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婕
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无锡市宜兴市乡村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育站”(以下简称“培育站”)成立于2020年7月,培育站导师与学员在实践中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真谛,在思考中品味活动的魅力,在努力中看见自己的成长。2021年12月,在江苏省第五届乡村骨干教师培育站终期考核中,培育站被评为省级“优秀培育站”。培育站通过“顶层设计、价值认同、创新阵地、关键比赛”等举措取得了丰硕的实践成果。
培育站确定了课堂教学培训课程、微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培训课程、课题研究与论文撰写的培训课程,这三类课程是针对乡村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教师专业素质中的短板而设置的。培育站坚持做好顶层设计、课题引领、全程覆盖,让学员有实践的空间、展示的机会,收获看得见的成长。
其一,培育站整合项目建设内容。培育站根据研修主题,经过多轮研讨确定了三类培训课程,结合省级、市级教育主管部门重点推进的项目来整合研训内容,如品格提升工程项目、前瞻性项目、学校课程基地与文化建设项目等,虽然这些项目的侧重点不同,但项目的实施都需要综合实践活动来推进。
其二,培育站制定培训课程评价标准。培育站针对学员的弱项来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与微课程设计,制定了“江苏省乡村小学综合实践骨干教师培育站微课程展示活动评价表”,从微课程选题、微课程方案设计、微课程现场展示、整体效果4个维度,对现实意义、发展价值、活动目标、活动时间、活动过程、目标实现、推广应用等15个指标展开评价。同时,培育站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堂教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表”对学员的教学能力进行评估。
其三,培育站确立研修主题。培育站将主持人领衔的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普教立项课题“区域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的叙事研究”作为总课题,确立研修的主题为“基于地域文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统整能力的提升”。每次研修活动的内容都与研修主题高度相关。
以往的培育站活动大多在“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环节相互脱节,只注重“培训中”的效果。为此,我们根据欧洲教师培训基金会提出的“实践社团”概念[1]以及国际领先教育学院联盟提出的“专业重构理论”[2],构建了“全程覆盖”培训模式(如图1)。培育站引导学员共同学习,共同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问题。学员通过“主题发布”“文献收集”“自读自摘”完成集中培训前的准备工作,通过“问题驱动”“做中学”“社团实践”集中开展专业学习活动,通过“线上交流”进行系统反思与持续学习。
图1 “全程覆盖”培训模式
培育站在每个阶段不断激发、唤醒学员的“价值认同”,把形成“专业发展责任”价值认同作为研训工作的首要任务。
培育站统筹安排导师的讲座内容,积极邀请专家、学者来站作讲座,在每次活动后均让学员撰写感悟来反思自己的新收获、新成长,不断激励学员持续成长。2020年8月中旬,南京市江宁区教师发展中心的多位领导来培育站观摩活动,为了提升活动品质,学员自己设计并制作了宣传手册、学员胸卡、小组桌牌、席位卡、二维码关注卡片等。培育站始终把每一项培训内容当作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一部分,让学员不断实现自我成长。
社会心理学家马斯洛曾说,杰出团队的显著特征是具有共同的愿景与目标。培育站鉴于学员不同的学科背景,以构建共同的文化愿景作为首要任务。为此,培育站将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相统一,整合多元价值,形成了共同的文化愿景——实践育人课程一体化。培育站引导学员整合校本资源、学区资源、宜兴区域资源,从而不断明晰文化愿景。共同的文化愿景为学员指明了发展方向,提供了强大的发展动力。
培育站开设“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上开设专题栏目,开展线上研训、项目式研训、复盘活动,指向综合实践活动展示阵地、培育站研训形式与研训效果,不断加强区域辐射力度。
