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 琨,张正銮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上海 200235)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在市场经济背景下,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体,其技术创新水平是这一目标达成的关键要素[1]。随着数字化浪潮的袭来,以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引擎的数字化转型成为企业完成管理变革[2]、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3]。数字化转型是指企业在生产、经营和服务过程中,应用数字技术减少重复劳动,或以先进数字技术取代传统数字技术的变革过程[4]。借助数字化转型,企业能够减少资源错配[5],提升运营效率[6],增强利用数据驱动创新的能力[7]。同时,数字化会进一步提升组织韧性,为企业创造更多科技创新资源,提升企业技术创新风险应对能力[8]。但是,企业数字化将怎样影响其技术创新投入?已有研究中的实证证据仍较为匮乏。
此外,为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政府先后出台了各种产业政策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其中政府研发补贴是激励企业自主创新最重要的政策工具之一。目前关于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的结论。有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在企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政府的资金支持减少了企业自身的研发成本[9],能够对企业创新投入产生激励效应[10],并通过资源效应、风险分担效应、信号传递效应等多种途径促进企业研发投资的增加[11]。同时也有研究认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存在挤出效应,如一些企业通过伪造科研成果等手段赚取补贴,并未真正提高企业的创新绩效和专利产出[12];政府补贴被用于替代企业原有研发资金,失去了引导企业增加研发支出的作用[13];甚至一些企业对政府研发补贴形成依赖,导致自身研发积极性降低,并不急于取得研发成果以弥补研发成本[14]。但是,现有研究主要探讨了政府研发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关系,往往忽略了非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就信号传递和资源获取的角度来说,非研发补贴也是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动力[15]。因此,相比于研发补贴,政府非研发补贴将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有待进一步验证。本文将运用非平衡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验证企业数字化、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之间的相关关系。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数据已经成为一种新型资产,企业数字化转型能够实现数据赋能,从多个方面驱动企业扩大技术创新投入。第一,提高信息交互效率。企业运用数字技术可以充分挖掘和利用信息资源,实现内外部信息源的快速连接和信息深度广度的扩展[16]。高效的信息整理和传递有助于企业优化人员管理、财务控制、综合运营等,从而提高企业内部资源配置多样性和科学性。与此同时,资源要素的快速流动与搜寻效率的提升使得知识和信息实现低成本渗透,企业可以以较低成本进行试错创新[17]。因此,在信息的高效交互下,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保障得到进一步提升,企业进行创新的意愿增强,从而会投入更多的资金支持技术创新活动。第二,改变企业组织模式。企业数字化转型使得企业原本垂直化、扁平化的组织模式变得更具伸缩性和松散耦合性,进而带来企业战略柔性的改变。在数字化水平逐步提高时,企业战略柔性将更具弹性,从而影响企业的整体战略规划和日常运营绩效,这种改变也将对企业技术创新产生冲击[18]。第三,改变企业创新模式。相较于传统的企业内部封闭式创新,开放式创新作为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重要创新范式,是企业突破创新困境的重要途径[19]。通过数字技术的应用和智能设备的互联互通,企业能够进行高效的外部学习,及时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3]。而来自消费者、供应商或竞争者的实时数据反馈,使得企业能够抓住市场契机,及时推进产品改进和技术升级。换言之,数字化转型能够加强企业获取外部创新资源的能力,进而加快企业创新模式向开放式转变的速度,最终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1:企业数字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企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但是,技术创新往往需要充足的资金投入,且其外部性造成了创新成果较易被模仿,导致企业创新回报降低[20],因而企业对于技术创新会保持谨慎态度[21]。政府研发补贴可以直接补充企业研发资金,增大创新活动的获益空间,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业技术创新时面临的高成本压力,同时增强企业抵御创新风险的能力[22]。此外,根据信号传递理论,获得政府研发补贴的企业可以向外界释放有关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有利信号,而投资者可以根据新行业或新技术的相关信息做出自己的投资决策。换言之,有利信号的释放能够帮助企业减少与外界金融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进而提高企业融资能力,而外部融资则是企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的重要资金来源。因此,政府研发补贴可以有效刺激企业参与创新活动,进而增加其技术创新投入。
同样地,为了促进企业的非研发活动,政府还会为企业提供固定资产投资补贴、技能培训补贴、品牌补贴等非研发补贴[23]。非研发补贴作为外部支持性资源,随着规模的增大,能为企业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促进企业组织和市场能力提升,从而使其更好地发挥创新能力[15]。与研发补贴类似,非研发补贴同样能够传递积极信号,且相比于研发活动来说,非研发补贴所资助的企业活动风险性更低,受到收益波动困扰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外部投资者对非研发补贴的积极信号会给予更多关注[24],而借助外部融资来推动企业营销和组织等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弥补其技术创新投入的不足[25]。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2a:来自政府的研发补贴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假设H2b:来自政府的非研发补贴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
根据当前研究动态,基本可以确定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政府补贴都是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重要因素。总体来看,关于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虽然政府补贴具有促进外部融资的积极信号效应,能够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生“挤入作用”。但是这也意味着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政治关联[26],这可能会导致资源错配问题以及政府干预所带来的生产效率低下[27]。尤其是非研发补贴,可能体现了企业经营过程中对政府支持的强依赖性,从而向外界释放企业运营现状和未来前景的错误信号[24]。因此,政府补贴也存在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产生“挤出作用”的可能。
