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寒钦
英国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早在《空的空间》 (1968) 一书里集中地对演出的空间问题展开了详尽地分析。其作出了一个对戏剧空间的最简定义— “我们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
对于传统的戏剧空间来讲,观众空间与演员空间是分离的,著名的“第四堵墙”理论将舞台上的虚拟世界与观众所处的现实世界分隔开来,观众与演员也许在精神上能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同处”,但因为“第四堵墙”的存在,观众无法与演员置身于同一个戏剧空间中。
如今火热的沉浸式戏剧则是将这“第四堵墙”打破,使观演区域在现实空间中进一步地靠近甚至消除,也使观演关系的界限变得模糊。沉浸式戏剧通过建立“联结”,让精神与现实得以在戏剧空间之中融合,本文着重论述的就是构建沉浸式戏剧空间的“联结”—交互设计—是如何发挥其架构作用的。
沉浸式戏剧作为一个新兴的戏剧品种,还尚未有切实准确的定义。在大量市场需求的催化下,层出不穷的沉浸式戏剧品类也难免在质量上良莠不齐。为避免产生歧义,以下主要以英国Punchdrunk 出品的《不眠之夜》及开心麻花旗下的《里弄1992》作为标准及主要案例,阐述交互设计在沉浸式戏剧空间中的架构作用。二者都是上海本土极具代表性的沉浸式话剧,且相对较大的规模也使其例证更具全面性。《不眠之夜》在英国2003 年首演至今,一度成为沉浸式戏剧的代名词,2016 年驻演上海,成绩斐然,据《九派新闻》的报道,其在上海5 年间的平均上座率高达95%,创造了3.8 亿元的营收,也是因为《不眠之夜》的出现,掀起了国内市场沉浸式戏剧的浪潮;而《里弄1992》作为近年较新的本土原创沉浸式戏剧,主打上海老街坊的温情回忆,口碑优异(截至2022 年2 月15 日,其大麦网评分为9.0,属“极好”区间),有着基于成功案例的大胆创新,同时也具有开心麻花一贯的“下沉”特质,娱乐性和普适性进一步加强。二者在性质上一脉相承、在风格上各有侧重,且为一旧一新,互为补足。
《里弄1992》
感官交互是最直接的构筑空间真实性的交互设计,从VR 到AR,沉浸式体验的先导多是从感官的真实上着手的,如果把构筑戏剧空间比作造房子,那感官交互无疑是沉浸式戏剧空间的基石。沉浸式戏剧对于感官上的交互涉及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甚至于味觉等全方面的刺激。通过多感官的联动,使观众获得如同现实般的真实感。
《里弄1992》在感官交互上下足了功夫,开心麻花的团队在北外滩来福士的地下二层复原了上海老弄堂的样貌,演员们穿上了那个时代的衣服,不论是身着校服的学生,还是扮相嬉皮的街头混混又或是时髦摩登的发廊姐姐,每一个形象和场景都具有典型性。场景中的所有物品和道具都是真实存在且能够触碰的,演员甚至有时会拿出跳绳毽子一类充满童年回忆的玩具,邀请观众一起游戏。而通过这些游戏的比拼,观众还能赚取到奖励的白兰币,这些白兰币除了可以用作之后抽奖或买线索外,还能购买一些富有童年回忆的小零食,重温当年最爱的味道。为了营造更真实的氛围,里弄中充分利用了嗅觉与听觉对记忆与情感的唤醒作用。四处满溢的上海市花—玉兰花的清香,为观众平添了一份上海老街的梦幻感;极具时代感的童年音乐也分别贯穿于全剧各个节点,在情感上将观众拉回小时候聚在巷子口听广播、看电视的午后。
