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素兰
摘 要 戏曲重在塑造人物性格,而人物性格是在外部环境与内心欲求的矛盾冲突中发展形成的。因此,必须随情节和场面的展开,有层次地合逻辑地表现人物的心理波动和行为变化,才能把人物性格演活,剖析剧本脉络就成为塑造人物性格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 人物 性格 塑造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引自?)戏曲也不例外,演员在台上演戏,重在塑造人物,而要刻画好人物性格,就要认真阅读剧本,对人物的身世、环境、故事、行为、心理有全面的了解和深入细致的分析。
《安安找母》是芗剧名家那江海改编的传统剧目选段,写的是庞三春被婆婆赶出家门、离夫别囝、寄居庵堂的故事。这一天,安安意外在庵堂找到阿母,母子激动相拥,阿母首先关切的是:“安安,你阿嬷和阿爹有惜你无?”安安唠唠直说:“有哩,他们都真惜我。可是我若哭要找阿母,阿嬷就打我骂我。阿爹他就直透流目滓。”三春不免感叹,慨然唱道:“半世人父母一世人夫妻,可是亲生的老母是无双个,亏他还会流目滓,他未必一世受孤栖。”既然安安无受亏待,婆婆厌恨我,丈夫未必永远在意我,我无所可望,就死了心吧。于是一次、两次,催赶安安回家。安安却舍不得离开阿母,猛然间蹦出一句话:“阿母,你是不要安安啦。”这可是一刀扎到母亲的心尖上了!女儿是母亲身上的骨肉,打断骨头连着筋,离囝时刻挂在心,阿母怎么会不要你呢?于是扑上前去,再次把安安拥入怀里,凄然唱道:“利刀斩水情难断,山泉滴水石也穿,曾经有人母死囝都无哭,虎母离囝心也酸。”即使孩子再不懂事,母亲再狠心,也都疼爱自己的孩子啊!三春顾影自怜,扪心自问:“啥人愿意离翁放囝!三春何因入佛堂?啥人叫安安做了无母囝?啥人给我镜内认囝割肚牵肠?”阿母是被迫无奈啊!“她叫咱母囝情来断,你爹的孝义与天平长。”请注意,不仅是婆婆她,不仅是你爹,还有后面的族长,乃至族人、族群,他们还振振有词、条条在理呢,你爹的“孝义”与天一样长!这条条的清规戒律,封住了阿母的嘴,使阿母有苦无人诉,有理无处说!这长长看不见尾的绳索,捆住了阿母的手,使阿母有囝不能抱,见面赶你走;缚住了阿母的脚,使阿母有家不能回,有夫不能见;阿母冤屈啊!人间不能诉,于是呼天,唤地:“佛娘罗汉,天兵天将,你快开天门,怨我出生女儿身,骂骂骂,骂神咒鬼,恨天怨地造物不齐全,我更大声来嚷叫,叫到我喉破气断,我磕磕磕磕,磕到我,爆出脑浆,血拌头毛!”三春泣告无门,悲恸不已,安安慌了,想不到找到阿母反惹她伤心痛哭了,心想自己回家阿母心情或许会平静些,就说:“阿母呀,那我就回去了。”不曾想此刻阿母痛极心决,断然喝道:“回来!”毅然唱出:“回来尽管庵内与母带,千斤重担阿母担当!”进而转念:“我要回家认翁领囝,宁愿抱囝牵翁、赴汤蹈火翻钉床!”双手携起安安,一齐向家里走去,忽又止住:“族长不容我入社,婆婆不许我入门,那我……”怎么办?庞三春义无反顾,反正豁出去了!进得了家就进,进不了家回庵,庞三春发出了最坚定最强烈的呐喊:(唱)我要活,我要活!活到岁寿和她比斗长,一腔怒气三千丈,做鬼哭倒地狱门!”孟姜女哭倒万里长城,我庞三春要哭倒地狱门,抱囝牵翁翻钉床也在所不惜了!而且充满了必胜的信念:半世人父母一世人夫妻,自己的日子比婆婆长!
有一个观众在视频留言里写道:“还是喜欢张亚英老师那个版本!唱得深入人心!!每次跟她的角色流眼泪!!!”我没看过张老师那个版本,不过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张老师演得比我好,一种是那个版本可能更悲惨,更伤情。如果是后者的话,那么,这就给了我一个很重要的启发,两个版本庞三春的遭遇是一样的,一定要把惨状、悲情充分表现出来,然后才是人物性格的差异:一个比较软弱,遇到苦难伤心落泪;一个比较坚强,面对苦难奋起抗争!抗争正是邵江海改编版本的特色所在,它正面表现了女性的觉醒,让被压迫女性在舞台上直接呐喊,把女性解放的旗帜高扬!这就是我要塑造的庞三春的人物性格。
目标明确了,导演、音乐设计帮助我重点在唱腔上下功夫。开场母子见面对话后一曲七字哭停板,字字清晰,句句凄切,唱出了三春对窝囊丈夫的失望和自己身世的哀叹,她自认倒霉,自甘退让,宁愿麻木自己,把安安赶出庵。直到安安说是阿母不要她了,三春才觉得委曲,才明白自己根本骗不了自己,利刀刈肉钻心疼啊!又一曲清板杂碎,字字血,声声泪,把自己离翁放囝的苦水,一点一滴,把对无母囝的牵挂,一丝一缕,切肤痛心地倾诉出来。直到此时,她才觉醒,麻木不顶用,自己还活着,活着就要喘气,不能泡在苦水里憋死,要挣扎呀!于是一段快板杂碎,呼天,抢地,求神,骂鬼,骂就破口骂,哭就放声哭,骂解气了,哭够了,拿定主意,奋起反抗!接着杂碎紧拉慢唱:紧拉是气势,义无反顾,一往无前;慢唱是坚定,毫不犹豫,气定神闲,兵来将挡,水来土淹,任是什么艰难险阻,都由本女子担当!至此,一个刚烈坚强的反封建女子形象,由忍辱退讓、觉醒抗争到百屈不挠、宁死不屈,一步一个脚印,一个脚印一层台阶,在舞台上有筋骨、有血肉、有脉络、有气息地诞生、成长、行动起来了!她是可信的,没有人为地拔高。她只是切身体会到,虎毒也疼子,逼她离翁放囝,完全不合人情、人性、人道,甚至连禽兽都不如。她只知道婆婆厌恨她,丈夫不敢维护她,族长族人都站在婆婆一边,但他们都没有道理。她只要求和翁囝生活在一起,没有喊出反对女子三从四德封建制度的口号,没有发布女子要自由、女子要解放的宣言,但这就够了。恩格斯说,文学作品的倾向性应当从场面和情节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而不应当特别地把它指出来。(引自?)庞三春的悲惨遭遇,唤起了观众的同情,庞三春的果敢行动,获得了观众的赞许,道义已经倾向到弱女子庞三春一边,婆婆受到遣责,丈夫受到批评,族长、族人也受到指责。邵江海改编的《安安找母》,成了投向封建道德封建营垒的投枪和匕首,这也是戏曲塑造人物性格,感动人、感染人、感化人的魅力。
2022年元月3日