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带来内部治理转变的同时,也削弱了政府补贴对技术创新投入的“挤出作用”。一方面,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使得企业信息接收和处理效率增强,极大提升了企业的外部融资能力,能够减少政府补贴为企业技术创新带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数字化转型能够带动技术、资本、人才的高效利用,优化企业组织、生产、营销等模式,从而提高企业技术创新效率,达到对政府补贴的优化利用。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H3a:企业数字化能够加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假设H3b:企业数字化能够加强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本文以2016—2020年间沪深A股上市制造业企业为研究样本,数据来源于国泰安(CSMAR)和上市企业年报。并对原始数据做以下处理:(1)删除金融类、ST类企业;(2)剔除数据缺失的样本企业,对连续性变量进行上下1%的Winsorsize处理,最终得到1 321个观测值。
1.被解释变量
技术创新投入(RI):企业技术创新投入采用研发支出与营业收入比值来衡量。
2.解释变量
(1)企业数字化(DIG)。借鉴黄节根等[21]的研究,本文以企业数字化相关部分占无形资产总额的比例作为企业数字化的代理变量。通过手工收集企业财务报告附注披露的年末无形资产明细中,包含“网络”“人工智能”“软件”“信息系统”、“智能终端”等与数字化相关的关键词的明细项目,加总后计算其占本年度无形资产的比例。
(2)政府补贴(GOV)。依据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政府补助明细进行关键词检索,当包含开发、技术创新、自主创新、科学技术、技术转让、技术改造、产业创新等与研发相关的关键词时认定为研发补贴(RDS),否则认定为非研发补贴(NRDS)。所有值都进行了对数化处理。
3.控制变量
本文设置了以下控制变量:(1)企业规模(SIZE),用企业资产总额的对数衡量;(2)资产负债率(LEV),用总负债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3)盈利能力(ROA),用利润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4)企业上市年龄(AGE),用企业上市年份与当年差值的对数衡量;(5)固定资产比例(CI),用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重表示;(6)股权集中度(S1),用第一大股东持股数占企业股本总数的比重表示。
本文通过构建如下多元回归模型对研究假设进行实证检验:
表1和表2分别报告了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性分析。从表2中可以看到,企业数字化与技术创新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350,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131,且在5%的水平上显著;非研发补贴与技术创新投入的相关系数为0.166,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此外,从方差膨胀因子(VIF)的结果看,VIF平均值为2.96,表明可忽略多重共线性的问题。同时,由于交互项的存在,本文将涉及的变量进行中心化处理。
表1 描述性统计
表2 相关性分析
如表3所示,在M1中企业数字化的系数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假设H1得到证实,即企业数字化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在M2中研发补贴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假设H2a得到证实,即政府研发补贴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在M3中非研发补贴的系数在5%的水平上显著为正,假设H2b得到证实,即政府非研发补贴可以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在M4中研发补贴与企业数字化乘积项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研发补贴与企业数字化之间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假设H3a得到证实,即企业数字化能够加强政府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在M5中非研发补贴与企业数字化乘积项的系数为正,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为正,说明非研发补贴与企业数字化之间存在正向交互作用,假设H3b得到证实,即企业数字化能够加强政府非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
表3 数字化、政府补贴与企业技术创新关系
为了保证研究结论的稳健性,本文用“研发支出/总资产”作为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替代变量对前文的回归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稳健性检验结果如表4所示。从表4可知,各变量回归系数的符号及显著性与表3基本一致,验证了本文实证结论的稳健性。
表4 稳健性检验
本文以2016—2020年沪深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探讨了企业数字化和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影响。研究结论表明:企业数字化对于其技术创新投入有显著正向影响,即企业数字化水平越高,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越大;政府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均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具有促进作用,即获得两种政府补贴有助于企业加大技术创新投入;企业数字化可以与两种政府补贴形成协同效应,即企业数字化可以加强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研究结论丰富了企业数字化与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关系研究的理论,也能为政府的政策制定与企业的数字化创新战略提供重要启示。
从政府层面而言,目前中国大多数企业仍面临着动力和资金不足的双重创新困境,而基于政府补贴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继续扩大补贴规模,但同时也要关注政府补贴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间接影响。一方面,要有效发挥政府补贴的积极信号作用,缓解企业的外部融资约束;另一方面,政府应注意研发补贴和非研发补贴对企业带来的不同作用,避免同一类型补贴的过度集中。与此同时,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合理遴选补贴对象,并通过监督受资助企业的技术创新投入变化,以掌握补贴发放的合理范围,从而形成更加完善的政府补贴流程。此外,基于企业数字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投入的促进作用,政府应出台具有针对性的财税政策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并加快区域内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从企业层面而言,企业数字化是企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企业管理者要为数字化转型的实施创造条件,如积极利用数字工具搭建智能分析与决策系统、组建高数字素养团队、利用数字技术加强与其他组织的深度联系等。伴随数字化水平的提升,企业原有的组织和管理方式将得到优化,内部资源能够实现高效利用,从而加强对创新机遇的预测并带来创新能力的提升。此外,企业要主动关注政府的补贴政策,为获取政府补贴做好前期准备,并充分利用自身数字化优势削弱获得政府补贴后可能带来的“挤出作用”,积极争取外部创新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