汀洲自绿
公元490年,北魏著名的文明太后冯氏去世,南齐派人来吊唁。当时出使北魏的两位南齐官员穿着平常的官服,这引起了北魏方的不满:“吊丧是有礼节的,怎么能穿着红色的官服进入令人悲痛的祭堂!”南齐方裴昭明等人回答说:“我们受本国朝廷之命前来吊丧,不敢轻易地更换服装。”
双方争执不下,魏孝文帝就找人和南齐的人辩论,成淹被推上了辩论的前台。这里就发生了一次关于丧葬礼仪的争执。
南齐人:“外来使节不能穿自家的官服,你们这规矩是从哪个经典来的?”
北魏人:“喜事和丧事不一样,衣着华丽是不能去吊丧的,这连三岁小孩都知道,你们却问这是出自哪本经典,使节之间的差距,咋这么大呢!”
南齐人:“两国之间的交往礼节,应该平等且标准一致。我们高帝(萧道成)去世的时候,你们李彪来吊丧,一开始也没穿丧服,我们也没说你们什么!”
北魏人:“你们的君主不能嚴格地遵守居丧礼仪,死者下葬一个月,就穿上了便服。李彪来的时候,你们君臣都穿金戴玉,首饰亮瞎人眼。如果没有你们主人的同意,李彪怎么敢一个人穿着丧服站在衣着华丽的你们中间!我们皇上仁义孝敬,他亲自守丧,住破屋,喝稀粥,怎么能和你们相比呢?”
……
南齐使者觉得,也行吧,人家尊孝道重规矩,没毛病。他们没带丧服,只能让北魏给配。这个事情很有趣,这是双方在吊丧礼节上的争执,最终北魏有理有据地赢得了这次辩论,并且让南齐使者遵从了自己的丧葬规矩。
中国从西晋灭亡分裂成南北两个部分,到再次统一,中间经历了超过270年的时间,在这段时期内,南方的汉族政权和北方存在汉族势力的外族政权之间进行了长期的角力。这种角力不仅仅存在于政治、军事和经济等硬实力方面,还存在于文化、制度和礼仪等软实力方面。谁能更代表中国,谁能更好地继承这块土地上传承下来的文化,谁就更有可能最终胜出,再次统一天下。
但话说回来,这些礼节及哀思行为,不管是真的也好,装的也好,都表现出对死去祖先的尊重及对孝道的重视。
北魏的人能驳倒南齐,就是站在了礼仪的高点,这说明双方都认可这一点,这已经是这片土地上深入人心的观念,谁做得更到位,似乎谁就更占理。
在同一年,南齐改了祭祀祖先的规矩,在祖先灵牌前供奉的是他们爱吃的东西,比如在宣皇帝灵牌前供奉面饼和鸭肉羹,在孝皇后灵牌前供奉嫩笋和鸭蛋,在高皇帝灵牌前供奉细肉和肉酱粥,在昭皇后灵牌前供奉清茶、粽子和烤鱼。
丧葬和祭祀只是礼仪的其中一类,但从这些地方看,似乎在这一时段(北魏孝文帝时期,南朝齐),南北方在一些礼仪上走在相反的方向,北方愈隆重,而南方偏敷衍。礼仪都是做样子,但会给天下人一个心理暗示,连华夏长久的礼仪传统都做不到位,汉人统治的南朝未见得比胡人统治的北朝更让汉人有归属感。
当然这种南北在软实力和硬实力上的对比是阶段性的,可能此消彼长,此起彼伏,但总体来说,在长线的角逐中,最终胜出的一方,一定是在各条战线上综合实力更强的一方。礼仪怕也不能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