感官的交互除了如上述给予观众真实感外,还能在一些情况下起到很好的情绪辅助作用。例如在《不眠之夜》中,当观众进入剧场时会通过一条漫长且黑暗的走廊,这里正是利用了视觉交互的特性屏蔽了一切庞杂信息,帮助观众摒除杂念,用仅有的出口光亮引导观众走入梦幻般的戏剧空间。观众还会被要求戴上象征“幽灵”身份的面具,再通过禁用手机以及限制自由交流,进一步将观众从社会身份中抽离出来,做好开启另一重身份的准备。此外,工作人员会戴上黑色面具,演员则不会戴面具,这种心照不宣的事前约定可以让观众在完全不会出戏的情况下获得安全保障及服务,是视觉交互上很好的运用案例。随后观众可以在休息区的酒吧喝一杯免费的鸡尾酒,酒精的刺激与鸡尾酒的甜味会很快让人进入一种即将加入一场舞会的兴奋感,且贴合了剧中人物出场的场景设定。在剧情的进展中某些观众还有可能触发随机的一对一隐藏事件,演员不但会直接拉起观众的手,甚至有的会在观众的面具上留下吻痕,真实触碰戏剧人物的感受是无比真实且直击人心的。
综上,在还未用错综复杂的剧情和引人入胜的表演让观众眼花缭乱之前,最直观的感官交互已经为观众进一步的“浸没”做好了完善准备,让他们在这个梦幻的戏剧空间中先有了“立足之地”。
感官的交互是戏剧空间中的基石,那观演的交互就好比空间中纵横交错的楼梯,它一方面作为连接沟通了观众与演员,另一方面则给了戏剧空间更多重的维度与纵深。
《里弄1992》
传统的镜框式戏剧舞台是与观众席完全分隔的,而沉浸式戏剧则没有这种严格的观演区域划分,观众完全与演员近距离的接触,演员会与观众交流,观众则跟随演员的视角推动剧情。这样的近距离交互不仅仅是物理概念上的近,例如《里弄1992》中玩家是作为女主角的同学被邀请到里弄的,在身份上也突破了观众和演员的关系,达到了心理层面的“近距离”。观众还会在接下来的任务中被委托前去探听里弄中的消息,需要与各个角色进行主动交流,而此时这个观众就不得不代入自己在剧中的身份去进行对话,他在空间中的戏剧行为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此刻在其他观众的视角里,这位观众的身份也变成了角色。
除了观众身份与角色界限的模糊,观众的观剧视角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戏剧空间中的场景是充满流动性的,表演也会发生在任何地方。在《不眠之夜》中,不论观众跟随的是哪位角色,都要跟着他们游走于各个场景,当然观众也可以选择自由地在这6000 平方米、6 层楼、90 个房间的“剧场”中随意探索,让我们暂且刨除有可能出现的体力问题,场景的不断流变能持续带给观众新鲜感,真正做到了“移步换景”,同时因为人物跟随视角的特性,沉浸式戏剧还会给人以不同视点的情感体验,例如在演出开场时麦克白夫人会和邓肯国王在一楼跳舞,此时一些驻足在一楼观赏的观众视角是平视的,而跟随麦克白登上二楼观看跳舞的观众,则会从一个窥探俯视的视角观看这场舞蹈,此时视角传递的情绪便变了样。而楼下的观众也会发现二楼的麦克白“审视”着楼下的邓肯国王,从而会对麦克白的人物形象及接下来的事件抱有心理预期。不同的视角造成别样的心理效应,这让观众不自觉代入到所跟随角色的情绪状态,如果观众跟随的是邓肯国王,麦克白行事作风的心狠手辣便被看在眼里,而如果是跟随麦克白,则会更多体会到这位凶手内心的脆弱,不同视点下人物性格命运的展现有着不同的角度,也使得戏剧空间变得多维。
独特的观演体验是沉浸式戏剧的主要特征,有别于传统戏剧仅在镜框式舞台上制造“幻觉”,沉浸式戏剧不但拓宽了物理空间,拉近了观演距离,同时也更强化了观众的心理认同,制造出环绕在观众周遭的真实幻觉。
