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触媒视角下工业园更新与优化设计策略*
——以厦门龙山万物工场为例

2022-07-01 04:59陈建华
南方建筑 2022年6期
关键词:触媒工场龙山

陈建华

引言

“城市触媒”(Urban Catalysts)概念由美国学者Wayne Attoe 和Donn Logan 提出[1]。该理论是通过分析美国城市设计所具有的特征而总结出来,至今已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目前,将触媒理论应用于工业园更新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在城市触媒理论下构建城市旧工业厂区更新的策略框架[2];提出触媒视角下工业遗产保护与活化策略[3];诠释城市触媒的产生机理和发生过程,探析工业遗产更新改造的触媒介入策略和发生机理[4]。可见,对于工业园更新的相关问题,城市触媒理论可应用于多种尺度层面的研究,对既有城市更新改造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通过解析触媒作用的过程,探寻对象所具备的触媒特征,是研究既有城市工业园触媒更新与优化的有效途径。

1 既有工业园触媒更新作用与特征

1.1 触媒作用过程

城市触媒理论聚焦于项目整体的触媒反应过程,该理论及其方法具有策略性和可控性,通过从局部介入更新,并按照阶段性计划持续渐进地完成目标[5]。其过程分三个步骤,分别是:选择起始触媒点,激活触媒要素并改善触媒媒介,以及把控触媒结果。其中,第一步与第三步强调触媒点的选择与触媒结果的可持续引导。而第二步则是研究触媒点更新改造的核心,因其涉及具体更新策略,以求达到激活触媒要素和改善触媒媒介的目的。即注重所选更新对象所在的城市公共空间、交通系统等触媒要素[6]和媒介的配置与优化。借助这些媒介加强触媒点与周边其他空间的相互作用,达到改善空间格局,产生联动效应的目的。因此,当所选的触媒点是既有城市工业园时,须系统的从既有城市工业园所处的街区环境、工业园内部空间、和园内建筑这三类尺度清晰的触媒要素来进行分析,厘清各层级中触媒要素的具体内容、关注要点、及其触媒更新特征的体现,从而形成触媒更新与优化设计策略的基本研究路线。

1.2 触媒特征

既有城市工业园触媒更新与优化设计策略研究的关键,在于探索不同要素所具备的触媒更新特征。根据韦恩·奥图等人的研究,既有城市工业园改造的触媒更新具有四个特征:其一,整体联动,即通过既有工业园的更新带动周边的连锁反应式发展,建立相互连接与协调耦合,避免与城市空间独立。以此引来更多资本的入驻,形成产业聚集,并吸引更多人群,激发空间活力;其二,新旧适应,即生产性功能转变为其他城市功能时,注重新功能的合理性与均衡性。既使旧空间与新功能相互匹配,建立合理的逻辑联系,又弥补城市功能缺失,满足市民需求;其三,文脉延续,即强调基于了解、研究工业园文脉的基础上更新园区空间,避免工业历史文化的缺失,同时亦保留既有城市工业园有别于其他对象的可识别性;其四,动态渐进,即改造结果应能承载或应对不同事件对物理环境的需求,弹性可变,且所产生的催化效果应当持续、逐步地对区域乃至城市的发展产生影响[7]。

2 案例概况与分析方法

2.1 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概况

龙山万物工场位于厦门市思明区龙山南路123 号,隶属20 世纪60 年代以后建成的龙山工业区,地处厦门市中心繁华地段。北临厦门城市次干道,南接龙山南路,并与龙山时尚中心文创园紧邻,西连厦门66 文创园,东侧距主干道不足500m,处于龙山文创园片区内。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是集数字科技企业、文创产业于一体的海峡两岸龙山文创园,以前是龙山工业园的若干小型加工企业,由厦门万科企业有限公司更新建设,完成旧厂房提升改造,总建筑面积约8300m2,于2018 年9 月改造完成并对外开放。龙山万物工场得到厦门思明区政府及各级职能部门的鼎力支持,被列为福建省“五个一批”重点项目。园区目前占地面积约13000m2,包括工场环境、烟囱广场、小剧场广场两个室外活动空间,以及新建建筑A 馆、B 馆、C 馆三栋建筑。

