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芳,罗彩琴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科研处,福建 福州 350005)
医院科研成果是反映医院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指标。论文是科技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知识形态成果,是科学研究最直接的产出形式之一[1]。医学科技论文是科研成果中可量化的指标之一,其数量和质量代表了医院科研学术水平。同时,医学论文也反映了医院科研、临床及人才培养潜力[2]。医学论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医院科研发展速度和研究水平与规模[3]。本研究分析了本院近10年发表的论文,了解总体变化趋势、SCI影响因子(IF)及学科分布等,总结经验,为加强医院科研能力建设,提高科研水平和医院核心竞争力提供借鉴和参考依据。
1.1研究对象 2021年4月从医院科研管理信息系统中查阅2011-2020年发表的第一作者或通信作者单位为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论文5 963篇作为研究对象。
1.2方法 对论文数量、影响因子、学科分布等进行分析,探讨绩效考核、学科建设、人才建设及科研管理等对论文发表的影响。
1.3统计学处理 应用Excel201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分析,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
2.1总体情况 5 963篇论文整体呈逐年递增趋势,其中论著所占比例最高[85.1%(5 077/5 963)]。论文数从2011年的389篇增至2020年的810篇,增长了108.2%(421/389)。见表1。
表1 5 963篇论文总体情况(篇)
2.2SCI论文总体情况 5 963篇论文中SCI论文1 562篇(26.2%),且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所占比例从8.0%(31/389)增长至48.8%(395/810),篇均IF从2.39分增长至4.18分,增幅达74.9%(1.79/2.39)。见表2。
表2 SCI论文总体情况(篇)
2.3SCI论文影响因子情况 1 562篇SCI论文中IF≥3分者由5篇增至252篇,IF≥5分者由1篇增至96篇。IF 1~<3分者所占比例最高,其次为IF 3~<5分者,二者均呈逐年递增趋势;2018年开始IF 3~<5分者增长幅度明显加快,2020年达到156篇[39.5%(156/395)],超过IF 1~<3分者[31.4%(124/395)];IF 5~<10分者也呈逐年增长趋势,尤其是2018年后增长速度加快,2020年达到92篇[23.3%(92/395)];2011-2020年IF 5~<10分、≥10分者仅分别占12.5%(195/1 562)、1.2%(18/1 562)。见图1。
2.4SCI论文学科分布情况 48个科室发表了SCI论文,SCI论文发表数量前10位的科室为骨科、肝胆胰外科、神经外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检验科、肝内科、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内科等,10个科室SCI发文量占54.0%(843/1 562)。见图2。
科研工作的有序、高效推进是医院提高医疗质量和科研水平的重要保障,科研水平能反映医疗机构的行业竞争力及学术水平。论文是医疗机构科研成果的重要载体,论文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科研人员在相关领域的活跃程度[4],也是反映科研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2020年2月科技部印发了《关于破除科技评价中“唯论文”不良导向的若干措施(试行)》的通知[5],在学术评价过程中破除“SCI论文至上”是推动新时代科技评价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但并不意味着对SCI论文的全盘否定,需进一步客观、公正、合理地应用SCI相关量化指标[6]。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指标对宏观和中观层面的科技评价依然具备重要的参考意义[7]。SCI论文发表情况仍是国内评价一个科研单位科研实力的主要指标[8]。医院科研人员SCI论文发表数量多不仅能提升医院的综合科研水平,还能有助于推动医院科研工作[9]。本研究对本院近10年发表的论文进行了统计分析,评价了科研相关建设情况,以找出科研管理方面的不足,探索如何提高科研管理水平,推动医院科研工作向更高层次发展。
本研究结果显示,近10年本院发表的论文数量增长显著,论文总数增长了108.2%,SCI论文数更是增长了近10倍,SCI论文所占比例从8.0%提升至48.8%。尤其是2018年后,每年SCI论文数均超过200篇,2020年达到395篇,IF 3~<5、5~<10分者增长明显加快,二者到2020年合计所占比例达到62.8%(248/395),可见2018年后SCI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了质的飞跃。同时,每篇SCI论文的IF也从2.39分稳步上升至4.18分,增幅达74.9%。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明显提升,也在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本院科研水平的提高,学科科研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2011-2020年IF 5~<10分、≥10分者仅分别占12.5%、1.2%,表明高质量的SCI论文偏少,仍需继续加强本院的科研管理,并采取以下措施。