微信公众号是内容丰富的资源库,是展示师生活动的宣传栏,是分享交流的新平台。利用互联网开展研训活动,是对教师研训模式的一种创新。培育站创建了“宜兴综合实践”微信公众号,学员通过学习编排微信公众号文章、撰写新闻稿、设计微信公众号版面等,分享了培育站的研训活动,展示了师生的微课程实践,全面提升了学员的综合能力。
为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区域推进,2020年,培育站在“宜兴市教师发展中心”微信公众号上设置了《综合实践》栏目。培育站通过多次与相关专家商讨,规范了工作流程,形成了专题栏目的总体思路,制定了实践方案(如图2)。学员通过组建小项目团队、线上头脑风暴、线下师生实践课程,反复磨稿,总结反思,最终形成小项目报告并发表在公众号上,学员的学科专业素养得到明显提升,扩大了区域层面的辐射推广范围。
图2 《综合实践》栏目基本流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培育站积极调整研训策略,线上研训活动应运而生。培育站进行线上集体备课、线上教学研讨、线上培训等,通过这些线上学习与互动分享,助推研训活动的有效开展。目前,线上研训仍然可以为常态化教研带来新思考与新实践。培育站线上研修主要有江苏省小学劳动与技术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备赛、无锡市综合实践活动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备赛、培育站阶段性汇报活动等。
培育站基于“项目式学习”理念,确定了学员参加研训的流程。培育站把每一次研训活动、每一堂展示课、每一个微课程、每一次比赛都当作一个个“小项目”来组织管理,在方案策划、分工合作、探究体验、分享收获、评价反思中促进教师成长。复盘不是简单的工作总结,它以学习为导向,以团队汇报为主要形式。培育站构建了复盘“四步法”:第一步,回顾目标,对照结果;第二步,找到优劣,分析原因;第三步,提炼经验,具化场景;第四步,实践运用,不断优化。学员遵照一定的流程,在集中研训活动结束后认真进行复盘,取得了更大的进步。
通过培育站的研训,学员能够深入研读综合实践活动理论与文件,统整资源开展微课程研究,撰写活动案例与研究论文,有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培育站利用关键比赛,精准施策、互助共进,不断激励学员成长;促进学员修炼内功,学员在各级比赛或展示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
培育站实施五项举措凝聚团队力量,打造“关键比赛”。其一,培育站组建定制化团队,根据学员性格特点、专业优势等组建比赛团队。其二,培育站建立磨课群,磨课群由比赛选手、骨干导师、陪练学员组成,并让比赛选手所在学校的分管领导加入,组成学习共同体,多维度促进学员成长。其三,针对各个比赛,培育站制定三大计划,导师制定集中培训计划,参赛教师制定个人研修计划,学校领导制定试教计划。其四,培育站开展“线下+线上”集训,采用线下集中培训和线上视频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对学员进行比赛专题培训。其五,培育站进行赛后集体复盘,每次比赛结束后学员和导师共同复盘,取长补短,总结经验,实现共同成长。
培育站利用多种渠道和多种方式搭建各种平台,让每个学员切身感受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魅力,提高其不断钻研课程的兴趣。培育站通过“价值认同、课程统整、关键比赛”等举措,增进学员对综合实践课程的认知,激发他们的实践欲望与个体动能,从而促使其在常态工作中探究综合实践活动。
一年多来,培育站承办了无锡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的无锡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示暨课程实施研讨活动。学员在小学综合实践活动优质课评比或小学劳技基本功大赛中,获得2个江苏省一等奖、7个无锡市一等奖或二等奖、34个宜兴市一等奖或二等奖,执教省级、市级公开课41节。学员在省级刊物上发表综合实践活动相关论文约13篇,在省级、市级论文竞赛中约有45篇论文获奖,成功申报省级、市级课题6项。培育站有2人被评为无锡市教学能手,1人被评为宜兴市学科带头人。培育站主持人和部分骨干学员参与编写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劳动教育》四年级教材、江苏凤凰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劳动与技术学生活动手册》。《江苏教育报》和“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等媒体对培育站活动做过专题报道。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回顾一年多的培育历程,培育站的研修活动帮助学员提高了资源统整能力,增强了研究与反思能力,更重要的是打造了综合实践活动乡村研训新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