2.2 分析方法

综合POI 核密度可视化分析与空间句法分析工具,以及调研归纳等分析方法,判断功能定位合理性与街区、园区、建筑各尺度层面的触媒更新特征。

其一,采用核密度估计法来分析POI 数据在空间上的分布模式与集聚程度,据此判断各类功能业态在园区周边的聚集和空间分布形态特征[8,9]。采用空间句法线段角度模型进行计算,通过整合度与选择度值所表征的可达性和穿行性反映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分析,可观察街区尺度下是否具备动态渐进、整体联动、文脉延续的特征条件;

其二,采用空间句法视域分析工具,以全局视域整合度和连接度值所表征的视线渗透性、可达性和可理解度反映分析结果。同时结合实际调研确保分析结果更加客观[10-12],可观察园区尺度下是否具备新旧适应及整体联动特征;此外,依托实际调研与归纳分析,可观察建筑尺度下是否具备动态渐进特征。

3 厦门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触媒更新特征分析

3.1 街区尺度触媒特征

3.1.1 功能定位的动态渐进性特征分析

通过对2018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研究区域所在街区七类POI 数据的分布与数量的分析(图1),结合实际调研发现,改造后街区发展定位为文创和商业休闲,与所服务人群的需求基本吻合。餐饮设施与企业数量也在万物工场周边半径500m 内显著增长(图2),人流量也将得到提升。一定程度体现出文创园与周边片区功能融合与互补。餐饮与购物类设施的数量增长明显,增长幅度递增,且分布较为集中。短期来看,已反映出一定的功能动态渐进的特征,且分布集中体现出一定的聚集效应。但也需要注意相同业态的集中可能导致局部竞争力加大,增长趋势不易持久,存在短寿业态的隐患(图2)。

3.1.2 街区空间的整体联动特征分析

根据空间句法对园区及周边街区进行可达性分析结果表明,园区处于高可达性较高地段。园区紧邻的三条道路选择度较高,对外通行潜力较好。万物工场选择打开旧厂区围墙,让园区交通与这三条道路相连,进一步提升了可达性(图3)。分析结果显示,园区整合度均值接近中位数,街区整合度均值小于中位数,且选择度的情况刚好相反。说明园区相对于所在街区而言,可达性处于较高水平,对周边引导作用。但园内道路吸引通行的潜力有限,尽端式道路的负面影响显著。可见,街区空间具备整体联动特征,但内部道路仍有缺陷(表1)。

3.1.3 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的文脉延续特征分析

万物工场拆除铁皮厂房(表2)进行适度新建,在不影响街区结构的前提下,改变局部肌理,使园区建筑尺度与街区更加融合。园区西、南两侧适度退让出开放空间,提升了园区空间承载力。然而,由于周边高层建筑较多,园区内建构筑物辨识度有限。最能表现工业文脉特色的烟囱,未能通过合适的间距、形体或空间设计与邻近的建筑产生对话。且新建建筑立面形式和构成关系与周边建筑差异较大,工业特色风貌的传承略显不足。

3.2 园区尺度触媒特征

3.2.1 功能与空间布局的新旧适应特征分析

图1 龙山万物工场周边街区POI 核密度分布图

图2 龙山万物工场所在街区近三年各类POI 数量变化图

图3 龙山万物工场所在街区NAIN R800 与NACH R800分析结果

表1 园区及所在街区NAIN R800 与NACH R800 数值统计

表2 城市肌理与建筑风貌对比

表3 园区视域分析计算结果

通过视域分析发现(表3),园区西侧烟囱广场具有最好的视线渗透性, A 馆与B 馆之间的街巷空间视线渗透性位居其次。烟囱广场与中心街巷的交汇处整合度最高,中心街巷空间及联通谊爱路与龙山中路的南北向街巷空间位居第二。说明园区具有较高的可理解度[13],说明民众对园区空间结构的理解清晰。临街A 馆视线可达性较好,便于吸引人群,有利于商业运营。然而,两条尽端式通道导致B 馆和C 馆附近局部视线的可达性与渗透性均较低。且出现了商业建筑中典型的背街面空间,不仅难以布置功能,更难以吸引人流。