3.1以科研绩效考核为抓手,提高医务人员科研积极性 有效积极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是提高科研水平的重要动力,也是保障论文产出的关键因素,近年来,本院制定并完善了科研激励管理办法,加大奖励力度;同时,强调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起到激励带动作用。在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绩效考核方面对论文也提出了相关要求,一系列的政策和制度保障下本院发表的论文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医院行政管理部门应不断创新科研管理制度,提高医务人员投入科研和发表高质量论文的积极性,进一步鼓励和支持科研人员发表高质量文章,巩固和强化学科科研建设成果。
3.2搭建研究平台,促进科研成果产出 多方位搭建研究平台,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平台建设等举措支持全院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SCI论文发表数量前5位科室中肝胆胰外科、神经内科、胃肠外科为国家级重点临床专科,骨科和神经外科为省级重点临床专科。本院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9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5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级研究所/院,并设有院士专家工作站。通过加强学科建设、平台建设和中心实验室建设,增强医院的科研硬实力;同时,成立临床研究与转化中心,提供科研软实力支撑,双管齐下,提高医院整体科研实力。优势学科和良好的科研氛围促进了科研成果产出,是近10年医院论文数量和质量有了质的突破的重要科研基础。SCI发文量前10位的科室的论文数占SCI总发文量50%以上,其他科室SCI发文量不足50%,说明本院学科发展不平衡,要保障高质量论文的产出不仅依靠医院的重点学科,还需加大对普通学科的支持力度[10],扶持薄弱学科,协调发展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达到学科的均衡协调发展[11]。
3.3构建人才梯队,加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 积极构建科研人才梯队,鼓励和支持青年医务人员开展科研工作[12]。青年科研人员是医院科研队伍的后备力量,加强青年科研人员培养是提高医院科研水平和竞争力的重要保障,也是提高医院科研产出的长久之计。有研究表明,高学历人员,尤其是博士学历科研人员在发表SCI 论文中占有绝对优势[13]。2018年本院获批设立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以此为契机,引进优秀人才,促进医院科研工作高质量发展。落实各学科带头人承担学科带头作用,在科室定期开展专业学习,营造科研氛围;鼓励科研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及时掌握国内外医学领域的最新发展[14],更加快速、有效地了解学术前沿,创新科研思维,促进SCI论文的产出。同时,本院制定了人才引进政策,对引进人才给予不同程度的科研启动资金支持。
3.4鼓励课题申报,夯实科研基础 2011-2020年本院共获得国家级课题近200项、省部级课题近400项,为科研课题高质量论文的产出提供了基础[11]。有研究表明,课题基金支持的论文更容易被统计源期刊刊载,并且论文被认可的程度也更高,研究者应重视课题基金的支持[15]。本院积极鼓励各科室申报国家级、省部级等高层次课题,并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提供配套资金支持及绩效奖励,提高了科研人员申报课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来,本院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省级重大专题专项等重要科研课题,为高水平研究型论文的产出提供了重要条件,但在全国排名来看,本院国家级课题立项数仍偏少,还需加强课题申报和指导。本院从2020年起通过设立院级课题,对医技、护理、行政等科室进行科研资金支持,孵化申报厅级、省级及国家级别课题,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科研实力。
3.5加强科研管理,推动科研信息化建设 医院发表论文的数量及质量与自身科研水平、软硬件设施等客观原因相关;同时,与医院科研行政管理部门也密切相关。科研管理部门应加强科研管理,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升医务人员的科研意愿[16];创新管理思维,加强管理和服务,优化完善科研管理相关政策制度;做好课题申报把关和申请书形式审核,提高申请书非学术方面的质量[17];定期举办SCI高质量论文撰写及投稿培训。搭建科研人员与管理部门的桥梁,建立科研联系人制度,保证信息及时、有效地对接[18]。本院不断加强科研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科研无纸化、精细化管理,让临床科研人员少跑路,减少工作量,降低工作负担,使其有更多的时间投入科研工作,促进高质量科研成果的产出。同时,为避免出现一稿多投、伪造数据等学术不端行为,本院要求作者在科研信息系统申请投稿审批,经作者知情同意签字、承诺无学术不端行为后提交审批,通过后才可开具投稿介绍信,在源头上做好科研诚信把关。
综上所述,近年来,本院发表的论文,尤其是SCI论文的数量和质量均有显著提高,反映了医院整体科研水平在不断提升,与医院的政策制度、学科发展、人才建设及科研管理等密不可分。但也存在高质量论文偏少、学科发展不平衡、国家级课题偏少等问题,尚需继续强化奖励措施,多方位推进平台建设和人才建设,鼓励科研创新、加强课题申报指导等科研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促进医院科研成果的产出,助力提升医院科研水平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