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丽,傅梦清
(1.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医务处,北京 101300 ;2. 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呼吸科,北京 101300)
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也叫变应性鼻炎,是一种鼻黏膜非感染性炎症性疾病[1]。此病在全球范围内有超过5 亿的患者,已成为全球关注性疾病。目前,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等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用上述西药治疗过敏性鼻炎虽然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但其病情易反复发作,远期疗效欠佳,且长期用药易产生耐药性,也可能导致患者出现不良反应。过敏性鼻炎属于中医学中“鼻鼽”的范畴,中医治疗此病历史悠久,且疗效颇佳。本文主要是探讨用扶阳温肺法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门诊就诊的50 例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患者。其纳入标准是:病情符合西医关于过敏性鼻炎的诊断标准;病情符合中医关于“鼻鼽”的诊断标准,辨证属肺气虚寒证;年龄为18 ~65 岁;自愿参与本研究;就诊时间为2020 年9 月至2021 年9月。其排除标准是:对本研究中所用的药物过敏;处于妊娠期或哺乳期;合并有严重的器质性疾病;同期参与其他临床研究项目;未签署知情同意书。在这些患者中,有男22 例,女28 例;其年龄为20 ~65 岁,平均年龄为(35.34±11.72)岁。随机将其分为西药组(n=25)和中药组(n=25)。在中药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0 例、15 例;其平均年龄为(36.21±12.51)岁。在西药组患者中,男、女分别有12 例、13 例;其平均年龄为(38.35±13.43)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用常规西药(孟鲁司特钠+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西药组患者进行治疗。孟鲁司特钠(生产厂家:杭州默沙东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30047 ;规格:10mg/ 片)的用法是:口服,10mg/ 次,1 次/d。布地奈德鼻喷雾剂〔生产厂家:AstraZeneca AB(瑞典),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分装;批准文号:进口药品注册证号J20140047 ;规格32μg×120 喷/ 瓶〕的用法是:鼻腔给药,每个鼻孔每次各喷入2 喷,每天早晚各用药1 次。用扶阳温肺法对中药组患者进行治疗,方选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其组方是:炙黄芪30g、炒白术10g、防风10g、蜜麻黄10g、细辛3g、干姜10g、白芷10g、辛夷10g、苍耳子10g、桂枝10g、白芍10g、法半夏9g、五味子5g、炙甘草6g。将上述中药制成颗粒剂(由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提供),每次服1 袋,用200mL 的开水冲服,每天早晚各服1 次。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14 d。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用药期间发生不良反应(如恶心、腹泻、眩晕、头痛、腹痛、呕吐)的情况及治疗期间的总症状积分和单症状积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包括打喷嚏、流涕、鼻塞、鼻痒,各症状按照无、轻度、中度、重度分别计0 分、1 分、2 分、3 分,总积分为12 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002 版)[2]用显效、有效和无效评估患者的疗效。显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明显改善,其总症状积分减少≥70%。有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有所改善,其总症状积分减少30% ~69%。无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和体征未得到改善,其总症状积分减少<30%。(总例数- 无效例数)/ 总例数×100%= 总有效率。治疗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用SPSS 25.0 软件处理本研究中的数据,计量资料用±s表示,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 表示,用χ²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中药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8 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5 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2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2.00% ;西药组患者中治疗显效的患者有11 例,治疗有效的患者有9 例,治疗无效的患者有5 例,其治疗的总有效率为80.00%。中药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的比较