3.2.2 园区交通的整体联动特征分析

西侧开辟出的停车场地标高大于园区地坪,以台阶衔接园区,使人行和车行流线得以明确划分。停车位设计较充足,车行流线对于人行交通的干扰较少,具备一定的整体联动条件。位于丁字路口的园区主入口与城市道路之间有12m 的退让,虽已形成交通渗透空间,但缺少明确的空间界定标识,不利于交通引导。东侧人行次入口位于整排沿街商铺之间,不易被识别(图4)。此外,园区内部对于人行慢行交通体系尚有一定不足。

3.3 建筑尺度触媒特征

3.3.1 建构筑物与弹性空间的动态特征分析

园区内B馆是由多栋紧挨着的小厂房连通改造而成,改造中保留原有的空间轮廓,用轻型钢材连廊将两栋建筑连接。且内部空间通过轻型钢材进行垂直分隔,二层以钢构廊道进行连接。不仅增加室内空间的层次性与趣味感,同时是空间具有灵活性,可应对未来不同需求,具备动态性特征。然而,若干直跑楼梯各自独立,室内交通体系感相对不足;钢构架连廊与室外空间、景观廊道融合不紧密,园区建筑改造中的灰空间尚有不足(图5)。

3.3.2 园区文创生活渐进性特征分析

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是以企业为主体开展运营。园区实际开园时间仅一年半时间,依托不同形式的室内与室外空间主办相应主题的活动,如创意市集、音乐节、文创夜市等(表4),并开通公众号进行推广与宣传,旨在吸引更多关注与参与,增加园区的客户粘性。但仍有部分设施没有考虑到与园区文创结合,如儿童游乐设施,日常使用频率仅4 人次/日,节假日使用频率不足25 人次/日,且占用公共空间(图6)。

4 触媒优化设计策略

为发挥触媒作用,通过触媒特征分析,可从多个层次提取出厦门龙山万物工场的核心触媒要素,并建立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与相互作用,从而提出触媒要素更新与优化策略,推动工业园功能转型与改造设计的触媒更新。

4.1 触媒要素与优化内容

图4 园区入口空间及主要交通空间

图5 建筑室外连廊及通高空间

图6 室外活动设施

表4 园区重大活动

表5 既有城市工业园区改造设计触媒要素

通过对龙山万物工场的案例研究可发现,既有城市工业园的部分改造设计内容,与能否发挥触媒作用之间,存在着一定的联系。城市由原来的工业繁荣走向文化兴盛。其本质是通过功能联动、空间链接、文化传承等方式紧密连接各触媒要素,促进龙山万物工厂及周边区域协同发展,既突出地域园区特色,又带动城市的触媒效益复兴。因此,将既有城市工业园改造设计的触媒要素按照街区、园区、建筑尺度划分三类(表5)。深入研究每个触媒要素及其不同尺度层级,深入探讨产业转型与发展方向,深化龙山万物工场空间更新改造,提出具有系统性、针对性的触媒提升策略,实现与城市相邻地区的便捷联系和空间联动发展,激活衰落与废弃的厦门龙山旧工业园区。

4.2 触媒要素激活与更新策略

4.2.1 街区尺度要素触媒设计策略

(1)功能定位策略:在改造规划与城市设计中,功能定位注重与周边区域保持复合共生,工业园与周边区域的产业结构应具有多样互补性,避免单一功能业态的扩张蔓延,多样化业态可以形成互补,满足城市多元化发展需求。结合POI 分析,定期观测一定范围内各种功能业态的分布状态和数量情况。从而动态了解规划设计对象所处业态环境,构成与周边产业或相关改造项目互为复合互补的功能布局。现有的大量改造策略中,也关注到定位功能与周边的关系,但对于区域整体在功能类别与数量的比例关系、分布状态方面,尚有疏漏,尤其是必要的量化分析与对比不足。因此,在功能定位策略中应适当补充。

