球等(图6),延长了牡丹园的花期和观赏期,并利用微地形变化点缀湖石的自然式布置,丰富牡丹园植物景观多样性。

同时,保留原有广玉兰、桂花、湿地松等常绿树以及鸡爪槭等色叶树为背景,林间树下成片栽植茶梅、杜鹃、栀子花等花灌木,营造四季更迭、景因人异的景象。

图6 组景配置效果

7 结论与建议

上海天山公园结合老公园改造,新建的牡丹园在以牡丹造景为主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原有植被的空间分割和背景渲染作用,延续公园的植物景观外貌;同时,通过物种和群落格局的重构[11],精细配置乔、灌木及草坪、花卉,与硬质景观取得动态平衡[12]。

在牡丹品种选择上,优先考虑引种牡丹的生态适应性,选择适应雨水多、土壤黏性大、地下水位高、夏季炎热等的品种[13],重点选择传统品种老牡丹与多样的日本牡丹品种及中原牡丹品种。在植物配置上,利用丰富牡丹品种的多花色与差异性花期,并利用造型植物、花灌木、秋色叶植物进行组景牡丹配置,丰富牡丹园植物景观多样性,延长观赏期。

牡丹是我国最富盛名的传统观赏花卉,承载着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充分拓展和利用丰富的传统文化内容及表现形式,并与牡丹文化相融合[14,15],形成文化内涵丰富、园林意境深远、植物景观优美的牡丹主题园,提升公园植物景观的文化内涵。

牡丹的观赏方式也兼收并蓄,既保留了牡丹的传统观赏模式,又进行了组景观赏方式的探索。结合公园特性,考虑到牡丹园的四季观赏,以造型植物的景观营造,延续牡丹园观赏效果,提高牡丹园的魅力。

猜你喜欢
牡丹园花期牡丹
牡丹
赏牡丹
娇艳花期
河北省保定市:太行深处秀美花田
蓟州牡丹园
中国国花园园林植物配置调查研究
绿牡丹
在高原
艳阳之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