让我们继续将空间比作一个巨大的房子,那叙事的交互就好比大堂中央闪耀着火苗的壁炉,壁炉照亮了空间中的每一个黑暗角落,同时使得空间和人物都显得更加立体,观众也能切实体验到“火苗”传递的温度,体会到戏剧空间中鲜活不息的生命力。
传统的戏剧叙事模式通常是线性、平面的,即便在时间线上有跳跃,但展现在观众面前的每一场,通常只有单一时空中的一部分。而沉浸式戏剧的叙事方式与传统戏剧很不一样,戏剧空间的立体性使得同一时间不同空间的故事并行成为可能,这也增添了符合现实逻辑的真实性,同时也方便观众从不同角度了解剧情和人物。
在主线故事之外,沉浸式戏剧的空间内还隐藏了很多支线剧情及碎片化的信息,支线剧情通常是人物关系的补足或同一时间发生的额外故事,这也使得沉浸式戏剧的文本丰富性与包容性变得异常强大。例如在《不眠之夜》上海版中就加入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白蛇传故事,演绎了白娘子喝下雄黄酒,化作白蛇飞身一跃上房梁的情节,同时,在《白蛇传》支线下的小青同样也是麦克白故事中的女巫,这样复合式的情节给中国的观众一种既陌生又熟悉的剧情跳脱感。如果说把完整的戏剧故事比作一棵大树的话,那主线剧情无疑就是主干,支线则构成了分出的枝丫,而这些碎片化的信息通常就是点缀的树叶。这些“树叶”有可能是剧中人物一些难以启齿的私人秘密,也有可能是他们的隐藏前史。例如在《里弄1992》中可以通过搜索场景或用白兰币兑换线索等方式获知一些里弄中的流言,如知道一些角色之间爱恨情仇的前史又或是某人日记本中被撕下的一页心中所想等。这些事件可能是某个暗线的重要拼图,也可能只是对于人物性格的一个补足,这样的方式让观众可以从一种窥视的角度多方面了解一个人物的背景与内心,我们可能会遗忘某人声泪涕下中讲出的一段故事,但却真的很难忘记通过自己掌握的蛛丝马迹拼凑出来的一段秘史,这正是碎片化叙事交互的魅力。
沉浸式戏剧中还有许多基于场景的碎片剧情散落各处,例如在《不眠之夜》中也许观众正在酒吧喝酒,又或是在某处观看演出,都可能会有演员用剧中角色的口吻前来攀谈聊天;楼梯的拐角处可能会遇上两个人在打架;在电梯里可能会碰上一个神秘阴森的黑衣女子……这些都发生在整个戏剧空间中。他们有的人也许有着别样的故事,因此引出一条主要角色背后的秘密,也有的可能什么也不是,但这样日常性质的交互无疑在增添了世界观真实性的同时激发了观众的探索欲望。
除去这些诱导观众探索的剧情设置,沉浸式戏剧通常还会直接通过设计,促使观众主动推进叙事,例如《里弄1992》中观众会分别基于跟随的角色组建小队,通过一系列调查并最后通过推理票选出“里弄吸血鬼”,这同样是将剧情的推动权移交给观众的做法。虽说该剧似乎还并未引入多结局的设定,观众的选择并不能影响原本剧情的大方向,但其过程俨然是通过叙事与观众的交互,使其感受到自己在剧情中的影响。
在叙事的交互中观众更容易进入到心流的体验中,从而如火光驱散冰冷般为整个戏剧空间都赋予了情感。通过让观众对剧情进行选择、探索、推动,让其在认知上与戏剧空间内的情感达到了统一。
沉浸式戏剧无疑是对传统戏剧的一次重大突破,其具有市面上其他艺术形式(如影视、游戏)所少有的立体感。通过交互设计与感官及情绪建立联结,沉浸式戏剧构筑了一个超越真实的戏剧空间,这个空间是物质与精神的融合,同时也是观众内心镜像的呈现。即便因为交互的需求,沉浸式戏剧难以在内容深度上进一步挖掘,其对演员与观众的素质要求也有着过于美好的希冀,但不可否认沉浸式戏剧的前景依旧一片大好。随着元宇宙概念的兴起,后现代与个人主义思潮的发展猛烈,交互所带有的私人体验性质变得异常被重视,就其形式而言,沉浸式戏剧无疑是戏剧艺术紧跟时代、突破传统的极好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