(2)整体联动设计策略:反映在物质空间层面的产业功能转型及其过程必将带来城市空间结构的变化。在改造规划设计中,结合空间句法模型分析,增强重要交通路径的可达性,优化路网结构[14]。打通过于封闭的园区空间,选择与可达性较高城市道路建立交通联系,由点成线,由线及面,有利于和周边区域联动发展。通常,由于外部交通在设计红线范围外,不易于考量提升可达性的方式。因此需要通过对街区尺度下的道路整合度与选择度进行分析,从而判断,通过在红线内连通哪些交通流线、增设哪些对外出入口、以及形成何种对外交通衔接方式等具体手段与措施,提升整体联动性。

(3)文脉延续设计策略:宜结合图底理论,梳理现状空间结构,城市设计中提取原有空间肌理后进行局部重构,在尊重城市肌理的同时进行循序渐进地更新活化[15]。既有城市工业园、建筑与所含工艺、工具、独特城镇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包括厂房建筑、机械设备、工厂矿场、构筑物、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等(图7),具有历史、技术、社会与科学价值,更新优化设计应充分利用其原有的空间特色优势延续并拓展新功能需求,既持续利用了园区荒废厂房,又增加龙山万物工场文化精神感召力,形成工业园与城市肌理相容的空间特色及其可识别性,提升触媒效应。对于加建空间应充分结合既有厂房,扩建比例关系协调一致,形态尺度、模数与原有厂区机理统一,实现既有工业空间持续传承更新。此外,小尺度触媒空间设计人性化,吸引民众交往驻留,激发园区整体活力。新旧建筑和谐共生,强化灰空间的连接与融合,也可以插入室外庭院,整合转换新旧空间,缓解两者之间的冲突,创造具有鲜明气场的过渡空间。新旧空间既可以相互独立,又可以融为一体,新旧对话且有机融合。

4.2.2 园区尺度要素触媒设计策略

(1)园区功能构成策略:根据民众活动与空间形态触媒特征,可以将既有工业园区外部公共空间有三种类型:①作为面触媒的复合型广场空间,可达性与通行性强,驻留民众多,可以承担大型活动,往往可以更新设计为空间序列的高潮或者核心;②作为线触媒的通过型街巷空间,以穿行为主,主要承担园区人行交通,是既有园区最普遍的外部空间类型;③作为点触媒的停留型景观空间,能吸引人群驻留,观赏性、参与性强,是不可或缺的公共活动空间。各类型触媒空间点、线、面相互连接,产生触媒联动效益,在更广泛范围促进既有工业园空间发挥触媒联动作用。因此,可结合空间句法视域整合度参数辅助判断,在空间整合度较高区域布置对人流量更为依赖的外向型业态,并在设计中强化视觉可识别性(图8)。龙山万物工场B 馆在有限的空间条件下,功能布局设计注重主题功能(商业)与辅助功能(培训)的多元互补,实现全空间、全时段利用融合,避免尽端式狭长空间,使新功能与旧建筑空间相匹配,维持稳定的客流量与空间活力。

图8 龙山万物工场B 馆改造平面功能布局

图7 厂房造型更新及烟囱景观结合建筑改造意向(龙山万物工场B 馆,景德镇陶溪川)

图9 立体交通意向

(2)交通联动优化设计策略:合理人车分流,避免因考虑车行联动畅通而对人行产生影响,提高园区交通安全性与舒适度。设计过程中,结合工业建筑大体量特征,构建立体慢行交通体系。串连主题空间和出入口,并接驳城市慢行系统,既体现其可识别性,又可发挥其联动性作用成为联系城市慢行网络的节点,提供城市、街区尺度下城市慢行条件,避免不必要的绕行(图9)。在现有改造案例中,也常用水平或立体的人车分行体系。但对园区内部交通的复杂程度和立体交通的适宜程度方面尚缺少关注,这两点恰与受众群体的交通体验相关。因此,可考虑结合对视域空间整合度、可理解度、视线渗透性的解析,调整上述两个属性,从而优化园区内部的交通联动性。