治疗前,中药组患者平均的总症状积分为(9.56±0.45)分,西药组患者平均的总症状积分为(9.32±0.62)分,二者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平均的总症状积分为(2.46±0.29)分,西药组患者平均的总症状积分为(5.32±0.44)分,二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总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 <0.05 ;# 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指标 西药组(n=25) 中药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总症状(鼻塞+鼻痒+流涕+打喷嚏)积分 9.32±0.62 5.32±0.44* 9.56±0.45 2.46±0.29*#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鼻塞积分、鼻痒积分、流涕积分、打喷嚏积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鼻塞积分、鼻痒积分、流涕积分、打喷嚏积分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患者的鼻塞积分、鼻痒积分、流涕积分、打喷嚏积分均低于西药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3。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单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表3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单症状积分的比较(分,± s)
注:*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 <0.05 ;# 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 <0.05。
单症状积分 西药组(n=25) 中药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鼻塞积分 2.46±0.32 1.35±0.24* 2.51±0.39 0.73±0.09*#鼻痒积分 2.65±0.23 1.23±0.29* 2.71±0.27 0.69±0.11*#流涕积分 2.75±0.25 1.58±0.25* 2.81±0.16 0.73±0.16*#打喷嚏积分 2.62±0.36 1.45±0.41* 2.69±0.30 0.63±0.19*#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4。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s)
表4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的比较(%,± s)
注:* 与组内治疗前比较,P <0.05 ;# 与西药组治疗后比较,P >0.05。
指标 西药组(n=25) 中药组(n=25)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9.5±1.62 5.32±0.74* 10.26±1.35 5.46±0.89*#
用药期间,两组患者均未出现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腹泻、心慌等不良反应。
过敏性鼻炎是呼吸科的常见病、多发病。此病多在季节转换、遇冷空气或接触粉尘时发生,较难预防,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扰。目前,西医治疗过敏性鼻炎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及告知患者避免接触变应原。临床上治疗过敏性鼻炎的药物主要有抗组胺药、糖皮质激素、抗白三烯药、色酮类药物、鼻减充血剂、鼻内抗胆碱能药物等。但此类药物只能暂时控制患者的临床症状,其远期疗效差,且长期用药易产生不良反应。近年来,中医在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面开展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成果[3-10]。中医学认为,过敏性鼻炎属于“鼻鼽”的范畴,其病因主要是卫表不固、肺气亏虚,致邪滞鼻窍,阻遏气血,进而引起鼻塞、流涕、鼻痒等症状。笔者在日常诊疗工作中发现,大部分过敏性鼻炎患者均存在平素易感冒、畏寒、遇寒症状加重等特点,其舌象以舌质淡红或暗红、苔白为主。这些证候特点符合肺气虚寒、卫表不固的表现。再结合既往的研究资料[11],发现过敏性鼻炎患者的体质多为阳气虚质。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卷二十九·鼻涕候》中说:“夫津液涕唾得热即干燥,得冷即流溢不能自收,肺气通于鼻,其脏有冷,冷随气入,乘于鼻,故使津液不能自收。”清代陈世铎在《辨证录》中说:“人有长流清涕,肺气虚寒。” 《论治要诀》中也指出:“清涕者,脑冷肺寒所致。” 《太平圣惠方·卷第三十七》始载内服治疗“鼻鼽”的“鼻流清涕方”。基于上述资料并结合临床实际,考虑本区域内的过敏性鼻炎患者其中医证型多为肺气虚寒型。法随证立,治疗方法宜选用扶阳温肺法;方从法出,本研究选用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之。玉屏风散具有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主治表虚自汗证。该方由防风、黄芪、白术3 味中药组成,其中黄芪可补气固表,白术可健脾化湿,防风可祛风除湿。小青龙汤主要由麻黄、干姜、芍药、细辛、桂枝、炙甘草、五味子、半夏组成。其中麻黄味辛、微苦,性温,可发汗散寒、宣肺平喘、利水消肿;细辛味辛,性温,可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干姜味辛,性热,可温肺散寒;桂枝可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半夏味辛,性温,入肺经,可燥湿化痰。诸药合用,可共奏温肺化饮、解表散寒之功。将玉屏风散与小青龙汤合用,可起到温肺散寒、补气固表的作用。
综上所述,用扶阳温肺法(方选玉屏风散合小青龙汤加减)治疗肺气虚寒型过敏性鼻炎的效果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且治疗的安全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