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小雪
摘要:在新课改日益深化的背景下,探究性、开放性、创新性教学活动被融入课堂教学,为高中地理教学改革提供了思路。当前,传统的地理授课形式过于单调,很难增强教学的生命力和活力。通过采用生活化教学方法,教师可联系学生身边的现实生活,将抽象的地理知识转化为生活现象,借此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利用各种生活案例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达到传统教学难以达到的效果。本文立足新课改背景,分析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策略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要求下,教师需要引入创新教学思路,体现地理教学的实用性、应用性,将其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好地体现高中地理学科特点。围绕生活化教学理念,教师可对地理知识、概念进行深度加工,将地理教学与生活教学关联起来,塑造贴近现实生活的教学环境,创设轻松的教学氛围,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从地理学科地点看,高中地理知识抽象性极强,再加上知识覆盖面广,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思维能力,这就会给学生理解、掌控地理知识带来困难。而通过按照生活化方式进行处理,教师可将生活中的实例、场景搬移到课堂中,一边引导学生回顾生活场景,一边带领学生理解知识点,使学生在生动的课堂中学习和掌握知识。
一、设定生活化问题,加强学生认识
地理环境与人类生活存在密切的关联,这就给地理教学提供了思路。教师应根据学生生活经历和经验,寻找生活中出现的地理知识,利用生活片段去丰富教学素材。通过引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教师可建立起生活问题与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增强知识传授的趣味性,为学生开启地理世界的大门。例如,在讲解“地球上的大气”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应根据人类所处的环境、肉眼可查现象,设置教学问题。基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这一知识点,教师可抛出问题:“到了傍晚时,为什么天空的颜色会变成橘红色?”在带有真实性、生活气息的问题下,学生会主动沉浸在动脑思考氛围中,主动与同伴寻找问题根源。在生活化的问题讨论分文中,学生们可寻找到问题答案:傍晚时大气中会汇集各种类型、大小的尘埃物质,若这些物质颗粒的直径较大,就会在太阳波长的影响下,散射出橙色光或红色光。在这样的教学活动中,教师不再是问题的提出者和回答者,而是赋予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权利,更好地引领学生理解和认识知识,使其认识到地理知识与现实生活的关系。通过采用类似的方法,教师可有效培养学生问题发现能力和解决能力,提升其地理素养,加深學生对地理知识的认知。
二、构建生活化情境,激发学习动力
通过研究和学习地理知识,学生可运用知识解决学习问题、工作问题。因此,在具体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拓展地理知识的应用实例,针对学生学习情况设定教学活动,帮助其领悟知识。为激发学生学习动力,教师应优化教学设计和内容,围绕课型设计生活化情境,让学生站在生活化角度学习地理知识,站在地理角度看待现实生活问题,将地理内容与实际生活衔接起来。例如,在讲解“水循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围绕生活中的水、工业中的水、海洋中的水、水泥表面的水、土地表面的水,设置关联性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在具体活动中,教师可运用信息化资源,分别呈现工业、农业、居民用水的图片,让学生分析水从何处来、水要去往何处?在特定的生活情境下,学生可将水资源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独立思考和分析每种水的来源和去向,对地理知识产生强烈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让学生寻找下雨、地表水、地下水之间的关联,鼓励大家动手绘图,探索水资源的循环过程。在独立思考和探究的过程中,教师可适当地给予学生提示,充分调动学生在课堂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其科学探究动力。
三、运用生活化常识,强化地理知识
在高中地理中,诸多知识点、考点大多来自现实生活,如气候分布、自然灾害、地形地貌。对此,教师应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串联起来,结合学生生活常识,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考点,提升其学习效果。例如,在讲解“常见的地貌类型”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采用语言对话的方式,谈论学生故乡地区,使其能够分析故乡主要地貌和地形特点,让学生根据教材中的判断和划分原则,了解各个地区的地貌类型。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围绕旅游话题,询问大家都去过哪些地方,激起学生们的讨论热情。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活化教学理念与高中地理教学的有效结合,符合新课改的要求、满足了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因此,教师应通过布置生活化问题、构建生活化情境、运用生活化常识等方式,将生活化元素注入课堂中,给学生带来良好的学习体验,促使其学习热情、学习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武荧,孔德林.浇生活之水,绽放地理之花——刍议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学[J].中外交流,2020,27(27):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