4.2.3 建筑尺度要素触媒设计策略

(1)建筑改造提升设计策略:在尊重原有触媒空间特征的基础上增强空间的弹性设计,利用廊道和檐下空间,营造开合有度、用途多样的公共空间(图10)。结合留存的设备或利用废弃的钢材、木材、砌块等材料,设计供人们可互动的小品与家具,增加人群驻足停留行为的发生,提高触媒作用发生概率。不提倡简单的植入一些常规的活动设施。应结合对相关活动设施的使用频率分析,通过对工业符号、文化形象的理解,对活动设施进行设计重塑和转译,从而强化可识别性与文化趣味性,间接提高互动效益。利用原有屋顶、烟囱等特殊的工业建筑造型,塑造特色景观效果,延续既有城市工业建筑特色景观(图5、图7)。

图10 弹性空间利用(龙山万物工场城市小品结合连廊阶梯广场)

(2)空间利用与非物质要素设计策略:利用既有构筑物或工艺设施,科普工艺流程、工业传统技艺等相关体验活动,引入相关服务型业态,以及线上、线下品牌宣传来激活空间。对既有工业园区空间持续再利用,以产业化和商品化的触媒模式来发展既有工业特色文化,培育文化产业和传播产业。利用园区文化触媒传播方式,拓展文化相关的产品创意空间营造,提升文化消费来,促进既有工业园区与城市经济发展,此外,可利用主题性空间与展览空间介绍地域历史文化,植入园区特色的文化活动和园区历史事件,如既有工业园区举办产品推广、时装展示、艺术设计等,吸引周边民众与旅客,提升园区活力与知名度,加快龙山万物工场区域文化资本与社会资本的快速运转,促进城市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紧密结合,全面扩展触媒空间效益。

结语

既有城市工业园转型为文创园的实践通常伴随大量的文化创意与创新活动,结合城市大数据与空间句法,能有效挖掘既有城市工业园更新中重要的物质性触媒特征,且分析结果与实地调研情况互为印证。从案例触媒特征分析中提取工业园的触媒更新要素,将整体联动、新旧适应、文脉延续与动态渐进四个主要特征与触媒要素相关联,按空间尺度关系划分类别,明确各类要素的主要内容,以及改造更新中的关注要点,成为激发城市活力的重要媒介与优化设计途径。

运用城市触媒理论、POI 数据、空间句法解析厦门龙山万物工场既有城市工业园触媒特征与触媒作用过程,构建包含街区、园区和建筑单体三个尺度层面的触媒要素激活与更新框架,提出工业园触媒更新与优化设计策略:功能定位与构成优化设计策略强调街区功能组成复合共生,业态分布结合人流规模与园区动静分区要求,人流交织汇聚之地规划为商业服务功能,人员稀疏之地布置教育休养设施;交通联动优化设计策略采取空间结构与周边区域联动发展,增强交通路径的可达性,提高触媒作用发生概率,形成更大范围的触媒效益,联动周边区域,活化更新园区;提高园区交通舒适度与安全性,合理植入立体接驳停车设施,增加园区的交通承载能力;空间改造优化设计策略尊重原有空间触媒特征,增强弹性空间设计,塑造特色触媒吸引点;文脉延续与发展设计策略依循城市肌理,融入工业文化语汇,体现工业历史文化,控制既有城市工业园区整体风貌,形成触媒要素可识别特征,增强触媒作用效果。

图、表来源

图1、2:作者绘制,由高德地图获取POI 经GIS、Excel 分析处理呈现;

图3:作者绘制,由Depthmap 软件计算得出;

图4:作者绘制,依托卫星影像分析处理;

图5~9:作者拍摄,于龙山万物工场、景德镇陶溪川、顺德美的全球创新中心实地调研拍摄整理;

图10:作者拍摄;

表1:作者绘制,由LocaSpaceViewer 获取区域地图,并进行描图处理;

表2:作者拍摄、绘制,于龙山万物工场实地调研拍摄整理;

表3:作者拍摄、绘制,由Depthmap 软件计算、整理呈现;

表4、表5:作者绘制。

猜你喜欢
触媒工场龙山
简约现代风 绍兴龙山玫瑰园私人影院
浪淘沙·岳阳龙山行
烟气制酸触媒筛分装置设计与应用
夏季从阿龙山开始
手艺网+手艺工场
做企业的“技术合伙人”——访联创工场CEO及创始人刘猷韬
加氢触媒化学清洗方法
电极触媒开发动向
联想打印工场体验分享
龙 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